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4a牧草分枝观测记载表 材料名称 物候期 分枝方式 侧枝 毁别 数量 角度 16
16 表 5-4a 牧草分枝观测记载表 材料名称 物候期 分枝方式 侧 枝 级别 数量 % 角度 1 2 3 4
实习六牧草根系生长观赛与分析 【实习目的】 牧草的根系不仅起支持和固定牧草植株的作用,而且从土摔中吸收水分和无机质养料,参与许多有机化合 物合成。根系的大量分泌物可以不断改变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使养分变为可溶性化合物,豆科牧草及饲料 作物的根系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提高土壤肥力,不少植物的根还是一个良好的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 因此,根系与植物生活饲草饲料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系的生长及分布与土壤状况有密切联系。根系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物理性状、水分、空气和热量等条 件,同样土样的这些条件,也影响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因此,根系的生长发有与生态条件,农业技术指 施有者密切的关系,根系的研究在决定农业技术措施、阐明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习的目的:(1)加深对牧草根系观测,研究重要意义的理解:(2)掌握根系整体观,分层测定的方法 技术,为根系研究典定基础。 【材料及用具】 材料:豆科、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 用具:铁锨、三面锋利的手铲、士壤刀、喷壶、喷雾器、根系观察网、绘图板、绘图铅笔、檬皮擦、方格 纸、米尺、土壤筛、镊子、读数显微镜、1000ml量筒、1/1000天平、烘箱,记录表格等。 【方法步骤】 一、根系的幕体观李 要了解根系的深度和幅度的分布,发有等状况,需进行根系整体观察。常用的方法是壕沟法。即在发有正 常的牧草或饲料作物群体或个体前20~80cm(视植株大小而定),挖一士壤剂面(壕沟),宽度不要小于1m(以 便工作),深度应超过最深根系20~30cm,然后用土壤刀小心地将根系周围的土壤取掉。再用喷壶或喷雾器将 根问的士壤冲洗走,使根系呈自然状态露出来,之后即可进行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根瘤(豆科)等的 整体观察。 在观察记载之后:往往还需采用绘图、摄影的方法来表示根系整体发有概况。根系的绘图照相一般有两 方法、一为根系垂直分布图(相),表示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等,二为根系水平投影图(相),表示侧 根发有特点及幅度等。根系绘图时要注意好比例(放好观察网),将根系分布特点真实地反映在图上。 根系现场摄影时,同样要反映根系发有的本来面目。但要注意土壤剖面的方位(与光线成一定的角度)、土 壤面要整齐,能使土壤与根系的反差明显,能在照片上清楚地看出根系,本可在根上喷上或涂上白色或黄颜 料。放好直尺,然后拍照。 二、根系分层测定 在另一剂面内进行,在垂直的土壤剖面上,每10cm取一层面积为50×50cm(或30×50cm)的土壤与根 系的混合体(用短把三面锋利的手铲取)一直取至无根系为止。每层取下的混合体,放在0.25mm孔径的土 筛内,用流水冲洗。把每层洗好的根系,放在室内阴干,以便于分析测定之用。 1.各层不同直径根的体积测定:牧草根系的粗细依种类而异,一般豆科牧草分为六组,即1mm以下,1~ 2mm,2~3mm,3~4mm,4~5mm及6mm以上,禾本科牧草分为三组,即大于1mm,即大于1mm、0.5~ 1.0mm、小于1mm,实际工作中可视牧草根系情况而定。 17
17 实习六 牧草根系生长观察与分析 【实习目的】 牧草的根系不仅起支持和固定牧草植株的作用,而且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质养料,参与许多有机化合 物合成。根系的大量分泌物可以不断改变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使养分变为可溶性化合物,豆科牧草及饲料 作物的根系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提高土壤肥力,不少植物的根还是一个良好的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 因此,根系与植物生活饲草饲料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系的生长及分布与土壤状况有密切联系。根系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物理性状、水分、空气和热量等条 件,同样土样的这些条件,也影响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因此,根系的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农业技术措 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根系的研究在决定农业技术措施、阐明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习的目的:(1)加深对牧草根系观测,研究重要意义的理解;(2)掌握根系整体观,分层测定的方法 技术,为根系研究奠定基础。 【材料及用具】 材料:豆科、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 用具:铁锨、三面锋利的手铲、土壤刀、喷壶、喷雾器、根系观察网、绘图板、绘图铅笔、橡皮擦、方格 纸、米尺、土壤筛、镊子、读数显微镜、1000ml 量筒、1/1000 天平、烘箱,记录表格等。 【方法步骤】 一、根系的整体观察 要了解根系的深度和幅度的分布,发育等状况,需进行根系整体观察。常用的方法是壕沟法。即在发育正 常的牧草或饲料作物群体或个体前 20~80 cm(视植株大小而定),挖一土壤剖面(壕沟),宽度不要小于 1m(以 便工作),深度应超过最深根系 20~30 cm,然后用土壤刀小心地将根系周围的土壤取掉。再用喷壶或喷雾器将 根问的土壤冲洗走,使根系呈自然状态露出来,之后即可进行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根瘤(豆科)等的 整体观察。 在观察记载之后;往往还需采用绘图、摄影的方法来表示根系整体发育概况。根系的绘图照相一般有两种 方法、一为根系垂直分布图(相),表示根系类型.形态、深度、幅度等,二为根系水平投影图(相),表示侧 根发育特点及幅度等。根系绘图时要注意好比例(放好观察网),将根系分布特点真实地反映在图上。 根系现场摄影时,同样要反映根系发育的本来面目。但要注意土壤剖面的方位(与光线成一定的角度)、土 壤剖面要整齐,能使土壤与根系的反差明显,能在照片上清楚地看出根系,本可在根上喷上或涂上白色或黄颜 抖。放好直尺,然后拍照。 二、根系分层测定 在另一剖面内进行,在垂直的土壤剖面上,每 10 cm 取一层面积为 50×50 cm(或 30×50 cm)的土壤与根 系的混合体(用短把三面锋利的手铲取)一直取至无根系为止。每层取下的混合体,放在 0.25 mm 孔径的土壤 筛内,用流水冲洗。把每层洗好的根系,放在室内阴干,以便于分析测定之用。 1.各层不同直径根的体积测定:牧草根系的粗细依种类而异,一般豆科牧草分为六组,即 1 mm 以下,1~ 2 mm,2~3 mm,3~4 mm,4~5 mm 及 6 mm 以上,禾本科牧草分为三组,即大于 1 mm,即大于 1 mm、0.5~ 1.0 mm、小于 1 mm,实际工作中可视牧草根系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