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食晶些蠱工覆系鲁佩笔记仪器分η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tion) 1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分析化学的地位 无机化学 生物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化学的其它领域 2仪器分析的历史发展概况 2.1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1)什么是仪器分析? 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这些方法一般都有独 立的方法原理及理论基础 (2)定义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 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 分析化学(分析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致力于建立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战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 定时间或空间内的组成、结构和能态的信息 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它包括了任务、手段、目标和适用面:但不涉及分析化学的具体内涵 物质的很多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与它们的化学组成、含量和结构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测定这些物 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也可获得所需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信息.这类方法称之谓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1.与化学分析的关系:相互和配合补充,化学分析以常量分析为主,仪器分析以微量分析为主 2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其它学科的发展和支持 3化学及生物研究的重要工具:许多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的产生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必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 不少学科的发展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微量或痕量分析,无损分析,形态分析等 仪器分析的历史发展概况 仪器分析的三次巨大变革 第一次巨大变革 分析天平的发明 溶液理论的建立(四大平衡的建立) 这是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巨大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科学技术 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仪器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变革
江苏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备课笔记 仪器分析 1 第一章 绪 论(Introduction) 1.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分析化学的地位 无机化学 生物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化学的其它领域 2.仪器分析的历史发展概况 2.1 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1)什么是仪器分析? 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这些方法一般都有独 立的方法原理及理论基础. (2)定 义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 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分析化学(分析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致力于建立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战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 一定时间或空间内的组成、结构和能态的信息. 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它包括了任务、手段、目标和适用面;但不涉及分析化学的具体内涵. 物质的很多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与它们的化学组成、含量和结构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测定这些物 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也可获得所需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信息.这类方法称之谓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1.与化学分析的关系:相互和配合补充,化学分析以常量分析为主,仪器分析以微量分析为主. 2.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其它学科的发展和支持 3.化学及生物研究的重要工具:许多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的产生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必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 不少学科的发展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微量或痕量分析,无损分析,形态分析等. 仪器分析的历史发展概况 仪器分析的三次巨大变革 第一次巨大变革 分析天平的发明 溶液理论的建立(四大平衡的建立) 这是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巨大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科学技术 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仪器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变革
江苏食晶些蠱工覆系鲁佩笔记仪器分η 计算机的发明:尤其微型计算的发展,给仪器分析带来全新的革命 仪器分析的特点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选择性好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一般较大 5.价格一般来说比教昂贵 3仪器分析的分类 1.光分析法:谱法和非光谱法 2.电分析化学方法:以电讯号作为计量关系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五大类:电导、电位、电解、库仑及伏安 3.色谱法:是一类分离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4.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①质谱,②热分析,③放射分析 4前景展望 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发展科学仪器应当视为国家战略.分析仪器是科 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仪器工业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分析仪器的发展是现代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之一.分析仪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向生物医学领域转移 分析仪器是人们感觉器官的延伸 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和智能化 分析仪器的大众化、个性化和日用品化,贵重仪器的网络化 建立和发展虚拟仪器概念:分析仪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向着生物医学领域转移 前景展望 简单地说: 1.生命科学研究对分析化学提出高的要求.活体分析,单细胞分析,基因分析,及药物的检测等. 2.环境监测及控制.自动化智能化微型化 基础课的要求 现代仪器分析法的种类十分繁杂,作为仪器分析基础课,只能选择其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方法作为本 课程内容 对待教学实验和基础课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 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课后作业: 1.名词解释 1)仪器分析 (2)分析化学 简答题 (1)仪器分析的特点有那些?他与分析化学的关系? (2)仪器分析可以分为那些类别?
