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气调节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Air Condition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3/3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6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后续课程支撑:专业综合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 授课时间:1-16周,星期一5-7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E102 授课对象:2019级能源1、2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左远志/教授,李志勇/饼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堂: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2.课外:可直接到12L302办公室进行答疑: 3.线上:建立微信课程群,实施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敦材: 1.黄翔主编.空调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1-02。(“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普通高等教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参考资料: 1)赵荣义主编.空气调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徐勇主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能源与动力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之一,以空调的基本原理、空调设备、空调系统及空调应用为主线,紧密围绕空调“工程”的知识内涵,系 统介绍了湿空气的焓湿学基础,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的确定,空气处理及设备,空调系统,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管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系统的运 行调节与测试调整,空调系统的节能、检测与监控,空调工程应用实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系统地学握以保障人居安全、健康与舒适为宗旨的建 筑室内环境控制一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具备在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相关环境控制领域内从事系统与设备的设计、选择、调试以及能耗分 析、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对该领域科技发展动向以及新理论、新设备、新系统与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1
1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气调节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Air Condition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3/3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6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后续课程支撑:专业综合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 授课时间:1-16 周,星期一 5-7 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 6E102 授课对象:2019 级能源 1、2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左远志/教授,李志勇/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堂: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2.课外:可直接到 12L302 办公室进行答疑; 3.线上:建立微信课程群,实施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 1. 黄翔主编. 空调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1-02。(“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参考资料: 1)赵荣义主编. 空气调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徐勇主编.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能源与动力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之一,以空调的基本原理、空调设备、空调系统及空调应用为主线,紧密围绕空调“工程”的知识内涵,系 统介绍了湿空气的焓湿学基础,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的确定,空气处理及设备,空调系统,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管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系统的运 行调节与测试调整,空调系统的节能、检测与监控,空调工程应用实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保障人居安全、健康与舒适为宗旨的建 筑室内环境控制—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具备在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相关环境控制领域内从事系统与设备的设计、选择、调试以及能耗分 析、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对该领域科技发展动向以及新理论、新设备、新系统与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课程数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华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1: 13掌握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复杂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 学握空气调节的理论基础与对空气的各种处理方法:掌 问题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工程基础和 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 握空调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案、主要设备以及国内外的先进技 专业知识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 复杂工程问题。 术。 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与动力 2.1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 分析与计算空气各种处理过程的能力:具备空调系统分 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能源与 能源与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析计算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动力工程领域中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文献研究及 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 分析,并获得明确结论。 目标3: 7.2: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环节或提出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与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重视节能减 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 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节能、环境和社会可 排,分析研究项目对环境、人类生存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 持续发展的影响。 社会发展产生的可能影响和损害。 制冷行业之职业及伦理规范。 理论散学进程表 教学模式 授课敢 周次 款学主题 学时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线上/混 支撑课 师 敢学方法 作业安排 程目标 合式/线下 重点:1)空气调节技术简史。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课堂讨 空气调节技术的发 左远志 2)空气调节的定义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线上:腾讯课 与小组讨 论:举例说明美国、 目标三 展概况 3)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组成。 堂,学堂在线 论 日本、欧洲及我国 4)空气调节的应用。 空气调节技术最新 2
