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资本国际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辅导 2014年2月22日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你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河宽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要求 了解国际投机贤本、国际馨断资本、游资、国际债务危机,国际货币怠机、国际金融危 机、金脸安全等概名:理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额会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影响:掌握 发展中国家加强金触安全应当采取的对策。 第二部分 本章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概念 国际金脸危机:是指发生一国的魔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脓市场上的价格被动以及 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果道传逸到其它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国 的危机大爆发。 从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来看,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严重破坏一国的银行信 用体系、货币货本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收支平衡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金脍危机爆发时 的表现主要有:股票市场暴跌,资本外选,市场利率急刚上扬,根行支付体系混乱,金融机 构倒闭破产,外汇储备下降、木国货币远速贬值。 (一)1929-1933年的金胜危机 《二)美元危机和布需领森林体系的瓦解 《三)1992年英销危机 《四)1994年墨西每金慰危机 (五)19粉年开始的亚洲金脸危机 二、国际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危机的概念 国际衡务危机:是个运用广泛的术语,可以描述各种并不一定相关的金融现象。其中包 括美国债务在8即年代的迅速增长:高收位率“垃圾债券”市场的突然兴起和消失:大多数 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问题一前者可追满到1973一1974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漆,后者 可追湖到80年代早期:及1989一1990年美国或府对其东南留许多储蓄和贷款机构代价高昂 的殿援努力等,由于大多数金融恐能和崩淡是由于某人或某机构无力按计划承担其义务而引 品的一一如在殿市谢遗之后,靠贷款或“保正金”买入股票的投机者在其用作抵押的股票价 值变得太低而资不抵倩时无力楼还其债务一一因此,大多数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 “债务危机
第八章资本国际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辅导 2014 年 2 月 22 日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你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浏览内容。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要求 了解国际投机资本、国际垄断资本、游资、国际债务危机、国际货币危机、国际金融危 机、金融安全等概念;理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领会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影响;掌握 发展中国家加强金融安全应当采取的对策。 第二部分 本章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概念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一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 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它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 的危机大爆发。 从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来看,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严重破坏一国的银行信 用体系、货币资本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收支平衡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金融危机爆发时 的表现主要有:股票市场暴跌、资本外逃、市场利率急剧上扬,银行支付体系混乱、金融机 构倒闭破产、外汇储备下降、本国货币迅速贬值。 (一)1929-1933 年的金融危机 (二)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三)1992 年英镑危机 (四)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五)1997 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二、国际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危机的概念 国际债务危机:是个运用广泛的术语,可以描述各种并不一定相关的金融现象。其中包 括美国债务在 80 年代的迅速增长;高收益率 “垃圾债券”市场的突然兴起和消失;大多数 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问题——前者可追溯到 1973~1974 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后者 可追溯到 80 年代早期;及 1989~1990 年美国政府对其东南部许多储蓄和贷款机构代价高昂 的救援努力等。由于大多数金融恐慌和崩溃是由于某人或某机构无力按计划承担其义务而引 起的——如在股市崩溃之后,靠贷款或“保证金”买入股票的投机者在其用作抵押的股票价 值变得太低而资不抵债时无力偿还其债务——因此,大多数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 “债务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的含文有广义与装文两种。从广文来看, 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有的学者认为该畅度为 15%一2%)从狭义上看,货币危机主要是发生在固定汇率制下,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 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汇市场选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期溃,外汇市 场持续动泻等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 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制度缺路 2、有需领森林体系下的制度缺陷 3,牙买加体系下的制度缺陷 《二)国际资本与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资本流动己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政策讨论的中心环节。传统上,整本流动被看作一 种核动的、调整性的附属物。但是,对每一次金雕危机后的考察,尤其是0世纪90年代以 来频繁堰发的危机表明,宽木流动木身也会促成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必危机的爆发。