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食管和胃 1.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弹力和肌层不发达,下端贲门 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2.婴儿于两岁前胃是圆形星水平位,贲门松,幽门 紧,易发生溢奶及呕吐。 3.婴儿期胃液的pH值较高,然后酸度逐渐提高,且胃 酸和胃蛋白酶的活性也较低,到10岁才达到成人程 度。故消化功能差。 4.出生时胃的容量约为30-60ml;1-3个月90-150ml, 岁时250-300ml,成人约为2000ml。食物的排空 时间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二、食管和胃 1.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弹力和肌层不发达,下端贲门 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2.婴儿于两岁前胃是圆形呈水平位,贲门松,幽门 紧,易发生溢奶及呕吐。 3.婴儿期胃液的pH值较高,然后酸度逐渐提高,且胃 酸和胃蛋白酶的活性也较低,到10岁才达到成人程 度。故消化功能差。 4.出生时胃的容量约为30-60ml;1-3个月90-150ml, 1 岁时250-300ml,成人约为2000ml。食物的排空 时间 随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肠 1.婴儿肠管相对较长,粘膜血管丰富,有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柔软,肠活动度大,易发生肠套叠和 肠扭转。 3婴儿的肠粘膜屏障作用较差,故微生物等易从此进入体 内引起全身性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4.肠的增长分为两个快速期: 第一个时期发生于1-3岁时,是幼儿饮食改变过渡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10-15岁之间,正值青春发育期。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三、肠 1.婴儿肠管相对较长,粘膜血管丰富,有利于消化吸收。 2.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柔软,肠活动度大,易发生肠套叠和 肠扭转。 3.婴儿的肠粘膜屏障作用较差,故微生物等易从此进入体 内引起全身性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4.肠的增长分为两个快速期: 第一个时期发生于1-3岁时,是幼儿饮食改变过渡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10-15岁之间,正值青春发育期
四、肝脏 1.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 2.小儿肝血管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 生肝硬化。 3旺细胞发育不完善,旺功能不成熟,易受不良 因素影响发生旺功能损伤。 4.婴儿期胆汁分泌必较少,对脂肪、吸收功能较差。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四、肝脏 1.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 2.小儿肝血管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 生肝硬化。 3.肝细胞发育不完善,肝功能不成熟,易受不良 因素影响发生肝功能损伤。 4.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吸收功能较差
五、胰腺 1.婴儿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月时增多; 2.6个月内小儿的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开始接近 成人; 3新生儿及幼婴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均 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差。 4婴幼儿时期胰液和消化酶的分泌易受天气和疾病 的影响而受抑制,易发生消化不良。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五、胰腺 1.婴儿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月时增多; 2.6个月内小儿的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开始接近 成人; 3.新生儿及幼婴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均 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差。 4.婴幼儿时期胰液和消化酶的分泌易受天气和疾病 的影响而受抑制,易发生消化不良
六、肠道细菌 1.婴幼儿肠道细菌的种类与喂养方式有关。 2.肠道正常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 抗作用。 3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许多内外界因 素影响,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六、肠道细菌 1.婴幼儿肠道细菌的种类与喂养方式有关。 2.肠道正常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 抗作用。 3.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许多内外界因 素影响,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