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波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定义: 通常是指研究200-700mm光谱区 域内,物质分子或离子对光辐射吸 收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吸光光度法 或分光光度法。 利用有色溶液对可见光的吸收 来进行定量测定,称为比色法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定义: 通常是指研究200-700nm光谱区 域内,物质分子或离子对光辐射吸 收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吸光光度法 或分光光度法。 利用有色溶液对可见光的吸收 来进行定量测定, 称为比色法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1) 公元60年古希腊普里尼五倍子浸出液估测醋中Fe 十九世纪30-40年代比色是一种普遍分析方法 利用金属离子本身颜色或无机显色剂 MnO4 NH3使Cu2+C02显色 方法:目视比色法 系列标样 C3s C4s C 比较颜色深浅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1) 公元60年 古希腊 普里尼 五倍子浸出液估测醋中Fe 十九世纪30-40年代 比色是一种普遍分析方法 利用金属离子本身颜色或无机显色剂 MnO4 - NH3 使Cu2+ Co2+显色 方法:目视比色法 系列标样 Cs C2s C3s C4s C5s Cx 比较颜色深浅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2) 1852年Beer定律 1868年布特列洛夫 1870年杜包斯克目视比色计今浦氏光度计 1911年贝格尔 硒光电池比色计 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 第一台分光光度计 20世纪30-40年代E.B. Sande l|"痕迹金属比色测定” 20世纪50年代 有机显色剂 近二、三十年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联用技术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历史(2) 1852年 Beer定律 1868年 布特列洛夫 1870年 杜包斯克 目视比色计 浦氏光度计 1911年 贝格尔 硒光电池比色计 1918年 美国国家标准局 第一台分光光度计 20世纪30-40年代 E.B.Sandell“痕迹金属比色测定” 20世纪50年代 有机显色剂 近二、三十年代 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联用技术
∥第十三章一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13-1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的获得 13-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 13-3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分析方法 13-4显色反应与光度测量 135吸光光度的其他分析技术 13-6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13-1 选择吸收及吸收光谱的获得 1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 13-3 光的吸收定律及定量分析方法 13-4 显色反应与光度测量 13-5 吸光光度的其他分析技术 13-6 分光光度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