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从修辞方式上看: 耳目聪明,血气和平。 《礼记·乐记》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唐王元竟《巫山》 第三节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表现在 、古词的消亡的新词的产生 古代一些事物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很重要,有自己的名称,后来这些事物 不存在了,随着这些事物的消失,这些词就消失了 珽:天子用的玉笏,一种大圭,长三尺。天子与群臣相见时手上拿的狭长的 玉板,上可记事 璋:古代贵族们举行祭祀、朝聘、丧葬时用的一种礼器,形状象珪。 珪:上圆下方,天子诸侯在行隆重仪式时用。同“圭” 珑:古人求雨时使用的玉器,上面刻有龙。 这些玉,作为当时的礼器,各有名称,随着事物的消失已不再单独使用了 古代有些事物虽然还存在,但不重要,有的变了称呼,有的概括用一个词, 因此有些词不存在了 沐:洗头。 沫:洗面。 浴:洗身 盥、澡:洗手。 洗:洗脚。 现在用“洗”为动词,后加被洗的事物名,不再细分 新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是人们认识的深化 春秋以前没有“楼这个词,战国时出现了两层的房子,因而也就有了“楼” 这个词。 先秦时期没有“茶”这个词,因为那时的人们没有饮茶的习惯,到汉代才出 现“茶”这个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六朝以来佛经的翻译,给汉语带来了大量
16 ③从修辞方式上看: 耳目聪明,血气和平。 《礼记·乐记》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唐·王元竟《巫山》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表现在: 一、古词的消亡的新词的产生 古代一些事物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很重要,有自己的名称,后来这些事物 不存在了,随着这些事物的消失,这些词就消失了。 珽:天子用的玉笏,一种大圭,长三尺。天子与群臣相见时手上拿的狭长的 玉板,上可记事。 璋:古代贵族们举行祭祀、朝聘、丧葬时用的一种礼器,形状象珪。 珪:上圆下方,天子诸侯在行隆重仪式时用。同“圭” 珑:古人求雨时使用的玉器,上面刻有龙。 这些玉,作为当时的礼器,各有名称,随着事物的消失已不再单独使用了。 古代有些事物虽然还存在,但不重要,有的变了称呼,有的概括用一个词, 因此有些词不存在了。 沐:洗头。 沬:洗面。 浴:洗身。 盥、澡:洗手。 洗:洗脚。 现在用“洗”为动词,后加被洗的事物名,不再细分。 新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是人们认识的深化。 春秋以前没有“楼”这个词,战国时出现了两层的房子,因而也就有了“楼” 这个词。 先秦时期没有“茶”这个词,因为那时的人们没有饮茶的习惯,到汉代才出 现“茶”这个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六朝以来佛经的翻译,给汉语带来了大量
的外来词。骆驼、葡萄、石榴、胭脂,两汉时已经产生。六朝后,佛教用语袈裟 (法衣)、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佛、浮屠(塔、佛)、和尚等佛教用语 也进入了汉语词汇中。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亚洲的文化、贸易、金融中心,在那里 首次开展了汇兑这种便于交换的金融业务活动,于是产生了“便换、飞券、飞钱” 这些类似今天汇票的词语 1279年忽必烈统一中国,1644年清人入关,汉语受蒙语、满语的影响,产 生了许多新词 歹:蒙语音译,意即“不好,坏”《窦娥冤》:“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 蘑菇:蒙语音译,今仍用,指食用菌。 站:蒙语,指驿站、车站 阿马,又作“阿妈”,女真语音译,指父亲 阿哥:满语音译,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萨其玛:满语音译,(今用“洒琪玛”) 汉代以前,表示瞎子的词很多。“瞍”没有瞳人(“瞳人”也叫“瞳仁”, 瞳孔中有人像。瞽:眼睛闭着,只有一条缝。但没有今天的“瞎”。“瞎”产生于 六朝,《说文》中无,梁·顾野王《玉篇》收,“瞎,一目合也。”仅一只眼。现在 “瞎ˆ可指所有的瞎子,这是由于认识发展了抓住瞎子的共同点:眼看不清,丧 失视力。 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上,还表现在词义的演变 二、词义的演变 有关语义方面的术语:义位 义位:一个词的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 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 个词有多少个意义就有多少个义位。如“树”,在先秦时有三个主要义位, 是动词,种植、栽种。《孟子·梁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二是名词,树 木。《左传·昭二年》:“有嘉树焉,宣子誉之。”三是动词,抽象意义,树立、建 立。《战国策秦策》:“内自虚而外怨于诸侯。” 义位与义项有联系也有区别
