第五章指数 、填空题 1.基报告 loPo 3.q1P 4.k=24D ∑qP 5.k=29.P. 6.固定构成结构影响 7.112%×88%=98.56% ∑q1p 8.上升了1.1%(= =lll%-1) 判断题 1.×2.×3.√4.×5.×6.×7.√8.√9.×10.√ 三、单项选择题 1.D2.A3.B4.B5.D6.D7.A8.C9.D10.C 四、多项选择题 3. ABD 4. AC 5. AC 四、简答题 1.编制数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量因素 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 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2.联系:平均式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对同一资料、同一目的,它们的计 算结果和经济内容完全相同 区别: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不同。对销售量和价格指数而言,当掌握的是基 期和报告期的销售量及价格资料时,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当掌握的是销售量或 价格的个体指数以及基期或报告期的销售额资料时,用平均式指数公式计算 3.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基期总量指标(qP。)为权数的加权算术 平均式指数;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报告期总量指标(q1P,)为权数的 加权调和平均式指数。 五、计算题
第五章 指数 一、填空题 1. 基 报告 2. 0 0 q p 3. 1 1 q p 4. 0 0 1 0 q p q p kq 5. 1 0 1 1 q p q p kp 6.固定构成 结构影响 7.112%×88%=98.56% 8.上升了 1 11.11%( 1 111.11% 1) 90%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 8. √ 9.× 10. √ 三、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B 5.D 6.D 7.A 8.C 9.D 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D 3.ABD 4.AC 5.AC 四、简答题 1.编制数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量因素 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 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2.联系:平均式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对同一资料、同一目的,它们的计 算结果和经济内容完全相同。 区别: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不同。对销售量和价格指数而言,当掌握的是基 期和报告期的销售量及价格资料时,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当掌握的是销售量或 价格的个体指数以及基期或报告期的销售额资料时,用平均式指数公式计算; 3.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基期总量指标( 0 0 q p )为权数的加权算术 平均式指数;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报告期总量指标( 1 1 q p )为权数的 加权调和平均式指数。 五、计算题 1
产品2002年 2003年 销售额(万元) 产量单位成产量单位成 q0q13。q11 (台)本(元)(台)本(元) q1 甲|10011001381050 1000 乙90 1000 90 1000 1000 丙70 3000 60 3100 3100 合计 1000 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为:k=2q1_42.18 =102.88% ∑ q。3 由于产量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q1n-∑q3。=4218-41=1.18(万元) 单位成本总指数为 ∑q11_42.09 =9979% ∑q1z。42.18 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q1z一∑qz。=42.09-42.18=-0.09(万元) 产品产值(万元)200年比产量个体k,qP 200412021200产指数%k, l.P. q,P. 量增长的% 甲 200 220 102 204 乙 100 130 101 101 丙250 106 合计550 650 70 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为:k=2kP570 103.64% ∑qP。550 由于产量增长使企业增加的产值为:
产品 2002 年 2003 年 销售额(万元) 产 量 (台) 0 q 单 位 成 本(元) 0 z 产 量 (台) 1 q 单 位 成 本(元) 1 z 0 q 0 z 1 q 0 z 1 q 1 z 甲 100 1100 138 1050 1000 乙 90 1000 90 1000 1000 丙 70 3000 60 3100 3100 合计 —— —— —— —— 1000 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为: 102.88% 41 42.18 0 0 1 0 q z q z kq 由于产量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42.18 41 1.18 q1 z0 q0 z0 (万元) 单位成本总指数为: 99.79% 42.18 42.09 1 0 1 1 q z q z kz 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 42.09 42.18 0.09 q1 z1 q1 z0 (万元) 2.产品 产值(万元) 2001 年 比 2000 年 产 量增长的% 产量个体 指数% q k q k 0 0 q p 2000 年 0 0 q p 2001 年 1 1 q p 甲 200 220 2 102 204 乙 100 130 1 101 101 丙 250 300 6 106 265 合计 550 650 —— —— 570 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为: 103.64% 550 570 0 0 0 0 q p k q p k q q 由于产量增长使企业增加的产值为:
