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重要概念和思考题(作业习题) 第一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 、重要概念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各国国民经济的研究,即把它作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研究 揭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就是说要研究诸如WT0、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 本流动等把各国国民经济有机连接起来的各种传导机制,具体说来就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际贸易关系、国际金融关 系和国际投资关系。三是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就是通过对世界经济现状、矛盾、问题等的分析,揭 示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3.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4.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 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5.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 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 产业革命
1 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重要概念和思考题(作业习题) 第一章 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 一、重要概念 1.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2.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各国国民经济的研究,即把它作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研究, 揭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就是说要研究诸如 WTO、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 本流动等把各国国民经济有机连接起来的各种传导机制,具体说来就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际贸易关系、国际金融关 系和国际投资关系。三是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就是通过对世界经济现状、矛盾、问题等的分析,揭 示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3.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4.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 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5.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 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6.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 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7.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这时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建立了资 本主义制度,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产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却遇到了人的体力这一自然障碍,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工 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从传统的手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开始:然后蒸汽机应用于轮船,产生了汽船,推 动了水上交通的发展;紧接着蒸汽火车头的使用导致了修建铁路的高潮,这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更是功不可 没。所以人们把蒸汽机作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8.第二次科技革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的缺点逐渐暴露,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第 二次科技革命。早在19世纪上半期,基础理论科学电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但电能的广泛应用却是在19世纪末, 那时,电能成为了一种可以廉价大量供应的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电动机持续工作。电的应用极大地改 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通讯能力,有线电报、电话的发明一直到无线电通讯的出现, 使人能看千里之远、听万里之遥。其次,依靠电,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利用电解的作用,人们发现了许 多新的元素。最后,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灯、留声机、电影、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光明和多姿 多彩。除了电动机应用于生产外,蒸汽机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体积小、轻便,功效大,它的 发明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出现了汽车这一使用汽油通过内燃机驱动的自动车。汽车的 发明、使用和推广使人们看到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前景,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一一汽车工业部门。而且, 内燃机的发明使蒸汽动力的应用得到推广,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促进了石油部门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 时还是钢铁的时代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钢的产量增加极快,在1870年时还只有52万 吨,到1900年增加到2830万吨,从1870—-1913年的43年间世界钢产量增加了146倍。钢材很快排挤了其他材 料,成为工业大生产不可替代的原料,世界工业生产也从“棉织时代”进人“钢铁时代”,重工业在工业中开始占 主导地位。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人们开始使用人工方法合成材料,发明了合金钢和人造丝、塑料等多种人工合 成材料。 、思考题 1.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建立了资 本主义制度,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产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却遇到了人的体力这一自然障碍,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工
2 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 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7.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这时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建立了资 本主义制度,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产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却遇到了人的体力这一自然障碍,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工 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从传统的手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开始;然后蒸汽机应用于轮船,产生了汽船,推 动了水上交通的发展;紧接着蒸汽火车头的使用导致了修建铁路的高潮,这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更是功不可 没。所以人们把蒸汽机作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8.第二次科技革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的缺点逐渐暴露,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第 二次科技革命。早在 19 世纪上半期,基础理论科学电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但电能的广泛应用却是在 19 世纪末, 那时,电能成为了一种可以廉价大量供应的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电动机持续工作。电的应用极大地改 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通讯能力,有线电报、电话的发明一直到无线电通讯的出现, 使人能看千里之远、听万里之遥。其次,依靠电,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利用电解的作用,人们发现了许 多新的元素。最后,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灯、留声机、电影、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光明和多姿 多彩。除了电动机应用于生产外,蒸汽机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体积小、轻便,功效大,它的 发明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出现了汽车这一使用汽油通过内燃机驱动的自动车。汽车的 发明、使用和推广使人们看到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前景,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部门。而且, 内燃机的发明使蒸汽动力的应用得到推广,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促进了石油部门的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同 时还是钢铁的时代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钢的产量增加极快,在 1870 年时还只有 52 万 吨,到 1900 年增加到 2 830 万吨,从 1870—1913 年的 43 年间世界钢产量增加了 146 倍。钢材很快排挤了其他材 料,成为工业大生产不可替代的原料,世界工业生产也从“棉织时代”进人“钢铁时代”,重工业在工业中开始占 主导地位。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人们开始使用人工方法合成材料,发明了合金钢和人造丝、塑料等多种人工合 成材料。 二、思考题 1.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建立了资 本主义制度,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产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却遇到了人的体力这一自然障碍,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工
