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影响衰老的因素 2.衰老学说的基本内容 3.具有延缓衰老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规律,人到了老年后整个机体出现某些 衰退现象,如结构退化、功能减弱、代谢下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生命是有限的,如何 使有限的生命延长即长寿,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那么,在良好生活条件下,人的正常寿 命应是多少?目前有多种学说。 ①寿命系数学说 据统计,各种动物的生长期与寿命有关。生长期的5~7倍为其寿命期,该系数称为寿 命系数。人的生长期为25年(以人体骨骼愈合为标志),25×(5~7)=125~175岁,因而认 为人的寿命为125175岁 ②性成熟系数学说 据统计,动物的寿命是性成熟年龄的8~10倍。人的平均成熟年龄为14(以女性初潮, 男性遗精为标志),因此提出人的寿命应为14×(8-10)=112-140岁 ③细胞代数学说 经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平均可培养50代(40-60代),每一代相当于24 年,称为弗列克系数。从而得出人的寿命应为24×(40~60)=96~144岁。 ④比较生物学说 从比较生物学的角度,各种哺乳动物的寿命与其脑内均浆体的自动氧化速度之间有 定关系,脑均浆的自动氧化速度越慢其寿命越长,人的平均寿命为90岁 ⑤a生育酚学说 从哺乳动物血清中α-生育酚的浓度(代表着体内抗氧化物的浓度)与其寿命呈正相关 关系,得出人的寿命应在90岁以上 上述④、⑤两种学说,均与体内自由基有关,而消除体内多余自由基以延长寿命已达 成共识 目前,世界人口正在向老年化发展,有55个国家和地区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据世界卫 生组织在200年的报告称全球平均期望寿命已达66岁,65岁以人口达58亿,占总人口的 6%。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3200万,占人口的13.3%而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 已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1.5%。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无
1 第九章 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 影响衰老的因素 2. 衰老学说的基本内容 3. 具有延缓衰老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 概述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规律,人到了老年后整个机体出现某些 衰退现象,如结构退化、功能减弱、代谢下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生命是有限的,如何 使有限的生命延长即长寿,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那么,在良好生活条件下,人的正常寿 命应是多少?目前有多种学说。 ① 寿命系数学说 据统计,各种动物的生长期与寿命有关。生长期的 5~7 倍为其寿命期,该系数称为寿 命系数。人的生长期为 25 年(以人体骨骼愈合为标志),25×(5~7)=125~175 岁,因而认 为人的寿命为 125~175 岁。 ② 性成熟系数学说 据统计,动物的寿命是性成熟年龄的 8~10 倍。人的平均成熟年龄为 14(以女性初潮, 男性遗精为标志),因此提出人的寿命应为 14×(8~10)=112~140 岁。 ③ 细胞代数学说 经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平均可培养 50 代(40~60 代),每一代相当于 2.4 年,称为弗列克系数。从而得出人的寿命应为 2.4×(40~60)=96~144 岁。 ④ 比较生物学说 从比较生物学的角度,各种哺乳动物的寿命与其脑内均浆体的自动氧化速度之间有一 定关系,脑均浆的自动氧化速度越慢其寿命越长,人的平均寿命为 90 岁。 ⑤ α-生育酚学说 从哺乳动物血清中α-生育酚的浓度(代表着体内抗氧化物的浓度)与其寿命呈正相关 关系,得出人的寿命应在 90 岁以上。 上述④、⑤两种学说,均与体内自由基有关,而消除体内多余自由基以延长寿命已达 成共识。 目前,世界人口正在向老年化发展,有 55 个国家和地区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据世界卫 生组织在 2000 年的报告称全球平均期望寿命已达 66 岁,65 岁以人口达 5.8 亿,占总人口的 6%。在美国,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 3200 万,占人口的 13.3%。而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人 已超过 1.5 亿,占总人口的 11.5%。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无
