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细胞本身变化不明显。慢性病变可见肌萎 缩。突出病理改变:电镜下可见突触后膜皱 摺变少,突触后膜平坦,突触间隙加宽。 重症肌无力-病理
重症肌无力一临床表现 特征性表现 。波动性肌无力 。病态疲劳 。晨轻暮重 无力肌肉不按神经分布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 特征性表现 • 波动性肌无力 • 病态疲劳 • 晨轻暮重 • 无力肌肉不按神经分布
重症肌无力一临床表现 女多于男,约3: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岁前女性多40岁 后男性多,部分合并胸腺肥大和胸腺瘤。 诱因:感染、精神创伤、过劳、妊娠、分娩 隐袭起病,肌肉病态疲劳; >首发症状为眼外肌无力。其他骨骼肌也可受累。 >病情波动性,“晨轻暮重”。 MG危象:侵犯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 >肢体无力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上肢和近端较重 >部分病例合并甲亢等其他自身免疫病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 ➢ 女多于男,约3: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岁前女性多40岁 后男性多,部分合并胸腺肥大和胸腺瘤。 ➢ 诱因:感染、精神创伤、过劳、妊娠、分娩 ➢ 隐袭起病,肌肉病态疲劳; ➢ 首发症状为眼外肌无力。其他骨骼肌也可受累。 ➢ 病情波动性, “晨轻暮重” 。 ➢ MG危象:侵犯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 ➢ 肢体无力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上肢和近端较重。 ➢ 部分病例合并甲亢等其他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