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 的选择原则:掌握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方法。掌握选择 滚子半径的原则、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以及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 重点:掌握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掌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关系。 难点: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中所应用的反转法”原理;压力角的概念等 学时:课堂教学:4学时 第一讲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凸轮机构的应用 1、组成:凸轮一一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 从动件一一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 机架 2、特点:优点:1、可使从动件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2、结构紧凑。 缺点:1、高副接触,易于磨损,多用于传递力不太大的场合。 2、加工比较困难。 3、从动件行程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凸轮变得笨重。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1、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 2、按从动件的形状分:尖端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 3、按从动件运动形式分:直动从动件(包括:对心直动从动件和偏置直动从动件) 摆动从动件 14、按从动件与凸轮保持接触的方式分:力封闭、几何封闭
- 1 - 第 3 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 的选择原则;掌握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方法。掌握选择 滚子半径的原则、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以及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 重 点:掌握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掌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关系。 难 点: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中所应用的“反转法”原理;压力角的概念等。 学 时:课堂教学:4 学时 第一讲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 1、组成:凸轮——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 从动件——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 机架 2、特点:优点:1、可使从动件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2、结构紧凑。 缺点:1、高副接触,易于磨损,多用于传递力不太大的场合。 2、加工比较困难。 3、从动件行程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凸轮变得笨重。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1、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 2、按从动件的形状分:尖端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 3、按从动件运动形式分:直动从动件(包括:对心直动从动件和偏置直动从动件)、 摆动从动件 4、按从动件与凸轮保持接触的方式分:力封闭、几何封闭
§3-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基本概念 1、基圆一一以凸轮的最小曲率半径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基圆,基圆半径用h表示。 2、推程,推程运动角n 3、远休止,远休止角Sn 4、回程,回程运动角0 5、近休止,近休止角a; 6、行程一一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 移动的距离,用h表示 第二讲 二、从动件运动规律 一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时,其位移s、 速度v和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1、等速运动规律 a) 推程:s=hδ/8。 回程:s=h(1-8/8。) =-h/6 a=0 c)|+∞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可知,有刚性冲击。 -2
- 2 - O δ 图7-6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ω δ δ δ δ ν hω/δ +∞ -∞ 图7-7 §3-2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一、基本概念 1、基圆——以凸轮的最小曲率半径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基圆,基圆半径用r0表示。 2、推程,推程运动角δ0; 3、远休止,远休止角δ01; 4、回程,回程运动角δ0ˊ; 5、近休止,近休止角δ02; 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 移动的距离,用h 表示。 第二讲 二、从动件运动规律 ——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时,其位移 s、 速度 v 和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规律。 1、等速运动规律 推程: s=hδ/δ0 v = hω/δ0 a =0 回程: s=h(1-δ/δ0ˊ) v=-hω/δ0ˊ a=0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可知,有刚性冲击
2、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推程:增速段:s=2h82/62 1= 4h08/ a=4ha2/8 减速段:s=h2h(86)2/6 y=4ha(66)/62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知,有柔性冲击 3、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简谐运动规律) 推程: s=h[1-cos(r5/8.1/2 v= Tho sin(xo/)/26。 ea=t ho cos(818)/282 U-=1.57he/ 回程: s=h1+cos(818)J/2 =493ho%88 =- Tho sin(n6/00)/26 s(r16b)/2δ”0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知,亦有柔性冲击,只是冲击的次数有所减少 4、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摆线运动规律) 推程 s=(o/60)-sn(2zo/o0)/2m v=ho-cos(2zδ1601/ a=2mho' sin( 2818)/8 回程 =6.28hoy65
