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节莎士比亚 一、生平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 1564年4月23日出生英国中部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离伦敦约100英里。祖上务农 父亲是经营羊毛皮革的商人。幼时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因家庭破产而辍学,16岁自谋生活: 1585年到伦敦谋生。在伦敦当过马夫、剧团的配角演员。1590年因剧院需要剧本,转入写脚 本,1594年成为“宫廷大臣供奉”剧团的股东。他的绝大部分戏剧是利用现成材料加以改编而 写成的,在改编过程中给以新的内容和艺术加工。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写过三十七部戏 剧,此外还有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1613年左右,他离开伦敦,回到家乡。1616 年4月23日去世。由于莎士比亚出身平民,没受过大学教育,加之他的生平资料很少,后世 一些研究者对莎士比亚的著作权表示怀疑,挖空心思地从贵族社会中去寻找候选人,其中就 有培根。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生写了著名的哀悼诗,才使莎士比亚免于默默无闻, 并确认其身份。本琼生写: “他是时代的灵魂,我们所击节称赏的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 的世纪。” 莎氏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剧院结构由椭圆形或八角形的围墙所构成,墙内设有舞台和 观众场。池子里的观众站着看戏,坐位则设在剧场围墙内四周有两层建筑构成的走马廊楼里, 同时舞台上也摆设低座椅招待贵族观众。舞台深深地伸出到观众场里,在演戏时候演员直接 站在观众中间演,观众从三面围住舞台看戏。这种舞台可称为“伸出式舞台”,缩短了演员和 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一种亲切感。伊丽莎白女王常常到剧场看戏,这也是英国戏剧能够 在文艺复兴时代成为欧洲文学发展顶峰,产生莎士比亚的一个环境因素。女王欣赏莎士比 亚的戏剧,其中特别喜欢看喜剧。据说莎士比亚曾专门为女王写喜剧,比如《温莎的风流娘 儿们》。 二、创作 (一)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0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 1、诗歌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 《十四行诗》150首(1592一1598) 2、历史刷 历史剧:9部 《亨利六世》第二部(1590) 《亨利六世》第三部(1590)《亨利六世》第一部(1591) 《理查三世》(1592) 《理查二世》(1595) 《约翰王》(1596) 《亨利四世》第一部(1597) 《亨利四世》第二部(1597) 《亨利五世》(1598) 1
1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 1564 年 4 月 23 日出生英国中部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离伦敦约 100 英里。祖上务农, 父亲是经营羊毛皮革的商人。幼时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因家庭破产而辍学,16 岁自谋生活。 1585 年到伦敦谋生。在伦敦当过马夫、剧团的配角演员。1590 年因剧院需要剧本,转入写脚 本,1594 年成为“宫廷大臣供奉”剧团的股东。他的绝大部分戏剧是利用现成材料加以改编而 写成的,在改编过程中给以新的内容和艺术加工。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写过三十七部戏 剧,此外还有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1613 年左右,他离开伦敦,回到家乡。1616 年 4 月 23 日去世。由于莎士比亚出身平民,没受过大学教育,加之他的生平资料很少,后世 一些研究者对莎士比亚的著作权表示怀疑,挖空心思地从贵族社会中去寻找候选人,其中就 有培根。 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生写了著名的哀悼诗,才使莎士比亚免于默默无闻, 并确认其身份。本·琼生写: “ 他是时代的灵魂,我们所击节称赏的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 的世纪。” 莎氏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剧院结构由椭圆形或八角形的围墙所构成,墙内设有舞台和 观众场。池子里的观众站着看戏,坐位则设在剧场围墙内四周有两层建筑构成的走马廊楼里, 同时舞台上也摆设低座椅招待贵族观众。舞台深深地伸出到观众场里,在演戏时候演员直接 站在观众中间演,观众从三面围住舞台看戏。这种舞台可称为“伸出式舞台”,缩短了演员和 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一种亲切感。伊丽莎白女王常常到剧场看戏,这也是英国戏剧能够 在文艺复兴时代成为欧洲文学发展顶峰,产生莎士比亚的一个环境因素。 女王欣赏莎士比 亚的戏剧,其中特别喜欢看喜剧。据说莎士比亚曾专门为女王写喜剧,比如《温莎的风流娘 儿们》。 二、创作 (一)历史剧喜剧时期 1590-1600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 150 首,历史剧 9 部,喜剧 10 部 1、诗歌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 ) 《十四行诗》150 首(1592——1598) 2、历史剧 历史剧:9 部 《亨利六世》第二部(1590) 《亨利六世》第三部(1590) 《亨利六世》第一部(1591) 《理查三世》(1592) 《理查二世》(1595) 《约翰王》(1596) 《亨利四世》第一部(1597) 《亨利四世》第二部(1597) 《亨利五世》(1598)
