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2013年3月月考 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试题 命题人:牛瑞兵 、选择题:语基落实(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气氛(fen) 粜米(tiao) 别墅(shu) 开凿(zao B.燕国(yan) 月氏(zh)箜篌( kong hou) 讽谏(feng) C.氤氲(yun) 唱和(he) 拈花(nian) 老妪(yu) D.菜畦(q1) 幽咽(ye) 樊川(fan) 放诞(dan) 解析:C项,“和”应读he。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咳嗽(sou) 调羹(geng) 险些遭殃(yang) 祈祷(shou)天地 B.解剖(pou) 凹陷wa) 虔诚(qian)无比兢兢业业(jing C.咀嚼(zu) 砚台(yan) 罄竹难书(qing)唠叨(1o)不停 D.烟缕(16) 阖眼(he) 唧唧喳喳(jzha) 心怀叵测(p6) 解析:A项,“祷”应读“do”。B项,“凹”应读“ao”。C项,“咀”应读 答案:D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挨打/挨近提防/提案连累/负债累累 B.发动/发廊相貌/相互施舍/退避三舍 C.兴趣/兴奋数说/数控混蛋/混水摸鱼 D.要塞/塞外转变/旋转冠军/怒发冲冠 解析:A项,ai/ai,d/ti,lei:B项,fa/fa, XIang/ xiang,she/she;C项, xing/xing, shu/shu, hun: D I, sai, zhuan, guan/guan. 答案:B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狷介繁琐偕同间谍乌烟瘴气 B.寂漠抱负诙谐坐镇民生凋敝 C.复辙慰藉因缘杀戮慷慨陈词 D.纨绔想象赌搏艰深历精图治 解析:B项,漠一寞;C项,复一覆:D项,搏一博,历一励。 答案:A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做人搭讪鏖战刊物 B.酒蛊笃实陌生藤椅 C.油腻影碟调羹耽搁 D.爱戴花雕翔实孺子
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2013 年 3 月月考 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试题 命题人:牛瑞兵 一、选择题:语基落实(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气氛(fēn) 粜米(tiào) 别墅(shù) 开凿(záo) B.燕国(yān) 月氏(zhī) 箜篌(kōng hóu) 讽谏(fěng) C.氤氲(yūn) 唱和(hé) 拈花(niān) 老妪(yù) D.菜畦(qí) 幽咽(yè) 樊川(fán) 放诞(dàn) 解析:C 项,“和”应读 hè。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咳嗽(sou) 调羹(gēng) 险些遭殃(yāng) 祈祷(shòu)天地 B.解剖(pōu) 凹陷(wā) 虔诚(qián)无比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砚台(yàn) 罄竹难书(qìng) 唠叨(láo)不停 D.烟缕(lǚ) 阖眼(hé) 唧唧喳喳(jī zhā) 心怀叵测(pǒ) 解析:A 项,“祷”应读“dǎo”。B 项,“凹”应读“āo”。C 项,“咀”应读 “jǔ”。 答案:D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挨打/挨近 提防/提案 连累/负债累累 B.发动/发廊 相貌/相互 施舍/退避三舍 C.兴趣/兴奋 数说/数控 混蛋/混水摸鱼 D.要塞/塞外 转变/旋转 冠军/怒发冲冠 解析:A 项,ái/āi,dī/tí,lěi;B 项,fā/fà,xiàng/xiāng,shě/shè;C 项, xìng/xīng,shǔ/shù,hún;D 项,sài,zhuǎn,guàn/guān。 答案:B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狷介 繁琐 偕同 间谍 乌烟瘴气 B.寂漠 抱负 诙谐 坐镇 民生凋敝 C.复辙 慰藉 因缘 杀戮 慷慨陈词 D.纨绔 想象 赌搏 艰深 历精图治 解析:B 项,漠—寞;C 项,复—覆;D 项,搏—博,历—励。 答案:A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做人 搭讪 鏖战 刊物 B.酒蛊 笃实 陌生 藤椅 C.油腻 影碟 调羹 耽搁 D.爱戴 花雕 翔实 孺子
解析:B项,蛊一盅。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班级有一个调皮鬼,平时老师在还算老实,但只要老师一离开,他准把 教室里搞得乌烟瘴气的。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 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少林寺僧人,个个武艺高强。他们一般从小就穷兵黩武,有的经过长达几十 年才出师。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 的悔意。 解析:A项,“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B项,“ 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一般表示自谦,用 在这里不当。C项,“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 其好战,这里用错对象。D项,“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 指自己反省。不能用作定语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 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 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 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对于国内产品出口香港再进口国内就摇身变成贵价“洋货”的现象,不少消 费者深恶痛绝。 D.李长春说:“我离开广东十年了,但是广东的山山水水还淅淅沥沥,所以每 年我都要来看一看广东的代表。 解析: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应用“耳 闻目睹”。B项,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冋承受。指同甘共苦,形 容关系密切,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于环境和人的关系。应用“休 戚相关”。C项,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用在句中符合语 境。D项,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句中使用对象不 当。应改为“历历在目”。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陈炳德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和答问中引经据典,用美国人熟知的名人、名 言、名事妙喻中美两军关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 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 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满车的猪仔从车上重重摔到地面,有的被活活摔死,有的挤压成一堆嗷嗷待 哺,现场一片狼藉
解析:B 项,蛊—盅。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级有一个调皮鬼,平时老师在还算老实,但只要老师一离开,他准把 教室里搞得乌烟瘴气的。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 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少林寺僧人,个个武艺高强。他们一般从小就穷兵黩武,有的经过长达几十 年才出师。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 的悔意。 解析:A 项,“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B 项,“一 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一般表示自谦,用 在这里不当。C 项,“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 其好战,这里用错对象。D 项,“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 指自己反省。不能用作定语。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 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 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 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对于国内产品出口香港再进口国内就摇身变成贵价“洋货”的现象,不少消 费者深恶痛绝。 D.李长春说:“我离开广东十年了,但是广东的山山水水还淅淅沥沥,所以每 年我都要来看一看广东的代表。” 解析:A 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应用“耳 闻目睹”。B 项,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同承受。指同甘共苦,形 容关系密切,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于环境和人的关系。应用“休 戚相关”。C 项,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用在句中符合语 境。D 项,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句中使用对象不 当。应改为“历历在目”。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炳德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和答问中引经据典,用美国人熟知的名人、名 言、名事妙喻中美两军关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 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 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满车的猪仔从车上重重摔到地面,有的被活活摔死,有的挤压成一堆嗷嗷待 哺,现场一片狼藉
