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60分钟 一、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一)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 跨膜信号转导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C蛋白和膜的效应 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三)油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间通信的气体信息分子一 一氧化氮 三、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 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关于兴奋性(excitability)、兴奋(excitation)的定 20分钟 义 (一)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 (二)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2.1 锋电位和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一)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 跨膜信号转导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C-蛋白和膜的效应 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间通信的气体信息分子—— —氧化氮 三、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关于兴奋性(excitability) 、兴奋(excitation)的定 义 (一)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 (二)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 K+平衡电位 2.锋电位和 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60 分钟 20 分钟
第4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 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第三节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作电位的引起,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生时细胞 兴奋性变化。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第 4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三节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动作电位的引起,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生时细胞 兴奋性变化。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0分钟 (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2.锋电位和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二、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 15分钟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定义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10分钟 局部兴奋的定义 局部兴奋的特点: ①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 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呈电紧张性扩布 ③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的 兴奋的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三)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5分钟 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 兴奋的跳跃式传导(sahatoryconduction) 第5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1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 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第四节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外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生理。 掌握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神经一骨骼肌接 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 K+平衡电位 2.锋电位和 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二、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细胞的传导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定义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局部兴奋的定义 局部兴奋的特点: ①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 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呈电紧张性扩布 ③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的 兴奋的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三)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 兴奋的跳跃式传导(sahatoryconduction) 4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第 5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四节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外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生理。 掌握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神经—骨骼肌接 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与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 生时细胞兴奋性变化。 难点: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2.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与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 生时细胞兴奋性变化。 难点: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2.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辅助手段:挂图)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 40分钟 (一)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传递过程 终板电位的概念和特点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2.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兴奋一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rrac一tioncoupling)。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四)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滑行学说 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40分钟 前负荷 后负荷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长度 一张力曲线及意义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一速度曲 线及意义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第6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三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生理性止血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体液的分布概况。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掌握血液在内环境稳定中重要作用。生理止血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和生理 意义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传递过程 终板电位的概念和特点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2.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rrac—tioncoupling)。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四)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滑行学说 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前负荷 后负荷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长度 —张力曲线及意义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速度曲 线及意义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辅助手段:挂图) 40 分钟 40 分钟 第 6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三章 生理性止血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体液的分布概况。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掌握 血液在内环境稳定中重要作用。生理止血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和生理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