2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掌握空气调节的理论基础与对空气的各种处理方法;掌 握空调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案、主要设备以及国内外的先进技 术。 1.3 掌握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复杂 问题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工程基础和 专业知识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 复杂工程问题。 1. 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 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 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分析与计算空气各种处理过程的能力;具备空调系统分 析计算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 能源与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分解。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与动力 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能源与 动力工程领域中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文献研究及 分析,并获得明确结论。 目标 3: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 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 制冷行业之职业及伦理规范。 7.2: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环节或提出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重视节能减 排,分析研究项目对环境、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产生的可能影响和损害。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与 动力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节能、环境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模式 (线上/混 合式/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 空气调节技术的发 展概况 左远志 3 重点:1)空气调节技术简史。 2)空气调节的定义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空调系统的类型及组成。 4)空气调节的应用。 线上:腾讯课 堂,学堂在线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课堂讨 论:举例说明美国、 日本、欧洲及我国 空气调节技术最新 目标三
难点:空气调节技术在工艺性空调、舒适性空 研究进展及应用。 调方面的应用差异。 课程思政作业:要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空调技术史的演变过 求学生每人至少阅 程,现代中国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以 读两篇与空调发展 空调工程对疫情扩散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关文章或书籍。 重点:1)湿空气的组成和状态参数。 2)湿空气的焓湿图。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两种不 湿空气的焓湿学基 李志勇 3 3)湿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 线上:腾讯课 2 和小组讨 同状态的空气混合 目标一 础 4)其他类型的焓湿图。 堂,学堂在线 论 过程的计算。 难点:几种典型的空气处理过程,空气处理过 程的计算。 重点: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2)得热量与冷负荷的关系。 3)围护结构负荷计算方法。稳态计算法,采 用积分变换求解围护结构负荷的不稳定计算 课后作业:围护结 线上:腾讯课 课堂讲授 左远志 6 方法。 构的得热量及其形 3-4 空调负荷计算 与小组讨 目标一 4)空调区冷负荷的计算。冷负荷系数法计算 堂,学堂在线 成的冷负荷的计 论 冷负荷。空调总冷负荷的确定。 算。 5)空调区热负荷的计算。 6)冷(热)负荷的简化算法。 难点:用冷负荷系数计算冷负荷 重点:1)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 线上:腾讯课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多房间 5 送风量的确定 左远志 3 的计算。 堂,学堂在线 与小组讨 空调系统最小新风 目标一 2)新风量的确定和风量平衡。 论 量的 3
3 难点:空气调节技术在工艺性空调、舒适性空 调方面的应用差异。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空调技术史的演变过 程,现代中国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以 空调工程对疫情扩散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 研究进展及应用。 课程思政作业:要 求学生每人至少阅 读两篇与空调发展 有关文章或书籍。 2 湿空气的焓湿学基 础 李志勇 3 重点:1)湿空气的组成和状态参数。 2)湿空气的焓湿图。 3)湿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 4)其他类型的焓湿图。 难点:几种典型的空气处理过程,空气处理过 程的计算。 线上:腾讯课 堂,学堂在线 课堂讲授 和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两种不 同状态的空气混合 过程的计算。 目标一 3-4 空调负荷计算 左远志 6 重点: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2)得热量与冷负荷的关系。 3)围护结构负荷计算方法。稳态计算法,采 用积分变换求解围护结构负荷的不稳定计算 方法。 4)空调区冷负荷的计算。冷负荷系数法计算 冷负荷。空调总冷负荷的确定。 5)空调区热负荷的计算。 6)冷(热)负荷的简化算法。 难点:用冷负荷系数计算冷负荷 线上:腾讯课 堂,学堂在线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围护结 构的得热量及其形 成的冷负荷 的 计 算。 目标一 5 送风量的确定 左远志 3 重点:1)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 的计算。 2)新风量的确定和风量平衡。 线上:腾讯课 堂,学堂在线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多房间 空调系统最小新风 量的 目标一
