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I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 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 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贸易、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成功(哥伦布、麦哲伦)、发 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与封建制度发生冲突、基督教思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 基督教文化自产生以来,对欧洲影响深远。中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强调以理性压抑人的 自然情感与感性欲望,在人和上帝之间、原欲(可解释为:人类共有的原始本能欲望,具体为 食欲、性欲、知欲,原欲是人类生命力的基础。)和理性之间,强调的是上帝和理性,原欲被 看成是邪恶,人也是有“原罪”的。与基督教伴生的,还有那些解说宗教原著与教义的神职人 员以及组织宗教活动的教会机构,他们是上帝和人之间沟通的中介。但是这些人本身也具有人 的本能欲望,也有可能背弃上帝逃向撒旦(魔鬼)一边,例如,当时教会普遍都有自己的产业, 僧侣们对人们宣扬博爱,自己却残酷地对付政敌:对人们宣扬节俭,自己却买卖圣职(教会机 构中的职务)聚敛钱财:对人们宣扬禁欲,自己却荒淫无耻.正是由于基督教在漫长的中世 直以禁欲 式制约着人,加之教会和神职人员的腐败,深受压抑的欧洲人厌弃上帝 这一时期欧洲封建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一系列封建统一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 牙、葡萄牙、波兰、俄国等先后成立,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打下基础。还有一部分地区如意大 德国,仍然存 着封建割据局面。 在封建社会内部,各地先后产生了资本 义因索,出现 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贸易。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许多国家内出现了新的阶 级一 一资产阶级。而封建势力一一世俗封建主和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内仍占统治地位。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还很软弱,没有可能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的统一国家。资产阶级反封建 的主要斗争形式 一是宗教改革运动。德国、英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经历过自己的宗鞋 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以后,基督教在西欧分裂为新教和旧教两大派。在很长时期内,新教称基 督教,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旧教称天主教,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一)文艺复兴立生的文化动因 1、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 、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 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变革提供了 一定的基础 2、市民文学,其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适时 发展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文化形态和文学形态。 3、 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 1453年,土耳其人进攻拜占庭,大量的古代文化瑰宝横遭破坏,许多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散失在外,被一些学者带入欧洲。“拜占庭灭亡时抢教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 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 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 世纪的幽灵消逝了。”作为欧洲文化与文学源头的古希腊罗马进步文化,包含着 一种朴素的唯 物主义的积极乐观精神。其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古代人生的艺术反映,具有与中世纪宗教文 化完全不同的人文精神。这些大量古代文化瑰宝使那些从中世纪走过来的人看到,原来自己的
1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 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 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贸易、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成功(哥伦布、麦哲伦)、发 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与封建制度发生冲突、基督教思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 基督教文化自产生以来,对欧洲影响深远。中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强调以理性压抑人的 自然情感与感性欲望,在人和上帝之间、原欲(可解释为:人类共有的原始本能欲望,具体为 食欲、性欲、知欲,原欲是人类生命力的基础。)和理性之间,强调的是上帝和理性,原欲被 看成是邪恶,人也是有“原罪”的。与基督教伴生的,还有那些解说宗教原著与教义的神职人 员以及组织宗教活动的教会机构,他们是上帝和人之间沟通的中介。但是这些人本身也具有人 的本能欲望,也有可能背弃上帝逃向撒旦(魔鬼)一边,例如,当时教会普遍都有自己的产业, 僧侣们对人们宣扬博爱,自己却残酷地对付政敌;对人们宣扬节俭,自己却买卖圣职(教会机 构中的职务)聚敛钱财;对人们宣扬禁欲,自己却荒淫无耻.正是由于基督教在漫长的中世 纪一直以禁欲主义的方式制约着人,加之教会和神职人员的腐败,深受压抑的欧洲人厌弃上帝 而去寻找人间的“上帝”。 这一时期欧洲封建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一系列封建统一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 牙、葡萄牙、波兰、俄国等先后成立,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打下基础。还有一部分地区如意大 利、德国,仍然存在着封建割据局面。在封建社会内部,各地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出现 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贸易。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许多国家内出现了新的阶 级——资产阶级。而封建势力——世俗封建主和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内仍占统治地位。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还很软弱,没有可能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的统一国家。