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一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正确掌握小儿一般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的结果,经过分析作出正 确的判断。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精神和心理发有一般规律。 【地点】幼儿园 【学时数】2学时 【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 签、手电筒、腕关节x线片、小儿玩具等,生长发育录像片。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重点复习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计算方法及正常值)。 1、体重:准确校正体重计,测量前先矫正零点,被测者脱去鞋、帽及衣 服,仅穿内衣裤。应注意保暖及室内温度。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十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1~2岁体重(kg)=9+(月龄-12)×0.25kg)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十7(或8)kg) 体重正常波动范围在±10%以内。 2、身高(长):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小儿脱去衣、帽、鞋,取直立位 使被检者的枕部、肩胛、臀部紧贴测量器,双眼平视。3岁以下可用测量 床,取平卧位,量取身长。 2~12岁身高(cm)=年龄×7+70(cm) 平均出生身长50cm。 身高的全长以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划分为上部量和下部量。 身体呈比例矮小,多见于垂体性侏儒症。 下部量过短,考虑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软骨发育不良
0 见习一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正确掌握小儿一般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的结果,经过分析作出正 确的判断。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精神和心理发育一般规律。 【地点】 幼儿园 【学时数】2 学时 【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 签、手电筒、腕关节 x 线片、小儿玩具等, 生长发育录像片。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重点复习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计算方法及正常值)。 1、体重:准确校正体重计,测量前先矫正零点,被测者脱去鞋、帽及衣 服,仅穿内衣裤。应注意保暖及室内温度。 1~6 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十月龄×0.7kg 7~12 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1~2 岁体重(kg)=9+ (月龄—12)× 0.25(kg) 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 8)(kg) 体重正常波动范围在±10%以内。 2、身高(长):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小儿脱去衣、帽、鞋,取直立位 使被检者的枕部、肩胛、臀部紧贴测量器,双眼平视。3 岁以下可用测量 床,取平卧位,量取身长。 2~12 岁身高(cm)=年龄×7+70(cm) 平均出生身长 50cm。 身高的全长以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划分为上部量和下部量。 身体呈比例矮小,多见于垂体性侏儒症。 下部量过短,考虑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软骨发育不良
3、头围:平两眉弓上缘、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皮尺宜紧贴头皮。 出生时平均头围33~34cm。第一年前三个月增加6cm,后9个月增加 6cm,即1岁时头围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 约54~58cm. 头围过小一小头畸形。 头围过大—脑积水:轻度过大见于佝偻病。 4、胸围:平左右乳头下缘,两肩胛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即为胸围。 出生时胸围<头围。 1岁时胸围=头围。>1岁时胸围>头围,其差数约等于小儿岁数一1。 5、上臂围:将皮尺零点固定于左上臂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 水平将皮尺轻沿皮肤绕上臂一周之长度 6、呼吸、脉搏的测量。(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见下表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每分钟)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拇 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1岁以下 30~40 110~130 1:34 23岁 25~30 100~120 47岁 20~25 80~100 1:4 7、血压测量:小儿安静情况下,取仰卧位,用血压计测量,袖带宽度为 小儿上臂宽度的12~23。新生儿和要儿用超声波多普勒诊断仪测量。 收缩压(mmHg)=80+(年龄×2) 舒张压=收缩压×2/3。 二、骨酪的发育: 1、前囟门:由额骨和顶骨组成,呈菱形。在安静情况下,用食指和中指 检查,先检查囟门是否闭合,如未闭合,则应测量囟门大小(对边中点连 线长度),压力高低(即囟门张力)
