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 冯梦龙之《古今小说》。三言:《喻世明言》,《警 世通声》,《醒世恒言》。凌濛初《拍案惊奇》二 刻。周清原《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醉醒 石》。明清之选本:抱瓮老人《今古奇观》,东壁 山房主人《今古奇闻》,无名氏《续今古奇观》。 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146 明初拟唐人传奇文之勃兴及禁断。清松龄复拟 传奇文记狐鬼:《聊斋志异》。纪昀更追踪晋宋 志怪为书:《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王韬志异面 鬼事浙少:《遁窟调言〉等。志怪未流又坠入因 果谈。 第二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155 吴数梓(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之妄增本。讽 刺书无后劲。 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161 《红楼梦》一原名《石头记》一一初本及全本。 《红楼梦》本率之异说:明珠家事说,查鄂妃故 说,康熙朝政象说。《红楼梦)作者及续成者之 考定:曹露与高路。《红楼梦》续书之多。 第二十五篇消之以小说见才学者.173 文章经济之作:夏敬渠《野叟曝言》。才藻之作: 屠绅《螺史》,陈球《燕山外史》。博物多识之作: 李汝珍《镜花缘》。 第二十六篇清之狭邪小说.184 唐以来文人即多记曲中琐事。陈森《品花宝 鉴》。魏秀仁《花月痕》。俞达《青楼梦》。《红楼
·6· 中国小说史略 梦》余泽之在狭邪小说及其消亡。韩子云(海上 花列传》。 第二十七篇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195 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及俞横 重编之《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 《正续小五义全传)。《施公案》及《彭公案》。拟 作与续作之多。《水浒)精神在民间之消灭。 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205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及其他。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 花)。谴责之作堕落为谤书及黑养小说。 后 记. .216 《中国小说史略》引用小说书目筒介.李梦生编217
《中国小说史略》导读 郭豫适 一 鲁迅(1881一136)逝世时,蔡元培所献的一幅挽联是:“著述 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①由此可 见,在蔡元培心目中,《中国小说史略这部著作在鲁迅整个思想文 化遗产中所占地位何等重要。鲁迅的一生,其光辉成就是多方面 的,毛泽东、张闻天都指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②。 ①据《鲁迅先生纪念集》所录挽联辞。 ②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评价,尤其是《新民主主义论〉里所说的,鲁迅“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大家都很悉 手党中央导人 之一的米闻天,939年五六月间出并主持远编一本(迅论文选),并在他所损 《送于销辑鲁迅论文选集》的几点说明)中,称“鲁迅先牛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参见(无限的信赖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
·2· 中国小说史略 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蔡元培的挽联则着重于突出鲁迅作为 一位伟大的学者的意义,者重赞誉鲁迅作为学者的卓越贡献 和思想风格,鲁迅著述多矣,这里特别提出(中国小说史路》作 为典范,这是自有其道理的。 《中国小说史略》的撰著,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城里 是一项开创性的艰巨任务。这一研究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求 人们对于中国过去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具有批判性的认识。 正如鲁迅所说:“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 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鄙视小说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可以 说是由来已久的。《汉书·艺文志》于“六艺之文”之后,对 “诸子十家”的排列次序是这样:需家、道家、阴阳家、法 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并作了这 样的评论: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 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 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 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 家之言,合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至于十家中排列在最末的小说家,则系“出于稗官,街 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总之,小说被摒弃于“可观 者九家”之外,被断定是与“通万方之略”不相干的东西。直 到晚清时期和民国初年,由于中国社会产生的变化和西方学 术文化思想的影响,小说的价值和意义方被重视。但也仍有 学者对小说不甚看重。时至民国九年,梁启超撰《清代学术 概论》,论及清代小说,仅云:“《红楼梦》只立千古,余皆无足
《中国小说史路》导读 ·3· 齿数。”①当时对小说的研究一般地说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至于说到中国小说史研究这个领域,则可以说仍是一片荒 芜。 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路〉序言)中所说的:“中国 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 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 ,故于小说仍不详。”鲁迅所说的外国人所作的中国文学 史,如1901年伦敦出版的英国学者翟理斯(H.Giles)的 (中国文学史》和1902年莱比锡出版的德国学者葛鲁贝 (W.Gube)的《中国文学史》虽然曾经述及中国的小说,但 所述是片断、零碎的,远谈不上系统、科学的评介。至于当 年中国人所作者,如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1904年出 版),对小说实际上采取排斥的态度;谢无量的《中国大文 学史》(1918年出版)是我国早期出现的篇幅最大的文学史 著作之一。但是打开这本著作,我们就会看到,全书虽然共 有六十三章一百七十余节,涉及小说的却只有六个章或节, 而且论及小说的实际篇幅非常之少,对于全书来说简直不成 比例 例如该书第三卷第三编《中古文学史》第四章共有九节, 其中分别以专节评述汉代的“经术派”、“历史派”、“纵横派”、 “小学派”等等,只在第六节《滑稽派及小说》中很简单地提及 ①民国九年,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对清代学术研究评价蛟有,而对 清代文艺并不重祝。涉及清代戏曲小说,他的评语是:“以夫言曲,孔尚任《桃花 扇),洪异(长生殿)外,无足称者:李渔、蒋士铨之流,浅薄寒味矣。以夫言小说 《红楼梦)只立千古,余皆无足齿数”见所撰(语代学术概论》第三十节。此书 19%年东方出版社曾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校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