资产阶级反封建 的主要斗争形式之一是宗教改革运动。德国、英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经历过自己的宗教 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以后,基督教在西欧分裂为新教和旧教两大派。在很长时期内,新教称基 督教,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旧教称天主教,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二)文艺复兴产生的文化动因 1、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 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市民文学,其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适时 发展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文化形态和文学形态。 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 1453 年,土耳其人进攻拜占庭,大量的古代文化瑰宝横遭破坏,许多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散失在外,被一些学者带入欧洲。“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 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 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作为欧洲文化与文学源头的古希腊罗马进步文化,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唯 物主义的积极乐观精神。其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古代人生的艺术反映,具有与中世纪宗教文 化完全不同的人文精神。这些大量古代文化瑰宝使那些从中世纪走过来的人看到,原来自己的
祖先在没有基督教的情况下曾经按着人的本性欲望生活过,并且活的那样张扬,那样幸福美丽。 拜占庭保存的大量古代抄本和艺术作品,是经过历代学者多次注释研究过的产物。也可以说, 它本身就是古代文化精神和东方文化精神的结晶。新兴的资产阶级正是从古希腊罗马优秀的文 学艺术作品中发现了许多可以和封建神学向抗衡的积极因素,一时间,收集、整理、研究古代 希腊罗马文化形成热潮。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打出“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 久被在沿的古代立化“有兴”記来,使之“面生”。立文艺有以运动由出而得名 所谓“复兴,并非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 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是要借 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体系。这 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桔,致使文学 艺术、哲学、科学、宗教、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文艺复兴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 社会的诞生。 (三)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tis,原意指中世纪 意大利学者所学的文法、修辞、诗歌、历史、道德、哲学等人文学科。到了14世纪,人文主 词有了新的含义。虽然对人文主义的定义各家说法不 但是, 总的说来,人文主义肯定 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 针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邪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 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针对蒙味主义(蒙味主义: 种反理性、 反科学的唯心主义思潮。认为 人类社会的各种罪恶都是文明与科学发展的结果,因而主张人类社会应回复到原始的蒙味状 态。它或宣汤不可知论,或宣汤信仰主义、神秘主义,是统治价级统治人民群众的一种工具 以使人民群众陷于蒙味无知的状态】 选自《辞海》, 上海书出版社Q0在版)和神主 义,人文主义提倡理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应该有权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 针对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宣扬仁慈、博爱,歌颂友谊和人格品德,提倡平等和 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它表现了蓬勃的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 和巨大的创造力。它是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初思想准备。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人文主义者在这一时期起过很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但他们所想到、所推崇的“人”,实质 上是指资产阶级自身和本阶级的人。他们把资产阶级和个人的要求合理化,个人主义被视为天 经地义的准则。在提倡发挥个人才智和事业心的同时,资产阶级表现了它的弱肉强食的掠夺本 质。“人”和“人性”掩盖了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在反对贵族血统的同时,又看不起下 层人民。但他们,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学者, 多半和下层人民有一定的距离。 人文主义者同教会 及宗教的关系是复杂的。绝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是基督教徒,他们虽然反对神权,但并不否认上 帝的存在。他们往往有和教会、贵族妥协或相通的一面,他们本人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僧侣。 他们虽然同情人民,但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有时甚至敌视人民。他们中间的哲学家、利 学家也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人文主义和中世纪也有密切关系。中世纪寺院和学校所保留 的古代文化手抄本被人文主义者所承袭。 文艺复兴时明,西欧的新文学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的,这是欧洲资严价级文学的开瑞 这时文学更加具有民族特点,更富于民族历史内容:优秀作家提出有关国家命运的问题,充满 着爱国情绪。人文主义者中除少 学者用拉丁文军 作外 无不以本国语言创作 方面表现民 族自豪感,一方面也为了使作品能为更多读者所接受。他们从古代和人民语言中吸取营养,扩 大了语言的表现能力,对本国的文学语言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人类发展具有信心, 2
