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谱分离的前提 tR=to(1+K Vs/Vm) 两组分A和B经色谱柱分离 △tR=tRA一tRB=to(Ka-Kg)Vs/Vm =to(kA-kB) 分离前提: A≠ 2024/3/12
2024/3/12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 tR= t0 (1+K Vs/ Vm) 两组分A和B经色谱柱分离 △tR=tRA -tRB=t0 (KA-KB )Vs/ Vm = t0 (kA-kB ) 分离前提: kA≠kB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色谱法分类 第二节 色谱过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色谱法的基本类型及分离机制 第四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 2024/3/12
2024/3/1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色谱法分类 第二节 色谱过程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色谱法的基本类型及分离机制 第四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
第三节色谱法的基本类型及分离机制 一.分配色谱法 二.吸附色谱 三.离子交换 四.空间排阻 五.其它 2024/3/12
2024/3/12 一. 分配色谱法 二. 吸附色谱 三. 离子交换 四. 空间排阻 五. 其它 第三节 色谱法的基本类型及分离机制
一。分配色灣法 1原理: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者流动相中的 溶解度差别实现分离。(GL,LL) K=Cs/C=(mg/V:)X(Vm/mm) 2固定相:惰性载体上的薄层液体一固定液;化学键合相 流动相:气体(GL:H2、N2 液体(LL:甲醇、乙腈、己烷等 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 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 3流出顺序:气相色谱一一与组分沸点、组分和固定相的极性有关 液相分配色谱一一正相色谱:弱极性组分先流出 2024/3/12 反相色谱:强极性组分先流出
2024/3/12 1 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者流动相中的 溶解度差别实现分离。(GL, LL) K=Cs/Cm =(ms/Vs )×(Vm/ mm) 一.分配色谱法 2 固定相: 惰性载体上的薄层液体——固定液;化学键合相 流动相: 气体(GL) :H2、N2 液体(LL) :甲醇、乙腈、己烷等 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 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 3 流出顺序:气相色谱--与组分沸点、组分和固定相的极性有关 液相分配色谱--正相色谱:弱极性组分先流出 反相色谱:强极性组分先流出
二.吸附色增 1机制: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 力的差别实现分离(GS、LS)。分离过程就是组分分子与 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一竞争吸附。 Xm+nYa≥Xa+nYm [Xa][Yml" X 吸附系数K= Ka [Xm][Yal [Xml tR=t6(1+KS,Wm) 2024/3/12
2024/3/12 1 机制: 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 力的差别实现分离(GS 、LS) 。分离过程就是组分分子与 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竞争吸附。 二. 吸附色谱 Xm+nYa Xa+nYm [Xa ] [Ym] n [Xa ] 吸附系数 Ka = Ka ≈ [Xm] [Ya ] n [Xm] tR=t0(1+KSa /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