17 的外来词。骆驼、葡萄、石榴、胭脂,两汉时已经产生。六朝后,佛教用语袈裟 (法衣)、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佛、浮屠(塔、佛)、和尚等佛教用语 也进入了汉语词汇中。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亚洲的文化、贸易、金融中心,在那里 首次开展了汇兑这种便于交换的金融业务活动,于是产生了“便换、飞券、飞钱” 这些类似今天汇票的词语。 1279 年忽必烈统一中国,1644 年清人入关,汉语受蒙语、满语的影响,产 生了许多新词。 歹:蒙语音译,意即“不好,坏”《窦娥冤》:“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 蘑菇:蒙语音译,今仍用,指食用菌。 站:蒙语,指驿站、车站。 阿马,又作“阿妈”,女真语音译,指父亲。 阿哥:满语音译,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萨其玛:满语音译,(今用“洒琪玛”) 汉代以前,表示瞎子的词很多。 “瞍”没有瞳人(“瞳人”也叫“瞳仁”, 瞳孔中有人像。瞽:眼睛闭着,只有一条缝。但没有今天的“瞎”。“瞎”产生于 六朝,《说文》中无,梁·顾野王《玉篇》收,“瞎,一目合也。”仅一只眼。现在 “瞎”可指所有的瞎子,这是由于认识发展了抓住瞎子的共同点:眼看不清,丧 失视力。 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上,还表现在词义的演变 上。 二、词义的演变 有关语义方面的术语:义位 义位:一个词的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 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 一个词有多少个意义就有多少个义位。如“树”,在先秦时有三个主要义位, 一是动词,种植、栽种。《孟子·梁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二是名词,树 木。《左传·昭二年》:“有嘉树焉,宣子誉之。”三是动词,抽象意义,树立、建 立。《战国策·秦策》:“内自虚而外怨于诸侯。” 义位与义项有联系也有区别:
“义项”是属于辞书学的范畴,是辞典中同一条目内按意义列举的项目。传 统的语义学把义项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这种认识有问题。义项和义位并不相同 辞书学中完整的义项是由释文、书证、用例三部分组成。在某种程度上说,其中 释文部分所反映的就是词的义位的内容,而书证、用例都不能直接反映义位,只 起间接地帮助反映义位的作用。由于辞书划分义项时很难做到准确,有时把一个 义位分为两个义项,或一个义项含有两个以上义位。因此这种义项和义位不是相 对应的。另外,义位是指同一词有联系的意义,而辞书中往往把同音词互不相干 的意义划分为并列的义项,而这些义项更不能笼统地看作一个词的义位的。 当然,一个词义位的确定肯定要继承辞书中义项的成果,因为义位的确定、 建立实际也是人为的 词义的演变包括义项增加、义项减少、义项改变。 1.义项的增加 实际指一个旧词产生了新义。新义产生后,原有的意义并未消亡。 信:从先秦到两汉,经常用作形容词、动词、副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听其言而信其行。 《论语》 子皙信美矣。 《左传昭公元年》 从汉代开始,“信”指信使,使者,送信的人(取其守信用之意)。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 六朝时,“信”有了“书信”义。 王羲之《杂帖》:“朱处仁今何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 输:在上古有“输送、转运”义和“缴纳、献纳”义。 秦於是乎输粟於晋。 《左传僖三十年》 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 《盐铁论·本议》 中古以后产生“失败”义 此局全输矣。 杜光庭《虬髯客传》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时。 白居易《放言》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世说新语·任诞》 快:上古表“喜悦、快乐”义,或“舒畅、畅快”义
18 “义项”是属于辞书学的范畴,是辞典中同一条目内按意义列举的项目。传 统的语义学把义项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这种认识有问题。义项和义位并不相同。 辞书学中完整的义项是由释文、书证、用例三部分组成。在某种程度上说,其中 释文部分所反映的就是词的义位的内容,而书证、用例都不能直接反映义位,只 起间接地帮助反映义位的作用。由于辞书划分义项时很难做到准确,有时把一个 义位分为两个义项,或一个义项含有两个以上义位。因此这种义项和义位不是相 对应的。另外,义位是指同一词有联系的意义,而辞书中往往把同音词互不相干 的意义划分为并列的义项,而这些义项更不能笼统地看作一个词的义位的。 当然,一个词义位的确定肯定要继承辞书中义项的成果,因为义位的确定、 建立实际也是人为的。 词义的演变包括义项增加、义项减少、义项改变。 1.义项的增加 实际指一个旧词产生了新义。新义产生后,原有的意义并未消亡。 信:从先秦到两汉,经常用作形容词、动词、副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听其言而信其行。 《论语》 子皙信美矣。 《左传.昭公元年》 从汉代开始,“信”指信使,使者,送信的人(取其守信用之意)。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 六朝时,“信”有了“书信”义。 王羲之《杂帖》:“朱处仁今何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 输:在上古有“输送、转运”义和“缴纳、献纳”义。 秦於是乎输粟於晋。 《左传·僖三十年》 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 《盐铁论·本议》 中古以后产生“失败”义。 此局全输矣。 杜光庭《虬髯客传》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时。 白居易《放言》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 《世说新语·任诞》 快:上古表“喜悦、快乐”义,或“舒畅、畅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