2 祖先在没有基督教的情况下曾经按着人的本性欲望生活过,并且活的那样张扬,那样幸福美丽。 拜占庭保存的大量古代抄本和艺术作品,是经过历代学者多次注释研究过的产物。也可以说, 它本身就是古代文化精神和东方文化精神的结晶。新兴的资产阶级正是从古希腊罗马优秀的文 学艺术作品中发现了许多可以和封建神学向抗衡的积极因素,一时间,收集、整理、研究古代 希腊罗马文化形成热潮。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打出“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 久被淹没的古代文化“复兴”起来,使之“再生”。文艺复兴运动由此而得名。 所谓“复兴”,并非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 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是要借 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梏,致使文学、 艺术、哲学、科学、宗教、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文艺复兴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 社会的诞生。 (三)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的 humanitatis,原意指中世纪 意大利学者所学的文法、修辞、诗歌、历史、道德、哲学等人文学科。到了 14 世纪,人文主 义一词有了新的含义。虽然对人文主义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总的说来,人文主义肯定 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 针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邪说,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 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针对蒙昧主义(蒙昧主义:一种反理性、反科学的唯心主义思潮。认为 人类社会的各种罪恶都是文明与科学发展的结果,因而主张人类社会应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 态。它或宣扬不可知论,或宣扬信仰主义、神秘主义,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群众的一种工具, 以使人民群众陷于蒙昧无知的状态。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年版。)和神秘主 义,人文主义提倡理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应该有权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 针对封建压迫和封建等级制度,人文主义宣扬仁慈、博爱,歌颂友谊和人格品德,提倡平等和 冒险精神。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它表现了蓬勃的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 和巨大的创造力。它是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初思想准备。 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人文主义者在这一时期起过很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但他们所想到、所推崇的“人”,实质 上是指资产阶级自身和本阶级的人。他们把资产阶级和个人的要求合理化,个人主义被视为天 经地义的准则。在提倡发挥个人才智和事业心的同时,资产阶级表现了它的弱肉强食的掠夺本 质。“人”和“人性”掩盖了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在反对贵族血统的同时,又看不起下 层人民。但他们,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学者,多半和下层人民有一定的距离。人文主义者同教会 及宗教的关系是复杂的。绝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是基督教徒,他们虽然反对神权,但并不否认上 帝的存在。他们往往有和教会、贵族妥协或相通的一面,他们本人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僧侣。 他们虽然同情人民,但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有时甚至敌视人民。他们中间的哲学家、科 学家也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人文主义和中世纪也有密切关系。中世纪寺院和学校所保留 的古代文化手抄本被人文主义者所承袭。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新文学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的,这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 这时文学更加具有民族特点,更富于民族历史内容;优秀作家提出有关国家命运的问题,充满 着爱国情绪。人文主义者中除少数学者用拉丁文写作外,无不以本国语言创作,一方面表现民 族自豪感,一方面也为了使作品能为更多读者所接受。他们从古代和人民语言中吸取营养,扩 大了语言的表现能力,对本国的文学语言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人类发展具有信心
优秀的作品不仅健康、乐观,并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他们笔下的人物也往往体现了 他们的人文主义理想。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 格: 1、对人的关注成为文一文学文化结神的核心、,反对中世妇封律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 主张以“人”为本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3、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 (2)人文主义所采取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把文学作为社会的镜子和“时代缩影 来加以认同的,但也结合了浪漫幻想的成分】 (3)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原有的一些体裁进一步走向成熟,近现 代文学的一些艺术样式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人文主义文学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般均采用本民族语言,俗语、俚语、口语 进行创作,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发展分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人文主义文学为主流。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高度的艺术概括、自 由的结构、包罗万象的人物、生动有力的语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真实,表达了新兴资产 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奠定了基础, 对人类文化作出了贡献。文学史上 一般把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 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为人文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强调个性解放、享受俗世生活: 否定神学休系 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是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国,描绘巨人形象,展示巨人的思 想和行动。 