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从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一纺织部门开始;然后蒸汽机应用于轮船,产生了汽船,推 动了水上交通的发展;紧接着蒸汽火车头的使用导致了修建铁路的高潮,这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更是功不可 没。所以人们把蒸汽机作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轻工业部门开始。在封建制度下手工业和行会制度发达,致使当时的毛纺织业、棉纺织业等 轻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而重工业却几乎是一片空白。一个部门技术的革新必须以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前 提,所以,只有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轻工业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科技革命的成 果才会慢慢推广到重工业部门,促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 其次,技术发明领先于理论研究的突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科学理论对技术变革起着先导作用, 新技术的发明又为新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手段,然而观察这次科技革命过程中的种种发明,不难发现技术发明领先 于科学理论的突破,而且它们大多是由直接参加生产的技术工人作出的。这些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生产工 具的种种不足之处,于是着手发明和改进,因此这一时期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很高。然而技术工人并非专业学者,他 们无法在基础科学领域实现突破,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后期,更多的是机器的改 良而非创新。 2。试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萌芽出现的作用。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开始用机械力代替人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最终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 业。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反过来又使生产力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分工取得大进展,这一切 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在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之间建立了日常的商业联系,世界经济开始萌芽。 机器大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部门,工业内部的分工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分工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的基础,进而依赖于世界市场、国 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社会分工迅速跨越国界,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多或少都纳人国 际分工之中 在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市场也逐步形成了。早在15-16世纪,世界市场就处在形成过程中,那 时候欧洲商业强国纷纷向海外争夺殖民地与市场,欧洲的贸易中心已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领域大 大扩展。但真正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 还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基础。国际分工体系的逐渐形成促 进了各国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又使生产趋于专门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第一次科技革 命在西方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世界市场进人了迅速发展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为惟 目标,因此机器大工业也就具有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趋势。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的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商品非本国市
3 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从传统的手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开始;然后蒸汽机应用于轮船,产生了汽船,推 动了水上交通的发展;紧接着蒸汽火车头的使用导致了修建铁路的高潮,这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过程更是功不可 没。所以人们把蒸汽机作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轻工业部门开始。在封建制度下手工业和行会制度发达,致使当时的毛纺织业、棉纺织业等 轻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而重工业却几乎是一片空白。一个部门技术的革新必须以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前 提,所以,只有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轻工业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科技革命的成 果才会慢慢推广到重工业部门,促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 其次,技术发明领先于理论研究的突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科学理论对技术变革起着先导作用, 新技术的发明又为新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手段,然而观察这次科技革命过程中的种种发明,不难发现技术发明领先 于科学理论的突破,而且它们大多是由直接参加生产的技术工人作出的。这些技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生产工 具的种种不足之处,于是着手发明和改进,因此这一时期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很高。然而技术工人并非专业学者,他 们无法在基础科学领域实现突破,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后期,更多的是机器的改 良而非创新。 2。试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萌芽出现的作用。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开始用机械力代替人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最终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 业。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反过来又使生产力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分工取得大进展,这一切 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在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之间建立了日常的商业联系,世界经济开始萌芽。 机器大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部门,工业内部的分工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分工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的基础,进而依赖于世界市场、国 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社会分工迅速跨越国界,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多或少都纳人国 际分工之中。 在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市场也逐步形成了。早在 15—16 世纪,世界市场就处在形成过程中,那 时候欧洲商业强国纷纷向海外争夺殖民地与市场,欧洲的贸易中心已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领域大 大扩展。但真正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 还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基础。国际分工体系的逐渐形成促 进了各国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又使生产趋于专门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第一次科技革 命在西方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世界市场进人了迅速发展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为惟一 目标,因此机器大工业也就具有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趋势。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的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商品非本国市
