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周练 2014.4.25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选项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跻身 暗度陈仓 圭臬(nie) 呶不休(nu) B.布署 曲意逢迎 楔形(xi) 然泪下(xuan) C.赝品 甚嚣尘上 绀青(gan) 心如意(sui) 呶泫遂佶 D.防范 谈笑风声 瞎诌(zhou) 屈聱牙(jie) 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 我们同时遭遇到了尼采所曾设想过的历史记忆的两个极端 端是纯粹的现 在,无穷无尽的生成和流逝另一端则是历史终结时的永恒存在或普遍在场 我们就像尼采所说的那个“根本不具备遗忘力量,却又注定在任何地方都看到 种生成的人 “这样一个人不再相信他自己的存在,不再相信自己,看到 切都在运动的点上分流开去,迷失在生成的这种河流中 ABcD 3.自助旅游者曾在网上发起过一个“多背一公斤”活动,希望将一些书籍、文具 等捐给沿途贫困的学校和孩子。请以组织者的身份,拟写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 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宣传词: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4.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 内容。(5分)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 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 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 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 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 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 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 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 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1)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江苏省扬州 2014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周练 2014.4.25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选项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跻身 暗度陈仓 圭臬(niè) 呶 呶不休(nú) B.布署 曲意逢迎 楔形(xiē) 泫 然泪下(xuán) C.赝品 甚嚣尘上 绀青(gàn) 遂 心如意(suì) D.防范 谈笑风声 瞎诌(zhōu) 佶 屈聱牙(jié) 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我们同时遭遇到了尼采所曾设想过的历史记忆的两个极端_____一端是纯粹的现 在,无穷无尽的生成和流逝_____另一端则是历史终结时的永恒存在或普遍在场。 我们就像尼采所说的那个“根本不具备遗忘力量,却又注定在任何地方都看到一 种生成的人_____“这样一个人不再相信他自己的存在,不再相信自己,看到一 切都在运动的点上分流开去,迷失在生成的这种河流中__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3.自助旅游者曾在网上发起过一个“多背一公斤”活动,希望将一些书籍、文具 等捐给沿途贫困的学校和孩子。请以组织者的身份,拟写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 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 分) 宣传词:多背一公斤,_______________ ;多背一公斤,_______________ 。 4.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 内容。(5 分)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 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 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 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 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 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 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 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 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1)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 15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 15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眆(名字),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 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 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 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 口而长须,八窍而趺(fu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 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 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仼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 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 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 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 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 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 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 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 “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 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 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 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 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 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拔其豪 与上益狎 (3)以衡石自程 (4)见绝 于孔子 6.