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春,杨朔奉命回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他从冀西出发,7月方至延安,会已开过,遂到延 安文艺界协会,继续从事创作,后进中央党校学习 先后发表《月黑夜》、《大旗》、《霜天》、《麦子 黄时》等短篇小说。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 年冬,到宣化龙烟铁矿体验生活,创作了反映矿工斗 争与生活的中篇小说《红石山 1946年秋,杨朔以新华社随军记者身份随晋察 冀野战军转战于华北各地,参加清风店、石家庄和平 津战役,于戎马倥偬中写下大量通讯报道和短篇小 说,创作了反映华北解放战争的中篇小说《北线》。 建国初,杨朔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长,先 后到东北和华南采访,创作反映解放军战士、铁路 工人抢修铁路事迹的中篇小说《北黑线》和《锦绣山 河》
1942 年春,杨朔奉命回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他从冀西出发, 7• 月方至延安,会已开过,遂到延 安文艺界协会,继续从事创作,后进中央党校学习。 先后发表《月黑夜》、《大旗》、《霜天》、《麦子 黄时》等短篇小说。 194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 年冬,到宣化龙烟铁矿体验生活,创作了反映矿工斗 争与生活的中篇小说《红石山》。 1946 年秋,杨朔以新华社随军记者身份随晋察 冀野战军转战于华北各地,参加清风店、石家庄和平 津战役,于戎马倥偬中写 下大量通讯报道和短篇小 说,创作了反映华北解放战争的中篇小说《北线》。 建国初,杨朔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长,先 后到东北和华南采访,创作反映解放军战士、 铁路 工人抢修铁路事迹的中篇小说《北黑线》和《锦绣山 河》
1950年12月,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身份奔赴抗美援 朝战场,写出大量战地报道,创作了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长 小说《三千里江山》,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 的二级国旗勋章 1954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任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主任,到大西北及东南沿海等地采访,发表《西北旅途散记》 《石油城》等散文、通讯。 1956年后,先后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 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亚非人民理事会秘书处中国书记、亚 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秘书长等职,当选为第三、第四届全 国政协委员。在外事工作异常繁忙的情况下,创作大量反映亚 非国家风貌和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优秀散文作品,结 集为《亚洲日出》、《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
1950 年 12 月,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身份奔赴抗美援 朝战场,写出大量战地报道,创作了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长篇 小说《三千里江山》,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 的二级国旗勋章。 1954 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任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主任,到大西北及东南沿海等地采访,发表《西北旅途散记》、 《石油城》等散文、 通讯。 1956 年后,先后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 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亚非人民理事会秘书处中国书记、亚 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秘书长等职,当选为第三、第四届全 国政协委员。在外事工作异常繁忙的情况下,创作大量反映亚 非国家风貌和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优秀散文作品,结 集为《亚洲日出》、《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
1959年杨朔于百忙中抽暇回故乡访问,应邀作 了讲学报告,写下描写家乡胜景的《蓬莱仙境》 《海市》等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故乡山水、故 乡人民的眷恋、热爱之情。 "文化大革命"中,杨朔遭到残酷折磨,于1968 年8月3日含冤去世,终年58岁。杨朔一生创作 成就巨大,其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散文,充满革命激 情,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含蓄,极富诗意,为建国 后人们公认的第一流散文作品。1978年,人民出 版社出版《杨朔散文选》,再版《三千里江山》 年出版《杨朔短篇小说集》
1959 年杨朔于百忙中抽暇回故乡访问,应邀作 了讲学报告,写下描写家乡胜景的《蓬莱仙境》、 《海市》等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故乡山水、故 乡人民的眷恋、热爱之情。 " 文化大革命 " 中,杨朔遭到残酷折磨,于 1968 年 8 月 3 日含冤去世,终年 58 岁。杨朔一生创作 成就巨大,其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散文,充满革命激 情,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含蓄,极富诗意,为建国 后人们公认的第一流散文作品。 1978 年,人民出 版社出版《杨朔散文选》,再版《三千里江山》;翌 年出版《杨朔短篇小说集》
杨朔如散文观 杨朔通过《〈东风第一枝)小跋》提出了的 散文观:“当诗一样写。”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1 选(海市>小序[M]人民文学出版 我 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 “常常在寻求诗歌的意境” “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 就可 以放肆笔墨,总要像写诗那样,再剪材料 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P12杨朔 杨朔散文选(东风第一枝>小跋[M 文学出版 社,1979.)
二:杨朔de 散文观 杨朔通过《〈东风第一枝〉小跋》提出了自己的 散 文观: “当诗一样写。”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1](杨朔.杨朔散文 选·(海市>小序[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我 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常常在寻求诗歌的意境”, “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 以放肆笔墨,总要 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 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2](杨朔. 杨朔散文选·(东风第一枝>小跋[M]. 人民文学出版 社,1979.)
加m杨剪的散文现是对自己创作实践的总结 杨朔的散文观是对自己创作实践的总结。此前,他 的散文《荔枝蜜》 雪浪花》、《茶花赋》 市》、《泰山极顶》等备受人们喜爱和好评,被奉为 学习散文创作的范本。当时评论界对杨朔散文精巧的 结构、深刻的寓意特别是浓浓的诗意给予了髙度的 评价。当然,对杨朔散文的局限性,当时也有人直言不 讳:“就总的来说,有的文章还留有一点人工斧凿的痕 迹”[3](洁珉谈杨朔的几篇散文[J]文学评论,1962(2》周立 波亦有此同感[41周立波战斗和建设的赞歌一一一五九年到 九六五年散文特写选集序言.文艺报,1962,11) 但这种批评是建立在对杨朔散文总体认同肯定的基础 之上的,而非全盘否定。正如洁珉所说:“就大体言,好 作品居多,就是那有缺点的几篇,也是瑕不掩瑜,还应该 说是好的。”[5]珉谈杨朔的几篇散文[J].文学评论 1962(2.)
1)::杨朔的散文观是对自己创作实践的总结 杨朔的散文观是对自己创作实践的总结。此前,他 的散文《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海 市》、《泰山极顶》等备受人们喜爱和好评, 被奉为 学习散文创作的范本。当时评论界对杨朔散文精巧的 结 构、深刻的寓意特别是浓浓的诗意给予了高度的 评价。当然,对杨朔散文的局限性,当时也有人直言不 讳:“就总的来说,有的文章还留有一点人工斧凿的痕 迹”[3](洁珉.谈杨朔的几篇散文[J ].文学评论,1962( 2).)周立 波 亦有此同感[4](周立波.战斗和建设的赞歌一一一九五九年到 一九六五年散文特写选集序言.文艺报,1962, 11) 但这种批评是建立在对杨朔散文总体认同肯定的基础 之上的,而非全盘否定。正如洁珉所说:“就大体言,好 作品居多,就是那有缺点的几篇,也是瑕不掩瑜,还应该 说是好的。”[5](洁珉.谈杨朔的几篇散文[J ].文学评论 196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