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汕头市2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 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 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第—部分单项选择题毎小题选岀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 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內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24分)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倘若趟水流淌恣肆徜徉 B.辍学点缀撺掇低声啜泣 C.苛刻呵护沉疴百舸争流 D.歼灭忏悔阡陌翩跹起舞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她靠着厚积的修养,在一笑一颦之间,在一歌一吟之际,就丝丝入扣、动人心弦地展现 了角色的内心。 B.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不少,鱼龙混杂,大家买东西要睁大眼睛辨真假 C.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 付诸东流。 D.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自身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味让他们模仿“考场满分作文”,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B.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宜居要求,强化宜居意识,通过加快绿化美化 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城市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城更美 汕头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
汕头市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1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汕头市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 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 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 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 24 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倘.若 趟.水 流淌. 恣肆徜.徉 B.辍.学 点缀. 撺掇. 低声啜.泣 C.苛.刻 呵.护 沉疴. 百舸.争流 D.歼.灭 忏.悔 阡.陌 翩跹.起舞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她靠着厚积的修养,在一笑一颦之间,在一歌一吟之际,就丝丝入扣 ....、动人心弦地展现 了角色的内心。 B.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不少,鱼龙混杂 ....,大家买东西要睁大眼睛辨真假。 C.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 付.诸东流 ...。 D.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 ....,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自身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味让他们模仿“考场满分作文”,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B.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宜居要求,强化宜居意识,通过加快绿化美化 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城市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城更美
C.半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灾区20多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勘察、测量、分析和研究 的羌族古建筑达2000余项之多,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春节期间,中山、华侨、金砂、石砲台四大公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深受 市民欢迎。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①②⑥④⑤③B.⑤②⑥①③④ C.⑤③②⑥④①D.①⑤③④②⑥ 、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上厉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日:“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 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 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 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 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 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推心置其腹中, 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遺使点兵,封德彝奏:"“中 男虽末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 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 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 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 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 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 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 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 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 (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汕头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汕头市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2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C.半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灾区 20 多个乡镇、100 多个自然村,勘察、测量、分析和研究 的羌族古建筑达 2000 余项之多,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D.春节期间,中山、华侨、金砂、石砲台四大公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深受 市民欢迎。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 ①②⑥④⑤③ B. ⑤②⑥①③④ C. ⑤③②⑥④① D. ①⑤③④②⑥ 二、本大题 4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上厉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 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 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 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 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 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 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 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 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 乎! 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 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 ‘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 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 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 “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 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 (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一有狂夫窃发 偷偷地 B.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咨询 C.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拖欠 D.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输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 B.「上怒,召而让之曰 出于不意 天下何由而治乎 C.「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D.c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 下以秦王升为天子 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一项是 A.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 B.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 C.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D.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 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 B.唐太宗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 C.魏徴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但不久唐太宗又重发 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导致了失信于民 D.唐太宗曾误会了魏徵。经过沟通,唐太宗不仅废止了不讲信用的征兵政令,而且奖赏了魏 徵 第二部分(共126分) 三、本大题3小题,共23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群断句。(3分)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 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3分) ②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4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汕头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
汕头市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3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一有狂夫窃.发 偷偷地 B. 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咨询 C.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拖欠 D. 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输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 B. 上怒,召而.让之曰 出于.不意 天下何由而.治乎 C. 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D. 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 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 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一项是 A.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 B.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 C.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D.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 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 B.唐太宗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 C.魏徵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但不久唐太宗又重发 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导致了失信于民。 D.唐太宗曾误会了魏徵。经过沟通,唐太宗不仅废止了不讲信用的征兵政令,而且奖赏了魏 徵。 第二部分(共 126 分) 三、本大题 3 小题,共 23 分。 9.断句和翻译。(10 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群断句。(3 分)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 乎!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3 分) ②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4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 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杜牧《阿房宫赋》) (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四、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王朝闻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 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 格的多样性。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 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 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伟 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 的作品虽然有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 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 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岀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 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 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 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 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 马呜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 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 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 品的可能性。 山头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
汕头市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4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 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 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5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杜牧《 阿房宫赋》) (3)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四、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王朝闻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 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 格的多样性。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 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 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伟 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 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 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 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 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 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 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 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 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 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 品的可能性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 立和统一。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 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 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 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 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承 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 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干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节选自《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证 明了的结论。 B.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C.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D.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E.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只承认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否认其多样性是一个重要原 因 13.下面对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家不同的阅历和素养,是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B.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多样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就具有多样性的风格 C.艺术作品只要具有多样的风格,就能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D.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14.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不失本调而兼众调。”下面诗句表现了杜甫诗歌什么“本调” 又各表现了什么“众调”?(4分)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15.为什么有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作者 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4分) 五、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 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B铅笔在答题纸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山头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5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
汕头市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5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 立和统一。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 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 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 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 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承 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 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千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节选自《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6 月出版)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证 明了的结论。 B. 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C. 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D. 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E. 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只承认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否认其多样性是一个重要原 因。 13.下面对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艺术家不同的阅历和素养,是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B. 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多样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就具有多样性的风格。 C. 艺术作品只要具有多样的风格,就能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D. 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14.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不失本调而兼众调。”下面诗句表现了杜甫诗歌什么“本调”, 又各表现了什么“众调”?(4分)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⑶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15.为什么有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作者 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 (4 分) 五、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 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 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㈠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