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 ◼ 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 适应证: (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 躁,甚或谵语发狂,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等 气分实热证。 (2)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 腑火热证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 ◼ 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 适应证: (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 躁,甚或谵语发狂,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等 气分实热证。 (2)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 腑火热证
石 膏 ◼ [性能功效] ◼ 生用:为清泻 肺胃二经气分 实热的要药 ◼ 煅后:清解之 性→收敛,清 热收湿,敛疮 生肌(供外用)
石 膏 ◼ [性能功效] ◼ 生用:为清泻 肺胃二经气分 实热的要药 ◼ 煅后:清解之 性→收敛,清 热收湿,敛疮 生肌(供外用)
[临床应用] 1.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 脉洪大等。 2.肺热咳喘,痰黄稠。 3.胃火上冲,牙龈肿痛,头痛。 4.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
[临床应用] 1.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 脉洪大等。 2.肺热咳喘,痰黄稠。 3.胃火上冲,牙龈肿痛,头痛。 4.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
知母 ◼ 生用—偏清热 泻火 ◼ 盐水炒用—下 行入肾,偏滋 阴降火
知母 ◼ 生用—偏清热 泻火 ◼ 盐水炒用—下 行入肾,偏滋 阴降火
[临床应用] 1.肺胃气分实热证 2.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 4. 阴虚消渴及肺胃燥热,津伤口渴 [使用注意] 性寒质润,能滑肠。阴虚肠燥便秘者宜; 脾虚便溏者忌用
[临床应用] 1.肺胃气分实热证 2.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 4. 阴虚消渴及肺胃燥热,津伤口渴 [使用注意] 性寒质润,能滑肠。阴虚肠燥便秘者宜; 脾虚便溏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