锡等地已相继步入老年型社会。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接近12亿。2020年 我国老年人将达到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在发达国家,80 岁以上老人占65岁以上老人的47%,高龄化社会的到来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 如何延缓人的衰老进程,预防老年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延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或细胞组织形 态结构随年龄增长而老化的工业化食品。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形成,世界各国以极大的热情投 入这方面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衰老的定义和表现 衰老是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这些变化 对生物体带来的是不利的影响,导致其适应能力、贮备能力日趋下降,这一变化过程会不断 发生和发展 衰老又可理解为机体的老年期变化,其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①指进入成熟期以后所发生的变化。 ②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尽一致,但都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 ③指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④指衰老是进行的,即随年龄的增长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 延缓衰老(或抗衰老)是指人们寻找各种手段或措施,使衰老的进程得到延缓。老年人 的生理特点是 ①代谢机能降低,基础代谢约降低了20%。 ②脑、心、肺、肾和肝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下降。 ③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 ④表现出衰老现象,如血压升高、头发变白脱落以及老年斑与皮肤皱纹的出现等 ⑤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老年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等 身体各部位的衰退将以不同的速度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这主要取决于人的遗传、病史、 饮食和一生中的医疗保健状况 、衰老学说 衰老的机理是指在生物过程中的反应和作用方式。衰老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由基学说 英国D. Harman于1955年率先提出自由基学说,它在众多衰老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理论认为衰老是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最终产生脂褐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蓄积于体内, 成为老年色素。自由基学说在第五章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免疫学说 免疫功能是活细胞最古老的功能之一,免疫功能衰退是机体衰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 种现象使得免疫学家 Walford和 Burnet分别于1969和1970年率先提出衰老的免疫学说,其 理论基础概括为两点: ①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统一的主要功能系统。在老年期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致 使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②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心器官,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总枢纽。胸腺从中年开始逐 渐退化,到老年时仅残存少量生产免疫因子的活力。胸腺衰退与萎缩,是免疫衰老学说的重 要依据之 免疫衰老主要表现在免疫中心器官胸腺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泌活力与细胞分化的退 化上。免疫衰老的后果是:
2 锡等地已相继步入老年型社会。据预测,到 2010 年,全球老年人口将接近 12 亿。2020 年 我国老年人将达到 2.8 亿,约占总人口的 20%,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在发达国家,80 岁以上老人占 65 岁以上老人的 47%,高龄化社会的到来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 如何延缓人的衰老进程,预防老年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延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或细胞组织形 态结构随年龄增长而老化的工业化食品。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形成,世界各国以极大的热情投 入这方面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一、衰老的定义和表现 衰老是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这些变化 对生物体带来的是不利的影响,导致其适应能力、贮备能力日趋下降,这一变化过程会不断 发生和发展。 