场所能容纳,资本必须在巩固己有市场的同时不断突破市场的界限,到国外开辟新市场,因为一旦工业制成品找不 到出路,工业生产的维持与扩大就不可能:而且工业品附加值高,利润厚,对输出国有大利可图。另一方面,伴随 着生产的扩大,不但有成品销路的问题,同时存在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获取问题。一个国家的工业越发达,对原料 的需求也越大。一般地说,一国的原料很少是能自给自足的,大多要靠从国外运入。这就迫使资本家到国外市场去 寻求来源。他们在逐利动机的推动下,奔走于世界各国,冲破了一道道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障碍,把越来越多的国 家卷入了世界市场。而这一时期,科技革命使交通运输工具这一市场交易的媒介得到了革新。1819年,第一艘汽 船横渡大西洋,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试运行。交通运输事业的突破加之通讯事业的发展,都大大提髙 了市场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促使商品往来频繁进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形 成。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产品生产的高效率,使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各种廉价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外 市场,并且使这些国外市场按照工业国的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自身的产业结构,逐步演变成这些工业国的原料来 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于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就在相互推进中向前发展。到第一次科技革命结束时,各国都或多 或少地被卷人了世界商品交换的狂流之中,这时,世界经济才开始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术语或概念 3.简述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的缺点逐渐暴露,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为标志 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19世纪末,电能成为了一种可以廉价大量供应的能源,科学技术的发 展才能够保证电动机持续工作。电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除了电动机应用于生产外,蒸汽机 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发明了内燃机。随后,出现了汽车这一使用汽油通过内燃机驱动的自动车。汽车的发明、使用 和推广使人们看到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前景,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一一汽车工业部门。而且,内燃机的发 明使蒸汽动力的应用得到推广,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促进了石油部门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时还是钢铁 的时代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钢材很快排挤了其他材料,成为工业大生产不可替代的原料,世界工业生产也 从“棉织时代”进人“钢铁时代”,重工业在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人们开始使用人工 方法合成材料,发明了合金钢和人造丝、塑料等多种人工合成材料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生产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 显现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点 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重工业开始,为落后国家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第一次科技革命虽然促进了生产力 的飞速发展,但是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前,除英国以外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是农业占优势,而且 在这些国家的工业中,轻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重工业相对而言显得薄弱。这时英国号称世界工厂,其经济实力是 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又恰逢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似乎英国理所当然应成为世界经济 的领头羊。但是由于它坐守前人的创造成果,思想上趋于保守、定型而丧失了先发优势,反使后起的国家德国、美 国成为这次科技革命的主导
4 场所能容纳,资本必须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不断突破市场的界限,到国外开辟新市场,因为一旦工业制成品找不 到出路,工业生产的维持与扩大就不可能;而且工业品附加值高,利润厚,对输出国有大利可图。另一方面,伴随 着生产的扩大,不但有成品销路的问题,同时存在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获取问题。一个国家的工业越发达,对原料 的需求也越大。一般地说,一国的原料很少是能自给自足的,大多要靠从国外运入。这就迫使资本家到国外市场去 寻求来源。他们在逐利动机的推动下,奔走于世界各国,冲破了一道道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障碍,把越来越多的国 家卷入了世界市场。而这一时期,科技革命使交通运输工具这一市场交易的媒介得到了革新。1819 年,第一艘汽 船横渡大西洋,1825 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试运行。交通运输事业的突破加之通讯事业的发展,都大大提高 了市场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促使商品往来频繁进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形 成。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产品生产的高效率,使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各种廉价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外 市场,并且使这些国外市场按照工业国的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自身的产业结构,逐步演变成这些工业国的原料来 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于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就在相互推进中向前发展。到第一次科技革命结束时,各国都或多 或少地被卷人了世界商品交换的狂流之中,这时,世界经济才开始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术语或概念。 3.简述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的缺点逐渐暴露,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为标志 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 19 世纪末,电能成为了一种可以廉价大量供应的能源,科学技术的发 展才能够保证电动机持续工作。电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除了电动机应用于生产外,蒸汽机 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发明了内燃机。随后,出现了汽车这一使用汽油通过内燃机驱动的自动车。汽车的发明、使用 和推广使人们看到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前景,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部门。而且,内燃机的发 明使蒸汽动力的应用得到推广,扩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促进了石油部门的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同时还是钢铁 的时代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钢材很快排挤了其他材料,成为工业大生产不可替代的原料,世界工业生产也 从“棉织时代”进人“钢铁时代”,重工业在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人们开始使用人工 方法合成材料,发明了合金钢和人造丝、塑料等多种人工合成材料。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生产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 显现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点: 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重工业开始,为落后国家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第一次科技革命虽然促进了生产力 的飞速发展,但是到 19 世纪中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前,除英国以外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是农业占优势,而且 在这些国家的工业中,轻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重工业相对而言显得薄弱。这时英国号称世界工厂,其经济实力是 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又恰逢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似乎英国理所当然应成为世界经济 的领头羊。但是由于它坐守前人的创造成果,思想上趋于保守、定型而丧失了先发优势,反使后起的国家德国、美 国成为这次科技革命的主导