莎士比亚写过9部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主要取材于贺林希德《英格兰、苏格兰 和爱尔兰编年史》应时代要求而写,反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高涨的爱国情绪。 以历史剧向人民进行政治启菱教音和爱国数音,同时从民族历中中寻求民族前涂的答案。历 史剧主要反映英国13世纪初至15世纪300年的历史。 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史实。表现人文主 义原则在国家和社会 活中的胜利 在这些剧作中,权力是巨大的诱惑,刺激了潜伏于人灵魂中的贪婪与邪恶,爱与仁慈的 取胜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人间乐园平添了者多因石相争斗、顺、残茶带来的血腥与阴暗。 16世纪90年代英国王权虽仍巩固,旧王位继承问颗日趋伯切,封建势力春春欲动,英闲有 可能重新出现内战局面。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者, 关心民族命运, 反对封建内讧,要求在 明 E的统治 巩固国内和 使国家臻于富强 这是 及发展的 利益的。他比当时任何剧作家都更系统地探索了过去两三百年的历史,在其历史剧中批判了 一系列的封建君主,谴责了封建集团间的血腥战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 (1)《室利四世》1597 《亨利四世》是历史剧的代表作 分上下篇。主要内容描写亨利四世篡位后 ,引起各封 建主的不满,纷纷作乱。 国王率领他的两个儿 它的主题是反对封建割据 王权。这是该刷的历史价值。《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它写出了封建制 度没落的趋势,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割据局面的批判,并形象地描绘了如何通过道德改善而产 生理想君主的过程。在《亨利四世》(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9)中,莎士比亚把理查 世(1377-1399)写成优柔寡断、 时机奇 信 臣的昏 不能维持贵族势力的平衡 的堂弟利用 自立为亨利四世(139 413) 亨利四世登位,由于王位 来路“不 ”, 终生行 惴不安,虽然两次平复贵族内乱,但太子不务“正业”,王位前途仍然堪忧。后来太子逐渐改 过自新,继位为亨利五世(1413-1422)。亨利五世用对外战争解决了国内矛盾,战胜法国,夺 回在法国的领地。莎士比亚写他性格中有善良仁慈的一面,有时能以普通人自居,在他身上 寄托了对君主和民族英雄的理想 利四世以封建的血腥 篡夺了理查 二世的王位 不仅自己日夜良心不安 而且给野 心勃勃的贵族造成借口,引起叛乱。尽管亨利四世凭借老练精明的政治手腕和治国雄心与出 众的才能,在短时间内平息了叛乱,但在莎士比亚看来,他不是理想的君王,而只是一个有 才干的野心家。因为,他虽有帝王之才,却缺少了帝王之德:仁慈、宽厚。而亨利五世不像 他父亲那样靠不正当手段夺得王位,而是通过合法的继承权登上国王宝座,也确立了作为国 王的他在道德上的合法性。他的治国才能更胜过他父 而且虔信上帝 胸襟开阔, 人,处事公正严明,全国上下都对他奉若天人、敬若神明。莎士比亚对亨利五世道德上的 写显然是理想化的,但也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否定了权力诱发的贪欲和争斗,认为抑制贪欲 和战胜邪恶主要仰仗仁慈宽厚的美德。莎士比亚希望人间的君王有上帝与耶稣的秉性。在他 看来,理想的君王应是人间的上帝。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肯定人自身力量与价值 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让基督之爱净化世态人心, 让天国的理相出现在出岸世界 无疑是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 福斯塔夫形象 《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个喜剧 文学史 一个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 剧形象 反面喜副人物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 2
2 莎士比亚写过 9 部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主要取材于贺林希德《英格兰、苏格兰 和爱尔兰编年史》应时代要求而写,反映 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高涨的爱国情绪。 以历史剧向人民进行政治启蒙教育和爱国教育,同时从民族历史中寻求民族前途的答案。历 史剧主要反映英国 13 世纪初至 15 世纪 300 年的历史。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史实。表现人文主 义原则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胜利。 在这些剧作中,权力是巨大的诱惑,刺激了潜伏于人灵魂中的贪婪与邪恶,爱与仁慈的 取胜已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人间乐园平添了诸多因互相争斗、倾轧、残杀带来的血腥与阴暗。 