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及其方法特点,掌握吸收曲线的概 念,了解其应用 2.掌握光的吸收定律,掌握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了解比尔 定律的偏离情况,掌握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原理 3.掌握显色反应的概念,了解显色条件的选择原理 4.了解吸光光度法应用 5.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 朗伯比尔定律;吸光系数:单一组分的分析 难点: 吸光光度分析的测量条件控制和测量误差:示差法 课堂组织: §11-1概述 一、吸光光度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基于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 来的分析方法。 2.分类: (1)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在 2.5~1000mm,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2)紫外吸收光谱:属于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在 200~400m(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3)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m,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3.特点:灵敏度高.10-5~106mo1 准确度好.RE=2~5% 简便,快速,成本低 应用广泛 二、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波长入、 频率Y、光速c、波数(cm)等参数来描述: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 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 补。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不同物质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当一束白炽光作 用于某一物质时,如果该物质对可见光各波段的光全部吸收,物 质呈黑色:如果该物质对可见光区各波段的光都不吸收,即入射 光全部透过,则物质呈透明无色;若物质吸收了某一波长的光, 而让其余波段的光都透过,物质则呈吸收光的互补色光。值得注 意的是,如果物质分子吸收的是其他波段的光(非可见光)时, 则不能用颜色来判断物质分子对光子的吸收与否。 2
如:硫酸铜溶液,吸收黄光,呈现蓝色, 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绿光,呈现紫色 四、吸收曲线(absorption spectrum) 1吸光度: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均匀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 吸收,一部分透过,一部分被反射,设入射光强度一10,透射光强 度1,吸收光强度一a, 则: 透光度T transmittance:表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I/Io 吸光度A absorbance A=-lgT=lgIo/I 5.吸收曲线定义: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溶液,测量 其对各波长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轴,吸光度为纵轴, 即得吸收曲线。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KMO4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具有选择性,最大吸收波 入max=525nm。 •物质的吸收曲线是一种特征曲线。不同浓度溶液的吸收曲线形状 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不变。 ·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吸光度测量的灵敏度最高。这一特征可作 为定量分析选择入射光波长的依据
§11-2光吸收定律 一、光吸收定律一Lambert-Beer定律 l.Lambert-Bcer定律: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阐明 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动画) A∝飞 1852年比耳(Bec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 也具有类似的关系。(动画)A∝c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1g (lo/h)=Kbc 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浓度,单位moL: 即: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某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液 层厚度b和溶液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 2.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K为常数,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 1)K的影响因素: ●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 ·与有色物质的性质有关 ●与温度有关 2)表示方法: K值随c的单位不同而不同,液层厚度以cm为单位. C/g'L-1 A=abc a吸光系数:Lg1cm1 C/mol-L-1 A=&bc 4
e摩尔吸光系数:Lmo1cm~1 3)&(mn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的意义: e表示吸光物质浓度为1mo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 光度. 值越大,溶液的吸光能力越强,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越高.p263 e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 e值是选择显色反应的重要依据。 对一次分析而言,b为常量,ε为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8的大小 直接反映出方法的灵敏度。 般情况 ε<104低灵敏度 810~103中等灵敏度 8>105高灵敏度 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广泛地应用于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区的吸收测量: 例:浓度为0.51μg/ml的Cu2+溶液,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光度法测 定.在600nm波长处用2cm比色皿测得A-0.297.求e,a. 解:Ca.=0.51×10 -=8.0×10-6mol.1 63.55 0.297 6=8.0x10×2.0=1.9×101mo1·cm 0.297 a=0.51x10×2.0=3.0×10181.cm 显然,g=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