∑k,qp。-ΣqP,=570-550=20(万元) 产品销售额(万元) 个体价格指1 k qP, 基期qP报告期qP,数%k, 甲200 220 104 212 乙100 130 137 丙250 300 106 283 合计550 650 632 三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k=29P=650 kn≈102.85% 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为:650-632=18(万元) 产品产品产量 出厂价格产值(万元) (元) 基期报告基期报告q,Pqp,qP q,|期qP。期P 甲(件)10012020025022.4 乙(台)30038010008503038 32.3 丙(套)10015030004000304560 合计 6285.495.3 ∑q1p,∑q1P,、∑qP195385.4953 X ∑qp。∑qP。∑qP。6262854 153.7%=1377%×111.59% 333(万元)=23.4万元)+99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工厂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53.7%,是 由于产量增长了37.7%和价格上升了11.59%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绝对数 来说,该工厂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33.3万元,是由于产量增长使产值增加
570 550 20 kq q0 p0 q0 p0 (万元) 3. 产品 销售额(万元) 个体价格指 数% p k 1 1 1 q p k 基期 p 0 0 q p 报告期 1 1 q p 甲 200 220 104 212 乙 100 130 95 137 丙 250 300 106 283 合计 550 650 —— 632 三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 102.85% 632 650 1 1 1 1 1 q p k q p k p p 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为: 650 632 18(万元) 4.产品 产品产量 出 厂 价 格 (元) 产值(万元) 基 期 0 q 报 告 期 1 q 基期 0 p 报 告 期 1 p 0 q 0 p 1 q 0 p 1 q 1 p 甲(件) 100 120 200 250 2 2.4 3 乙(台) 300 380 1000 850 30 38 32.3 丙(套) 100 150 3000 4000 30 45 60 合计 —— —— —— —— 62 85.4 95.3 33.3(万元) 23.(4 万元) 9.(9 万元) 153.7% 137.7% 111.59% 85.4 95.3 62 85.4 62 95.3 1 0 1 1 0 0 1 0 0 0 1 1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工厂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 53.7%,是 由于产量增长了 37.7%和价格上升了 11.59%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绝对数 来说,该工厂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33.3 万元,是由于产量增长使产值增加
了23.4万元和价格上升使产值增加了9.9万元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产品 基期 报告期 总成本(万元) 产量单位成本产量单位成本q乙.q,乙,qz q(元)z。q,(元)z 甲(百吨)12 1000 14 10001.21.41.4 乙(百台)4 500 4000.20.250.2 丙(百箱)10 1000.10.160.16 合计 1.51.811.76 ∑qz,_Σq12Σq1 ∑q3。∑q。∑q,。 1761.811.76 X 1.51.5181 117.33%=120.67%+97.24% 026(万元)=0.31(万元)+(-0.05)(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7.33%, 是由于产量增长了20.67%和单位成本下降了2.76%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 绝对数来说,该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0.26万元,是由于产量增长使 总成本增加了0.31万元和单位成本下降使总成本减少了0.05万元两个因素共同 影响的结果。 商品个体价格报告期比基销售额(万元) k, q. po 指数%k。期产量增长%基期报告期 k (,q1P1) lP. qp 甲(匹)100 15(115) 1011 l1.5 乙(吨)110 10(110) 丙(件)125 5(105) 合计 2631 28.8