16 世纪 90 年代英国王权虽仍巩固,但王位继承问题日趋迫切,封建势力蠢蠢欲动,英国有 可能重新出现内战局面。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者,关心民族命运,反对封建内讧,要求在 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巩固国内和平与统一,使国家臻于富强,这是符合资产阶级发展的 利益的。他比当时任何剧作家都更系统地探索了过去两三百年的历史,在其历史剧中批判了 一系列的封建君主,谴责了封建集团间的血腥战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 (1)《亨利四世》 (1597) 《亨利四世》是历史剧的代表作,分上下篇。主要内容描写亨利四世篡位后,引起各封 建主的不满,纷纷作乱。国王率领他的两个儿子平乱。它的主题是反对封建割据,尊重统一 王权。这是该剧的历史价值。《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它写出了封建制 度没落的趋势,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割据局面的批判,并形象地描绘了如何通过道德改善而产 生理想君主的过程。在《亨利四世》(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9)中,莎士比亚把理查 二世(1377-1399)写成优柔寡断、听信宠臣的昏君,不能维持贵族势力的平衡,他的堂弟利用 时机夺去王位,自立为亨利四世(1399-1413)。亨利四世登位,由于王位来路“不正”,终生惴 惴不安,虽然两次平复贵族内乱,但太子不务“正业”,王位前途仍然堪忧。后来太子逐渐改 过自新,继位为亨利五世(1413-1422)。亨利五世用对外战争解决了国内矛盾,战胜法国,夺 回在法国的领地。莎士比亚写他性格中有善良仁慈的一面,有时能以普通人自居,在他身上 寄托了对君主和民族英雄的理想。 亨利四世以封建的血腥方式篡夺了理查二世的王位,不仅自己日夜良心不安,而且给野 心勃勃的贵族造成借口,引起叛乱。尽管亨利四世凭借老练精明的政治手腕和治国雄心与出 众的才能,在短时间内平息了叛乱,但在莎士比亚看来,他不是理想的君王,而只是一个有 才干的野心家。因为,他虽有帝王之才,却缺少了帝王之德:仁慈、宽厚。而亨利五世不像 他父亲那样靠不正当手段夺得王位,而是通过合法的继承权登上国王宝座,也确立了作为国 王的他在道德上的合法性。他的治国才能更胜过他父亲,而且虔信上帝,胸襟开阔,宽厚待 人,处事公正严明,全国上下都对他奉若天人、敬若神明。莎士比亚对亨利五世道德上的描 写显然是理想化的,但也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否定了权力诱发的贪欲和争斗,认为抑制贪欲 和战胜邪恶主要仰仗仁慈宽厚的美德。莎士比亚希望人间的君王有上帝与耶稣的秉性。在他 看来,理想的君王应是人间的上帝。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肯定人自身力量与价值 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让基督之爱净化世态人心,让天国的理想出现在此岸世界,这 无疑是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 福斯塔夫形象 《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个喜剧 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 剧形象 反面喜剧人物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
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 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 机智幽默。福斯塔夫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他的活动为 读者提供了贵族和平民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图景 吹牛搬莲的例子 福斯塔夫撒谎成性,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即使当场戳穿谎言,也不以为耻。突出的例子是他 参与一次拦路拾劫】 一见有强盗来抢他们,马上丢下赃物就跑,事后向太子吹嘘。从对付两 个强盗升级到11个强 穿草绿色衣服的杂种从我的背后跑了过来,向我举刀猛刺,那时候天是这样的黑, 哈尔,简直瞧不见你自己的手。 一幕四场) 色彩需经光照才能显现,他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看到三个穿草绿色麻衣的人,撒 谎可见一斑 美的独立性:机智幽默的性格 从伦理学角度看,福斯塔夫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被否定的流氓骗子。从美学角度看,他是 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喜剧人物。机智幽默的性格给他带来光彩,表现了美的独立性 幽默感的表现 ,他的幽默感表现为4点 “来,唱一支淫荡的歌儿给我听听,让我快活快活。我本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绅士:难得 赌几次咒:一星期顶多也不过掷七回骰子:一年之中,也不过逛三四百回窑子:借了人家的 钱,十次中间有三四次是还清的。那时侯我过着很好很有规律的生活,现在却糟成这个样子, 简直不成话 2当 面撤谎,随机应变 当福斯塔夫的谎言被太子揭穿时,他十分灵活地进行狡辩:“狮子无论怎样凶狠,也不敢碰伤 ·个堂堂的亲王。本能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我是因为激于本能而成为一个懦夫的。