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课题名称:第一节应用写作概述 目的要求:1.了解应用写作的概念、沿革及作者情况 2掌握应用写作的特点。 教学重点: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特点的掌握和特点与实例结合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讲析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案例导入: 招领启示 本人捡到白色钱包一个,内有一张伍拾元人民币、龙卡一张, 卡号为123456789。有丢失者请与我联系 王× 2005.6.6 分析讨论存在问题: 总结:标题应为“招领启事”; 钱包特征及内存物品不能表示太清 联系方式不明确。 强调应用写作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课 程的关注 讲授内容 写作是人类生存中重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写作,尤其 是应用文写作。可以说自从出现文字,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应用写作 一、应用文的沿革和特点 (一)沿革:我们这里所说的应用写作的沿革就是指应用文的沿革,即应用文 发生、发展、变迁的过程。 “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拙轩集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 文:“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 正式提出“应用文”这一名称的,是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辞 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文字。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又下行。重其辞乃所 以重其实也。但应用文实际应用的历史却更为悠久,只是在历代的名称不同罢了 早在殷周时期,可在甲骨上用于占卜的叫做“卜辞”;在《尚书》收录的商 周文书则称为“诰”、“誓”、“命”;春秋时期用于外籍方面成为“辞”、“辞命”; 后应用文不断发展,秦汉时代的诏制奏表,魏晋的令、书、颂、笺,被称为“文
1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课题名称: 第一节 应用写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应用写作的概念、沿革及作者情况; 2.掌握应用写作的特点。 教学重点: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特点的掌握和特点与实例结合 教学时数及方法:二课时 讲析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案例导入: 招领启示 本 人 捡 到 白 色 钱包 一 个 , 内 有 一 张 伍 拾 元 人 民 币 、 龙卡 一 张 , 卡号为 123456789。 有 丢失 者 请与 我 联系 。 王×× 2005.6.6 分析讨论存在问题: 总结:标题应为“ 招 领启 事”; 钱包特征及内存物品不能表示太清; 联系方式不明确。 强 调 应 用 写 作 在日 常 工 作 及 生 活 中 的 重 要 性 , 引 起 学生 对 本 课 程的关注。 讲授内容 : 写作是人类生存中重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写作,尤其 是应用文写作。可以说自从出现文字,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应用写作。 一、应用文的沿革和特点 (一)沿革:我们这里所说的应用写作的沿革就是指应用文的沿革,即应用文 发生、发展、变迁的过程。 “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拙轩集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一 文:“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 正式提出“应用文”这一名称的,是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辞 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文字。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又下行。重其辞乃所 以重其实也。但应用文实际应用的历史却更为悠久,只是在历代的名称不同罢了。 早在殷周时期,可在甲骨上用于占卜的叫做 “卜辞”;在《尚书》收录的商 周文书则称为“诰”、“誓”、“命”;春秋时期用于外籍方面成为“辞”、“辞命”; 后应用文不断发展,秦汉时代的诏制奏表,魏晋的令、书、颂、笺,被称为“文
书”、“文案”等。唐宋以来的图籍表册、碑碣志铭、法律条例,都是应用文;“公 文”一词,出现在东汉末年。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发展,趋于定型化。私人书 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对应用文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刘熙载的《艺概·文 论》。 “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总体到“寻常往来文件”、 “交涉文件”等。辛亥革命以后,应用文从古体到今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21年,我党建立后即有自己的公文。1942年规范《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 式》,1951年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后经多次完善,于2000年8月24日确定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其他文种随社会需要应运而生。普遍应用于现 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文(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司 法文书等),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管理社会事务及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目标的 活动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工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定义 1.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作了如下解释 应用文: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用的简易通俗文字,一般有 固定的款式。包括书信、公文、契约、单据等。 这个定义虽然简明,但把应用文归结为“简易通俗文字”似乎不尽完善。因 为有些应用文并非“简易通俗”。 2.有的研究者把应用文概括为: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人民群众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形式较为固定 的、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 3.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的定 义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刑侦管理过程中形成 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法提示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 文在应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研究者认为,“应用文”的含义依照公文的定 义加以确定则比较完善。那么,应用文的定义应为: 应用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 社会交往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 和经行公务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