衰老又可理解为机体的老年期变化,其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① 指进入成熟期以后所发生的变化。 ② 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尽一致,但都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 ③ 指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④ 指衰老是进行的,即随年龄的增长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 延缓衰老(或抗衰老)是指人们寻找各种手段或措施,使衰老的进程得到延缓。老年人 的生理特点是: ① 代谢机能降低,基础代谢约降低了 20%。 ② 脑、心、肺、肾和肝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下降。 ③ 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 ④ 表现出衰老现象,如血压升高、头发变白脱落以及老年斑与皮肤皱纹的出现等。 ⑤ 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老年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等。 身体各部位的衰退将以不同的速度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这主要取决于人的遗传、病史、 饮食和一生中的医疗保健状况。 二、衰老学说 衰老的机理是指在生物过程中的反应和作用方式。衰老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自由基学说 英国 D. Harman 于 1955 年率先提出自由基学说,它在众多衰老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理论认为衰老是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最终产生脂褐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蓄积于体内, 成为老年色素。自由基学说在第五章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免疫学说 免疫功能是活细胞最古老的功能之一,免疫功能衰退是机体衰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 种现象使得免疫学家 Walford 和 Burnet 分别于 1969 和 1970 年率先提出衰老的免疫学说,其 理论基础概括为两点: ① 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统一的主要功能系统。在老年期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致 使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② 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心器官,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总枢纽。胸腺从中年开始逐 渐退化,到老年时仅残存少量生产免疫因子的活力。胸腺衰退与萎缩,是免疫衰老学说的重 要依据之一。 免疫衰老主要表现在免疫中心器官胸腺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泌活力与细胞分化的退 化上。免疫衰老的后果是:
①肿瘤易感性增加。 ②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增加。 ③传染病易感性增加,恢复缓慢 ④组织移植排斥性减少 (三)脑中心学说 Finch(1976)、 Everitt1980)提出衰老的内分泌学说。他们认为在中心神经系统内,存在 一个控制“衰老”的神经结构,并形象地称之为“衰老钟”。单胺类递质控制衰老钟的运行 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会延长机体的寿命,而5-羟色胺含量升高则促进衰老。有证据 提示衰老中5-羟色胺系统占优势,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系统功能下降。众所周知, 氨酸是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前体,而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合成的。因而在食物中酪氨 酸/色氨酸的比例会影响衰老的进程,这一点已为实验所证实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一种分解儿茶酚胺的酶类一一单胺氧化酶(MAO),它使儿茶 酚类递质的生理作用灭活。单胺氧化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两种形式:MAO-A和MAO-B 前者存在于神经元内,后者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 Robinson发表了MAO和衰老关系的第 篇报告。