一些发 展中国家的贷本流入远远超过其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过度的货本流入垂以被国内经济部门吸 收。宽本流入增加了资本进入国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错备最锋又以种种方式日流到了资 本出口国,这种资本的大遗大出使得资本流入国正常的经济循环恶化,这线国家通过提供的 外部胞资,使得经济周明的扩张阶段得以延长和加强,同时推动国内需求和资产价格的膨账。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号变性 国际资本流动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围际间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同国家之间盈利机 会的出见成表失以及授机者信心因素和汇率顶拥的改变等都会对货本蓬动造成一定程度的 冲击。尤其是短期资本进入时米势洁涌,撤离时也是劳师动众,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这样的 事实:外国直接投贤是比较稳定的货本流入,而证券资本的流入却很不确定。 国际资本流动的号变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相对较小。和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规模、信用体系以及资本 市场相比,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规械太小了,而吸收的宽木净流入太多了, 2,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和了解,投资者的观点和预期很不稳定,无法与东 道国的经济基本面相衔接,更为关键的是对于那些缺乏对信息的认识和了解的授者来说更 易产生“羊群效应”,面大量被推出五曲的信息和评论以及暗箱操作更加刷了问愿的复桑化。 3.资本流动的逆向效应。 在发生金聪危机时,货本流动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逆转性一一它一方面使资本输入同由 于风险预期的不斯变化而要偿付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国外的资本流入停止。停面在国内的 国际鬓本开始选离。即便是经营良好的金业,在利率攀升,汇率下跌和经济藏景暗淡的膏景 下都会刚烈地改变企业的利洞预期
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 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 15%~20%)从狭义上看,货币危机主要是发生在固定汇率制下,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 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 场持续动荡等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 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制度缺陷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制度缺陷 3、牙买加体系下的制度缺陷 (二)国际资本与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政策讨论的中心环节。传统上,资本流动被看作一 种被动的、调整性的附属物。但是,对每一次金融危机后的考察,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频繁爆发的危机表明,资本流动本身也会促成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发 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远远超过其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过度的资本流入难以被国内经济部门吸 收。资本流入增加了资本进入国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最终又以种种方式回流到了资 本出口国,这种资本的大进大出使得资本流入国正常的经济循环恶化,这些国家通过提供的 外部融资,使得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得以延长和加强,同时推动国内需求和资产价格的膨胀。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性 国际资本流动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间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同国家之间盈利机 会的出现或丧失以及投机者信心因素和汇率预期的改变等都会对资本流动造成一定程度的 冲击。尤其是短期资本进入时来势汹涌,撤离时也是劳师动众,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这样的 事实:外国直接投资是比较稳定的资本流入,而证券资本的流入却很不确定。 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相对较小。和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规模、信用体系以及资本 市场相比,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规模太小了,而吸收的资本净流入太多了。 2.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和了解,投资者的观点和预期很不稳定,无法与东 道国的经济基本面相衔接。更为关键的是对于那些缺乏对信息的认识和了解的投资者来说更 易产生“羊群效应”,而大量被推出歪曲的信息和评论以及暗箱操作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化。 3.资本流动的逆向效应。 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资本流动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逆转性——它一方面使资本输入国由 于风险预期的不断变化而要偿付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国外的资本流入停止,停留在国内的 国际资本开始逃离。即便是经营良好的企业,在利率攀升,汇率下跌和经济前景暗淡的背景 下都会剧烈地改变企业的利润预期
(四》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 在金胜危机爆发前,危机国一般都会出现贤本大量流入、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以及本 币升值的过程。本币升值会钟制一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经常项目赤字,实质经济因素发生 逆转。在此基础上,金购市场就会出现货币贬值预期,当市场恐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投机 货金便会发动攻击,抛售本币,本币贬值,货币危机爆发。 (五》国际金陈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 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由国内因素导致的金融危机,那么这一 危机必然是由投机冲击引起。实际上,投机冲击更多是在一国经济基础出现明显弊端时才会 发动,与经济基无美。纯柳由于心理预期变化而导致的金题危机并不多见。这里以亚洲金 赎危机为例探时金脓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 1,宏观经济政策失误 综观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发现“亚洲奇迹”的恨多方面是依托政府导和行政强制实 暖的,这样不可避免有银多的经济政策失误和权力偏败,进而侵性一国经济机体。如韩国从 50年代开始,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经济的强力干预,为了如入GTT(T0前身),韩国在30 多年前,速行了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战略调竖:从进口督代到出口导向.