2 书”、“文案”等。唐宋以来的图籍表册、碑碣志铭、法律条例,都是应用文;“公 文”一词,出现在东汉末年。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发展,趋于定型化。私人书 信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发展,对应用文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刘熙载的《艺概·文 论》。 “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总体到“寻常往来文件”、 “交涉文件”等。辛亥革命以后,应用文从古体到今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21年,我党建立后即有自己的公文。1942年规范《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 式》,1951年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后经多次完善,于2000年8月24日确定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其他文种随社会需要应运而生。普遍应用于现 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文(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司 法文书等),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管理社会事务及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目标的 活动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工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定义 1.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作了如下解释: 应用文: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用的简易通俗文字,一般有 固定的款式。包括书信、公文、契约、单据等。 这个定义虽然简明,但把应用文归结为“简易通俗文字”似乎不尽完善。因 为有些应用文并非“简易通俗”。 2.有的研究者把应用文概括为: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人民群众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形式较为固定 的、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 3.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的定 义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刑侦管理过程中形成 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法提示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 文在应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研究者认为,“应用文”的含义依照公文的定 义加以确定则比较完善。那么,应用文的定义应为: 应用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 社会交往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 和经行公务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
(三)、应用文的作用 因社会职能的不同,各类文章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文学作品具有认识、教 育、审美等作用。应用文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宣传指导: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规、规章,统 认识,协调行动,确保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交流通报社会信息,总结实践经验,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指导和推动工 作与生产。 三是加强思想沟通,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是贮存科技、文化、历史资料,为未来的各项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 由此可知,应用文是人们相互交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解决问题、指导实践 的工具。 (四)、应用文的作者:应用文是应用写作实践活动的产品,是应用写作四个 基本要素(写作主体即作者、写作载体即文本、写作客体即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写作受体即接受和作用的对象)之一,是应用写作的载体。应用写作的学习必须 全面掌握这四要素,才能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从而达到写作的目 的,体现出应用文的价值。本教材着重就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两方面,较全面地 阐述应用写作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准备及写作载体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外在表现 形式。 应用写作的主体一一作者,包括群体作者、个人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 1.群体作者指两个及以上作者基于某种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义、进行调查 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者类型。一些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经 常有几个人合作完成,如调查报告 2.个人作者指从写作意图的确立到完成文章都代表个人、由个人独立完成的 作者类型。一些日常应用文和私务文书的作者都是个人作者,如个人计划、个人 总结、信函、日记等。 3.法定作者指写作主体是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主要指行政公文 和专用文书中的一些文体的作者。法定作者必须是以法定的名义发出并能行使相 应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和法人代表。法定作者指公文的署名者,不一定是撰 写文稿者
3 (三)、应用文的作用 因社会职能的不同,各类文章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文学作品具有认识、教 育、审美等作用。应用文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指导: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规、规章,统 一认识,协调行动,确保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交流通报社会信息,总结实践经验,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指导和推动工 作与生产。 三是加强思想沟通,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是贮存科技、文化、历史资料,为未来的各项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 由此可知,应用文是人们相互交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解决问题、指导实践 的工具。 (四)、应用文的作者:应用文是应用写作实践活动的产品,是应用写作四个 基本要素(写作主体即作者、写作载体即文本、写作客体即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写作受体即接受和作用的对象)之一,是应用写作的载体。应用写作的学习必须 全面掌握这四要素,才能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从而达到写作的目 的,体现出应用文的价值。本教材着重就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两方面,较全面地 阐述应用写作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准备及写作载体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外在表现 形式。 应用写作的主体——作者,包括群体作者、个人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 1.群体作者指两个及以上作者基于某种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义、进行调查 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者类型。一些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经 常有几个人合作完成,如调查报告。 2.个人作者指从写作意图的确立到完成文章都代表个人、由个人独立完成的 作者类型。一些日常应用文和私务文书的作者都是个人作者,如个人计划、个人 总结、信函、日记等。 3.法定作者指写作主体是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主要指行政公文 和专用文书中的一些文体的作者。法定作者必须是以法定的名义发出并能行使相 应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和法人代表。法定作者指公文的署名者,不一定是撰 写文稿者