解析:A项,“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B项,“不期而遇”, 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这里用错对象。C项,“江河日 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本句望文生义,理解成 “落日下的江河”,错。D项,“嗷嗷待哺”,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 饥饿的悲惨情景。这里指叫声,应用“嗷嗷乱叫” 答案:A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 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 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或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 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康达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 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解析:A项,不合逻辑,“缩短了10倍”错,使用“降低”“减少”“缩小 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B项,用词不当,“再不好”改为“多不好”。D项,概 念不清,“拼图、棋类、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 答案:C 10.(2012·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 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 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 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 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解析:A项,不合逻辑,属双重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 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项 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 词语。D项,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 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该句句意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日本在野 党的指责是极不负责任的,一是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可将全句改为 “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极不负责 任,日本在野党对此强烈指责”。所以答案应为C选项。 答案:C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 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2012年3月6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称,希 望日本充分认识到钓鱼岛等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处 理好敏感问题
解析:A 项,“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B 项,“不期而遇”, 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这里用错对象。C 项,“江河日 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本句望文生义,理解成 “落日下的江河”,错。D 项,“嗷嗷待哺”,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 饥饿的悲惨情景。这里指叫声,应用“嗷嗷乱叫”。 答案:A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 将从目前的 10 分钟缩短至 1 分钟,缩短了 10 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 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或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 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康达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 OK 等 19 项体育活动,并将 20 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解析:A 项,不合逻辑,“缩短了 10 倍”错,使用“降低”“减少”“缩小” 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B 项,用词不当,“再不好”改为“多不好”。D 项,概 念不清,“拼图、棋类、卡拉 OK”不属于体育活动。 答案:C 10.(2012·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 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 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 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 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解析:A 项,不合逻辑,属双重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 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 项, 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 词语。D 项,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 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该句句意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日本在野 党的指责是极不负责任的,一是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可将全句改为 “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极不负责 任,日本在野党对此强烈指责”。所以答案应为 C 选项。 答案:C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 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2012 年 3 月 6 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称,希 望日本充分认识到钓鱼岛等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处 理好敏感问题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髙山 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 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解析:A项,前半句句式杂糅,应删除“的主要原因”或“造成的”;后半句搭 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强”。C项,语序不当,应将最后半句调整为“因 五十年前最初在崇安发现而得名”。D项,成分残缺,应在“可改善营养缺乏” 后面添加“的状况” 答案:B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些事件相连地发生,我为我祖国的将来担心, ,开始认识到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 ①我甚至现在还能记得这小册子的开头第一句:“呜呼,中国将亡矣。”②在 这个时期,我开始有了一些政治认识,尤其是我读了一个瓜分中国的小册子③ 它讲到日本的占领高丽与台湾,中国的失去安南、缅甸④给予我的已经反叛的 青年头脑以一个永久的印象⑤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 A.②③④⑤①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①③⑤ 解析:从语意连贯上看,④的主语是横线前的“这些事件”,排除A、D两项。 从其他句子看,③中的“它”,⑤中的“这本书”指的是②中的“小册子” 而且⑤和横线后的句子关系紧密,排除C项。 答案:B 二、名篇名句默写(1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8分)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4)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5)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信誓旦旦, (《诗经·卫风·氓》) (7)鼎铛玉石,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牧《阿房宫赋》) (8)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诗经·氓》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10)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11)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嫜琵琶行黁并序》) (14)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 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 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解析:A 项,前半句句式杂糅,应删除“的主要原因”或“造成的”;后半句搭 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强”。