在1967年成为GAΠ 成员以后,虽然在一些领域减低了关税《总体关税下降到1钱》,但在相当多的重煲领城仍 旧保持着强大的产业政策。比刻汽车工业,韩国保护了0年时间。或府主导(关税+产业护 持)与“出口导向”共同构成了曾被当作发展典范的“韩国核式”的全部内容。韩国政府通 过行政性手段拼漆大型全业集团,企业依章国家保护盲目投资,金融帆构呆坏账日益积累, 最后造成一种“尾大不掉”的越枪局而.经济内部结构问题和政府的深度参与必然产生的低 效率和腐败恨快将韩国导入金融危机的图境。1998年,金大中政府推出“经济复苏三年计 划”,把发展战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在一些亚洲围家。权力腐败是经济基本层面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印度尼西亚柜绝 进行民主改革,实行家族式的集权统治,使国际的权力腐版和权钱交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总统苏哈托家族其至集聚了12个行业近4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可 能指望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什么成效。 亚洲各国都大量举借外债,经济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性根强,对外债的管理失控,外债结 构中短期外债太多,而且大肆挥霍进行房地产和魔本市场的炒作。为了进行偿付,必须保持 高的出口增长和不断增加的外资进入,一且这两者出现问愿,资金桂就会爱开,金胞危机就 要到米。 2、亚洲模式的局限 亚洲国家的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出口导向型发履战略”·60、70年代,日本 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选择了“贸易立国”政策,最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0年代后,东 南亚国家争相模仿,也箭米了这一地区10多年的繁荣。90年代以后,随着收入的增长。传
(四)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国一般都会出现资本大量流入、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以及本 币升值的过程。本币升值会抑制一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经常项目赤字,实质经济因素发生 逆转。在此基础上,金融市场就会出现货币贬值预期,当市场恐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投机 资金便会发动攻击,抛售本币,本币贬值,货币危机爆发。 (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 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由国内因素导致的金融危机,那么这一 危机必然是由投机冲击引起。实际上,投机冲击更多是在一国经济基础出现明显弊端时才会 发动,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并不多见。这里以亚洲金 融危机为例探讨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 1、宏观经济政策失误 综观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发现“亚洲奇迹”的很多方面是依托政府引导和行政强制实 现的,这样不可避免有很多的经济政策失误和权力腐败,进而侵蚀一国经济机体。如韩国从 50 年代开始,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经济的强力干预,为了加入 GATT(WTO 前身),韩国在 30 多年前,进行了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战略调整: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在 1967 年成为 GATT 成员以后,虽然在一些领域减低了关税(总体关税下降到 14%),但在相当多的重要领域仍 旧保持着强大的产业政策。比如汽车工业,韩国保护了 20 年时间。政府主导(关税+产业护 持)与“出口导向”共同构成了曾被当作发展典范的“韩国模式”的全部内容。韩国政府通 过行政性手段拼凑大型企业集团,企业依靠国家保护盲目投资,金融机构呆坏账日益积累, 最后造成一种“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经济内部结构问题和政府的深度参与必然产生的低 效率和腐败很快将韩国导入金融危机的困境。1998 年,金大中政府推出“经济复苏三年计 划”,把发展战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在一些亚洲国家,权力腐败是经济基本层面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印度尼西亚拒绝 进行民主改革,实行家族式的集权统治,使国际的权力腐败和权钱交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总统苏哈托家族甚至集聚了 12 个行业近 400 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可 能指望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什么成效。 亚洲各国都大量举借外债,经济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对外债的管理失控,外债结 构中短期外债太多,而且大肆挥霍进行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炒作。为了进行偿付,必须保持 高的出口增长和不断增加的外资进入,一旦这两者出现问题,资金链就会裂开,金融危机就 要到来。 2、亚洲模式的局限 亚洲国家的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60、70 年代,日本 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选择了“贸易立国”政策,最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80 年代后,东 南亚国家争相模仿,也带来了这一地区 10 多年的繁荣。90 年代以后,随着收入的增长,传
饶产品的市场容量己经饱和,市场相对缩小。而发展中国家售遍实行这一战略,加上初级产 品的技术进步,每个出口国的供给能力增长。东南亚各国的出口能下降,比较利益的转移造 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基本层面上出现结构失街。 重洲枫式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如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建立在这种增长方式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很难持久的。克鲁格曼曾经警告过:“亚洲 的经济奇迹与其说是由干良好的计划和生产率的提高,还不如说是由于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资 本。”随着劳动力咸本的上升和周边国家的竟争,这种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受阻。在推动经 济增长中的作用就被削霜。要维持经济增长面临两个选择:其一,像日本、韩国、台湾一样 进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其二。开拓国内市场,降低工资率水平和进行本币贬值。要在高附 如值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参与国际竞争,很多国家并无这样的实力.经济发展使工资水平增长, 缺少向下弹性,就只有希里贬值来缓解出口压力,亚洲各国在出口商品中的同质性非常明显, 在国际市场上构成了严重的透性克争,各国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都有强到的本 币贬值的圆望。 