4.代言作者指以撰稿者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与被代言人有两种关系:一是 被代言人指定代言人以助手身份参与写作,成文署被代言人姓名,如秘书为领导 写发言稿;二是代言人以执笔服务者的身份帮他人完成写作任务,根据服务对象 要求,记录“作者”口述内容,如代写书信、起诉状等。 应用写作的受体一一读者,按身份可分为法定读者、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 按接受状态可分为指定姓读者(如公文的读者)和指向性读者(如通告和公告的 读者)。 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的具体要求在以后文种学习中会详细涉及,这里不作具 体介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 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掌握一些应用写作知识,能撰写生活、学习、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应用文是十分必 要的 、应用写作的特点 要学好应用写作,首先要掌握应用文的特点,这有利于按其特点把握思维方 式、写作目的、表述方式等,提高写作水平。各类应用文有其自身特点,将在以 后章节中阐述,这里只介绍其共同特点 )实用性 如果从广义说,所有文章都是现实的反映,有一定的现实性,自然也包括文 学作品。但应用文的实用性更强烈、更直接。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最主要的特征 应用写作的实用性主要体现: 从写作目的看,应用写作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是应用写 作最重要、最根本的特点。人们重视应用写作,社会需要应用写作,都是因为它 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案例 寻物启事:丢失物品则写作此文,否则不懈。 商业广告:向公众宣传商品或服务,最终达到促进销售 可以说,失去了实用性,应用写作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具体体现为: 1.写作内容的实用、具体。应用写作目的是反映并指导社会实践,这就要
4 4.代言作者指以撰稿者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与被代言人有两种关系:一是 被代言人指定代言人以助手身份参与写作,成文署被代言人姓名,如秘书为领导 写发言稿;二是代言人以执笔服务者的身份帮他人完成写作任务,根据服务对象 要求,记录“作者”口述内容,如代写书信、起诉状等。 应用写作的受体——读者,按身份可分为法定读者、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 按接受状态可分为指定姓读者(如公文的读者)和指向性读者(如通告和公告的 读者)。 写作客体和写作载体的具体要求在以后文种学习中会详细涉及,这里不作具 体介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 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掌握一些应用写作知识,能撰写生活、学习、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应用文是十分必 要的。 二、应用写作的特点 要学好应用写作,首先要掌握应用文的特点,这有利于按其特点把握思维方 式、写作目的、表述方式等,提高写作水平。各类应用文有其自身特点,将在以 后章节中阐述,这里只介绍其共同特点: (一)实用性 如果从广义说,所有文章都是现实的反映,有一定的现实性,自然也包括文 学作品。但应用文的实用性更强烈、更直接。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最主要的特征。 应用写作的实用性主要体现: 从写作目的看,应用写作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是应用写 作最重要、最根本的特点。人们重视应用写作,社会需要应用写作,都是因为它 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案例: 寻物启事:丢失物品则写作此文,否则不懈。 商业广告:向公众宣传商品或服务,最终达到促进销售。 可以说,失去了实用性,应用写作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具体体现为: 1.写作内容的实用、具体。应用写作目的是反映并指导社会实践,这就要
求应用写作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利用真实的材料,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不 允许夸张,更不允许虚构。商业广告向公众宣传商品或服务必须真实,不允许存 在欺骗消费者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2.表现形式实用。法定和惯用的表现形式 3.集中地体现在和具体工作、事务相联系的事务性。 二)时效性 1.体现在写作的及时性。这一点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可以“十年磨 剑”,而应用写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延误就失去写作的意义,甚至贻 误工作,造成严重后果 2.体现在作用时间的有限性。应用写作成果只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直接效应, 写作目的实现以后,其直接效用就随之消失。原有文本的作用发生转化,成为 定时限内的档案资料。 应用写作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使办事的依据。一般要求在特 定时间内处理特定的问题,时效性极强,行文不及时,将会丧失其实用价值。特 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今天,应用写作更应做到及时、准时和高效,这是进一步提 高办事效率不可或缺的的重要前提之 (三)程式性 应用写作的程式性主要指文本形式和语体都有相对固定的要求,如有大体相 同或近似的结构布局,有惯用的句式和规范化词语等。应用写作的这一特点也是 由其实用性所决定的。 应用文种类繁多,但无论哪一类应用文种的写作,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都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在实践中人们约定俗成的,如一些 事务文书:便条、请假条、请柬等 有的则是国家统一规定、统一贯彻执行的,如公文。 程式性根本的目的在于便于写作主体与受体的写作、理解和处理。为了便于 理解、便于处理、提高效率,每一文种无论在实际使用中内容如何不同,格式却 不能有所变化。写作者切不可随心所欲,标新立异,否则会造成混乱,不利于工 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写作的程式也会有所调整,但不会有太快、太大的变
5 求应用写作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利用真实的材料,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不 允许夸张,更不允许虚构。商业广告向公众宣传商品或服务必须真实,不允许存 在欺骗消费者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2.表现形式实用。法定和惯用的表现形式。 3.集中地体现在和具体工作、事务相联系的事务性。 (二)时效性 1.体现在写作的及时性。这一点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可以“十年磨 一剑”,而应用写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延误就失去写作的意义,甚至贻 误工作,造成严重后果。 2.体现在作用时间的有限性。应用写作成果只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直接效应, 写作目的实现以后,其直接效用就随之消失。原有文本的作用发生转化,成为一 定时限内的档案资料。 应用写作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使办事的依据。一般要求在特 定时间内处理特定的问题,时效性极强,行文不及时,将会丧失其实用价值。特 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今天,应用写作更应做到及时、准时和高效,这是进一步提 高办事效率不可或缺的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程式性 应用写作的程式性主要指文本形式和语体都有相对固定的要求,如有大体相 同或近似的结构布局,有惯用的句式和规范化词语等。应用写作的这一特点也是 由其实用性所决定的。 应用文种类繁多,但无论哪一类应用文种的写作,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都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在实践中人们约定俗成的,如一些 事务文书:便条、请假条、请柬等。 有的则是国家统一规定、统一贯彻执行的,如公文。 程式性根本的目的在于便于写作主体与受体的写作、理解和处理。为了便于 理解、便于处理、提高效率,每一文种无论在实际使用中内容如何不同,格式却 不能有所变化。写作者切不可随心所欲,标新立异,否则会造成混乱,不利于工 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写作的程式也会有所调整,但不会有太快、太大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