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平衡法和上限法及其应用 §9.1功平衡法 §9.2极值原理及上限法 §9.3速度间断面及其速度特性 §9.4 Johnson上限模式及应用 §9.5 Aviztur上限模式及应用
功平衡法和上限法及其应用 §9.1 功平衡法 §9.2 极值原理及上限法 §9.3 速度间断面及其速度特性 §9.4 Johnson上限模式及应用 §9.5 Aviztur上限模式及应用
§9.1功平衡法 〉功平衡法是利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功平衡原 理來计算变形力的一种近似方法,又称变形功 法 功平衡原理是指:塑性变形过程外力沿其位 移方向上所作的外部功(W)等于物体塑性变形 所消耗的应变功(Wd)和接触摩擦功(Wf)之 和,即 WP= Wd+ Wf 对于变形过程的某一瞬时,上式可写成功増量形 式 dwp= dWd dwf
§9.1 功平衡法 ➢ 功平衡法是利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功平衡原 理来计算变形力的一种近似方法,又称变形功 法。 ➢ 功平衡原理是指:塑性变形过程外力沿其位 移方向上所作的外部功(WP)等于物体塑性变形 所消耗的应变功(Wd)和接触摩擦功(Wf)之 和,即 WP = Wd + Wf 对于变形过程的某一瞬时,上式可写成功增量形 式 dWP = dWd + dWf
§9.2极值原理及上跟法 极值原理包括上限定理和下限定理,它们都是根据虚 功原理和最大塑性功耗原理得出的,但各自分析问题的出 发点不同。 上限定理是按运动学许可速度场(主要满足速度边界条 件和体积不变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这一变形 载荷它总是大于(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即高估 的远似值,故称上限解; 下限定理仅按静力学许可应力场(主要满足力的边界条 件和静力平衡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它总是小 于(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即高低的近似解,故 称下限解
➢ 极值原理包括上限定理和下限定理,它们都是根据虚 功原理和最大塑性功耗原理得出的,但各自分析问题的出 发点不同。 ➢ 上限定理是按运动学许可速度场(主要满足速度边界条 件和体积不变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这一变形 载荷它总是大于(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即高估 的近似值,故称上限解; ➢ 下限定理仅按静力学许可应力场(主要满足力的边界条 件和静力平衡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它总是小 于(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即高低的近似解,故 称下限解。 §9.2 极值原理及上限法
虛功原理 稳定平稳状态的变形体中,当给予变形体一几 何约束所许可的微小位移(因为该位移只是几 何约束所许可,实际上并未发生,故称虛位移) 时,则外力在此虛位移上所作的功(称虛功), 必然等于变形体内的应力在虚应变上所作的虛 应变功,其表达式为 , du ds+∑A 实际应用常用功率形式表达 ∫Py4=Jo,+2」 sAds+∑M
稳定平稳状态的变形体中,当给予变形体一几 何约束所许可的微小位移(因为该位移只是几 何约束所许可,实际上并未发生,故称虚位移) 时,则外力在此虚位移上所作的功(称虚功), 必然等于变形体内的应力在虚应变上所作的虚 应变功,其表达式为: 实际应用常用功率形式表达 p ui dS = V i jd i jdV + t dui ds + Ak S s 1 s p i i = V i j i j + t i d s+Nk p v d s dV v S 虚功原理
虛功原理 式中,左边为外力所作虚功或虛功率,右边 第一项为虛应变功耗或虚应变功率消耗,第二 为接触摩擦与刚性界面上剪切功耗或功率消 耗等。(A为所在界面上的相对滑动速度)。 第三项为裂纹形成等的功耗或功率消耗。虚功 原理对于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或塑性变形力 学问题都是适用的
虚功原理 式中,左边为外力所作虚功或虚功率,右边 第一项为虚应变功耗或虚应变功率消耗,第二 项为接触摩擦与刚性界面上剪切功耗或功率消 耗等。( 为所在界面上的相对滑动速度)。 第三项为裂纹形成等的功耗或功率消耗。虚功 原理对于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或塑性变形力 学问题都是适用的。 i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