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极性分类 用相对极性P来表示 P=100(1-941-9x) 91-92 41g):苯与环己烷在,'-氧二丙腈柱上的 相对保留值的对数。 42(g2):角鲨烷柱上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 q,(gr):在待测柱上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 6
6 (2) 极性分类 用相对极性 P 来表示 ( ) 1 2 1 X x 100 1 q q q q P − − = − q1 (lgr1 ) : 苯与环己烷在β,β'-氧二丙腈柱上的 相对保留值的对数。 q2 (lgr2 ) : 角鲨烷柱上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 qx (lgrx ) : 在待测柱上的相对保留值的对数
·相对极性P分类: β,β'-氧二丙腈:P=100 角鲨烷: P=0 其余:Px×=0~100分为5级 0-20 0或+1级非极性 21-40 +2 中等极性 41-60 3 中等极性 61-804 极性 81-1005 极性 (3)麦氏常数分类法 7
7 • 相对极性 Px分类: β,β ' -氧二丙腈:P =100 角鲨烷: P =0 其余: Px=0~100 分为 5 级 0 —20 0 或+1 级 非极性 21 —40 +2 中等极性 41 —60 3 中等极性 61 —80 4 极性 81 —100 5 极性 ( 3)麦氏常数分类法
3.固定液的选择—相似性原则 被分离物质 固定液 主要作用力 出峰顺序 非极性 非极性 色散力 按沸点顺序,沸点低 者先出柱。相同沸点 的极性组分先出。 中等极性 中等极性 诱导力和色按沸点顺序。相同沸 散力 点的极性组分后出柱。 极性 极性 静电力 按极性顺序出柱。非 极性组分先出柱。 能形成氢键 氢键型 氢键力 按形成氢键的能力大 的试样 小出柱
8 3.固定液的选择——相似性原则 被分离物质 固定液 主要作用力 出峰顺序 非极性 非极性 色散力 按沸点顺序,沸点低 者先出柱。相同沸点 的极性组分先出。 中等极性 中等极性 诱导力和色 散力 按沸点顺序。相同沸 点的极性组分后出柱。 极性 极性 静电力 按极性顺序出柱。非 极性组分先出柱。 能形成氢键 的试样 氢键型 氢键力 按形成氢键的能力大 小出柱
固定液的选择一 主要差别 ·组分极性差别较大:选用极性固定液。 ·沸点差别较大:选用非极性固定液。 ·例:苯与环己烷(苯80.1℃,环己烷80.7℃)。 苯为弱极性,环已烷为非极性,极性差别是主 要矛盾。 非极性固定液很难分开。 中等极性的固定液,如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则苯的保留时间是环己烷的1.5倍。 9
9 固定液的选择——主要差别 • 组分极性差别较大:选用极性固定液。 • 沸点差别较大:选用非极性固定液。 • 例:苯与环己烷 (苯80.1℃,环己烷80.7℃) 。 苯为弱极性,环己烷为非极性,极性差别是主 要矛盾。 非极性固定液很难分开。 中等极性的固定液,如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则苯的保留时间是环己烷的1.5倍
(二)载体(担体) 载体+固定液=固定相 硅藻土型载体 红色载体常与非极性固定液配伍 白色载体常与极性固定液配伍 10
10 (二)载体(担体) 载体+固定液=固定相 硅藻土型载体 红色载体 常与非极性固定液配伍 白色载体 常与极性固定液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