我将要 把这一回事情终身引为自豪,并且因此而格外看重你:我是一头勇敢的狮子,你是一位货真 价实的王子。 他背后说亲王坏话:“亲王是个坏家伙鬼东西,他妈的!要是他在这儿向我说这句话,我 要像打一条狗似的把他打个半死。”正说这话,亲王进门来了,福斯塔夫顺势将高举的木棍横 举嘴边做吹笛状中接亲王。反应极其灵敏 ③潮笑世风,讽刺时政 福斯塔夫蔑视一切,常常趁着酒兴批评世情,讽刺官吏 道,“这 二个万恶的世界 “愿一切没胆的懦夫们都给我遭殃。” 对太子说: “要是我不用一柄木刀把你打出你的国境,像驱逐一群雁子一般把你的臣民 起赶散,我就不是一个须眉男子。你这威尔士亲王。 讽刺法官愚蠢:“要是把我的身体一条一条锯解下来,也可以锯成四五十根像这位夏禄先 生一般的叫化棒儿” ④开自己玩笑 福斯塔夫不仅拿别人开心取乐,同时也拿自己肥胖的身躯打趣,显示出他的幽默与众不同的 个性特征。 福斯塔夫年己50,身体肥胖,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膝盖,他走过的地方,贫瘠的土地上就 像涂了一层牛油。他说:“我是一支狂欢之夜的长明烛,大人,全是脂油做成的。 一我说“脂 油, 一点不假,我这股胖劲儿就可以证明。“我希望人家见了我,不用磅秤也可以看出我有
3 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 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 机智幽默。福斯塔夫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他的活动为 读者提供了贵族和平民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图景 吹牛撒谎的例子 福斯塔夫撒谎成性,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即使当场戳穿谎言,也不以为耻。突出的例子是他 参与一次拦路抢劫,一见有强盗来抢他们,马上丢下赃物就跑,事后向太子吹嘘。从对付两 个强盗升级到 11 个强盗。他说: “三个穿草绿色衣服的杂种从我的背后跑了过来,向我举刀猛刺,那时候天是这样的黑, 哈尔,简直瞧不见你自己的手。”(一幕四场) 色彩需经光照才能显现,他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看到三个穿草绿色麻衣的人,撒 谎可见一斑 美的独立性:机智幽默的性格 从伦理学角度看,福斯塔夫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被否定的流氓骗子。从美学角度看,他是一 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喜剧人物。机智幽默的性格给他带来光彩,表现了美的独立性 幽默感的表现 福斯塔夫有不可抑制的幽默感,开口就引人逗笑。他的幽默感表现为 4 点。 ①坦率地承认自己是坏人,为自己的恶德辩护,自炫为美。 “来,唱一支淫荡的歌儿给我听听,让我快活快活。我本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绅士:难得 赌几次咒;一星期顶多也不过掷七回骰子;一年之中,也不过逛三四百回窑子;借了人家的 钱,十次中间有三四次是还清的。那时侯我过着很好很有规律的生活,现在却糟成这个样子, 简直不成话了。” ②当面撒谎,随机应变 当福斯塔夫的谎言被太子揭穿时,他十分灵活地进行狡辩:“狮子无论怎样凶狠,也不敢碰伤 一个堂堂的亲王。本能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我是因为激于本能而成为一个懦夫的。我将要 把这一回事情终身引为自豪,并且因此而格外看重你;我是一头勇敢的狮子,你是一位货真 价实的王子。” 他背后说亲王坏话:“亲王是个坏家伙鬼东西,他妈的!要是他在这儿向我说这句话,我 要像打一条狗似的把他打个半死。”正说这话,亲王进门来了,福斯塔夫顺势将高举的木棍横 举嘴边做吹笛状迎接亲王。反应极其灵敏 ③嘲笑世风,讽刺时政 福斯塔夫蔑视一切,常常趁着酒兴批评世情,讽刺官吏。 他说:“这是一个万恶的世界”,“愿一切没胆的懦夫们都给我遭殃。” 对太子说:“要是我不用一柄木刀把你打出你的国境,像驱逐一群雁子一般把你的臣民一 起赶散,我就不是一个须眉男子。你这威尔士亲王。” 讽刺法官愚蠢:“要是把我的身体一条一条锯解下来,也可以锯成四五十根像这位夏禄先 生一般的叫化棒儿”。 ④开自己玩笑 福斯塔夫不仅拿别人开心取乐,同时也拿自己肥胖的身躯打趣,显示出他的幽默与众不同的 个性特征。 福斯塔夫年已 50,身体肥胖,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膝盖,他走过的地方,贫瘠的土地上就 像涂了一层牛油。他说:“我是一支狂欢之夜的长明烛,大人,全是脂油做成的。——我说‘脂 油’,一点不假,我这股胖劲儿就可以证明。”“我希望人家见了我,不用磅秤也可以看出我有
多么重。我是在下午三点钟左右出世的, 一生下来就有一头白发和一个圆圆的肚子。你 叫我躺了下去,你有没有什么杠子可以重新把我抬起来?%我的身上的皮肤宽得就像一件老 太太的宽罩衫一样:我的全身皱缩得活像一只干瘪的熟苹果 幽默的魅力 福斯塔夫的幽默是他的可爱之处,具有不可抵抗的感染力。他的幽默搅活了 台戏,剧中所 有人物都跟着福斯塔夫俏皮起来。从而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据说伊丽莎白女王因没有看 见福斯塔夫谈恋爱时的情景。感到美中不足。莎士比亚专门写了一部福斯塔夫谈恋爱的喜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风采不如《亨利四世》。 完美的喜到性格 19世纪英国评论家莫尔根说: “他使青春和老年、冒险和肥胖、机智和愚蠢、贫穷和奢侈 爵位和滑稽、目的纯洁和作法恶劣混杂在一起:坏的原则既没有引起憎恨,怯懦也没有引起 蔑视,然而他却常常陷入使两者蒙上污点的情况之中:作为一个笑料和一个机智的人 幽默家和 滑稽青 夫爵土就他一生中我们见他的那个时期来讲,已成 丑和 个被嗍笑的对 一个大概从未展示过的最完美的喜居剧 性格。 “福斯塔夹式背景” 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 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 娘儿们》 甲塑 造的形象。他是 个破落的骑士, 在封建制度没 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 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 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 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 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 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 再现生活。 3、喜刷 喜剧:10部 《错提的直脚》(1592 《悍记》(1593 《维洛那二绅士》(1594) 《爱的徒劳》(1595) 《仲夏夜之梦》(1596 《威尼斯商人》(1596) 《无事生非》(1578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皆大欢喜》(1599 《第十二夜》(1600】 莎士比亚的喜剧题材,大都从异国作品取材,主要是意大利作品。 《错误的喜剧》模仿古罗马普劳图斯《孪生兄弟》,《驯悍记》学习意大利即兴喜剧,《仲 夏夜之梦》接近大学才子李利的抒情喜剧。 喜剧的情节大都发生在南欧。但反映的是英国的 现实生活 莎士比亚深受文艺复兴前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的 意义,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但是他从来也不曾一味地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而是主张 让自然人欲接受智慧的引导,并沐浴上帝之爱的阳光雨露,从而去其粗俗乃至野蛮疯狂的成 分,进而圣洁而高雅、激情而节制、浪漫又美丽。他早期的喜剧主要不是讽刺社会现实,而 更多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 剧的主题可以用罗马诗人维吉尔 二句话来概括 “受征 切。”莎士比亚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放、婚姻自由和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另一方 面,他批判封建门阀观念、封建道德和封建压迫的其他种种表现,也批判资本主义所暴露的 些恶迹。资产阶级的“仁爱”原则通过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因而他的喜剧带有浪漫主义的抒 情气氛
4 多么重。”“我是在下午三点钟左右出世的,一生下来就有一头白发和一个圆圆的肚子。”“你 叫我躺了下去,你有没有什么杠子可以重新把我抬起来?”“我的身上的皮肤宽得就像一件老 太太的宽罩衫一样;我的全身皱缩得活像一只干瘪的熟苹果 幽默的魅力 福斯塔夫的幽默是他的可爱之处,具有不可抵抗的感染力。他的幽默搅活了一台戏,剧中所 有人物都跟着福斯塔夫俏皮起来。从而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据说伊丽莎白女王因没有看 见福斯塔夫谈恋爱时的情景。感到美中不足。莎士比亚专门写了一部福斯塔夫谈恋爱的喜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风采不如《亨利四世》。 完美的喜剧性格 19 世纪英国评论家莫尔根说: “他使青春和老年、冒险和肥胖、机智和愚蠢、贫穷和奢侈、 爵位和滑稽、目的纯洁和作法恶劣混杂在一起;坏的原则既没有引起憎恨,怯懦也没有引起 蔑视,然而他却常常陷入使两者蒙上污点的情况之中;作为一个笑料和一个机智的人、一个 幽默家和一个滑稽者、一个试金石和一个笑柄,一个小丑和一个被嘲笑的对象,约翰·福斯塔 夫爵士,就他一生中我们见他的那个时期来讲,已成了一个大概从未展示过的最完美的喜剧 性格。” “福斯塔夫式背景” 是恩格斯 1895 年 5 月 18 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 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 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 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 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 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 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3、喜剧 喜剧:10 部 《错误的喜剧》(1592) 《驯悍记》(1593) 《维洛那二绅士》(1594) 《爱的徒劳》(1595) 《仲夏夜之梦》(1596) 《威尼斯商人》(1596) 《无事生非》(1578)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皆大欢喜》(1599) 《第十二夜》(1600) 莎士比亚的喜剧题材,大都从异国作品取材,主要是意大利作品。 《错误的喜剧》模仿古罗马普劳图斯《孪生兄弟》,《驯悍记》学习意大利即兴喜剧,《仲 夏夜之梦》接近大学才子李利的抒情喜剧。 喜剧的情节大都发生在南欧。但反映的是英国的 现实生活。 