江苏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备课笔记 仪器分析 2 计算机的发明:尤其微型计算的发展,给仪器分析带来 全新的革命. 仪器分析的特点 1.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2. 选择性好. 3.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 4. 相对误差一般较大. 5. 价格一般来说比教昂贵. 3.仪器分析的分类 1.光分析法:谱法和非光谱法 2. 电分析化学方法:以电讯号作为计量关系的一类方法, 主要有五大类: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及伏安. 3.. 色谱法:是一类分离分析方法, 主要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4.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① 质谱, ② 热分析,③ 放射分析 4.前景展望 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发展科学仪器应当视为国家战略.分析仪器是科 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仪器工业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分析仪器的发展是现代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之一.分析仪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向生物医学领域转移. 分析仪器是人们感觉器官的延伸 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和智能化 分析仪器的大众化、个性化和日用品化,贵重仪器的网络化 建立和发展虚拟仪器概念: 分析仪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向着生物医学领域转移 前景展望 简单地说: 1. 生命科学研究对分析化学提出高的要求.活体分析,单细胞分析,基因分析,及药物的检测等. 2.环境监测及控制. 自动化 智能化 微型化 基础课的要求 现代仪器分析法的种类十分繁杂,作为仪器分析基础课,只能选择其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方法作为本 课程内容. 对待教学实验和基础课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 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 (1) 仪器分析 (2) 分析化学 2. 简答题 (1) 仪器分析的特点有那些?他与分析化学的关系? (2) 仪器分析可以分为那些类别?
江苏食晶些蠱馳工覆系鲁佩笔记 议扮 第二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0.序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如下特点 A灵敏度高:可进行微量分析105-106mo/L B准确度高:误差为2-5%,符合微量分析的要求。 C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几分钟 D应用广泛:定性、定量、纯度分析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是研究波长范围在200800m光 区内的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所使用的一起设备简单,广泛应用于 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光学分析法概述 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一类仪器分 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有光谱方法和非光谱分析方法两类。 (其中紫外区:10-380nm) (1)光谱方法: 基于辐射的波长及强度测量的方法。通常需要测定式样的光谱,式样的光谱是由于物质原子或分子的 特定能级的跃迁产生的。其作用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和定量分析(光谱的强度也 与物质的含量有关)。 光谱方法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属于分 子光谱: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则属于原子光谱。 根据辐射能量的传递方式,光谱方法又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拉曼光谱等。 (2)非光谱方法: 主要利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改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进行分 析。它不涉及光谱的测定(因为它不涉及能量的跃迁)。主要利用辐射的折射、反射、色散、散射、干涉 及偏振等现象,如比浊法、偏振法、旋光色散法及Ⅹ射线衍射等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2.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当某种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物质分子就会与光发生碰撞,其结果是光子的能量传递到了分子上。这样, 处于稳定状态的基态分子就会跃迁到不稳定的高能态,即激发态: M(基态)+hv-M*(激发态) 这就是对光的吸收作用 由于物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即能量上一量子化的。只有当入射光的能量(hv)与物质分子的激发态 和基态的能量差相等时才能发生吸收 △E=E2-E1=hv=hec/λ 而不同的物质分子因其结构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即△E不同,故对光的吸收也不同。 名词: 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曲线)PPP7:它反映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PPP7图2-1表示不同 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同 种吸光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λmx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这是定性分 析的依据
江苏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备课笔记 仪器分析 3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0. 序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如下特点: A 灵敏度高:可进行微量分析 10 -5 -10 -6mol/L。 B 准确度高:误差为 2-5%,符合微量分析的要求。 C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几分钟 D 应用广泛:定性、定量、纯度分析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是研究波长范围在 200-800nm 光 区内的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所使用的一起设备简单,广泛应用于 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1. 光学分析法概述 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一类仪器分 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有光谱方法和非光谱分析方法两类。 (其中紫外区:10-380nm) (1) 光谱方法: 基于辐射的波长及强度测量的方法。通常需要测定式样的光谱,式样的光谱是由于物质原子或分子的 特定能级的跃迁产生的。其作用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和定量分析(光谱的强度也 与物质的含量有关)。 光谱方法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属于分 子光谱;;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则属于原子光谱。 