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小说史路 当时的小说。又如第四卷共有十章,其中只有《晋之历史家与 小说家》一章与小说有关,其中论述小说的篇幅远比《佛教之 输人》一章评价牟融的《理惑论》以及有关字音的“反切”为少。 谢著《中国大文学史)中这种情况很有典型性,它说明当时的 文学史家对“文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跟我们今天有很大 的距离,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著作家对于小说在文学中的地 位和意义,是看得很轻微的。 鲁迅曾经说过:“倘若先前并无可以师法的东西,就只好 自己来开创。”(《(奔流)编校后记》)打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 史”的局面,写出了第一部系统性的中国小说史专著的,就是 鲁迅自己。《中国小说史略》的问世,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极其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在学术领域中极可宝贵 的开拓精神。 俗话说,创业维艰。鲁迅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一项很 有意义的、前人尚未进行过的开创性的研究任务,更在于他通 过巨大的劳动如此卓越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大家知道,小说史撰述是以对大量的作家作品和小说发 展过程诸现象的观察、整理、考索、评析为基础的。如前所述, 以往这些工作尚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样,有关小说史料 的大量的辑录、考校、分析,研究工作,都得由小说史著者自己 来完成。鲁迅在准备和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所花费的 精力和劳动是惊人的,至于要“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 条进行的线索来”(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则更是谈 何容易! 鲁迅在开始执笔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以前,以及在撰写 的整个过程中,曾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里有必要先介
〈中国小说史路》导读 ·5· 绍一下鲁迅辑编的三本与《中国小说史略》有关的书的情况, 这三本书就是:《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和《唐宋传奇 集》. 鲁迅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编写课程讲义始 于1920年。他在1930年作的《中国小说史略》题记》中说: “回忆讲小说史时,距今已垂十载,即印此梗概,亦已在七年之 前矣。”不过,鲁迅卓年即对古代小说感到兴趣,还在辛亥革命 前他就曾对古小说进行过一番认真的“钩沉”的工作。民国元 年他编辑的《越社丛刊》第一集出版,其中即刊有他所撰的 《(古小说钩沉)序)。鲁迅自谓:“余少喜披览古说,或见讹效, 则取证类书,偶会逸文,辄亦写出。虽丛残多失次第,而涯骆 故在。"0《古小说钩沉》编成后并未及时出版,直到1938年方 才编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的《鲁迅全集》第八卷。此书 辑录自汉至隋古小说三十六种的佚文,共得二十余万字。佚 文系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艺文类聚》、《初学记》、《北 堂书钞》、《法苑珠林》等钩稽而得,并以他书校勘。这些佚文 自身,严格点说不能算是小说创作,但却是撰写或研究古代小 说历史需要掌握的资料。事实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 有关秦汉至六朝古小说状况的评述,就是以辑录《古小说钩 沉》这项工作为坚实的基础的。 《小说旧闻钞》也是鲁迅费力辑成的一部小说资料书。此 书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他在《序言》中说:“昔尝治理小 说,于其史实,有所钩稽。”后来“凡值涉猎故记,偶得旧闻,足 ①《古小说钩沉〉序)最初在(越社丛刊》第一集上发表时署“周作人”,此 处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卷(古籍序骏集》
