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四、心泵功能的评定 40分钟 (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定义 正常值 意义 (三)心脏作功量 搏功 每分功 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一Starling机制 2.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对搏出量的调节 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六、心泵功能的储备 40分钟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 传导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通常将此整个过程分为0、1、2,3、4共五个时期 1.除极过程(0期) 2.复极过程 (1)1期复极(快速复极初期): (2)2期(平台期): (3)3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 3.静息期(4期) 以上各期的过程及特点 第9次课 授课时间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四、心泵功能的评定 (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定义 正常值 意义 (三)心脏作功量 搏功 每分功 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Starling 机制 2.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对搏出量的调节 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六、心泵功能的储备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 传导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通常将此整个过程分为 0、1、2,3、4 共五个时期 1.除极过程(0 期) 2.复极过程 (1)1 期复极(快速复极初期): (2)2 期(平台期): (3)3 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 3.静息期(4 期) 以上各期的过程及特点 40 分钟 40 分钟 第 9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学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四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第二节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决定 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一次兴奋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期 前收缩及代偿性间歇。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各部 位的自律性及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 和特点。 难点: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学生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学科 生理 学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四章、 第二节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决定 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一次兴奋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期 前收缩及代偿性间歇。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各部 位的自律性及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 和特点。 难点: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学生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 传导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40分钟 (二)形成机制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 (1)0期 (21期 (3)2期 (4)3期 (5)4期 (三)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20分钟 1. 静息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 钠通道的状态 (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20分钟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1)不发生强直收缩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 传导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二)形成机制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 (1)0 期 (2)1 期 (3)2 期 (4)3 期 (5)4 期 (三)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钠通道的状态 (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1)不发生强直收缩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 40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第10次课 授课时间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Z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学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四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 的产生和传导 第三节血管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类血管功能特点与血液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体表心电图各波生理意义。 掌握心脏节律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影 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血流量、血 流阻力的概念。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学生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第 10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学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四章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 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 的产生和传导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各类血管功能特点与血液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体表心电图各波生理意义。 掌握 心脏节律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影 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血流量、血 流阻力的概念。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实施情况: 学生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25分钟 (一)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二)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影响自律性 的因素 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自律性的影响因素: 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2.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 3.阈电位水平 三、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 25分钟 (一)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二)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1. 心脏起搏点 2.结间束及兴奋在心房内的传播 3.房室结的单向传导和延搁作用 4. 浦肯野系统兴奋的传导 5.兴奋在心室肌的传导 6. 兴奋在心脏各部位出现的时间及影响传导的因 素 7.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2)生理因素 1)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四、体表心电图 15分钟 (一)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二)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 第三节血管生理 15分钟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l.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s) 2.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5. 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7.容量血管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一)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二)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影响自律性 的因素 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自律性的影响因素: 1.4 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2.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 3.阈电位水平 三、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 (一)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二)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1.心脏起搏点 2.结间束及兴奋在心房内的传播 3.房室结的单向传导和延搁作用 4.浦肯野系统兴奋的传导 5.兴奋在心室肌的传导 6.兴奋在心脏各部位出现的时间及影响传导的因 素 7.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2)生理因素 1)动作电位 0 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四、体表心电图 (一)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二)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s) 2.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5.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7.容量血管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25 分钟 2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