根据辐射能量的传递方式,光谱方法又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拉曼光谱等。 (2) 非光谱方法:: 主要利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改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进行分 析。它不涉及光谱的测定(因为它不涉及能量的跃迁)。主要利用辐射的折射、反射、色散、散射、干涉 及偏振等现象,如比浊法、偏振法、旋光色散法及 X 射线衍射等。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2.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当某种物质受到光的照射时,物质分子就会与光发生碰撞,其结果是光子的能量传递到了分子上。这样, 处于稳定状态的基态分子就会跃迁到不稳定的高能态,即激发态: M(基态)+hv------M*(激发态) 这就是对光的吸收作用。 由于物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即能量上一量子化的。只有当入射光的能量(hv)与物质分子的激发态 和基态的能量差相等时才能发生吸收 △E=E2 -E1= hv=hc/λ 而不同的物质分子因其结构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即△E 不同,故对光的吸收也不同。 名词: 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曲线)PPP7:它反映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PPP7 图 2-1 表示不同 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 表示,同 一种吸光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λmax 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这是定性分 析的依据
江苏食晶些蠱馳工覆系鲁佩笔记 议扮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朗伯比尔定律 22朗伯-比尔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 如图22(P8) 名词:透光率(透光度)T=/o 其中T越大表示对光的吸收越小,反之越大。 透光率倒数的对数称为吸光度:A= 1760年朗伯指出,如果溶液的浓度一定,则光的吸收强度A与溶液液层的厚度b成正比: 1952年比尔又指出:当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含吸光物质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 浓度c成正比,既 两个公式合并起来就是朗伯比尔定律 此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 物质浓度及吸收层厚度成正比。若溶液浓度以moL表示,则此时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ε则 其中ε为只能通过计算来求得,它是各种吸光物质对一定波长单色光吸收的特征系数。ε越大,表示 该物质对此波长的光吸收能力越大。 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种吸光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体系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 23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主要原因:目前仪器还不能提供真正的单色光以及吸光物质性质的改变 (1)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2)由于溶液本身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 3.分子结构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1分子的电子光谱 分子内部的运动可分为价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震动和分子绕其中心的转动。因此 分子具有电子能级、转动能级和震动能级。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是分子总能量变化的和。 E=Ec+Evib+Erot 电子 electron vibrancy n振动,振动性,活跃,响亮滚动roll 32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和吸收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3.3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分子结构、溶剂的极性和温度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吸收谱带产生影响。 (1)电子共轭体系的影响 (2)空间阻碍的影响 (3)取代基的影响 (4)溶剂的影响 课后作业: 名词解释: (1)朗伯比尔定律 (2)透光率(透光度) 2.简答: (1)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2)朗伯比尔定律
江苏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备课笔记 仪器分析 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朗伯-比尔定律。 2.2 朗伯-比尔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 如图 2-2(P8) 名词:透光率(透光度) T=I/I0 其中 T 越大表示对光的吸收越小,反之越大。 透光率倒数的对数称为吸光度:A= 1760 年朗伯指出,如果溶液的浓度一定,则光的吸收强度 A 与溶液液层的厚度 b 成正比: A= 1952 年比尔又指出:当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一定的含吸光物质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 A 与溶液的 浓度 c 成正比,既 A= 两个公式合并起来就是朗伯-比尔定律 A= 此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后,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 物质浓度及吸收层厚度成正比。若溶液浓度以 mol/L 表示,则此时 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ε则 A= 其中ε为只能通过计算来求得,它是各种吸光物质对一定波长单色光吸收的特征系数。ε越大,表示 该物质对此波长的光吸收能力越大。 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种吸光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体系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 2.3 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主要原因:目前仪器还不能提供真正的单色光以及吸光物质性质的改变。 (1)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2) 由于溶液本身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 3. 分子结构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1 分子的电子光谱 分子内部的运动可分为价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震动和分子绕其中心的转动。因此 分子具有电子能级、转动能级和震动能级。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是分子总能量变化的和。 E=Eel+Evib+Erot 电子 electron vibrancy n..振动, 振动性, 活跃, 响亮 滚动 roll 3.2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和吸收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3.3 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分子结构、溶剂的极性和温度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吸收谱带产生影响。 (1) 电子共轭体系的影响 (2) 空间阻碍的影响 (3) 取代基的影响 (4) 溶剂的影响 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 (1) 朗伯-比尔定律 (2) 透光率(透光度) 2.. 简答: (1)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2)朗伯-比尔定律