- 3 - δ δ δ δ 2hω/δ υ 4hω/ 图7-8 δ δ υmax=2hω/δ amax=6.28hω/δ0 δ δ δ υ 图7-11 υ δ δ δ δ υmax=1.57hω/δ 图7-10 ω δ 2、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推程:增速段: s = 2hδ 2 /δ0 2 v = 4hωδ/δ0 2 a = 4hω 2 /δ0 2 减速段: s = h-2h(δ0-δ) 2 /δ0 2 v = 4hω(δ0-δ)/ δ0 2 a = -4hω 2 /δ0 2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知,有柔性冲击。 3、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简谐运动规律) 推程: = = = − 2 0 0 2 2 0 0 0 cos( / )/ 2 sin( / )/ 2 [1 cos( / )]/ 2 a h v h s h 回程: = − = − = + 2 0 0 2 2 0 0 0 cos( / ' )/ 2 ' sin( / ' )/ 2 ' [1 cos( / ' )]/ 2 a h v h s h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知,亦有柔性冲击,只是冲击的次数有所减少。 4、 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摆线运动规律) 推程: = = − = − 2 0 0 2 0 0 0 0 2 sin( 2 / )/ [1 cos(2 / )]/ [( / ) sin( 2 / )/ 2 ] a h v h s h 回程:
s=l1-(o1b)+sn(2z/。0)/2x v=holos(2T8180)-1/8'o a=-2rho sin( 21818)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知,既没有刚性冲击, 也没有柔性冲击 除上述以外,还有其它运动规律,或将上述常用运动规律组合使用。如“改进梯形 加速度运动规律”、“变形等速运动规律”。 三、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 1、只要求当凸轮转过某一角度δ时,推杆完成一行程h或p、a 2、不仅要求当凸轮转过某一角度δ。时,推杆完成一行程h或四,而且还要求推杆按 定的运动规律运动、 3、对于较高速凸轮,还要考虑到机构的运动速度较高,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惯性力和 冲击,所以要考虑其最大加速度 此外,还要考虑机构的冲击性能。 第三讲 §3-3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设计 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反转法 二、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I、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绘制 1)尖端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 4 - = − = − = − + 2 0 0 2 0 0 0 0 2 sin( 2 / ' )/ ' [cos(2 / ' ) 1]/ ' [1 ( / ' ) sin( 2 / ' )/ 2 a h v h s h 图示为其推程运动线图。由图知,既没有刚性冲击, 也没有柔性冲击。 除上述以外,还有其它运动规律,或将上述常用运动规律组合使用。如“改进梯形 加速度运动规律”、“变形等速运动规律”。 三、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 1、只要求当凸轮转过某一角度δ0时,推杆完成一行程h或φ、 2、不仅要求当凸轮转过某一角度δ0时,推杆完成一行程h或φ,而且还要求推杆按 一定的运动规律运动、 3、对于较高速凸轮,还要考虑到机构的运动速度较高,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惯性力和 冲击,所以要考虑其最大加速度。 此外,还要考虑机构的冲击性能。 第三讲 §3-3 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设计 一、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反转法 二、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1、 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绘制 1)尖端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如图所示,一对心直动尖端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mn=15mm,凸 轮以等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回转,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下表所示。 序号 凸轮运动角(61)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0°~120° 从动件作等速运动上升h=16mm 120°~180° 从动件在最高位置静止不动 120°270° 从动件作正弦加速度运动下降h=16mm 270°~360° 从动件在最低位置静止不动 设计步骤如下。 1)选长度比例尺m1根据已知的基圆半径rm作出凸轮的基圆。 2)推程时,求得其在各分点时的位移值如下表所列 0153045607590105120 s(mm 10121416 3)确定从动件在反转运动中占据的各个位置O1、02、O3、…(图7-16)。 4)确定从动件在复合运动中依次占据的各个位置1、2、3 …·(图7-16)。 5)连接A、1、2、3、…为一光滑曲线,既为与推程对应的一段轮廓曲线。 6)画凸轮的远休止部分8、9 7)同理画出回程部分9~15 8)最后画出近休止部分15~A。 2)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如图所示,先按尖端从动件的画法定出滚子 中心依次占据的位置A、1、2、32“8 …15。再以这些点为中心,以滚子半径m 为半径,作一系列圆,此圆的包络线即为凸轮的
- 5 - 如图所示,一对心直动尖端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15mm,凸 轮以等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回转,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下表所示。 序号 凸轮运动角(δ1)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1 0°~120° 从动件作等速运动上升h=16mm 2 120°~180° 从动件在最高位置静止不动 3 120°~270° 从动件作正弦加速度运动下降h=16mm 4 270°~360° 从动件在最低位置静止不动 设计步骤如下。 1)选长度比例尺μl,根据已知的基圆半径rmin作出凸轮的基圆。 2)推程时,求得其在各分点时的位移值如下表所列。 δ1° 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s(mm) 1 2 4 6 8 10 12 14 16 3)确定从动件在反转运动中占据的各个位置O1、02、O3、…(图7-16)。 4)确定从动件在复合运动中依次占据的各个位置1ˊ、2ˊ、3ˊ、…(图7-16)。 5)连接A、1ˊ、2ˊ、3ˊ、…为一光滑曲线,既为与推程对应的一段轮廓曲线。 6)画凸轮的远休止部分8ˊ、9ˊ。 7)同理画出回程部分9ˊ~15。 8)最后画出近休止部分15~A。 2)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如图所示,先按尖端从动件的画法定出滚子 中心依次占据的位置A、1ˊ、2ˊ、3ˊ、…8ˊ、 9ˊ、…15。再以这些点为中心,以滚子半径rT 为半径,作一系列圆,此圆的包络线即为凸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