1 3、头围:平两眉弓上缘、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皮尺宜紧贴头皮。 出生时平均头围 33~34cm。第一年前三个月增加 6cm,后 9 个月增加 6cm,即 1 岁时头围 46cm;2 岁 48cm;5 岁 50cm;15 岁时头围接近成人, 约 54~58cm. 头围过小——小头畸形。 头围过大——脑积水;轻度过大见于佝偻病。 4、胸围:平左右乳头下缘,两肩胛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即为胸围。 出生时胸围<头围。 1 岁时胸围=头围。>1 岁时胸围>头围,其差数约等于小儿岁数-1。 5、上臂围:将皮尺零点固定于左上臂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 水平将皮尺轻沿皮肤绕上臂一周之长度。 6、呼吸、脉搏的测量。(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见下表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每分钟)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l 岁以下 30~40 110~130 1∶3~4 2~3 岁 25~30 100~120 4~7 岁 20~25 80~100 1∶4 7、血压测量:小儿安静情况下,取仰卧位,用血压计测量,袖带宽度为 小儿上臂宽度的 1/2~2/3。新生儿和婴儿用超声波多普勒诊断仪测量。 收缩压(mmHg)=80+(年龄×2) 舒张压=收缩压×2/3。 二、骨骼的发育: 1、前囟门:由额骨和顶骨组成,呈菱形。在安静情况下,用食指和中指 检查,先检查囟门是否闭合,如未闭合,则应测量囟门大小(对边中点连 线长度),压力高低(即囟门张力)
前囟门于出生时约1.5~2cm,1~1.5岁闭合。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 迟闭、过大则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或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颅 内高压,凹陷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或脱水者。 2、后囟门:为两块顶骨和枕骨的间隙组成,呈三角形。 后囟门大多于出生时已闭合,迟至生后6一8周闭合。 3、颅缝:用食指或中指扪到骨缝,接着左手拇指、右手拇指交替压迫颅 骨,即可测知骨缝有无分离。 颅缝于出生后稍分开,约于生后3一4个月闭合。 4、脊柱检查:取直立或坐位,观察脊柱自然弯曲曲线及活动情况,有无 压痛及畸形。新生儿脊柱轻微后凸,3个月能抬头,出现颈椎前凸,6 个月会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后能行走,出现腰椎前凸。 5、骨化中心的检查:一般摄左腕部片,半岁前宜摄膝部及踝部片,腕部 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1岁时3个,3岁时4个,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 约为岁数加1.10岁时全部出现为10个。 6、牙齿的检查:注意牙齿的数目、形状,有无龋齿,以及出牙顺序。 乳牙自6个月(4~10个月)开始萌出,2~2.5岁出齐,共20个。2岁以 内乳牙数约为月龄减4~6。 三、教师一般讲解神经、精神心理发育的情况及正常发育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歌谣: 一哭二笑会抬头,三月伊呀四哈哈 五月取物辨人声,还可扶站发单音, 六月独坐识陌生,七月翻身懂己名, 并能无意发复音,八月会爬识物体, 九月试站懂再见,十月独站能模仿, 十二独走叫物名,指手指眼爱憎明。 十五能道姓和名,同意与否自表明, 活波可爱小Baby,十八就能懂命名
2 前囟门于出生时约 1.5~2cm,l~1.5 岁闭合。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 迟闭、过大则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或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颅 内高压,凹陷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或脱水者。 2、后囟门:为两块顶骨和枕骨的间隙组成,呈三角形。 后囟门大多于出生时已闭合,迟至生后 6—8 周闭合。 3、颅缝:用食指或中指扪到骨缝,接着左手拇指、右手拇指交替压迫颅 骨,即可测知骨缝有无分离。 颅缝于出生后稍分开,约于生后 3—4 个月闭合。 4、脊柱检查:取直立或坐位,观察脊柱自然弯曲曲线及活动情况,有无 压痛及畸形。新生儿脊柱轻微后凸, 3 个月能抬头,出现颈椎前凸,6 个月会坐,出现胸椎后凸,1 岁后能行走,出现腰椎前凸。 5、骨化中心的检查:一般摄左腕部片,半岁前宜摄膝部及踝部片,腕部 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1 岁时 3 个,3 岁时 4 个,1~9 岁腕部骨化中心数 约为岁数加 1。10 岁时全部出现为 10 个。 6、牙齿的检查:注意牙齿的数目、形状,有无龋齿,以及出牙顺序。 乳牙自 6 个月 (4~10 个月)开始萌出,2~2.5 岁出齐,共 20 个。2 岁以 内乳牙数约为月龄减 4~6。 三、教师一般讲解神经、精神心理发育的情况及正常发育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歌谣: 一哭二笑会抬头,三月伊呀四哈哈, 五月取物辨人声,还可扶站发单音, 六月独坐识陌生,七月翻身懂己名, 并能无意发复音,八月会爬识物体, 九月试站懂再见,十月独站能模仿, 十二独走叫物名,指手指眼爱憎明。 十五能道姓和名,同意与否自表明, 活波可爱小 Baby, 十八就能懂命名
