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全球经济史(中文版》 标准模式与后发工业化
到1850年时,欧洲和北美已经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贫困国家如何追赶成了新的问题。殖 民地对此无能为力,因为帝国势力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不过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可以采用标准模式 (建设铁路、统一关税、建立银行和发展教育),这一模式在北美和西欧地区都取得了成功。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策略已不再像之前那样有效了。 俄国 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是欧洲最落后的地区。彼得一世(1672年一1725年)试图将俄国改造 全 成现代化的西方强国。他建造了新的港口圣彼得堡,并且建立了多家以军工生产为主的工厂。然而, 经 俄国并未因此赶上西方。在克里米亚战净(1853年一1856年)中,俄国被英国和法国击败,从中可 史 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俄国的落后状况。现代化成为迫切的目标,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因此废除了农奴制。 ( 中 改革派希望这一举措能够产生自由劳动力和私有财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但事实上,农奴解放并没 有迅速带来转变。 版 在解放农奴之后,俄国政府采取了经过微调的标准发展模式。首先,俄国政府通过规模庞大 ”的铁路建设项目来创建全国性市场。到1913年,已经开通的铁路里程达到7.1万公里,将俄国与全球 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1903年,]当俄国农民在尼古拉耶夫地区销售他们的谷物时,他们问道:“"根据最新电报, 现在美国的谷物是什么价格?”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知道如何将价格从美分/蒲式耳转换成戈比/普 特
其次,俄国政府通过关税来建立本国工业。到1910年,俄国的生铁冶炼能力达到400万吨/ 年,虽然没有赶上由美国、德国和英国组成的第一集团,但在第二集团中已经处于领先位置。俄国还 建立起了重要的工程业。此外,俄国还对纺织品征收高关税,对原棉征收低关税,以此来促进轻工业 的发展。结果,在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在20世纪初期,俄国纺织厂 的棉花加工量几乎与德国的相等。第三,经济政策上的最大变革在于金融业。俄国的私有银行过于弱 小,无法起到同类银行在比利时或德国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俄国转而依赖外国资本。他们通过在国 球 外出售证券来募集铁路建设资金,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将先进科技引入俄国的主要手段。然而,这些工 济 厂都是按照西欧标准建造的,并没有根据俄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加以调整。结果就是,当地的生产成本 高于西欧的。第四,从19世纪60年代起,教育范围不断扩大。到一战时,将近一半的成年人具备读 写能力。体力劳动者中,具备读写能力的人收入高于不具备读写能力的人,因此对许多人来说,学校 版 教育具有吸引力。 标准模式(调整后的)将俄国重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885年的2%提高到1913年 的8%,但农业依然是规模最大的产业(比重从59%下降到51%)。在这一时期,随着国际市场上小 麦价格的提升,俄国的农业产量翻了一番,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绝大部分源自农业生产。沙皇治下的 经济增长主要源自农业繁荣,加上关税保护所带来的若干工业化发展。一战之后,随着国际市场上小 麦价格暴跌,这部分增长很可能就此消失。俄国需要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来赶超西方。 有一项指标能说明标准模式在俄国产生的影响很有限,那就是劳动力市场。虽然国内生产总
值出现增长,但劳动力需求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增长,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因此工资停留在最低生活水 平。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额外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利润被产业所有者占有,另一部分作为地租 被土地所有者占有。这些因素最终引发了社会冲突。不平等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反抗,先是1905年的 起义,随后是1917年更大规模的革命。标准模式没能改变俄国,反而导致了自身的消亡。 日本 日本是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因为它是第一个赶上西方世界的亚洲国家。日本历史可以划分为 球 四个阶段:德引川时期(1603年一1868年),当时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明治时期(1868年 一1905年),此时权力回到明治天皇手中,日本开始推行经济现代化;帝国主义时期(1905年 史 1940年),日本建立起重工业;最后,高速发展时期(1950年一1990年),日本赶上西方强国。 ( 日本取得成功的源头在德川川时期,虽然当时有许多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整个社会分为几个 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整个国家分成几百个领地,由被称为“大名”的地方诸侯治 版 理。这些领地可能被国家没收,因此在社会最高层面上,私有产权得不到保障一就像是伊丽莎白 ?时代的英格兰。政府对于国际贸易和联系施加了严格限制。只有来自中国、朝鲜和荷兰的船只被允许 进入日本,并且荷兰人被限于在长崎的一小块殖民地范围内活动。 德川时期的日本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进步,但进步的特点与英国的正好相反。由于东亚地区工 资较低,日本人发明了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提高土地、资本和材料的生 产效率。比如,劳动力被用于建设水利工程,以提高作物的产量。稻米的新品种(比如杂草稻)开始
种植,同时对水源的掌控使得农民可以种植第二种作物,比如小麦、棉花、甘蔗、草莓或油菜籽。随 着犁具和役畜替代了原始的锄头,农民在每公顷土地上花费的劳动时间更长,投入的资本更少。 产品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各个领地都努力发展工业,支持研究,意图提高生产 效率,因为更高的产量就意味着更多的税收。以丝绸为例,早期曾有人尝试参照英国人的模式来使用 机械(比如,受钟表和自动机械的启发,采用齿轮和传动带),但最后他们终止了这一做法,因为成 全本太高。之后,人们尝试提高蚕的培育率。通过选择性培育和温度控制,人们得以缩短蚕的成熟时 间,并且将每只蚕茧的出丝率提高了1/4。在采矿业中,人们对机械化的排水系统有所了解,但没有 使用,而是雇用大批劳动者来完成这项工作。同样,炼铁业雇用了大量劳动力,以便从矿石中提炼出 史 最大数量的金属。唯一例外的是日本米酒。人们建立起了资本密集型的、使用水力的工厂,但之所以 这样做是因为政府限制生产,规定了酿酒厂的工作时间。这一限制导致工厂在设计时不得不选用高产 版 量模式。 德川时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均衡的繁荣格局。在17世纪,日本的人口和稻米生产都出现 ∽ 了增长,但劳动者的工资依旧停留在基本生活水平。在德川川时期的晚期和明治时期的早期,普通民众 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1,800卡路里。大多数卡路里和蛋白质来自稻米、土豆和豆类,而不是肉类和 鱼。因此,日本人普遍较矮:男性平均身高为157厘米,女性为146厘米。 不过,许多人过着更为富裕的生活。大约15%的日本人住在城市里。江户(即现在的东 京)的人口达到100万,大阪和京都各40万,位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日本人的人均寿命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