他发现人的后脑及血小板中MAOB的活性随年龄上升,在45岁以前酶的活性 曲线是平缓的,而45岁以后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Ecket进一步指出,在许多脑区MAOB的 活性随年龄升高,而MAO-A无此现象 Brody的研究表明,人脑皮层神经元在70-90岁内丧失数量达到总神经元库的30‰。神 经元的丧失为胶质细胞所补偿。这一过程与MAOB随年龄上升一致。而MAOA随年龄下 降与神经元丧失一致。在衰老脑中,MAO-A和MAOB的消长,直接影响了单胺类递质的 代谢及其调节功能 现已证明,单胺类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非突触化学传递方式传递信息。随着年龄增长, MAO-B活性增高,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向靶细胞扩散过程中不断为MAO-B所破坏, 致使衰老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调节功能降低。特别是45岁以后,人脑内MAO-B 活性直线上升,是人到中年后一个严重的问题。因而一些学者提出采用MAOB的抑制剂 (MAO)抑制其活性,以防止中老年脑内儿茶酚类递质过度降低,以延缓人的衰老。这类 研究在国外已有近40年的历史。 Knoll等众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MAOl不仅能提高老年人 脑内儿茶酚胺的水平,而且对治愈一些老年常见的抑郁症也颇有效。但是国外的MAO1多 数为人工合成者,常有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国有丰富的中草药和野生 资源,从中筛选MAO是大有作为的。一些有延年益寿功能的中草药大都有抑制脑内MAOB 的功能。曾对山楂、香菇、金针菇等资源进行过研究,证明它们MAOI。这里必须指出,人 体内多余的儿茶酚类物质需在肝脏分解、解毒,因此,一个理想的MAO只抑制脑内的 MAO-B,而对肝脏的MAO-B仅有轻微或没有抑制作用。山楂、香菇、金针菇都含有这类 MAOl。 (四)代谢失调学说 衰老的代谢失调学说是由中国著名营养学家郑集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从生物化学的观点 来看,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代谢,如果代谢途径和细胞组成成分的更新发生衰退性变化,最终 可导致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人体形态和功能的衰老。所以人体的衰老是内外因素作用于 代谢的结果 具体而言,生物的衰老是由遗传所安排,而衰老的机理则由代谢来表达。衰老始于细胞 细胞的衰老产生于代谢失调。细胞的代谢失调,是由于内外的不良因素影响而使其结构发生 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是决定一切生物生理性衰老的第一因素,而代谢则是表达衰老过程中的 反应或作用机理。当人体的关键性细胞代谢机能运转正常时,机体的衰老即按遗传规定的速 度进行,达到应有的自然寿命:如果受有害因素影响而妨碍了细胞的代谢机能,则细胞的代
3 ① 肿瘤易感性增加。 ② 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增加。 ③ 传染病易感性增加,恢复缓慢。 ④ 组织移植排斥性减少。 (三)脑中心学说 Finch(1976)、Everitt(1980)提出衰老的内分泌学说。他们认为在中心神经系统内,存在 一个控制“衰老”的神经结构,并形象地称之为“衰老钟”。单胺类递质控制衰老钟的运行。 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会延长机体的寿命,而 5-羟色胺含量升高则促进衰老。有证据 提示衰老中 5-羟色胺系统占优势,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系统功能下降。众所周知,酪 氨酸是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前体,而 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合成的。因而在食物中酪氨 酸/色氨酸的比例会影响衰老的进程,这一点已为实验所证实。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一种分解儿茶酚胺的酶类——单胺氧化酶(MAO),它使儿茶 酚类递质的生理作用灭活。单胺氧化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两种形式:MAO-A 和 MAO-B。 前者存在于神经元内,后者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Robinson 发表了 MAO 和衰老关系的第 一篇报告。他发现人的后脑及血小板中 MAO-B 的活性随年龄上升,在 45 岁以前酶的活性 曲线是平缓的,而 45 岁以后呈现直线上升趋势。Ecket 进一步指出,在许多脑区 MAO-B 的 活性随年龄升高,而 MAO-A 无此现象。 Brody 的研究表明,人脑皮层神经元在 70~90 岁内丧失数量达到总神经元库的 30%。神 经元的丧失为胶质细胞所补偿。这一过程与 MAO-B 随年龄上升一致。而 MAO-A 随年龄下 降与神经元丧失一致。在衰老脑中,MAO-A 和 MAO-B 的消长,直接影响了单胺类递质的 代谢及其调节功能。 现已证明,单胺类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非突触化学传递方式传递信息。随着年龄增长, MAO-B 活性增高,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向靶细胞扩散过程中不断为 MAO-B 所破坏, 致使衰老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调节功能降低。