其次,基础理论的先导作用日益明显。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上的突破先于科学理论,进行发明创造的 也大多数是直接从事生产的技术工人,这就使当时发明的机器具有高度的实用性,但也正是这一点局限了他们的创 新能力。当时间进人19世纪时,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仍存在技术突破领先于理论突破的例子,但是基 础理论起先导作用,新技术的发明为新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手段,这种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已日益明显。在 19世纪初,就有许多的专业学者致力于电学的研究。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无穷的创新能 力,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不断地产生各种发明创造。 4.试述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的作用。 答: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 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出现。此时,不但交换国际化,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如资本、货币也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在这 种国际化的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首先,科技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变革。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铁制轮船最终代替了木制帆船,世界船舶总吨 位在1870-1910年间增加了一倍多。铁路建筑的进展则更为迅速,1870-1913年间,世界铁路线长度增长了4 倍。1870年时,94%以上铁路线分布在欧美两洲,而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对亚 洲、非洲、拉丁美洲掠夺的加 强,在这些地区也兴筑了相当规模的铁路网。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出现了汽车这一新的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在第 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了空运的发端。虽然这时还未出现大型、完善的飞机,但是这代表一种新的、更为快捷安全的 运输方式,为以后运输业的革命奏响了序曲 其次,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运输的日益便捷使得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新兴 工业部门的出现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方式发生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建 立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找到了它们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但是随着生产 和资本的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各工业国对投资场所的需求不断上升,它们向外扩张的 方式也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的数量大增。其实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有资本输出,但只有到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金融资本,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后,资 本输出才迅速增长。 最后,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发展和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多,促进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必 须以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并且要求这一媒介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摆脱货币的各种地方形式。这种在 世界范围内的一般等价物就是世界货币,在初期其自然形态是黄金和白银。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就出现了世界货币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各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才形成以世界货币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世界货币体系一般由一个或 几个强国支配,这些国家以黄金或白银为基础,发行流通的货币,此类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不同程度地发
5 其次,基础理论的先导作用日益明显。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上的突破先于科学理论,进行发明创造的 也大多数是直接从事生产的技术工人,这就使当时发明的机器具有高度的实用性,但也正是这一点局限了他们的创 新能力。当时间进人 19 世纪时,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仍存在技术突破领先于理论突破的例子,但是基 础理论起先导作用,新技术的发明为新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手段,这种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已日益明显。在 19 世纪初,就有许多的专业学者致力于电学的研究。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无穷的创新能 力,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不断地产生各种发明创造。 4.试述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的作用。 答: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 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出现。此时,不但交换国际化,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如资本、货币也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在这 种国际化的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首先,科技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变革。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铁制轮船最终代替了木制帆船,世界船舶总吨 位在 1870—1910 年间增加了一倍多。铁路建筑的进展则更为迅速,1870—1913 年间,世界铁路线长度增长了 4 倍。1870 年时,94%以上铁路线分布在欧美两洲,而到 20 世纪初,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对亚 洲、非洲、拉丁美洲掠夺的加 强,在这些地区也兴筑了相当规模的铁路网。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出现了汽车这一新的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在第 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了空运的发端。虽然这时还未出现大型、完善的飞机,但是这代表一种新的、更为快捷安全的 运输方式,为以后运输业的革命奏响了序曲。 其次,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运输的日益便捷使得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新兴 工业部门的出现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方式发生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建 立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找到了它们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但是随着生产 和资本的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各工业国对投资场所的需求不断上升,它们向外扩张的 方式也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的数量大增。其实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有资本输出,但只有到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金融资本,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后,资 本输出才迅速增长。 最后,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发展和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多,促进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必 须以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并且要求这一媒介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摆脱货币的各种地方形式。这种在 世界范围内的一般等价物就是世界货币,在初期其自然形态是黄金和白银。第一次科技革命后就出现了世界货币。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各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才形成以世界货币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世界货币体系一般由一个或 几个强国支配,这些国家以黄金或白银为基础,发行流通的货币,此类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不同程度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