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2》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2 课程类别(必,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2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1等 后续课程支撑: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等 授课时间:1~16周,星期一:3-4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F.301 授课对象:2020级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1、2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黄相璇、王晓季 答聚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堂: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 2.课外:可直接到行政楼12L103办公室进行答疑: 3线上:建立微信课程群,实施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 1.《有机化学》,赵温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8.第6版。 教学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高鸿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第5版。 2.《有机化学学习指南》,张文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下册,邢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有机化学》(第三版),莫里森美]编,复旦大学翻译,科学出版社,1996
1 《有机化学 2》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2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2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1 等 后续课程支撑: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等 授课时间:1~16 周,星期一:3-4 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 6F-301 授课对象:2020 级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 1、2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黄相璇、王晓季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堂: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 2.课外:可直接到行政楼 12L103 办公室进行答疑; 3.线上:建立微信课程群,实施线上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 1. 《有机化学》,赵温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8.第 6 版。 教学参考资料: 1. 《有机化学》,高鸿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第 5 版。 2. 《有机化学学习指南》,张文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 《基础有机化学》(第 4 版)上、下册,邢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4. 《有机化学》(第三版),莫里森[美]编,复旦大学翻译,科学出版社,1996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班)专业必修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精细化工人才。《有机化学》是一门培 养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系统深厚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用途、来源、制备、物性、结构、化学 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理、波谱技术、合成分离鉴定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 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学生从事应用化 学与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管理和营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排毕业要求指标点 单业要求 目标1: 1.系统学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从不同角 度加强对一些有机化学中基本概念(电子效应、空间效应、 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的理解: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结构理论,尤其是各 13掌握各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 1具备从事化学化工领域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工 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 理和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化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念 学领域复杂问题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 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用途、来源和制备、天然产物、有机 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构测定、运用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初步掌握有机合成技术。 目标2: 41能够理解相关化学原理,采用科学4.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学领域工程问题进行研
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班)专业必修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精细化工人才。《有机化学》是一门培 养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系统深厚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用途、来源、制备、物性、结构、化学 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理、波谱技术、合成分离鉴定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 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学生从事应用化 学与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管理和营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从不同角 度加强对一些有机化学中基本概念(电子效应、空间效应、 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的理解;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结构理论,尤其是各 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 念;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 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用途、来源和制备、天然产物、有机 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构测定、运用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初步掌握有机合成技术。 1-3 掌握各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化 学领域复杂问题 1 具备从事化学化工领域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4-1 能够理解相关化学原理,采用科学 4.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学领域工程问题进行研
1.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学会官能团的鉴别操作, 方法对化学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 究和分析,包括设计实验、处理与解释数据得到合 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 究。 理有效的结论。 的合成: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 能力,具备较高的有机化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目标3: 1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 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12-2具有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学握自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 1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 主学习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 科学态度: 的能力。 径。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创 新精神: 4逐步形成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理论教学进程表 敕学模式 授课数 学时 敦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周次 教学主题 支排课 师 数 点) (线上/混合式 散学方法 作业安排 程目标 /线下 醇和酚的结构、波谱性质、化学性质: 第九章醇和酚1 黄相璇 2 醇和酚的共性与个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目标1 重点:醇和酚的化学性质一共性:醇的个
3 1.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学会官能团的鉴别操作, 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 的合成;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 能力,具备较高的有机化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方法对化学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 究。 究和分析,包括设计实验、处理与解释数据得到合 理有效的结论。 目标 3: 1.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 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创 新精神; 4.逐步形成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12-2 具有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 主学习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 径。 1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 的能力。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混合式 /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 第九章 醇和酚 1 黄相璇 2 醇和酚的结构、波谱性质、化学性质; 醇和酚的共性与个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重点: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共性;醇的个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目标 1
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课程思政融入点:学习麻醉药品的发展 历史,感受科学伟大成果的同时,体会 科学发展与演变的魅力,认识到有机化 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 作用。 醇和酚的结构、波谱性质、化学性质: 醇和酚的共性与个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重点:醇和酚的化学性质一共性:醇的个 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2 第九章醇和酚2 黄相璇 2 教师讲授 目标1 课程思政融入点:学习麻醉药品的发展 线上/优学院/QQ 历史,感受科学伟大成果的同时,体会 科学发展与演变的魅力,认识到有机化 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 作用。 复习作业:教材中 所有《练习题》和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制法、 除课外作业之外的 第十章醚和环氧 3 黄相璇 物性与波谱性质:醚和环酷的化学性质。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习题》。 目标1 化合物 重点: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冠醚。 作业2:第九章课后 习题P290页第 一、三、十、十五
4 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课程思政融入点:学习麻醉药品的发展 历史,感受科学伟大成果的同时,体会 科学发展与演变的魅力,认识到有机化 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 作用。 2 第九章 醇和酚 2 黄相璇 2 醇和酚的结构、波谱性质、化学性质; 醇和酚的共性与个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重点: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共性;醇的个 性;酚芳环上的反应。 课程思政融入点:学习麻醉药品的发展 历史,感受科学伟大成果的同时,体会 科学发展与演变的魅力,认识到有机化 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 作用。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目标 1 3 第十章 醚和环氧 化合物 黄相璇 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制法、 物性与波谱性质;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重点: 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冠醚。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复习作业:教材中 所有《练习题》和 除课外作业之外的 《习题》。 作业 2:第九章课后 习题 P290 页 第 一、三、十、十五、 目标 1
十六题:第十章课 后习题P306页 第二、五、六、七 题 思政作业:教材中 的二维码的阅读。 醛和酮的结构、制法、物性与波谱性质、 化学性质:a-H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第十一章醛、酮 4 黄相璇 2 a.B-不饱和醛、酮的特性。重点:醛和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目标2 和醒1 酮的化学性质:α-H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B-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醛和酮的结构、制法、物性与波谱性质 化学性质:a-H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第十一章醛、酮 5 黄相璇 ā.B-不饱和醛、酮的特性。重点:醛和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目标2 和醒2 酮的化学性质:α-H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B-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复习作业:教材中 醛和酮的结构、制法、物性与波谱性质、 所有《练习题》和 化学性质:a-H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除课外作业之外的 第十一章醛、酮 6 黄相璇 2 a.B-不饱和醛、酮的特性。■点:醛和 线上/优学院QQ 课堂讲授 《习题》。 目标2 和醒3 酮的化学性质:α-H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作业4:P409习题: a、B-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一),(二),(五) (七),(八),(九)
5 十六题;第十章课 后习题 P306 页 第二、五、六、七 题 思政作业:教材中 的二维码的阅读。 4 第十一章 醛、酮 和醌 1 黄相璇 2 醛和酮的结构、制法、物性与波谱性质、 化学性质;α -H 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 .β -不饱和醛、酮的特性。重点: 醛和 酮的化学性质;α-H 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目标 2 5 第十一章 醛、酮 和醌 2 黄相璇 2 醛和酮的结构、制法、物性与波谱性质、 化学性质;α -H 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 .β -不饱和醛、酮的特性。重点: 醛和 酮的化学性质;α-H 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线上/优学院/QQ 教师讲授 目标 2 6 第十一章 醛、酮 和醌 3 黄相璇 2 醛和酮的结构、制法、物性与波谱性质、 化学性质;α -H 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 .β -不饱和醛、酮的特性。重点: 醛和 酮的化学性质;α-H 的反应;氧化与还原。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线上/优学院/QQ 课堂讲授 复习作业:教材中 所有《练习题》和 除课外作业之外的 《习题》。 作业 4:P409 习题: (一)(二) , (五) , , (七), (八)(九) , , 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