特别是 45 岁以后,人脑内 MAO-B 活性直线上升,是人到中年后一个严重的问题。因而一些学者提出采用 MAO-B 的抑制剂 (MAOI)抑制其活性,以防止中老年脑内儿茶酚类递质过度降低,以延缓人的衰老。这类 研究在国外已有近 40 年的历史。Knoll 等众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MAOI 不仅能提高老年人 脑内儿茶酚胺的水平,而且对治愈一些老年常见的抑郁症也颇有效。但是国外的 MAOI 多 数为人工合成者,常有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国有丰富的中草药和野生 资源,从中筛选 MAOI 是大有作为的。一些有延年益寿功能的中草药大都有抑制脑内 MAO-B 的功能。曾对山楂、香菇、金针菇等资源进行过研究,证明它们 MAOI。这里必须指出,人 体内多余的儿茶酚类物质需在肝脏分解、解毒,因此,一个理想的 MAOI 只抑制脑内的 MAO-B,而对肝脏的 MAO-B 仅有轻微或没有抑制作用。山楂、香菇、金针菇都含有这类 MAOI。 (四)代谢失调学说 衰老的代谢失调学说是由中国著名营养学家郑集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从生物化学的观点 来看,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代谢,如果代谢途径和细胞组成成分的更新发生衰退性变化,最终 可导致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人体形态和功能的衰老。所以人体的衰老是内外因素作用于 代谢的结果。 具体而言,生物的衰老是由遗传所安排,而衰老的机理则由代谢来表达。衰老始于细胞, 细胞的衰老产生于代谢失调。细胞的代谢失调,是由于内外的不良因素影响而使其结构发生 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是决定一切生物生理性衰老的第一因素,而代谢则是表达衰老过程中的 反应或作用机理。当人体的关键性细胞代谢机能运转正常时,机体的衰老即按遗传规定的速 度进行,达到应有的自然寿命;如果受有害因素影响而妨碍了细胞的代谢机能,则细胞的代
谢即会发生异常,衰老进程随之加快,导致早衰(属病理性衰老)。即使不受显著有害因素 影响的生理衰老,其细胞的代谢机能仍然是依照遗传安排的程序逐渐失调。因此,可以说在 遗传安排的基础上细胞的代谢机能失调是生物机体产生衰老充分的证据。如成纤维细胞的分 裂不超过50代,红细胞的寿命大约只有20天,人的寿命一般很少超过百岁,这些都是受遗 传因素影响细胞代谢失调而产生的后果。同样,疾病(外伤除外)也无一不是由于代谢失调 而引起的。 (五)生物膜衰老学说 认为随着机体的老龄化,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从而使机体新陈代 谢向着不利于机体健康的方向改变。 (六)脂褐素(老年色素)与衰老学说 认为随着衰老的进程,脂褐素在细胞中的堆积不断增加,这是公认衰老的可靠和明显的 标志之一,对于脂褐素机制的了解目前还不够深入,甚至还有一些争议之处。 (七)衰老过程中基因淋巴因子及其基因表达改变的学说 近年来,相继发现生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的复制、转录以及转 译机制都明显呈现下降趋势,因而普遍认为,机体的自然寿命是受到基因的调控。又如淋巴 细胞特异免疫介质Il-1以及Ⅱ-2受体基因表达在老年人群中均明显下降,因而淋巴因子也 与衰老有密切关系 上述各种的假设,均有一定的实验根据和基础,而且相互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均还有 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而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无论是对衰老的认识和实验,均普遍 采用综合和多指标的原则。 、影响衰老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决定一个生物体衰老过程和寿命长短的根本因素。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父母长寿 这个人长寿的可能性就大 2.神经内分泌因素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间、各系统间主要靠神经-内分泌来调控。如果神经-内 分泌机能不正常,则妨碍生命的过程。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基础代谢增高,容易 早衰 3.免疫因素 青春期以后,胸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进入老年,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所 取代,但仍残留一定的功能。 4.酶因素 酶是机体代谢过程的催化剂。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许多主要的酶 活性减弱,代谢反应也随之减低 二、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 影响人衰老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水土、污染、放射性物质、燥声、饮食等诸多方 面,其中饮食营养占有相当主要地位。 2.社会因素 经济条件、意识形态、职业工作、社会制度都属社会因素的范畴。 3.生活方式 如吸烟、酗酒等