文章看似为人写的传记,实是以笔写人的寓言,请概括毛颖(毛笔)的特点 (至少写出三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3)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 15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毛 颖 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名字),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 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 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 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 口而长须,八窍而趺(fū)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 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 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 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 官府簿书、巿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 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 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 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 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 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 “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 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 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 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 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 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拔其豪 (2) 与上益狎 (3)以衡石自程 (4)见绝 于孔子 6.文章看似为人写的传记,实是以笔写人的寓言,请概括毛颖(毛笔)的特点。 (至少写出三点,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毛颖的先人曾经说:“我的子孙是神的后代,不可以和其它生物相同,(生 产)是从嘴里吐出来的。”后来果然是这样。 B.毛颖一家被围捕、带回章台献给皇帝。秦始皇赐他封地管城,(赐)名字管 城子逐渐得到(皇帝)的恩宠并管理事务 C.毛颖和绛县人陈玄、弘农县的陶泓和会稽县禇先生友好相善,互相推崇备至, 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基本偕同一致。 D.皇上看到毛颖的秃头就讥笑他:“我曾经称您是中书,您现在是不中用啦!” 毛颖也不生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3分) (2)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3分) (3)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用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诗歌颔联“乍见翻疑梦”和晏几道《鹧鸪天·彩 袖殷勤捧玉钟》中哪一句相似?(3分) (2)诗歌颈联营构了什么样的意境?(3分) (3)尾联作结,情味悠长。试作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2)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5)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A.毛颖的先人曾经说:“我的子孙是神的后代,不可以和其它生物相同,(生 产)是从嘴里吐出来的。”后来果然是这样。 B.毛颖一家被围捕、带回章台献给皇帝。秦始皇赐他封地管城,(赐)名字管 城子逐渐得到(皇帝)的恩宠并管理事务。 C.毛颖和绛县人陈玄、弘农县的陶泓和会稽县褚先生友好相善,互相推崇备至, 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基本偕同一致。 D.皇上看到毛颖的秃头就讥笑他:“我曾经称您是中书,您现在是不中用啦!” 毛颖也不生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用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诗歌颔联“乍见翻疑梦”和晏几道《鹧鸪天·彩 袖殷勤捧玉钟》中哪一句相似?(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诗歌颈联营构了什么样的意境?(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尾联作结,情味悠长。试作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7)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嘲》) (8)如烟往事俱忘却, 。(陶铸《赠曾志》)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葫芦瓢子 林清玄 在我的老家,母亲还保存着许多十几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许多是过了时, 到现在已经毫无用处的东西,有一件,是母亲日日还用着的葫芦瓢子。