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螺纹联接的预紧 在装配时,螺纹联接都必须预紧。对于重要的螺纹 联接,还应控制其预紧力的大小。 1预紧力:使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 这个力称为预紧力 2预紧的目的 1)增加联接的可靠性; 2)增加联接的刚性; 3)防松 4)受横向载荷作用时,增大摩擦力,防止相对滑动; 5)增大疲劳强度。 预紧力不能太大,太大易过载拉断,因此,预紧力要 保证且又不使其过载
§5-3 螺纹联接的预紧 在装配时,螺纹联接都必须预紧。对于重要的螺纹 联接,还应控制其预紧力的大小。 1.预紧力: 2.预紧的目的: 1)增加联接的可靠性; 2)增加联接的刚性; 3)防松; 4)受横向载荷作用时,增大摩擦力,防止相对滑动; 5)增大疲劳强度。 使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 这个力称为预紧力。 预紧力不能太大,太大易过载拉断,因此,预紧力要 保证且又不使其过载
3拧紧力矩T=T1+12 )螺旋副间的摩擦力矩T1 设F为螺栓所受的预紧力,则: F=Fotg(y+Py) F—21g(v+) 2 2)螺母与支撑面间的摩擦力矩: 式中:∫为螺母与被联接件支撑面间的摩擦系数 无润滑时f=015 拧紧力矩:7=-)2g+)+D83-d
3.拧紧力矩 T=T1+T2 0 0 1)螺旋副间的摩擦力矩T1: 设F0为螺栓所受的预紧力,则: ( ) 0 v F = F tg + ( ) 2 2 2 0 2 1 v tg d F d T = F = + 2)螺母与支撑面间的摩擦力矩: c f T f F r 2 = 0 式中: fc为螺母与被联接件支撑面间的摩擦系数。 无润滑时fc=0.15 2 0 2 0 3 0 3 0 0 3 1 D d D d f c F − − = ( ) 2 0 2 0 3 0 3 0 0 0 2 3 1 2 D d D d tg f F F d T v c − − 拧紧力矩: = + +
拧紧力矩:7=)+12=a 2 2 对于M10~M68的普通螺纹,d2=0.9,do≈1.ld,Do=1.5d, ∫=0.15,v=142~32,q,=amcg1.155/,f∫为螺旋副的间的 摩擦系数,无润滑时f=01~02,则 T≈0.2 Fod N mn 为使联接有足够的预紧力又不使螺栓 拧断,预紧力可按屈服极限取 碳素钢:F≤(0.6~0.7)σsA1 do 合金钢:F≤(0.5~0.6)σ41 对M12以下的螺栓,应注意控制预 紧力,以防过载拉断
( ) 2 0 2 0 3 0 3 0 0 0 2 3 1 2 D d D d tg f F F d T v c − − 拧紧力矩: = + + T 0.2F0 d N·mm 为使联接有足够的预紧力又不使螺栓 拧断,预紧力可按屈服极限取: 碳素钢:F0(0.6 0.7)SA1 合金钢:F0(0.5 0.6)SA1 对M12以下的螺栓,应注意控制预 紧力,以防过载拉断。 0 0 对于M10 ~M68的普通螺纹, , fc=0.15, ,f 为螺旋副的间的 摩擦系数,无润滑时f=0.1~0.2,则: d2 = 0.9d,d0 1.1d,D0 =1.5d arctg f =1 42 ~ 3 2 ,v = 1.155
4控制预紧力的方法: 1)控制拧紧力矩;a测力矩板手 b定力矩板手; Fdd::66 定力矩扳手 测力矩扳手 2)测量螺栓的深长量; 3)螺母转角法
测力矩扳手 定力矩扳手 4.控制预紧力的方法: 1)控制拧紧力矩; b.定力矩板手; 2)测量螺栓的深长量; a.测力矩板手; 3)螺母转角法
§5-4螺纹联接的和防松 1.防松的根本原理:防止螺旋副的相对转动 2.防松的原因: 1)在冲击、振动、变载荷作用下,螺旋副间的摩擦阻力极不稳定, 在某一瞬间会急剧减少以致消失,失去自锁能力,联接就可能松脱; 2)螺栓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工作,材料发生蠕变和应力 松弛,也会使预紧力和摩擦力逐渐减少,最终导致联接失效。 3.防松的方法: 摩擦防松: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不如以下两种方法可靠。 机械防松:机械防松可靠,可和摩擦防松联合使用 永久防松:用于不再拆卸联接。这种方法是将螺旋副变成非运动副, 从而排除了相对运动的可能性
1)在冲击、振动、变载荷作用下,螺旋副间的摩擦阻力极不稳定, 在某一瞬间会急剧减少以致消失,失去自锁能力,联接就可能松脱; 2)螺栓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工作,材料发生蠕变和应力 松弛,也会使预紧力和摩擦力逐渐减少,最终导致联接失效。 1.防松的根本原理:防止螺旋副的相对转动。 3.防松的方法: • 摩擦防松: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不如以下两种方法可靠。 • 机械防松: 机械防松可靠,可和摩擦防松联合使用。 用于不再拆卸联接。这种方法是将螺旋副变成非运动副, 从而排除了相对运动的可能性。 • 永久防松: 2.防松的原因: §5-4 螺纹联接的和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