4 谢即会发生异常,衰老进程随之加快,导致早衰(属病理性衰老)。即使不受显著有害因素 影响的生理衰老,其细胞的代谢机能仍然是依照遗传安排的程序逐渐失调。因此,可以说在 遗传安排的基础上细胞的代谢机能失调是生物机体产生衰老充分的证据。如成纤维细胞的分 裂不超过 50 代,红细胞的寿命大约只有 20 天,人的寿命一般很少超过百岁,这些都是受遗 传因素影响细胞代谢失调而产生的后果。同样,疾病(外伤除外)也无一不是由于代谢失调 而引起的。 (五)生物膜衰老学说 认为随着机体的老龄化,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从而使机体新陈代 谢向着不利于机体健康的方向改变。 (六)脂褐素(老年色素)与衰老学说 认为随着衰老的进程,脂褐素在细胞中的堆积不断增加,这是公认衰老的可靠和明显的 标志之一,对于脂褐素机制的了解目前还不够深入,甚至还有一些争议之处。 (七)衰老过程中基因淋巴因子及其基因表达改变的学说 近年来,相继发现生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的复制、转录以及转 译机制都明显呈现下降趋势,因而普遍认为,机体的自然寿命是受到基因的调控。又如淋巴 细胞特异免疫介质 IL-1 以及 IL-2 受体基因表达在老年人群中均明显下降,因而淋巴因子也 与衰老有密切关系。 上述各种的假设,均有一定的实验根据和基础,而且相互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均还有 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而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无论是对衰老的认识和实验,均普遍 采用综合和多指标的原则。 三、影响衰老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遗传是决定一个生物体衰老过程和寿命长短的根本因素。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父母长寿, 这个人长寿的可能性就大。 2. 神经-内分泌因素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间、各系统间主要靠神经-内分泌来调控。如果神经-内 分泌机能不正常,则妨碍生命的过程。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基础代谢增高,容易 早衰。 3. 免疫因素 青春期以后,胸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进入老年,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所 取代,但仍残留一定的功能。 4. 酶因素 酶是机体代谢过程的催化剂。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许多主要的酶 活性减弱,代谢反应也随之减低。 二、外在因素 1. 环境因素 影响人衰老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水土、污染、放射性物质、燥声、饮食等诸多方 面,其中饮食营养占有相当主要地位。 2. 社会因素 经济条件、意识形态、职业工作、社会制度都属社会因素的范畴。 3. 生活方式 如吸烟、酗酒等
第二节具有衰老的物质 生育酚(维生素E 生育酚共有a、β、γ、δ、ε、、n七种同系物。其中生物学效价a->B->y >6-,分别为149、75、15、5(活性值以合成的d1-a生育酚醋酸酯作为100的相对值)。 而抗氧化能力则α-<β-<γ-<δ-。商品分两种,含量高的称高α-型,宜作为营养增补 剂用,而低a-型作为抗氧化剂用。 天然生育酚均属d型,合成的则为dl型,且仅dl-α-生育酚一种。天然生育酚的营养 生理活性和安全性均高于合成品。近年来,国外掀起了一股天然维生素E热,作为抗氧化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首选品,年消费量约递增10% (一)性状 维生素E是一种黄色至红色接近无臭的澄清粘性油,可有少量微晶体腊状物质。相对 密度(d20)为0932~0.955具有对热稳定的抗氧化性,约230℃以上才开始分解,对酸稳定 对紫外线和氧化剂等不稳定。能抑制食物中亚硝胺的形成和稳定维生素A等作用。在空气 中及在光照下缓慢地氧化和变黑。维生素E一般无毒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可与丙酮 氯仿、乙醚和植物油混溶。其天然品广泛存在于小麦胚芽(0.2%6~0.3%)、玉米油(0.1%6)、 大豆油、棉子油、向日葵油、蛋、肝、绿色蔬菜中 (二)生理功能 维生素E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对于维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E的抗氧 化作用是其决定性因素。由于维生素E具有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中断高速运转的自由基 连锁反应,抑制不饱和脂肪酸过度氧化脂质的形成,所以,在抑制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时,可减轻细胞膜结构损伤,维护细胞功能的正常运行 1维生素E等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阻断过氧化脂质的形成,以减 轻和修复细胞膜结构损伤,这是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一个原因。 2维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也与其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维生素E提高机体免疫功 能又与过氧化脂质形成量减少的变化相一致。 