她用这个 瓢子舀水煮饭,数十年没有换过,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芦瓢子,思绪就仿佛穿过时 空,回到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犹记我们住在山间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后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 利用那个棚架我们种了毛豆、葡萄、丝瓜、瓢瓜、葫芦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 我们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可食。 其中最有用的是丝瓜和葫芦瓜,结成果实的时候,母亲常常站在棚架下细细 地观察,把那些形状最美、长得最丰实的果子留住,其他的就摘下来做菜。 我们种的葫芦瓜也是一样,等它完全熟透在树上枯干以后摘取,那些长得特 别大而形状不够美的,就切成两半拿来当舀水、盛东西的勺子。长得形状均匀美 丽的,便在头部开口,取出里面的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坚硬的空壳,可以当 水壶与酒壶。 在塑料还没有普遍使用的农业社会,葫芦瓜的使用很广,几乎成为家家必备 的用品,它伴着我们成长。到今天,葫芦瓜的自然传统已经消失,葫芦也成为民 间艺品店里的摆饰,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难以想像它是《论语》里:“一箪食, 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 葫芦的联想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甚受欢迎的人物,像李铁拐、济公 的腰间都悬着一把葫芦,甚至《水浒传》里的英雄,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快客,葫 芦更是必不可少。早在《后汉书》的正史也有这样的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 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在《云芨七签》中更说:“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遇张申,为云台治官, 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可见民间的葫芦不 仅是酒器、水壶、药罐,甚至大到可以涵容天地日月,无所不包。到了乱离之世, 仙人腰间的葫芦,常是人民心中希望与理想的寄托,葫芦之为用大矣! 我每回看美国西部电影,见到早年的拓荒英雄自怀中取出扁瓶的威士忌豪 饮,就想到中国人挂在腰间的葫芦。威士忌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葫芦的美感,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在葫芦的壶中,有一片浓厚的乡关之情,和想像的广阔 天地。 母亲还在使用的葫芦瓢子虽没有天地日月那么大,但那是早年农庄生活的一 个纪念。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我们家引泉水而饮,用竹筒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家里 的大水缸,水缸上面永远漂浮着一把葫芦瓢子,光滑的,乌亮的,琢磨着种种岁 月的痕迹 现代的勺子有许多精美的制品,我问母亲为什么还用葫芦瓢饔,她淡淡的说: 只是用习惯了,用别的勺子都不顺手。”可是在我而言,却有许多感触。我们 过去的农村生活早就改变了面貌,但是在人们心中,自然所产生的果实总是最可 珍惜,一把小小的葫芦瓢子似乎代表了一种心情一一社会再进化,人心中珍藏的
(6)____________。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7)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嘲》) (8)如烟往事俱忘却,____________。(陶铸《赠曾志》)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葫芦瓢子 林清玄 在我的老家,母亲还保存着许多十几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许多是过了时, 到现在已经毫无用处的东西,有一件,是母亲日日还用着的葫芦瓢子。她用这个 瓢子舀水煮饭,数十年没有换过,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芦瓢子,思绪就仿佛穿过时 空,回到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犹记我们住在山间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后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 利用那个棚架我们种了毛豆、葡萄、丝瓜、瓢瓜、葫芦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 我们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可食。 其中最有用的是丝瓜和葫芦瓜,结成果实的时候,母亲常常站在棚架下细细 地观察,把那些形状最美、长得最丰实的果子留住,其他的就摘下来做菜。 我们种的葫芦瓜也是一样,等它完全熟透在树上枯干以后摘取,那些长得特 别大而形状不够美的,就切成两半拿来当舀水、盛东西的勺子。长得形状均匀美 丽的,便在头部开口,取出里面的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坚硬的空壳,可以当 水壶与酒壶。 在塑料还没有普遍使用的农业社会,葫芦瓜的使用很广,几乎成为家家必备 的用品,它伴着我们成长。到今天,葫芦瓜的自然传统已经消失,葫芦也成为民 间艺品店里的摆饰,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难以想像它是《论语》里:“一箪食,一 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 葫芦的联想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甚受欢迎的人物,像李铁拐、济公 的腰间都悬着一把葫芦,甚至《水浒传》里的英雄,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快客,葫 芦更是必不可少。早在《后汉书》的正史也有这样的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 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在《云芨七签》中更说:“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遇张申,为云台治官, 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可见民间的葫芦不 仅是酒器、水壶、药罐,甚至大到可以涵容天地日月,无所不包。到了乱离之世, 仙人腰间的葫芦,常是人民心中希望与理想的寄托,葫芦之为用大矣! 我每回看美国西部电影,见到早年的拓荒英雄自怀中取出扁瓶的威士忌豪 饮,就想到中国人挂在腰间的葫芦。威士忌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葫芦的美感,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在葫芦的壶中,有一片浓厚的乡关之情,和想像的广阔 天地。 母亲还在使用的葫芦瓢子虽没有天地日月那么大,但那是早年农庄生活的一 个纪念。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我们家引泉水而饮,用竹筒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家里 的大水缸,水缸上面永远漂浮着一把葫芦瓢子,光滑的,乌亮的,琢磨着种种岁 月的痕迹。 现代的勺子有许多精美的制品,我问母亲为什么还用葫芦瓢饔,她淡淡的说: “只是用习惯了,用别的勺子都不顺手。”可是在我而言,却有许多感触。我们 过去的农村生活早就改变了面貌,但是在人们心中,自然所产生的果实总是最可 珍惜,一把小小的葫芦瓢子似乎代表了一种心情——社会再进化,人心中珍藏的