难点:夏季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计算, 确定。 全年新风量变化时空调系统风量平衡关系。 重点:1)空气处理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 2)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计算。 3)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机理。 课堂讲授 线上:腾讯课 课后作业:空气与 6-7 空气处理及设备 左远志 6 4)空气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与小组讨 水的热湿交换的计 目标二 堂,学堂在线 5)不同类型的空气处理设备在空调工程中的 论 算。 应用。 难点:喷水室与表面式换热器设计计算。 重点:1)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2)新风量的确定和空气平衡。 3)定风量式空调系统。 4)变风量式空调系统。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新风量 8-9 空气调节系统 左远志 6 5)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线下 与小组讨 的确定和空气平衡 目标二 6)诱导式系统. 论 的计算。 7)分散式空调系统。 难点:定风量式空调系统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 统的计算与设计。 重点:1)送、回风口及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课后作业:通风管 2)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道的水力计算。 3)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与减振的方法。 课堂讲授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 课程思政作业: 10-11 左远志 6 4)送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 线下 与小组讨 目标二 和空调风管系统 5)各气流组织形式的气流流型,特点。 论 压力控制的重要 6)管路特性和风机特性对空调系统运行影响。 性,蝴蝶效应对整 7)各类消声、减振设备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体的影响。 4
4 难点:夏季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计算, 全年新风量变化时空调系统风量平衡关系。 确定。 6-7 空气处理及设备 左远志 6 重点:1)空气处理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 2)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计算。 3)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机理。 4)空气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5)不同类型的空气处理设备在空调工程中的 应用。 难点:喷水室与表面式换热器设计计算。 线上:腾讯课 堂,学堂在线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空气与 水的热湿交换的计 算。 目标二 8-9 空气调节系统 左远志 6 重点:1)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 2)新风量的确定和空气平衡。 3)定风量式空调系统。 4)变风量式空调系统。 5)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6)诱导式系统。 7)分散式空调系统。 难点:定风量式空调系统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 统的计算与设计。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新风量 的确定和空气平衡 的计算。 目标二 10-11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 和空调风管系统 左远志 6 重点:1)送、回风口及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2)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3)通风空调系统的消声与减振的方法。 4)送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 5)各气流组织形式的气流流型,特点。 6)管路特性和风机特性对空调系统运行影响。 7)各类消声、减振设备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通风管 道的水力计算。 课程思政作业: 压力控制的重要 性,蝴蝶效应对整 体的影响。 目标二
难点: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如何控 制病毒的传播,激发学生责任心与严谨态度。 重点:1)水系统的形式。 2)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 课堂讲授 空调水系统管路设 12-13 左远志 3)开式和闭式、同程式和异程式概念及特点。 线下 课后作业:水管道 与小组讨 目标二 计 4)定流量、变流量水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的水力计算。 论 5)各种水系统形式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水管的水力计算。 重点:1)定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课后作业:空调系 2)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统年耗能量的计 3)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算。 4)空调系统年耗能量的计算。 课堂讲授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 课程思政作业:课 13-14 左远志 5)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线下 与小组讨 目标二 和节能 堂分组讨论我国区 难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论 域集中供冷的发展 课程思政融入点:结合深圳前海冷战与区域集 现状。 中供冷,介绍我国中央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向 学生灌输大湾区低碳节能的理念。 重点:1)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2)空气处理设备容量及系统工况的测定。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热工测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 14 左远志 3)通风与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线下 与小组讨 量在通风与空调系 目标二 测定与调整 4)测定与调整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论 统的应用。 难点:通风与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合计 42
5 难点: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如何控 制病毒的传播,激发学生责任心与严谨态度。 12-13 空调水系统管路设 计 左远志 5 重点:1)水系统的形式。 2)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方法。 3)开式和闭式、同程式和异程式概念及特点。 4)定流量、变流量水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5)各种水系统形式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水管的水力计算。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水管道 的水力计算。 目标二 13-14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 和节能 左远志 2 重点:1)定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2)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3)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4)空调系统年耗能量的计算。 5)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难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课程思政融入点:结合深圳前海冷战与区域集 中供冷,介绍我国中央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向 学生灌输大湾区低碳节能的理念。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后作业:空调系 统年耗能量的计 算。 课程思政作业:课 堂分组讨论我国区 域集中供冷的发展 现状。 目标二 14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 测定与调整 左远志 2 重点:1)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2)空气处理设备容量及系统工况的测定。 3)通风与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4)测定与调整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难点:通风与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 线下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论 课堂讨论:热工测 量在通风与空调系 统的应用。 目标二 合计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