3体内多种天然抗氧化剂一一自由基消除剂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单一摄入维生素 E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效果不如与维生素C或硒等联合摄入好。 4机体衰老时,肝细胞周期也发生变化,而摄取维生素E或维生素E与C同时服用后, 可使该指标发生“逆转性变化”,所观察的自由基代谢的变化也与之相适应 5维生素E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保护毛细血管,降低其脆性及通透性 6维生素E可有效抑制脑组织中所含必需氨基酸(脑组织中60%为脂质)细胞的衰退、 坏死,以延长生命期,维持大脑健康旺盛的工作能力 (三)限量 1作为营养增补剂,中国GB14880-94规定(mgkg):芝麻油、人造奶油、色拉油、乳 制品为10~180;婴幼儿食品为40~70 2另按GB2760-1996作为食品添加剂规定:强化生育酚饮20-40mg/L,食用油脂 0.20g/kg。 3作为抗衰老的重要物质,中国营养学会等认为,成人每日摄入800mg生育酚当量是 安全的(可耐受的最高摄食量)。 4中国营养学会对维生素E的RDA(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值定为10mg总生育酚,200 年制定的a生育酚的RD值为14mg。 、超氧化歧化酶(SOD
5 第二节 具有衰老的物质 一、生育酚(维生素 E) 生育酚共有α、β、γ、δ、ε、ζ、η七种同系物。其中生物学效价α->β->γ- >δ-,分别为 149、75、15、5(活性值以合成的 dl-α生育酚醋酸酯作为 100 的相对值)。 而抗氧化能力则α-<β-<γ-<δ-。商品分两种,含量高的称高α-型,宜作为营养增补 剂用,而低α-型作为抗氧化剂用。 天然生育酚均属 d 型,合成的则为 dl 型,且仅 dl-α-生育酚一种。天然生育酚的营养 生理活性和安全性均高于合成品。近年来,国外掀起了一股天然维生素 E 热,作为抗氧化、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首选品,年消费量约递增 10%。 (一)性状 维生素 E 是一种黄色至红色接近无臭的澄清粘性油,可有少量微晶体腊状物质。相对 密度(d4 20) 为 0.932~0.955。具有对热稳定的抗氧化性,约 230℃以上才开始分解,对酸稳定, 对紫外线和氧化剂等不稳定。能抑制食物中亚硝胺的形成和稳定维生素 A 等作用。在空气 中及在光照下缓慢地氧化和变黑。维生素 E 一般无毒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可与丙酮、 氯仿、乙醚和植物油混溶。其天然品广泛存在于小麦胚芽(0.2%~0.3%)、玉米油(0.1%)、 大豆油、棉子油、向日葵油、蛋、肝、绿色蔬菜中。 (二) 生理功能 维生素 E 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对于维生素 E 的抗衰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 E 的抗氧 化作用是其决定性因素。由于维生素 E 具有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中断高速运转的自由基 连锁反应,抑制不饱和脂肪酸过度氧化脂质的形成,所以,在抑制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时,可减轻细胞膜结构损伤,维护细胞功能的正常运行。 1.维生素 E 等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阻断过氧化脂质的形成,以减 轻和修复细胞膜结构损伤,这是维生素 E 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一个原因。 2.维生素 E 的抗衰老作用,也与其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维生素 E 提高机体免疫功 能又与过氧化脂质形成量减少的变化相一致。 3.体内多种天然抗氧化剂——自由基消除剂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单一摄入维生素 E 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效果不如与维生素 C 或硒等联合摄入好。 4.机体衰老时,肝细胞周期也发生变化,而摄取维生素 E 或维生素 E 与 C 同时服用后, 可使该指标发生“逆转性变化”,所观察的自由基代谢的变化也与之相适应。 5.维生素 E 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保护毛细血管,降低其脆性及通透性。 6.维生素 E 可有效抑制脑组织中所含必需氨基酸(脑组织中 60%为脂质)细胞的衰退、 坏死,以延长生命期,维持大脑健康旺盛的工作能力。 (三) 限量 1.作为营养增补剂,中国 GB14880-94 规定(mg/kg):芝麻油、人造奶油、色拉油、乳 制品为 10~180;婴幼儿食品为 40~70。 2.另按 GB2760-1996 作为食品添加剂规定:强化生育酚饮 20~40 mg/L,食用油脂 0.20g/kg。 3.作为抗衰老的重要物质,中国营养学会等认为,成人每日摄入 800 mg 生育酚当量是 安全的(可耐受的最高摄食量)。 4.中国营养学会对维生素 E 的 RDA(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值定为 10mg 总生育酚,2000 年制定的α-生育酚的 RDI 值为 14mg。 二、超氧化歧化酶(S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