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泛生假说 >1859,《物种起源》 ,解释生物进化 >1868,《在驯养下动物和植物的变异》 ,对性物的遗 传、变异机制进行了假设,并提出了泛生假说。 认为各种器官都存在微小的泛生粒,它们能分裂、生殖,并 能在体内流动,最后汇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当 受精卵发育成成体时,各种泛生粒又进入到各器官发生作用 从而表现出遗传现象。如果亲代的泛生粒发生改变,子代则 表现变异。 >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遗传的些观点
达尔文:泛生假说 ➢1859,《物种起源》,解释生物进化 ➢1868,《在驯养下动物和植物的变异》,对生物的遗 传、变异机制进行了假设,并提出了泛生假说。 ◼ 认为各种器官都存在微小的泛生粒,它们能分裂、生殖,并 能在体内流动,最后汇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当 受精卵发育成成体时,各种泛生粒又进入到各器官发生作用, 从而表现出遗传现象。如果亲代的泛生粒发生改变,子代则 表现变异。 ➢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遗传的一些观点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新达尔文主义 √在生物进化方面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在遗传上否定获得性 遗传,魏斯曼是其首创者。 ▣1892,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责生殖和遗传; 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种质自身永世长存,世代连续相继,体质由种质产生,是保护和 帮助种质繁殖的手段: √种质细胞系完全独立于体质细胞系,体质细胞发生的变化(获得 的性状)不影响种质细胞,获得性状是不遗传的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新达尔文主义 ✓ 在生物进化方面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在遗传上否定获得性 遗传,魏斯曼是其首创者。 1892 , 种 质 连 续 论 (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 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责生殖和遗传; 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 种质自身永世长存,世代连续相继,体质由种质产生,是保护和 帮助种质繁殖的手段; ✓ 种质细胞系完全独立于体质细胞系,体质细胞发生的变化(获得 的性状)不影响种质细胞,获得性状是不遗传的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1866,《植物杂交试验》 ▣遗传因子假说认为: /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 (hereditary factor)控制 √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 循分离和自由组合两个规律 ●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 不可动摇的基础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1866,《植物杂交试验》 遗传因子假说认为: ✓ 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 (hereditary factor)控制 ✓ 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 循分离和自由组合两个规律 ⚫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 不可动摇的基础
遗传学的建立和发一 1900年一德国的柯伦斯、荷兰的弗里斯和奥地利的柴马 克三人再发现孟德尔规律,是遗传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1906年,W.Bateson:提出以遗传学(Genetics)作为该 学科的学科名。 ▣1902年W.Sutton和T.Boveri提出了染色体理论。 Yule提出多因子假说,1908年,Nilsson- Ehle将其完善(数量遗传学基础 目 1905年一G.H.Hardy和W.Weinberg推导出群体遗传 平衡定律(群体遗传学基础)。 1909年W.L.ohannsen:将遗传因子一词更名为基 因(gene),提出"纯系理论”(数量遗传学 目 1910年一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遗传学基 础),并提出了连锁遗传定律
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1900年—德国的柯伦斯、荷兰的弗里斯和奥地利的柴马 克三人再发现孟德尔规律,是遗传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1906年,W.Bateson提出以遗传学(Genetics)作为该 学科的学科名。 1902年—W.Sutton和T.Boveri提出了染色体理论。 Yule提出多因子假说,1908年,NilssonEhle将其完善(数量遗传学基础) 1905年—G.H.Hardy和W.Weinberg推导出群体遗传 平衡定律(群体遗传学基础)。 1909年—W. L. Johannsen将遗传因子一词更名为基 因(gene),提出“纯系理论”(数量遗传学) 1910年—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遗传学基 础) ,并提出了连锁遗传定律
遗传学的发展 ▣1928年F.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1941年G.W.Beadle和E.Tatum提出了"一基因 酶”学说,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 ▣1944年阿委瑞等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直接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一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创了分子遗传学这一新 的学科领域,被喻为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目 1961年F.jacoba和J.Monod提出调节基因表达的操 纵子模型
遗传学的发展 1928年—F.Griffith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1941年—G. W. Beadle和E.Tatum提出了“一基因一 酶”学说,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 1944年—阿委瑞等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直接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创了分子遗传学这一新 的学科领域,被喻为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61年—F.jacob和J.Monod提出调节基因表达的操 纵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