了 23.4 万元和价格上升使产值增加了 9.9 万元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5.产品 基期 报告期 总成本(万元) 产量 0 q 单位成本 (元) 0 z 产量 1 q 单位成本 (元) 1 z 0 q 0 z 1 q 0 z 1 q 1 z 甲(百吨) 12 1000 14 1000 1.2 1.4 1.4 乙(百台) 4 500 5 400 0.2 0.25 0.2 丙(百箱) 10 100 16 100 0.1 0.16 0.16 合计 — — — — 1.5 1.81 1.76 0.26(万元) 0.3(1 万元)( 0.05)(万元) 117.33% 120.67% 97.24% 1.81 1.76 1.5 1.81 1.5 1.76 1 0 1 1 0 0 1 0 0 0 1 1 q z q z q z q z q z q z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 17.33%, 是由于产量增长了 20.67%和单位成本下降了 2.76%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 绝对数来说,该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0.26 万元,是由于产量增长使 总成本增加了0.31万元和单位成本下降使总成本减少了0.05万元两个因素共同 影响的结果。 6.商品 个体价格 指数% p k 报 告 期 比 基 期产量增长% ( q k %) 销售额(万元) q k q0 p0 ( 1 1 1 q p kp ) 基期 q0 p0 报 告 期 1 1 q p 甲(匹) 100 15(115) 10 11 11.5 乙(吨) 110 10(110) 10 12 11 丙(件) 125 5(105) 6 8 6.3 合计 —— —— 26 31 28.8
∑D=2k9,PxΣP,31=23831 Σq,P,ΣqP,∑q1Pn 262628.8 11923%=110.77%×10764 5(万元)=28(万元)+22(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商场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9.23%, 是由于销量增长了10.77%和价格上升了7.64%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绝对 数来说,该商场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5万元,是由于销量增长使销售额增 加了2.8万元和价格上升使销售额增加了2.2万元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工人类工人数(人)平均工资(元)工资总额(万元) 别 基期报告|基期报告期x∫x,fx∫ ∫期∫ 技术工300400600800 1824 普通工200600400500 合计5001000 264862 ∑x ∑x ∑x Σf/Σf ∑∫ f ∑f 620000 620000 480000 210000100×0100 260000/ 480000 260000 500 1000 /500 620620480 X 520480520 119.23%=129.17%×92.31%100(元)=140(元)+(-40元)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企业工人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了19.23%,是由于各组工资水平的增长使总平均工资上升了29.17%和工人构成 的变化使总平均工资下降了7.69%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绝对数来说,该 企业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100元,是由于各组工资水平的增长使总平 均工资增加了140元和工人构成的变化使总平均工资减少了40元两个因素共同
5(万元) 2.(8 万元) 2.(2 万元) 119.23% 110.77% 107.64 28.8 31 26 28.8 26 31 1 1 11 1 1 0 0 0 0 0 0 1 1 q p k q p q p k q p q p q p p q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商场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 19.23%, 是由于销量增长了 10.77%和价格上升了 7.64%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绝对 数来说,该商场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5 万元,是由于销量增长使销售额增 加了 2.8 万元和价格上升使销售额增加了 2.2 万元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7.工人类 别 工人数(人) 平均工资(元) 工资总额(万元) 基期 0 f 报 告 期 1 f 基 期 0 x 报 告 期 1 x 0 x 0 f 0 x 1 f 1 x 1 f 技术工 300 400 600 800 18 24 32 普通工 200 600 400 500 8 24 30 合计 500 1000 —— —— 26 48 62 520 480 480 620 520 620 500 260000 1000 480000 1000 480000 1000 620000 500 260000 1000 620000 0 0 0 1 0 1 1 0 1 1 1 1 0 0 0 1 1 1 f x f f x f f x f f x f f x f f x f 119.23%=129.17%×92.31% 100(元)=140(元)+(-40 元) 计算结果表明:从相对数来说,该企业工人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了 19.23%,是由于各组工资水平的增长使总平均工资上升了 29.17%和工人构成 的变化使总平均工资下降了 7.69%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绝对数来说,该 企业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100 元,是由于各组工资水平的增长使总平 均工资增加了 140 元和工人构成的变化使总平均工资减少了 40 元两个因素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