3、汇率政策的失误 亚洲各国在汇率速择上主要是与美元柱钩的钉住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90年代以来美 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引起了亚洲各国货币的相应升值趋劳,货币被人 为地高估了,从而导致该地区的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为了排护国定汇率制,各国的中央银 行必续大量抛售外汇债备,使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这样健给国际的授机者提供了投机缺口 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就是原金复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资本市 场的信餐远远不足以吸引到足够的外资流入,各国勤纷进行了以政松管制为特征的金险政革, 80年代的拉丁美洲、90年代的东南亚,概莫能外。放松管制,吸引外资有两个做法:一是 提高刊率吸引国际套利资本:二是开放金题市场吸引国际投机和投资货本。拉丁美洲和东南 亚的金慰做松面情着根大风险,高利率使货款在成本增加,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递向选择, 亚洲大都分国家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同时,也开放了本国的贤本账户。大量的游动资本就可 以无所阻栏的进入,使各国的金胜体系激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六)金验怠机的国际传递机制 国示金脓危机传递是折引起各国汇率刚烈波动和金装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货本流动,它 不仅由一国的金腔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阿的违锁反应,即危机“传 染”,在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极易传指到其它国家,这种因其它国家爆发 的金腔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可称为“传染性金融危机” 1,经济类型的相似性 如果国家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贸导展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危机容易在这些 闲家之何互相传染。这些国家在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上有相似性,尤其是晋君存在潜在经高 问题时更是如此。一国如果发生金脍危机,进口下降,出口受到巨大压力,则该国的国际收
统产品的市场容量已经饱和,市场相对缩小。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这一战略,加上初级产 品的技术进步,每个出口国的供给能力增长。东南亚各国的出口能下降,比较利益的转移造 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基本层面上出现结构失衡。 亚洲模式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建立在这种增长方式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很难持久的。克鲁格曼曾经警告过:“亚洲 的经济奇迹与其说是由于良好的计划和生产率的提高,还不如说是由于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资 本。”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周边国家的竞争,这种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受阻,在推动经 济增长中的作用就被削弱。要维持经济增长面临两个选择:其一,像日本、韩国、台湾一样 进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其二,开拓国内市场,降低工资率水平和进行本币贬值。要在高附 加值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参与国际竞争,很多国家并无这样的实力。经济发展使工资水平增长, 缺少向下弹性,就只有希望贬值来缓解出口压力。亚洲各国在出口商品中的同质性非常明显, 在国际市场上构成了严重的恶性竞争,各国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都有强烈的本 币贬值的愿望。 3、汇率政策的失误 亚洲各国在汇率选择上主要是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90 年代以来美 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引起了亚洲各国货币的相应升值趋势,货币被人 为地高估了,从而导致该地区的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制,各国的中央银 行必须大量抛售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这样就给国际的投机者提供了投机缺口。 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就是资金短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资本市 场的信誉远远不足以吸引到足够的外资流入,各国纷纷进行了以放松管制为特征的金融改革, 80 年代的拉丁美洲、90 年代的东南亚,概莫能外。放松管制,吸引外资有两个做法:一是 提高利率吸引国际套利资本;二是开放金融市场吸引国际投机和投资资本。拉丁美洲和东南 亚的金融放松面临着很大风险,高利率使贷款在成本增加,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亚洲大部分国家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同时,也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大量的游动资本就可 以无所阻拦的进入,使各国的金融体系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六)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是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 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 染”。在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极易传播到其它国家,这种因其它国家爆发 的金融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可称为“传染性金融危机” 1、经济类型的相似性 如果国家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贸易联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危机容易在这些 国家之间互相传染。这些国家在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上有相似性,尤其是普遍存在潜在经济 问题时更是如此。一国如果发生金融危机,进口下降,出口受到巨大压力,则该国的国际收