C 项,语序不当,应将最后半句调整为“因 五十年前最初在崇安发现而得名”。D 项,成分残缺,应在“可改善营养缺乏” 后面添加“的状况”。 答案:B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些事件相连地发生,我为我祖国的将来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开始认识到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 ①我甚至现在还能记得这小册子的开头第一句:“呜呼,中国将亡矣。” ②在 这个时期,我开始有了一些政治认识,尤其是我读了一个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③ 它讲到日本的占领高丽与台湾,中国的失去安南、缅甸 ④给予我的已经反叛的 青年头脑以一个永久的印象 ⑤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 A.②③④⑤①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①③⑤ 解析:从语意连贯上看,④的主语是横线前的“这些事件”,排除 A、D 两项。 从其他句子看,③中的“它”, ⑤中的“这本书”指的是②中的“小册子”, 而且⑤和横线后的句子关系紧密,排除 C 项。 答案:B 二、名篇名句默写(18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8 分) (1)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信誓旦旦,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7)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牧《阿房宫赋》) (8)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 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0)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11)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_____________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 (1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可堪回首, 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2)以手抚膺坐长叹(3)入则无法家拂士(4) 虽九死其犹未悔(5)哀吾生之须臾(6)不思其反(η)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8)隰则有泮言笑晏晏(⑨)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10)山岛竦峙 (11)狐裘不暖锦衾薄(12)到乡翻似烂柯人(13)钿头银篦击节碎(14)一尊 还酹江月(15)佛狸祠下(每空1分,有错字则不给分) 三、传记阅读(5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 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 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 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 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 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 里通常会有一个人 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 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 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 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非常沉重的一件事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 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 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 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 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 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 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 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 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 示,他从父亲的遗物一一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一一从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 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 “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 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 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 精神暗室。 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 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 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 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 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 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
(1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 虽九死其犹未悔 (5)哀吾生之须臾 (6)不思其反(7)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8)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9)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10)山岛竦峙 (11)狐裘不暖锦衾薄 (12)到乡翻似烂柯人 (13)钿头银篦击节碎 (14)一尊 还酹江月 (15)佛狸祠下(每空 1 分,有错字则不给分) 三、传记阅读(50 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 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 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 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 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 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 里通常会有一个人”。 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 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 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 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非常沉重的一件事。 周海婴出生于 1929 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 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 7 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 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 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 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 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 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 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 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 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从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 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 “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 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 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 精神暗室。 周海婴说自己出生 100 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 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 10 岁便 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 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 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 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 端。”此后 70 年,周海婴热衷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