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201810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卓越(zhu6)百舸(ge)摇曳(ye)眷属(judn) B.追溯(s)独处(chu)肴馔( zhuan)跬誉(gui) C.蜿蜒(wan)脊骨(j1)蠕动(ru)给予(j) D.瞭望(1io)遏制(e)轻蔑(mi)惆怅( cha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A.9月3日,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公布了军训方阵比赛获得全市一等奖的消息, 全校同学欢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B.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晢理, 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C.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省运会在扬州召开,我在电视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 听到庄严的国歌响起,不禁心潮澎湃,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 D.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 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3.下列文化常识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学不可以已”是他的作品《师说》中的名句。 B.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有《苏东坡集》 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赤壁赋》是其谪 居黄州期间所作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河东 先生集》。《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的第二篇。 D.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祐集》。他的名篇《六国 论》,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同“曝”,晒干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江苏省扬州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2018.10 (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卓.越(zhuó) 百舸.(gě) 摇曳.(yè) 眷.属(juàn) B.追溯.(sù) 独处.(chǔ) 肴馔.(zhuàn) 跬.誉(guī) C.蜿.蜒(wān) 脊.骨(jí) 蠕.动(rú) 给.予(jǐ) D.瞭.望(liào) 遏.制(è) 轻蔑.(mì) 惆怅.(ch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2 分) A.9 月 3 日,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公布了军训方阵比赛获得全市一等奖的消息, 全校同学欢呼雀跃,一片哗然 ....,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B.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C.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省运会在扬州召开,我在电视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 听到庄严的国歌响起,不禁心潮澎湃,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 D.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 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 3.下列文化常识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学不可以已”是他的作品《师说》中的名句。 B.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有《苏东坡集》。 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赤壁赋》是其谪 居黄州期间所作。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河东 先生集》。《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的第二篇。 D.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祐集》。他的名篇《六国 论》,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同“曝”,晒干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C.举匏樽以相属属:同“嘱”,嘱托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运数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其皆出于此乎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6.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顺流而东也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而今安在哉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为其然也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水为之而寒于水 下列关于《呐喊》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他们以自己被侮辱、 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B.鲁迅在《端午节》里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 玄绰”的形象。方玄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 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的代表 C.《白光》中的陈士成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是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 中的老童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致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 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 D.《药》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 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茶客们谈论“药”。 9.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常有个性化语言。请写出下面个性化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 分) (1)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阔的多啦! (2)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3)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1)(2)(3)
C.举匏樽以相属.属:同“嘱”,嘱托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运数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其.皆出于此乎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6.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顺流而东.也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而今安在哉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为其然也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水为之而寒于水 8.下列关于《呐喊》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他们以自己被侮辱、 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B.鲁迅在《端午节》里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 玄绰”的形象。方玄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 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的代表。 C.《白光》中的陈士成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是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 中的老童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致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 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 D.《药》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 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茶客们谈论“药”。 9.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常有个性化语言。请写出下面个性化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 (3 分) (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2)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3)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1)(2)(3)
10.“我的母亲是素来很不以我的虐待猫为然的,现在大约疑心我要替小兔抱不平, 下什么辣手,便起来探问了。而我在全家的口碑上,却的确算一个猫敌。我曾经害 过猫,平时也常打猫,尤其是在他们配合的时候。但我之所以打的原因并非因为他 们配合,是因为他们嚷,嚷到使我睡不着,我以为配合是不必这样大嚷而特嚷的。” 《兔和猫》) 结合《兔与猫》全文内容,试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作者借这个人物形象 表达什么观点?(4分)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 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鱗,状如 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 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 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 鸣谷应,风起水涌。子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 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骟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 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侥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 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1.选出下列加点词“顾”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2分) A.顾而乐之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 1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归而谋诸妇 诸:之于的合音 B.履巉岩,披蒙茸 披:动词,拨开,分开
10.“我的母亲是素来很不以我的虐待猫为然的,现在大约疑心我要替小兔抱不平, 下什么辣手,便起来探问了。而我在全家的口碑上,却的确算一个猫敌。我曾经害 过猫,平时也常打猫,尤其是在他们配合的时候。但我之所以打的原因并非因为他 们配合,是因为他们嚷,嚷到使我睡不着,我以为配合是不必这样大嚷而特嚷的。” (《兔和猫》) 结合《兔与猫》全文内容,试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作者借这个人物形象 表达什么观点?(4 分) 二、文言文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 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 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 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 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 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 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 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 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1.选出下列加点词“顾”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2 分) A.顾.而乐之 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 D.道士顾.笑 1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归而谋诸.妇 诸.:之于的合音 B.履巉岩,披.蒙茸 披.:动词,拨开,分开
C.掠予舟而西也 西:作状语,向西 D.揖予而言曰 揖:动词 拱手作揖 13.选出对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将归于临皋 复游于赤壁之下 B.予亦悄然而悲 飞鸣而过我者 C.状如松江之鲈 我知之矣 D.听其所止而休焉 不见其处 14.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5分)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分) (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3分) (3)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3分)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5.简述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5分) 16.请结合全诗,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7.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格1分,共10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掠予舟而西.也 西.:作状语,向西 D.揖.予而言曰 揖.:动词,向……拱手作揖 13.选出对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 分) A.将归于.临皋 复游于.赤壁之下 B.予亦悄然而.悲 飞鸣而.过我者 C.状如松江之.鲈 我知之.矣 D.听其.所止而休焉 不见其.处 14.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5 分)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 分) (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3 分) (3)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3 分)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分) (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5.简述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5 分) 16.请结合全诗,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17.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格 1 分,共 10 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韩愈《师说》)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6),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7)盈虚者如彼,。(苏轼《赤壁赋》) (8),,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朗读与呐喊 莫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 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 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 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嘁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 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 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 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 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 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 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一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 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 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 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 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 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
(2)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韩愈《师说》)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6),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7)盈虚者如彼,。(苏轼《赤壁赋》) (8),,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4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0 题。 朗读与呐喊 莫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 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 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 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 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 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 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 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 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 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 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 来。呱!呱!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 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 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 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 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