16世经下半叶至17世经初是晚期,只要成就在西班牙和英国,对人自身及人与册界关系 的认识 在这三个发展时期中,人文主义作家用美学和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对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过 程。 (二 人文主义文学取得的成就 1、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 但丁 彼特拉克薄面丘佛罗伦茳文坛上的“三杰”。 (1)彼特拉克(1304-1374)Francesco Petrarca:《歌集》Canzonieve 桂冠诗人十四行诗 体(彼特拉克肖像) 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反映了自然人性的复活。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文学上,文艺复兴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号称人文主义先驱的 彼特拉克。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生于佛罗伦萨。他本人早年旅居普罗旺斯多年, 曾漫游法国、弗兰德斯和莱茵河流域。他克欧瘦集希腊、罗马古籍沙本,研读罗巴著名作家的 著作。彼特拉克的著作大部分是用拉丁文写的。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副 集》。彼特拉克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他宣称:“我自己是凡人 我要求凡人的幸福。”凡人的现世幸福就是快乐、友谊、爱情、荣誉、物质享受等。在现实生 活中,他也确实追求着“凡人的幸福”。他出入宫廷,后又受到教皇宠信,过着“人”的生活
3 优秀的作品不仅健康、乐观,并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他们笔下的人物也往往体现了 他们的人文主义理想。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 格: 1、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 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3、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 (2)人文主义所采取的创作方法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把文学作为社会的镜子和“时代缩影” 来加以认同的,但也结合了浪漫幻想的成分。 (3)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原有的一些体裁进一步走向成熟,近现 代文学的一些艺术样式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人文主义文学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一般均采用本民族语言,俗语、俚语、口语 进行创作,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发展分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人文主义文学为主流。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高度的艺术概括、自 由的结构、包罗万象的人物、生动有力的语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真实,表达了新兴资产 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奠定了基础, 对人类文化作出了贡献。文学史上一般把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 14 世纪初至 15 世纪中叶为人文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强调个性解放、享受俗世生活 ; 否定神学体系。 15 世纪下半叶至 16 世纪上半叶是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国,描绘巨人形象,展示巨人的思 想和行动。 16 世纪下半叶至 17 世纪初是晚期,只要成就在西班牙和英国,对人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 的认识。 在这三个发展时期中,人文主义作家用美学和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对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过 程。 (二)人文主义文学取得的成就 1、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佛罗伦萨文坛上的“三杰”。 (1)彼特拉克(1304-1374)Francesco Petrarca;《歌集》Canzonieve 桂冠诗人 十四行诗 体(彼特拉克肖像) 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反映了自然人性的复活。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文学上,文艺复兴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号称人文主义先驱的 彼特拉克。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生于佛罗伦萨。他本人早年旅居普罗旺斯多年, 曾漫游法国、弗兰德斯和莱茵河流域。他喜欢搜集希腊、罗马古籍抄本,研读罗马著名作家的 著作。彼特拉克的著作大部分是用拉丁文写的。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歌 集》。彼特拉克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他宣称:“我自己是凡人, 我要求凡人的幸福。”凡人的现世幸福就是快乐、友谊、爱情、荣誉、物质享受等。在现实生 活中,他也确实追求着“凡人的幸福”。他出入宫廷,后又受到教皇宠信,过着“人”的生活
他渴望荣誉,曾在罗马元老院贵族议员的簇拥下接受“桂冠诗人”的称号,声誉达到了项峰 他已不执着于基督教的禁欲、谦和等生活准则,而倾心于快乐的凡人生活。在两性关系上,彼 特拉克说“我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基督教蔑视性爱,连及爱情也在限制之列。彼特拉克 则坦开胸怀,追求并以诗歌赞颂爱情。他的代表作《歌集》就是表达他对劳拉爱恋的抒情诗集 正是通过这部诗集,彼特拉克“给人类留下了最具启发性的人类爱情和忧伤、狂喜和悲戚的表 达方式。” 《爱神之箭射中了我的心房》 美好的年,美好的月,美好的时辰, 美的季节,美好的瞬间,美好的时光 在这美丽的地方,在这宜人的村庄, 一和地的目光相遇,我只好束手就擒。 爱神的金箭射中了我的心房, 它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 我尝到了这第一次爱情的滋味 落进了痛苦却又甜蜜的情网 一个动听的声音从我心房 不停地呼唤着夫人的芳名 又是叹息,又是眼泪,又是渴望。 我用最美好的感情把她颂扬 只是为了地,不为任何别人, 我写下了这美好的诗章。 这首十四行诗(商赖体)抒写的是彼特拉克与劳拉邂逅时一见钟情的那种内心感受。“一和她 的目光相遇,我只好束手就擒。”他沉入了爱的冲动和渴望之中,但又表达的十分文雅。爱使 他感到了“痛苦”,而痛苦之中又有迷人的“甜蜜”,于是他“又是叹息,又是眼泪,又是渴望” “渴望”之情表达得清新而明朗,真挚而坦诚,这无疑是美好人性的自然流露。彼特拉克与劳 拉只有唯 一的一次邂逅,此后,基于欲望的冲动并在遏制的、无奈的渴望中升华出了情感之爱 在他的诗歌中,表达的主要是这种升华后的真挚的爱的情感,把肉体与灵魂融为一体。