莎士比亚深受文艺复兴前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的 意义,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但是他从来也不曾一味地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而是主张 让自然人欲接受智慧的引导,并沐浴上帝之爱的阳光雨露,从而去其粗俗乃至野蛮疯狂的成 分,进而圣洁而高雅、激情而节制、浪漫又美丽。他早期的喜剧主要不是讽刺社会现实,而 更多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喜剧的主题可以用罗马诗人维吉尔一句话来概括:“爱征服一 切。”莎士比亚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放、婚姻自由和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另一方 面,他批判封建门阀观念、封建道德和封建压迫的其他种种表现,也批判资本主义所暴露的 一些恶迹。资产阶级的“仁爱”原则通过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因而他的喜剧带有浪漫主义的抒 情气氛
(1)喜到风格 莎士比亚喜剧风格乐观明朗,幽默欢快,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表现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在 个人和家庭生活中的胜利 (2)〈或尼斯商人》1596 莎氏最著名的喜剧是《威尼斯商人》。故事讲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犹 太商人夏洛声借了一笔高利徐。夏洛立下 个奇怪的趣的, 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还钱, 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还钱时间到了 安东尼奥的商船还未归来 夏洛克坚持要割 安东尼奥的 一磅肉。贵族小姐鲍西娅是巴萨尼奥的恋人,为了数恋人的朋友,女扮男装出任 法官审理这起荒唐的案子,应用智慧和法律判决夏洛克败诉。 戏刷的主题是所谓慷慨无私的友谊、真诚的爱情、仁爱同贪婪、嫉妒、仇恨、残酷之间 的冲突。作者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立场赞美安东尼奥,把他写成一个高贵的商人王子”、“最和 善的人”,他关心朋友的幸福,保存了“古罗马人的荣誉”。另一方面,作者又从人文主义观点 谴责夏洛 克对金钱的贪欲,贪欲使他 失“人性”,使他变得 阴险、 残酷 贪欲超过 对女儿的爱。但作为一 个受侮辱的犹太人,作者又对他寄予莫大同情,他用明确有力的语言 大声疾呼道:“难道犹太人没有眼晴么?犹太人没有手么?.你们刺我们,我们不流血 么?.你们损害我们,难道们不应当报复么?”全剧矛盾的高潮是法庭一场,鲍西娅对夏洛 克的胜利是仁爱对贪欲和维护贪欲的无情法律的胜利。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创造的理想化的女 性形象。她淳朴 富于同情,有才智,自信,体现了莎士 比亚理想中的资产 女 情故事给戏剧提供了浪漫气氛,夏洛克的仆人丑角朗斯洛特提出供了笑料。在这些喜剧作品 中,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生命的无限美丽,赞美纯真的爱情,以善良、无私、真诚、宽容、坚 毅等品质追求幸福,主张用仁爱和慈悲消除一切怨恨。 三条情节线 全剧三条情节线平行发展: ①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基督徒和 犹太人的矛盾。剧本的主要线索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对立。 夏洛克:他曾经若辱讨我,东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机笑着我的亏纯,婷苦着我的盈 蔑我的民族, 破坏我的买卖 离间我的朋友 煽动我的仇敌: 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 为我是 个犹太人 难道犹大 人没有眼睛吗? 人没有五官四 没有知觉 没有感 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 冬天同样会净,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格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 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 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久要县你们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县在别的地方我 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要县一个杂太人了 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要是 个基督徒欺侮了 一个犹大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 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者 你们的教川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理。 (朱生妾译莎出亚《成尼斯商人》三幕第一场 ②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厘择亲的故事,反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烟的冲突。