江苏食晶些蠱馳工覆系鲁佩笔记 议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基本结构结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 (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单波长 分类(按波长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31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P8图2-10)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读出装置 (样品槽) 721、722及751型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首先仪器预热30MIN)光源发出的混合光经过 单色器分光,得到平行单色光。(将装有参比或空白溶液的比色皿加入吸收池,调节A为零或T为100% 然后将装有待测液的比色皿加入吸收池中测定。)平行单色光通过吸收池后,出射光照射在检测器上转换 成电信号,并有读出装置显示吸光度值 (1)光源:作用是提供激发能,使待测分子吸收产生跃迁。要求光源能发出足够强的连续光谱,并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辐射能量随波长无明显变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利用固体灯丝材料高温放热产生的辐 射作为光源的是热辐射光源,如钨灯(340-2500nm)、卤钨灯。气体放热光源是在低压直流电条件下,氢 气或氘(dao)气放电所产生的连续辐射。一般为氢灯或氘等,他们在近自外区测定时使用。他们可以在 160-360nm范围内产生连续辐射。 (2)单色器:单色器是从光源发出的复合光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单色光的光学装置。P18图2-11 (3)吸收池:也成为比色皿,用于盛放分析试样,一般有石英和玻璃两种。石英比色皿适合与用于 可见紫外区的测量。玻璃池只用于可见区。为了减少反射损失,吸收池的光学面必须完全垂直于光束方向。 (4)检测器:检测光信号,测量单色光通过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常用光 电池或光电管作为检测器。 3.2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单光束仪器中,分光后的单色光直接通过比色皿,分别通过样品和参比溶液(利用拉杆)。适合与特 定波长的吸收。在双光束仪器中,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镜后分成相等的两束光,一束通过参比池 束通过待测溶液;最后测定的是两者的光信号强度差 优点是克服了单光束仪器由于光源不稳定引起的误差,并且可以方便的对全波段进行扫描。 3.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略) 也可以作为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优点是可以降低杂散光,光谱精度高 5.定性分析 5.1原理:紫外可见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通常是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比较未知物与已知化合物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若两者的谱图相同,则可知待测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生色团。这也说明 有时候两种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相同,但两者的结构不一定相同。有时候不同的分子结构产生相 同的吸收光谱(但此时他们的吸光系数是不同的,所以在比较他们的Aax的同时也要比较它们的e=x。如 果他们的λmx和εm都相同则是同一种物质)
江苏食品学院生物工程系备课笔记 仪器分析 5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基本结构结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 (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单波长 分类(按波长):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3.1 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P18 图 2-10)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读出装置 (样品槽) 721、722 及 751 型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首先仪器预热 30MIN)光源发出的混合光经过 单色器分光,得到平行单色光。(将装有参比或空白溶液的比色皿加入吸收池,调节 A 为零或 T 为 100%, 然后将装有待测液的比色皿加入吸收池中测定。)平行单色光通过吸收池后,出射光照射在检测器上转换 成电信号,并有读出装置显示吸光度值。 (1)光源:作用是提供激发能,使待测分子吸收产生跃迁。要求光源能发出足够强的连续光谱,并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辐射能量随波长无明显变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利用固体灯丝材料高温放热产生的辐 射作为光源的是热辐射光源,如钨灯(340-2500nm)、卤钨灯。气体放热光源是在低压直流电条件下,氢 气或氘(dao)气放电所产生的连续辐射。一般为氢灯或氘等,他们在近自外区测定时使用。他们可以在 160-360nm 范围内产生连续辐射。 (2)单色器:单色器是从光源发出的复合光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单色光的光学装置。P18 图 2-11 (3)吸收池:也成为比色皿,用于盛放分析试样,一般有石英和玻璃两种。石英比色皿适合与用于 可见-紫外区的测量。玻璃池只用于可见区。为了减少反射损失,吸收池的光学面必须完全垂直于光束方向。 (4)检测器:检测光信号,测量单色光通过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常用光 电池或光电管作为检测器。 3.2 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单光束仪器中,分光后的单色光直接通过比色皿,分别通过样品和参比溶液(利用拉杆)。适合与特 定波长的吸收。在双光束仪器中,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镜后分成相等的两束光,一束通过参比池,一 束通过待测溶液;最后测定的是两者的光信号强度差。 优点是克服了单光束仪器由于光源不稳定引起的误差,并且可以方便的对全波段进行扫描。 3.3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略) 也可以作为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优点是可以降低杂散光,光谱精度高。 5. 定性分析 5.1 原理:紫外-可见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通常是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比较未知物与已知化合物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若两者的谱图相同,则可知待测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生色团。这也说明 有时候两种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相同,但两者的结构不一定相同。有时候不同的分子结构产生相 同的吸收光谱(但此时他们的吸光系数是不同的,所以在比较他们的λmax 的同时也要比较它们的εmax。如 果他们的λmax 和εmax 都相同则是同一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