在基督 教禁欲主义的文化氛围中,这种爱与爱欲的表达,标志着自然人性的喷薄,也为文学揭示人的 真实的内心世界开了先河 (2)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0(1313-137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 博学的人文主义者。而目是第一个通路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出生地占及日期尚无定论。帝年 学习经商、法律、诗学、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阅历丰富、 交游广泛 曾出入宫廷 与彼特拉 克成为好友。晚年致力于《神曲》的诠释和讲解。在搜集、翻译和注释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 贡献。1375年浙世干契塔尔多。他才华横溢、勤勃多立,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标】 又擅长写作叙事诗、 牧歌、 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也成就卓著。 薄伽丘更进一步,要人们丢 快乐天国的梦幻,去寻找人间的幸福。他要人们把关注于超现实世界的目光转向现实的人生, 转向人自身。这是对“人”的自我发现,是“人”的观念的重大转折。 小说:《菲洛柯洛》、《菲洛美塔的哀歌》、《十日谈》(代表作) 诗歌: 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苔塞伊达》 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又称《弗罗伦萨女神们的喜剧》)
4 他渴望荣誉,曾在罗马元老院贵族议员的簇拥下接受“桂冠诗人”的称号,声誉达到了顶峰。 他已不执着于基督教的禁欲、谦和等生活准则,而倾心于快乐的凡人生活。在两性关系上,彼 特拉克说“我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基督教蔑视性爱,连及爱情也在限制之列。彼特拉克 则坦开胸怀,追求并以诗歌赞颂爱情。他的代表作《歌集》就是表达他对劳拉爱恋的抒情诗集。 正是通过这部诗集,彼特拉克“给人类留下了最具启发性的人类爱情和忧伤、狂喜和悲戚的表 达方式。” 《爱神之箭射中了我的心房》 美好的年,美好的月,美好的时辰, 美的季节,美好的瞬间,美好的时光, 在这美丽的地方,在这宜人的村庄, 一和她的目光相遇,我只好束手就擒。 爱神的金箭射中了我的心房, 它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 我尝到了这第一次爱情的滋味, 落进了痛苦却又甜蜜的情网。 一个动听的声音从我心房, 不停地呼唤着夫人的芳名, 又是叹息,又是眼泪,又是渴望。 我用最美好的感情把她颂扬, 只是为了她,不为任何别人, 我写下了这美好的诗章。 这首十四行诗(商赖体)抒写的是彼特拉克与劳拉邂逅时一见钟情的那种内心感受。“一和她 的目光相遇,我只好束手就擒。”他沉入了爱的冲动和渴望之中,但又表达的十分文雅。爱使 他感到了“痛苦”,而痛苦之中又有迷人的“甜蜜”,于是他“又是叹息,又是眼泪,又是渴望”。 “渴望”之情表达得清新而明朗,真挚而坦诚,这无疑是美好人性的自然流露。彼特拉克与劳 拉只有唯一的一次邂逅,此后,基于欲望的冲动并在遏制的、无奈的渴望中升华出了情感之爱。 在他的诗歌中,表达的主要是这种升华后的真挚的爱的情感,把肉体与灵魂融为一体。在基督 教禁欲主义的文化氛围中,这种爱与爱欲的表达,标志着自然人性的喷薄,也为文学揭示人的 真实的内心世界开了先河。 (2)乔万尼·薄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 博学的人文主义者。而且是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出生地点及日期尚无定论。童年 学习经商、法律、诗学、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阅历丰富、交游广泛、曾出入宫廷。与彼特拉 克成为好友。晚年致力于《神曲》的诠释和讲解。在搜集、翻译和注释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 贡献。1375 年逝世于契塔尔多。他才华横溢、勤勉多产,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 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也成就卓著。薄伽丘更进一步,要人们丢弃 快乐天国的梦幻,去寻找人间的幸福。他要人们把关注于超现实世界的目光转向现实的人生, 转向人自身。这是对“人”的自我发现,是“人”的观念的重大转折。 小说:《菲洛柯洛》、《菲洛美塔的哀歌》、《十日谈》(代表作) 诗歌: 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苔塞伊达》 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又称《弗罗伦萨女神们的喜剧》)
长诗《爱情的幻形》 著述:《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 《十日谈》(Decameron,1348-1353)薄迦丘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 序禁 这部作品的开岩智术10个男女青年为躲辟里死病,在佛罗伦藏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 天,讲了 故事,故名《十日谈》。1348年, 场可怕的瘟疫肆虐欧洲,意大利 、法国 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当时的欧洲人把这瘟疫称为“黑死病”(实为鼠疫),一时间人心惶惶,大 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要人们忏悔、祷告,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 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 ·次逆流 。恰在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了,它以 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些故事,有的取材干中古行吟诗人的传说,有的取材于东方故事集(如《一干安一夜》 和《七哲人书》),但反映的主要是当时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翻看《十日谈》,就仿佛在欣 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尽管小说的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 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 但所有的故事却都是讲张意大利市民阶级听的,从内容到叙述形式都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故 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 思想内容: 枰击天主教合和完教神学(复苹赶(《万徒升天》)。杨苦功教) 故事多半以爱情和聪明机智为主题, 也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作者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他揭露讽刺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生活腐朽、道德败坏,称道商人、 手工业者等聪明勇敢,赞美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薄伽丘热爱现世生活,坚决反对禁欲主义 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进一大步。在薄伽丘看来,男女之间互相吸引是天然合理的,没有任 何力量可以抗拒,因为它是上帝的造化,而不是什么“罪恶”的东西。