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比较 了控制质量性状遗传的基因一般都有显隐性之分。 少数无显隐性,但可由表现型直接判断其基因型, 选择较简单; 控制数量性状遗传的基因数量巨大,称QTL,多 数为生产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性状,其选择方 法较复杂,需大量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比较 控制质量性状遗传的基因一般都有显隐性之分。 少数无显隐性,但可由表现型直接判断其基因型, 选择较简单; 控制数量性状遗传的基因数量巨大,称QTL,多 数为生产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性状,其选择方 法较复杂,需大量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
第三节质量性状的选择 质量性状选择的遗传效应: 基本工作:依据对群体的表型分析、系谱分析和 测交实验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 ●效应:选择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增加群体中 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利基因的频率
第三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质量性状选择的遗传效应: 基本工作:依据对群体的表型分析、系谱分析和 测交实验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 效应:选择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增加群体中 有利基因的频率,降低不利基因的频率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对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目的是淘汰显性不利基因 对等位基因时:基因型为AA、Aa、aa。其中,A对 a为完全显性,则AA和Aa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均为显 性性状。 设原始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则相应基因型频 率为:D=P2,H=2Pq,R=q2。淘汰率为S,留种 率为1-S。则有:P+q=1
一、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对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目的是淘汰显性不利基因 一对等位基因时:基因型为AA、Aa、aa。其中,A对 a为完全显性,则AA和Aa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均为显 性性状。 设原始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则相应基因型频 率为:D=P2 ,H=2Pq,R=q2。淘汰率为S,留种 率为1-S。则有:P+q=1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o q0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AA A aa 基因型频率为 pogo 2 0 淘汰率 S 0 留种率 I-S 1-S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1-S)2P40(1 -)1-s(1-9i)1-S(-i
( ) ( ) 2 0 2 0 1 1 1 p S S q − − − ( ) ( ) 0 0 2 0 2 1 1 1 p q S S q − − − ( ) 2 0 2 0 1 1 q − − S q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0 q0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p0 2 2p0 q0 q0 2 淘汰率 S S 0 留种率 1-S 1-S 1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Σ(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q1=1/2*H1+R1=q=S(q-q 1-S(1-q2)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 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q1=1/2*H1+R1=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 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q S q q S q − − − − ( ) ( ) 2 2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