支爱生变化,这会诱发投机性攻击。以东南亚金险危机为例。东盟五国1976年签署《东南 亚友好合作条约》全面进入区域一体化合作阶段,东南亚各国都采用了“出口导向”的发展 模式,而且各国的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竞争性。主要生产劳动密集性的 产品,如农产品,服装、电子产品等,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大幅波动和下洗 时,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外汇市场,造成货币怠机传递。 2,贤币一体化安排 如果国家之间实行货币一体化制度安排,必须保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 致性,在这种区线经济链条最薄周的环节容易受到中击,而一且冲击成功流具有连锁效应。 1992年,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正是利用款洲各国在月一汇率机制月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尖 误,发动了抛售英榜的投机风渴,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恨行认亏出场。 在款洲货币体系下,成员国之间虽然安持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 阻是这种责币一体化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当到德国刚刚统一,为了 化解时政赤字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形成欲州货币体系内的其它货币贬值的程面期,最终以 英精为首,波及到意大利、瑞奥,芬兰遭受授机者抛空而跌破界限,粉粉宣布退出欧洲的钉 住汇率来制, 3,过分依懒围际资本 当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本一般都会调整或收增它 们在国外的资产,至少会减少较大风险国家的贤产。许多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当部分资 本流出的现象,如果该国不能承受这种贷本流出,该国健可能发生金脓危机 由于能潭价格上森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在19801981年阿面修高通资影张。不得不 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利率上瘙,拉丁美洲国家不得不借更多的钱雀持鬓本运转,到了 1982年春天,受“马岛战争”影响。衡权人对拉丁美洲国家远速张的贷款失去了信心, 停止:谁续增加贷款。这对于长期依靠资本注入的拉丁美洲国家无疑是致金的.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各国在经济、贸易、金触等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如强 了,一国成一地区在经济金脓领域出联危机后,或多或少总要影响其它国家乃至全球,199T 年秋季从秦株贬植开始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了几孕所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最终演 变成神击全联的金卷狂鼠,引起了世界性的金融动满和经济困忧。 (一)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 192993年的金融危机对货本主文世界经济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的工业水平下降37.2,其中美国下降0.6%,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退回到了19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水平,而爆发在0世纪术的这场最大的金慰危机给我们的教调更为直观。日本, 韩国、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陷入严重夏退,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率都不同程度受拌。 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增长率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巴西从1997年的3,5%
支发生变化,这会诱发投机性攻击。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东盟五国 1976 年签署《东南 亚友好合作条约》全面进入区域一体化合作阶段。东南亚各国都采用了“出口导向”的发展 模式,而且各国的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竞争性。主要生产劳动密集性的 产品,如农产品、服装、电子产品等,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大幅波动和下跌 时,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外汇市场,造成货币危机传递。 2、货币一体化安排 如果国家之间实行货币一体化制度安排,必须保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 致性,在这种区域经济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容易受到冲击,而一旦冲击成功就具有连锁效应。 1992 年,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正是利用欧洲各国在同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 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 300 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认亏出场。 在欧洲货币体系下,成员国之间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 2.25%的界限, 但是这种货币一体化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当时德国刚刚统一,为了 化解财政赤字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形成欧洲货币体系内的其它货币贬值的强烈预期,最终以 英镑为首,波及到意大利、瑞典,芬兰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界限。纷纷宣布退出欧洲的钉 住汇率制。 3、过分依赖国际资本 当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本一般都会调整或收缩它 们在国外的资产,至少会减少较大风险国家的资产。许多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当部分资 本流出的现象,如果该国不能承受这种资本流出,该国就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在 1980-1981 年间面临高通货膨胀。不得不 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利率上涨,拉丁美洲国家不得不借更多的钱维持资本运转,到了 1982 年春天,受“马岛战争”影响,债权人对拉丁美洲国家迅速膨胀的贷款失去了信心, 停止继续增加贷款。这对于长期依靠资本注入的拉丁美洲国家无疑是致命的。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各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加强 了,一国或一地区在经济金融领域出现危机后,或多或少总要影响其它国家乃至全球。1997 年秋季从泰铢贬值开始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了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最终演 变成冲击全球的金融狂飙,引起了世界性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困扰。 (一)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 1929-1933 年的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的工业水平下降 37.2%,其中美国下降 40.6%,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退回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水平。而爆发在 20 世纪末的这场最大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更为直观。日本、 韩国、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陷入严重衰退,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率都不同程度受挫。 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增长率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巴西从1997年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