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 口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各国生产技术 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而赫克歇尔(E. Heckscher)和俄林(B Ohin)认为比较优势也来源于各国要素 禀赋的差异* 举例:孟加拉的黄麻生产、南非的钻石 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源 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获得比较利益, 福利水平提高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 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各国生产技术 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 而赫克歇尔(E. Heckscher)和俄林(B. Ohlin)认为比较优势也来源于各国要素 禀赋的差异* ◼ 举例:孟加拉的黄麻生产、南非的钻石 生产等 ◼ 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源 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获得比较利益, 福利水平提高
1.1.2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 规模经济 口剩余出路 其他的动态利益
1.1.2 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 ◼ 规模经济 ◼ 剩余出路 ◼ 其他的动态利益
规模经济 口国内市场存在规模经济与多样性需求的 矛盾,国际贸易可以解决这样的矛盾* ■克鲁格曼( P. Krugman,1983)的补充: 贸易并不一定来自比较优势,即使国与 国之间并不存在资源或技术的差异,规 模经济仍会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 和贸易。这一点对解释目前世界上很多 要素禀赋和技术存量相似国家之间的贸 易很有效
规模经济 ◼ 国内市场存在规模经济与多样性需求的 矛盾,国际贸易可以解决这样的矛盾* ◼ 克鲁格曼(P. Krugman, 1983)的补充: 贸易并不一定来自比较优势,即使国与 国之间并不存在资源或技术的差异,规 模经济仍会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 和贸易。这一点对解释目前世界上很多 要素禀赋和技术存量相似国家之间的贸 易很有效
图示
图示 ◼ N ◼ E’ ◼ E ◼ M
说明 ■假定两国要素禀赋、技术完全一致,因而无差异曲 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也都相同,两国的均衡点都在 E,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开展国际贸易 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A国增加了X的生产,并且 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降低了生产成本,促使A国的 均衡点从E移向M,实现A的专业化生产。此时B将 选择专业化生产Y,然后进行贸易。 均衡点移到E’,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 ■当然,A专业生产X和B专业生产Y并不是必然的结 果,可能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或国家产业政策, 也可能是人文地理等偶然因素
说明 ◼ 假定两国要素禀赋、技术完全一致,因而无差异曲 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也都相同,两国的均衡点都在 E,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开展国际贸易 ◼ 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A国增加了X的生产,并且 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降低了生产成本,促使A国的 均衡点从E移向M,实现A的专业化生产。此时B将 选择专业化生产Y,然后进行贸易。 ◼ 均衡点移到E’,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 ◼ 当然,A专业生产X和B专业生产Y并不是必然的结 果,可能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或国家产业政策, 也可能是人文地理等偶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