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的成分、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度。 难点:生理止血机制: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凝血过程:凝血 的三个主要步骤和两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及凝血的瀑布学说。 抗凝。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的成分、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度。 难点:生理止血机制: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凝血过程:凝血 的三个主要步骤和两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及凝血的瀑布学说。 抗凝。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40分钟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度 (三)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构成物质、作用 胶体渗透压:构成物质、作用 (四)血浆的pH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概念 生理性止血定义、正常值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2.聚集 (1)ADP (2)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也称血栓素 A2) (3)胶原 3.释放 (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二、血液凝固与抗凝 40分钟 (一)血液凝固 1.凝血因子 2.凝血过程 瀑布学说 (1)内源性凝血途径 (2)外源性凝血途径 二、抗凝系统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2、蛋白质C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4、肝素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纤溶酶原的激活 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度 (三)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构成物质、作用 胶体渗透压:构成物质、作用 (四)血浆的 pH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概念 生理性止血定义、正常值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2.聚集 (1)ADP (2)血栓烷 A2(thromboxaneA2,TXA2,也称血栓素 A2) (3)胶原 3.释放 (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二、血液凝固与抗凝 (一)血液凝固 1.凝血因子 2.凝血过程 瀑布学说 (1)内源性凝血途径 (2)外源性凝血途径 二、抗凝系统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2、蛋白质 C 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l) 4、肝素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纤溶酶原的激活 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40 分钟 40 分钟
第7次课 授课时间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学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 2学时 称 (大、小班) 课程(章、节)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第四章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 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2.心脏泵血过程 3、心脏泵血的调节与评定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概念。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功能的 评定:每博输出量、心输出量。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学生可以掌握、理解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 7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学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四章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 功能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2.心脏泵血过程 3、心脏泵血的调节与评定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概念。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功能的 评定:每博输出量、心输出量。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学生可以掌握、理解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四章血液循环 (辅助手段:挂图)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5分钟 (一)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 (二)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40分钟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2)快速充盈期 (3)减慢充盈期 5分钟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内压力的变化 (四)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 10分钟 用 20分钟 四、心泵功能的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定义 正常值 意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一)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 (二)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2)快速充盈期 (3)减慢充盈期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内压力的变化 (四)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 用 四、心泵功能的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定义 正常值 意义 (辅助手段:挂图) 5 分钟 40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20 分钟
第8次课 授课时间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学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四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功能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 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 的产生和传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心脏泵血的调节。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两类心肌细胞: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心泵功能的调节:每博输出量的调节,心肌收缩前后负荷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的影响。 心肌收缩能力的概念及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泵功能的储备。 2.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同学易于理解、掌握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第 8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学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四章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 功能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 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 的产生和传导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心脏泵血的调节。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两类心肌细胞: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心泵功能的调节:每博输出量的调节,心肌收缩前后负荷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的影响。 心肌收缩能力的概念及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泵功能的储备。 2.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同学易于理解、掌握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