作者用民间流 传的从金、 银、 个厘子中抽签的故事 说明真正爱情不取决于 外表的富丽 第一只匣子是金的,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 第二只匣子是银的,上面刻着这样的约许:“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所应得到的东西。”第 三只匣子是用沉重的铅打成的,上面刻着象铅一样冷酷的警告:“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 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5 (1)喜剧风格 莎士比亚喜剧风格乐观明朗,幽默欢快,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表现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在 个人和家庭生活中的胜利 (2)〈威尼斯商人》 (1596 莎氏最著名的喜剧是《威尼斯商人》。故事讲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犹 太商人夏洛克借了一笔高利贷。夏洛克立下一个奇怪的契约,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还钱, 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还钱时间到了,安东尼奥的商船还未归来,夏洛克坚持要割 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贵族小姐鲍西娅是巴萨尼奥的恋人,为了救恋人的朋友,女扮男装出任 法官审理这起荒唐的案子,应用智慧和法律判决夏洛克败诉。 戏剧的主题是所谓慷慨无私的友谊、真诚的爱情、仁爱同贪婪、嫉妒、仇恨、残酷之间 的冲突。作者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立场赞美安东尼奥,把他写成一个高贵的“商人王子”、“最和 善的人”,他关心朋友的幸福,保存了“古罗马人的荣誉”。另一方面,作者又从人文主义观点 谴责夏洛克对金钱的贪欲,贪欲使他丧失“人性”,使他变得嫉妒、阴险、残酷,贪欲超过了 对女儿的爱。但作为一个受侮辱的犹太人,作者又对他寄予莫大同情,他用明确有力的语言 大声疾呼道:“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么?犹太人没有手么?.你们刺我们,我们不流血 么?.你们损害我们,难道们不应当报复么?”全剧矛盾的高潮是法庭一场,鲍西娅对夏洛 克的胜利是仁爱对贪欲和维护贪欲的无情法律的胜利。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创造的理想化的女 性形象。她淳朴,富于同情,有才智,自信,体现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爱 情故事给戏剧提供了浪漫气氛,夏洛克的仆人丑角朗斯洛特提出供了笑料。在这些喜剧作品 中,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生命的无限美丽,赞美纯真的爱情,以善良、无私、真诚、宽容、坚 毅等品质追求幸福,主张用仁爱和慈悲消除一切怨恨。 三条情节线 全剧三条情节线平行发展: ①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基督徒和 犹太人的矛盾。剧本的主要线索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对立。 夏洛克: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 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 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 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 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 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 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 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 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 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 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第三幕第一场) ②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匣择亲的故事,反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姻的冲突。作者用民间流 传的从金、银、铅三个匣子中抽签的故事,说明真正爱情不取决于外表的富丽。 第一只匣子是金的,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 第二只匣子是银的,上面刻着这样的约许:“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所应得到的东西。”第 三只匣子是用沉重的铅打成的,上面刻着象铅一样冷酷的警告:“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 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