6 中园小说史略 为参证者,辄复别行违写。历时既久,所积新多”。友人怂恿 印行,又自念此书“事虽猥琐,究尚用心”,且材料“皆摭自本 书,未尝转贩”,遂公开印行。全书计三十九篇,前三十五篇分 列自宋代至近代小说,从(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续水浒 传》.《三国志演义》、《隋唐演义》、《三遂平妖传》,至《包公案》、 《施公案》,《三侠五义〉,《青楼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状),分别辑入有关这些小说的材料:后四篇以《源 流》、(评划)、《禁黜〉、《杂说》为题,分题综述有关情况。1935 年此书由上海联华书局再版,他在《再版序言》中谓此书印行 “迄今十年”,知“偶有寻求而不能得者,因图复印,略酬同流”、 并言再版时补人若千资料①。《小说旧闻钞》曾编人1938年版 《鲁迅全集》第十卷。《小说旧闻钞》与《古小说钩沉》同为小说 资料书,但二者所辑小说史料有所不同,《古小说钩沉)辑录的 是有关小说的佚文,而《小说旧闻钞》辑录的则是有关小说的 “旧闻”。这些“旧闻”是鲁迅多年来从大量有关著作中辛勤辑 录而得的,其中有明代郎瑛七修类稿》、高需《百川书志》、田 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有清代周亮工《因树书屋书影》、《康熙 淮安府志》、王障《今世说〉,有近代吴沃尧《我佛山人笔记》、易 宗夔《新世说》等等。《小说旧闻钞》有关宋代至近代小说及其 作者的种种传闻、议论,以及这些小说源流、评刻、禁黜等方 ①(小说旧闸抄》再版时由初版的三十九篇增为四十一篇。所增的两篇 是:根据明代王濮您戏曲论著(曲律》卷四有关数则资料,增列《绣野史) 《闲情别传》一箱:根据清代谢查挺《赌棋山庄文集}卷五《魏子安喜志铭》中有 关材料,增列《花月痕 此外,鲁迅又根据南宋周密的笔记集〈癸辛杂识 线樂》有关记述,在伤阪顷有《水浒传》筒中,补人龚柔与所作的米江,三十六 人舞并学
《中国小说史略》导读 。7· 面情况的记述,不仅为鲁迅撰著《中国小说史略》提供重要 基础,也是后世学者研治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小说史的重要 资料。 《唐宋传奇集》是鲁迅继《古小说钩沉》之后辑录精校的 小说集,分上下册由北新书局于1927年1928年先后出版, 1934年合为一册由上海联华书局再版,后编人1938年版《鲁 迅全集》第十卷。927年鲁迅作《膺宋传奇集)序例》,其中 说“先辑自汉至隋小说,为《钩沉》五部讫:渐复录唐宋传奇 之作,将欲汇为一编,较之通行本子,稍足凭信”。前面所说 《钩沉》即《古小说钩沉),“五部”是指《古小说钩沉)内容材 料来自五种不同情况:《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隋 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 著录者,土述三种志书之外著录者,史志之外其他著录者; 后面所说即是《唐宋传奇集》。此书各篇传奇文本均从《文苑 英华》、《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青琐高议》、《百川学 海》、《说鄂》、《文房小说)、《琳琅秘室丛书》等多种刊本中辑 出,又以他书多种互校,“字句有异,惟从其是”。编集小说 四十五筒,主要编入唐代传奇,宋代传奇较少。因为鲁迅对 唐宋传奇评价不同,于前者谓“餍于诗赋,旁求新途,藻思横 流,小说斯灿”:于后者则云“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 致,缈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绝”(同上)。但就全书而言, 唐宋时期有代表性的传奇,特别是唐代的名篇,如《古镜 记》、《离魂记》、《枕中记〉、《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 守传》、李娃传)、《莺莺传》、《无双传)、《飞烟传》、《虬髯客 传》、《绿珠传》、《赵飞燕别传》、《李师师传》等均已编集在 内。鲁迅又言:“向来涉猎杂书,遇有关于唐宋传奇,足资参
·8 中国小说史略 证者,时亦写取,以备遗忘。比因奔驰,颇复散失。客中又 不易得书,殊无可作。今但会集丛残,稍益以近来所见,并 为一卷,级之末简,聊存旧闻。”(同上)这“聊存旧闻”之 卷,就是《唐宋传奇巢》所附的〈裨边小缀》。此卷是鲁迅从 多种古籍中辑得的有关唐宋传奇的材料,根据这些材料精心 编写而成,主要是记述各篇传奇题材渊源所自和辗转演变的 情况,鲁迅于评介中参以已见,所以《神边小缀》对于研究唐 宋传奇很有参考价值。 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光是史料的钩稽辑录,就花去 极多的劳动和心血。935年,他在(小说旧闻钞》的《再版序 言》中这样写道: 《小说旧闻钞》者,实十会年前在北京大学讲中国小 说史时,所集史料之一部。时方困瘁,无力买书,则假之 中央图书馆、通俗图书馆、教育部图书室等,废接毅食,锐 意穷搜,时或得之,瞿然则喜,故凡所采掇,虽无异书,然 以得之之难也,颇亦珍惜。 处困瘁的境遇而负繁重的任务,为完成中国小说史的教 学和编著工作,他奔波各处,为了查寻资料,“废寝辍食,锐 意穷搜,时或得之,翟然则喜”。鲁迅关于当年辑录小说史料 这种困难境况和甘苦心情的自述,我们今天读来依然十分感 动。 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的,《小说旧闻钞》仅仅是为编著《中国 小说史略》“所集史料之一部”。加上〈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 奇集》及其附编《裨边小缀》,工作量自然更大。据有的同志统 计,“光是辑校《古小说钩沉〉,就从各种不同的‘类书’中抄录 了六千多张大小不同的纸条子。现在还保留了一千多张,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