例如第四天的“绿鹅 的故事。(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 18岁, 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 群健康、 美丽的少女。 次见到女性的小 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 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老 头儿这时才明白 ,“自然的力量比他的训诚要强得多了”。 抨击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要求人的高贵和尊严。薄伽丘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他在《十日谈》中说:“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 别。”例如第四天第 个故事 绮思梦达的故事”。(守寡的郡主与侍从有私情,国王将侍从杀死。郡主斥责父王:“我 要是找一个王孙公子来做情夫,那你就不会生我的气了。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世俗成见。.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薄伽丘看来,人应当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健 康、俊美,又聪明勇敢。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的理想。) 薄加丘对人性的理解还是可干陕燃的,他主要把两性之爱的实现视为人生之幸福与快乐 因而也主要从这 “角度进行反教会反禁欲主 义。他的某些故事有非道德化和纵欲主义的倾向 但这种现象在新旧文化价值体系交替时期是必然会出现的。总之,薄伽丘通过《十日谈》让人 们看到了幸福在人间,幸福在自而不在天闲,不在上帝身上,从而我回了失落于中世纪基督 教文化世界中的那个自然欲望意义上的“人”,这是有重大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 艺术特色:
5 长诗《爱情的幻影》 著述:《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 《十日谈》(Decameron,1348-1353) 薄迦丘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 序幕。 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 10 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 10 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1348 年,一场可怕的瘟疫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 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当时的欧洲人把这瘟疫称为“黑死病”(实为鼠疫),一时间人心惶惶,大 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要人们忏悔、祷告,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 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恰在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了,它以 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些故事,有的取材于中古行吟诗人的传说,有的取材于东方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 和《七哲人书》),但反映的主要是当时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翻看《十日谈》,就仿佛在欣 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尽管小说的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 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 但所有的故事却都是讲张意大利市民阶级听的,从内容到叙述形式都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故 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 思想内容: 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夏泼莱托(《歹徒升天》)、杨诺劝教) 故事多半以爱情和聪明机智为主题,也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作者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他揭露讽刺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生活腐朽、道德败坏,称道商人、 手工业者等聪明勇敢,赞美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薄伽丘热爱现世生活,坚决反对禁欲主义, 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进一大步。在薄伽丘看来,男女之间互相吸引是天然合理的,没有任 何力量可以抗拒,因为它是上帝的造化,而不是什么“罪恶”的东西。例如第四天的“绿鹅” 的故事。(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 了 18 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 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 岂料 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 老 头儿这时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训诫要强得多了”。)。 抨击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要求人的高贵和尊严。薄伽丘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他在《十日谈》中说:“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 例如第四天第一 个故事“绮思梦达的故事”。(守寡的郡主与侍从有私情,国王将侍从杀死。郡主斥责父王:“我 要是找一个王孙公子来做情夫,那你就不会生我的气了。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世俗成见。.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薄伽丘看来,人应当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健 康、俊美,又聪明勇敢。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的理想。) 薄伽丘对人性的理解还是过于狭隘的,他主要把两性之爱的实现视为人生之幸福与快乐, 因而也主要从这一角度进行反教会反禁欲主义。他的某些故事有非道德化和纵欲主义的倾向, 但这种现象在新旧文化价值体系交替时期是必然会出现的。总之,薄伽丘通过《十日谈》让人 们看到了幸福在人间,幸福在自身而不在天国,不在上帝身上,从而找回了失落于中世纪基督 教文化世界中的那个自然欲望意义上的“人”,这是有重大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 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