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专业、学制、总学时数 课程名称:养猪学 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总学时数;50学时 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总学时 外 教学内容 讲课实验|习题|上机时 数 绪论 2 2猪的品种及杂交利用 3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2552 2 2 猪的常用饲料及利用方法 3 5种猪的饲养与管理 1410 2
1 《养猪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专业、学制、总学时数 课程名称:养猪学 专 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 学 制:四年 总学时数;50 学时 二、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学时分配表 顺 序 教 学 内 容 总 学 时 学 时 分 配 课 外 时 数 讲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1 绪论 2 2 2 猪的品种及杂交利用 5 5 2 3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5 2 4 猪的常用饲料及利用方法 2 3 5 种猪的饲养与管理 14 10 2
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106 7生长肥育猪的饲养与管理 146 4 8集约化养猪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442 9养猪生产经营与管理 4|2 计 5040 10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养猪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的一门学科。它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体现在养猪生产上,不仅具有 学科的独立性,也是多学科的总结与运用。 2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养猪条件下运用现有优良品 种、在良好的饲料条件和环境控制下,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产力和经 济效益的基本理论、生产知识、技术措施和经营决策,并使学生达到能熟练 掌握肉猪生产中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学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 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养猪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又注意培养学生宏观决策 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市场观念,以适应猪肉生产由产品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2 6 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10 6 7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与管理 14 6 4 8 集约化养猪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 4 4 2 9 养猪生产经营与管理 4 2 合 计 50 40 10 三、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 课程性质 《养猪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的一门学科。它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体现在养猪生产上,不仅具有 学科的独立性,也是多学科的总结与运用。 2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养猪条件下运用现有优良品 种、在良好的饲料条件和环境控制下,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产力和经 济效益的基本理论、生产知识、技术措施和经营决策,并使学生达到能熟练 掌握肉猪生产中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学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 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养猪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又注意培养学生宏观决策 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市场观念,以适应猪肉生产由产品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养猪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养猪 业的历史与现状;国外养猪业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养猪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养猪业与现代养猪业的不 同;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养猪业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三)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了解我国养猪历史及发展现状 3.了解国外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我国养猪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难点:国内外国家养猪业的未来走向 (五)教学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主。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观生猪屠宰厂及各种猪的产品加工厂,加 深学生对猪的经济价值与养猪生产必要与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本课程 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猪的品种及杂交利用 (一)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养猪生产中猪的品种的分类方法,常用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 性能及杂交利用和良种繁育体系建立方法 (二)教学内容 了解猪的品种的分类方法,各个品种的产地、形成原因和现状,要求熟 悉猪的外形特征、生产性能及杂交利用情况。要求学生掌握猪种选育的意义 与方法、猪种的经济杂交意义与原理,了解猪种的经济杂交是世界肉猪生产 的主要趋势与潮流
3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养猪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养猪 业的历史与现状;国外养猪业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养猪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养猪业与现代养猪业的不 同;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养猪业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三)教学要求 1. 正确理解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了解我国养猪历史及发展现状。 3. 了解国外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我国养猪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难点:国内外国家养猪业的未来走向。 (五) 教学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主。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观生猪屠宰厂及各种猪的产品加工厂,加 深学生对猪的经济价值与养猪生产必要与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本课程 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 猪的品种及杂交利用 (一) 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养猪生产中猪的品种的分类方法,常用品种的外貌特征、生产 性能及杂交利用和良种繁育体系建立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了解猪的品种的分类方法,各个品种的产地、形成原因和现状,要求熟 悉猪的外形特征、生产性能及杂交利用情况。要求学生掌握猪种选育的意义 与方法、猪种的经济杂交意义与原理,了解猪种的经济杂交是世界肉猪生产 的主要趋势与潮流
实验內容:结合幻灯片了解猪种的分类原理及外形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堂重点讲解,并运用幻灯片介绍猪种的品种特征和特性,了解不同猪 种的生产性能和优缺点 (四)教学建议 为加强对理论课的理解,采用对比与启发的方法,从过去到现在比较讲 解猪种选育及杂交利用是肉猪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措施 第三章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一)教学目的 了解家猪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尤其是对生 产有益的经济特性,掌握在适当条件下加以利用和改造的方法,以使养猪获 得较好饲养与繁育效果 (二)教学内容 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2猪的行为习性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堂重点讲解,并对猪的生物学特性应用迸行举例对比学习 第四章猪的常用饲料与利用方法 (一)教学目的 认识猪的常用饲料的分类及其利用方法。掌握猪的常用添加剂使用方 (二)教学内容 1常用饲料的分类及其利用方法。 2猪的常用添加剂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加强对理论课的理解,采用对比与启发的方法,从过去到现在比较讲
4 实验内容:结合幻灯片了解猪种的分类原理及外形特征。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堂重点讲解,并运用幻灯片介绍猪种的品种特征和特性,了解不同猪 种的生产性能和优缺点。 (四) 教学建议 为加强对理论课的理解,采用对比与启发的方法,从过去到现在比较讲 解猪种选育及杂交利用是肉猪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措施。 第三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家猪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尤其是对生 产有益的经济特性,掌握在适当条件下加以利用和改造的方法,以使养猪获 得较好饲养与繁育效果 (二) 教学内容 1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2 猪的行为习性认识。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堂重点讲解,并对猪的生物学特性应用进行举例对比学习。 第四章 猪的常用饲料与利用方法 (一)教学目的 认识猪的常用饲料的分类及其利用方法。掌握猪的常用添加剂使用方 法。 (二)教学内容 1 常用饲料的分类及其利用方法。 2 猪的常用添加剂使用方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加强对理论课的理解,采用对比与启发的方法,从过去到现在比较讲
解良好的饲料营养是肉猪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措施。 第五章种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提高种猪生产经济效益的措施和猪人工受精技术的操作要点。 掌握种公猪的合理利用方法和种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乳等 系列生产环节的饲养与管理策略 (二)教学内容 1种猪是指用于繁殖仔猪的公、母猪,它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猪群 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种猪的选择、培育和饲养管理,以期充分发挥优 良种猪的种用性能。 2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 3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等一系列生产环节的饲养 与管理 实验内容:1、猪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测定。 2、记录表格与血统图的编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安排好课堂教学与 实践结合讲授,带领学生到校实习牧场现场实践或观看现场生产幻灯片,加 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第六章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増重速度的措施,了解影响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增 重速度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后续力量,培育好仔猪对提高猪群品质,増加经 济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本章要求学生在掌握仔猪岀生后生理学特征 的基础上,熟悉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与增重速度的技术和措施,并了解仔猪的
5 解良好的饲料营养是肉猪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措施。 第五章 种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 教学目的 了解提高种猪生产经济效益的措施和猪人工受精技术的操作要点。 掌握种公猪的合理利用方法和种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乳等 一系列生产环节的饲养与管理策略。 (二)教学内容 1 种猪是指用于繁殖仔猪的公、母猪,它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猪群 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种猪的选择、培育和饲养管理,以期充分发挥优 良种猪的种用性能。 2 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 3 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等一系列生产环节的饲养 与管理 实验内容:1、猪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测定 。 2、记录表格与血统图的编制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安排好课堂教学与 实践结合讲授,带领学生到校实习牧场现场实践或观看现场生产幻灯片,加 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第六章 仔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 教学目的 掌握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增重速度的措施,了解影响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增 重速度的因素。 (二) 教学内容 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后续力量,培育好仔猪对提高猪群品质,增加经 济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本章要求学生在掌握仔猪出生后生理学特征 的基础上,熟悉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与增重速度的技术和措施,并了解仔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