岁月总不会完全消失。 我回家的时候,喜欢舀一瓢水,细细看着手中的葫芦瓢子,它在时间中老去 了,表皮也有着裂痕,但我们的记忆像那瓢子里的清水,永远晶明清澈,凉人肺 腑。那时候我知道,母亲保有的葫芦瓢子也自有天地日月,不是一勺就能说尽 我用那把葫芦瓢子时也几乎贴近了母亲的心情,看到她的爱以及我二十多年成长 岁月中母亲的艰辛 11.文章第一节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12.葫芦(瓢)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概括它寄托了哪些情思。(4分) 13.文中两个划线句子表述各有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6分) 简述本文的语言特点。(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马尔克斯时代的孤独与写作 思郁 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并努力挖掘民族文学传统,特别是古 老的印第安人文学传统,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文学的艺术精华,特别是现代派 文艺的有益成分,从而创造出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新的文学样式一一魔幻现实主 义。这是一种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学创作方法,逐渐风靡文坛,形成一股强大的 文学潮流,促成了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每次谈论拉美文学必谈马尔克斯和 《百年孤独》,必谈拉美文学“大爆炸”,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这一事件呢? “文学爆炸”最初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而存在,并非因为它的成员之间富有某种 专属权力,也并非因为他们在美学和政治观点上具有某种一致。当年的亲历者智 利作家何塞·多诺索认为,他们那代人缺乏自己文学上的父辈,这最大限度地丰 富了他们。在政治压迫和生活贫瘠的双重压力之下的年轻作家们,遭受着“孤儿 境遇”,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种空白,使他们拒绝前一代小说家强加的东西,但 也急需补充养分。多诺索在《文学“爆炸”亲历记》中说:“我很有把握地认为, 我们这一代的小说家差不多一味向外看,不仅朝西班牙语美洲之外看,而且也越 过同一种语言,朝美国、朝撒克逊语言国家、朝法国、朝意大利看,去寻找养分, 开放自己,让自己传染各种从外部来的‘不纯粹’的东西;宇宙主义的,时髦的, 外国化的,在当时人们单纯眼光中,新小说家采取的是离经叛道的做法。 于是,在那些最大程度代表拉美现实主义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了卡夫卡、萨特 福克纳的影子。但是令我们真正感到震撼的是,我们在读拉美文学的时候,却从 来没有觉得他们在模仿某个人。他们逐渐成熟的文学中,在吸收与继承之间找到 了那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略萨曾经如此定义作家:二个为自己驱魔的人。马尔 克斯也曾无数次提及福克纳教会了他写作,因为福克纳所描绘的世界和他描述的
岁月总不会完全消失。 我回家的时候,喜欢舀一瓢水,细细看着手中的葫芦瓢子,它在时间中老去 了,表皮也有着裂痕,但我们的记忆像那瓢子里的清水,永远晶明清澈,凉人肺 腑。那时候我知道,母亲保有的葫芦瓢子也自有天地日月,不是一勺就能说尽。 我用那把葫芦瓢子时也几乎贴近了母亲的心情,看到她的爱以及我二十多年成长 岁月中母亲的艰辛。 11.文章第一节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葫芦(瓢)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概括它寄托了哪些情思。(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文中两个划线句子表述各有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简述本文的语言特点。(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马尔克斯时代的孤独与写作 思郁 20 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并努力挖掘民族文学传统,特别是古 老的印第安人文学传统,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文学的艺术精华,特别是现代派 文艺的有益成分,从而创造出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新的文学样式——魔幻现实主 义。这是一种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学创作方法,逐渐风靡文坛,形成一股强大的 文学潮流,促成了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每次谈论拉美文学必谈马尔克斯和 《百年孤独》,必谈拉美文学“大爆炸”,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这一事件呢? “文学爆炸”最初作为一个松散的整体而存在,并非因为它的成员之间富有某种 专属权力,也并非因为他们在美学和政治观点上具有某种一致。当年的亲历者智 利作家何塞·多诺索认为,他们那代人缺乏自己文学上的父辈,这最大限度地丰 富了他们。在政治压迫和生活贫瘠的双重压力之下的年轻作家们,遭受着“孤儿 境遇”,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种空白,使他们拒绝前一代小说家强加的东西,但 也急需补充养分。多诺索在《文学“爆炸”亲历记》中说:“我很有把握地认为, 我们这一代的小说家差不多一味向外看,不仅朝西班牙语美洲之外看,而且也越 过同一种语言,朝美国、朝撒克逊语言国家、朝法国、朝意大利看,去寻找养分, 开放自己,让自己传染各种从外部来的‘不纯粹’的东西;宇宙主义的,时髦的, 外国化的,在当时人们单纯眼光中,新小说家采取的是离经叛道的做法。” 于是,在那些最大程度代表拉美现实主义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了卡夫卡、萨特、 福克纳的影子。但是令我们真正感到震撼的是,我们在读拉美文学的时候,却从 来没有觉得他们在模仿某个人。他们逐渐成熟的文学中,在吸收与继承之间找到 了那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略萨曾经如此定义作家:一个为自己驱魔的人。马尔 克斯也曾无数次提及福克纳教会了他写作,因为福克纳所描绘的世界和他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