五、具体方法:见习前与幼儿园联系好见习时间及对象,并请安排好小儿 的活动。带教老师亲临指导,观察小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及小班、中班、大 班小儿的各项作业。将同学2一3人为一组,重点接触与测量一个小儿, 每组选择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组小儿,并作详细记录,评价所测小儿体 格、精神发育是否正常。最后由带教老师小结。 【思考题】 试述一个8个月小儿体格发育(含身高、体重、体围、骨骼发育、牙齿)及 精神神经发育的正常标准。 见习二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年龄组保健原则 2、掌握小儿预防接种。 3、了解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具体措施。 【地点】医院内幼儿园、示教室 【学时数】1学时 【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 签、手电筒、腕关节x线摄影片、小儿玩具、儿童保健录像片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由教师重点介绍小儿各年龄组的保健原则。 二、由教师重点介绍1岁内儿童的计划免疫。 三、由幼儿园保健医师介绍传染病管理及预防接种。 四、参观幼儿园所在地、建筑物的卫生要求、饮食管理等
3 五、具体方法:见习前与幼儿园联系好见习时间及对象,并请安排好小儿 的活动。带教老师亲临指导,观察小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及小班、中班、大 班小儿的各项作业。将同学 2~3 人为一组,重点接触与测量一个小儿, 每组选择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组小儿,并作详细记录,评价所测小儿体 格、精神发育是否正常。最后由带教老师小结。 【思考题】 试述一个 8 个月小儿体格发育(含身高、体重、体围、骨骼发育、牙齿)及 精神神经发育的正常标准。 见习二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年龄组保健原则。 2、掌握小儿预防接种。 3、了解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具体措施。 【地点】 医院内幼儿园、示教室 【学时数】1 学时 【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 签、手电筒、腕关节 x 线摄影片、小儿玩具、儿童保健录像片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 由教师重点介绍小儿各年龄组的保健原则。 二、 由教师重点介绍 1 岁内儿童的计划免疫。 三、 由幼儿园保健医师介绍传染病管理及预防接种。 四、 参观幼儿园所在地、建筑物的卫生要求、饮食管理等
【思考题】 1、试述各年龄组保健原则有何不同? 2、试述小儿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 活疫苗,百日咳菌液、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的初种与复种年龄。 见习三 儿科护理技术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给药方法、用药特点、药物计量计算,肌肉注射的原则、头 皮静脉输液法、灌肠法、清理呼吸道法、给氧法、脐带护理、喂哺法 2、熟悉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护理观察要点。 3、了解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的结构、原理。 4、熟悉更换尿布法、沐浴法、约束法、股静脉穿刺法, 5、了解PICC、换血疗法 【地点】医院儿科病房、儿科示教室 【学时数】2学时 【教具】病人、病历,软尺,身长测量板,磅秤,蓝光箱,保暖箱,辐射 台,婴儿模具,奶瓶,包布,洗耳球,小儿吸痰器,各型吸痰管、灌肠管、 吸氧面罩、双氧水、酒精、棉签、儿科护理技术多媒体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暖箱的使用 (一)项目名称暖箱的使用 (二)目的:掌握暖箱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实施要点 1.入箱前准备:暖箱的温、湿度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而定。 使用前应将温箱预热,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调节适中温度入箱:
4 【思考题】 1、试述各年龄组保健原则有何不同? 2、试述小儿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 活疫苗,百日咳菌液、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的初种与复种年龄。 见习三 儿科护理技术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给药方法、用药特点、药物计量计算,肌肉注射的原则、头 皮静脉输液法、灌肠法、清理呼吸道法、给氧法、脐带护理、喂哺法 2、熟悉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护理观察要点。 3、了解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的结构、原理。 4、熟悉更换尿布法、沐浴法、约束法、股静脉穿刺法, 5、了解 PICC、换血疗法 【地点】医院儿科病房、儿科示教室 【学时数】2 学时 【教具】病人、病历,软尺,身长测量板,磅秤,蓝光箱,保暖箱,辐射 台,婴儿模具,奶瓶,包布,洗耳球,小儿吸痰器,各型吸痰管、灌肠管、 吸氧面罩、双氧水、酒精、棉签、儿科护理技术多媒体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暖箱的使用 (一)项目名称 暖箱的使用 (二)目的:掌握暖箱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实施要点 1.入箱前准备:暖箱的温、湿度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而定。 使用前应将温箱预热,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调节适中温度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