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 教学大纲 (供检验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二0一0年十二月 一、前言 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针对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编的《临床检验血液 学》(医学检验专业)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我们重新修订了《临床检验血液学教 学大纲》一书,旨在使学生掌握与本门课程相关基础理论、基本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 并了解血液学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为从事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本大纲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造血及其调控;第二章为"骨髓细胞学检验”;第三章为"血细胞化 学染色";第四章~第六章分别叙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二、主要参考书目 《临床检验血液学》(医学检验专业)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12 《临床血液学和检验》第四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医学检验专专业),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 三、学生考核与评价 理论课总成绩构成:期末考试60%,综合文献调研报告占10%,课程作业(评价内容包括提交 及时、作业完整、查阅文献的广泛度、问答正确率)10%,分组提问答辩10%,出勤率占10%。 目录 第一章造血及其调控
临床血液学检验 教学大纲 (供检验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二O一O年十二月 一、前言 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针对高等教育出版社新编的《临床检验血液 学》(医学检验专业)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我们重新修订了《临床检验血液学教 学大纲》一书,旨在使学生掌握与本门课程相关基础理论、基本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 并了解血液学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为从事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本大纲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造血及其调控;第二章为"骨髓细胞学检验";第三章为"血细胞化 学染色";第四章~第六章分别叙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二、主要参考书目 《临床检验血液学》(医学检验专业)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12 《临床血液学和检验》第四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医学检验专专业),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 三、学生考核与评价 理论课总成绩构成:期末考试60%,综合文献调研报告占10%,课程作业(评价内容包括提交 及时、作业完整、查阅文献的广泛度、问答正确率)10%,分组提问答辩10%,出勤率占10%。 目 录 第一章 造血及其调控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 第三章血细胞化学染色 第四章贫血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第三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第四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五节溶血性贫血 第五章白血病 第一节急性白血病 第二节慢性白血病 第三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六章止血与血栓 第一节出血性疾病的检验 第二节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造血及其调控 4 第二章 骨链细胞学检验 4 第三有 血细跑化学染色 2 第四章 贫血 2 第一节 缺铁性铭血 2 第二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 第三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4 第五节 溶血性铭血 3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 第三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 第四章 贫血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第三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 第五章 白血病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第二节 慢性白血病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六章 止血与血栓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检验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 节 教学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造血及其调控 4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 4 第三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 2 第四章 贫血 2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2 第二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 第三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4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 3
第五章 白血病 2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6 第二节 慢性白血病 2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 第六年 止血与血栓 3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检验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第一章造血及其调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细胞的发生及调控。 2.熟悉红骨髓的组织结构, 3.了解造血器官的变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造血千、祖细胞的概念及检测。 2.造血微环境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讨论为铺 四、思考题: 1.胚胎期造血与成人期造血有何不同? 2.思考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的发现、特点、分化、形态特征,来源以及在医学研究上的地 令 3.红系、粒单系、巨核一血小板系。淋巴系的发生及其调控
第五章 白血病 2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6 第二节 慢性白血病 2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 第六章 止血与血栓 3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检验 3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4 第一章 造血及其调控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血细胞的发生及调控。 2. 熟悉红骨髓的组织结构。 3. 了解造血器官的变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造血干、祖细胞的概念及检测。 2. 造血微环境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四、思考题: 1. 胚胎期造血与成人期造血有何不同? 2. 思考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的发现、特点、分化、形态特征,来源以及在医学研究上的地 位。 3. 红系、粒单系、巨核一血小板系。淋巴系的发生及其调控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骨髓象分析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熟悉各系统数量及质量改变的意义: 3.了解骨髓象分析与血象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骨髓象检查的步骤与方法 2.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极标准及粒红比例。 3.骨髓象分析的诊断。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 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临床意义? 2.什么叫正常骨髓象? 3.骨髓象分析与血象分析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 2.熟悉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含量。 3.了解常用几种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 1.正常血细胞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含量变化?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骨髓象分析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 熟悉各系统数量及质量改变的意义。 3. 了解骨髓象分析与血象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骨髓象检查的步骤与方法。 2. 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极标准及粒红比例。 3. 骨髓象分析的诊断。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 1.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临床意义? 2. 什么叫正常骨髓象? 3. 骨髓象分析与血象分析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 2. 熟悉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含量。 3. 了解常用几种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 1. 正常血细胞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含量变化?
2.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3.你对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评价? 第四章贫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贫血的分类 2.了解贫血的概念及发病原理 3.熟悉贫血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贫血的分类,按病因及发病原理分类,按细胞形态学分类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 1.贫血的分类有几种?如何进行分类? 2.贫血的临床表现? 3.贫血的诊断步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实验室检查。 2.熟悉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3.了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分类,铁代谢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
2. 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3. 你对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评价? 第四章 贫血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贫血的分类。 2. 了解贫血的概念及发病原理。 3. 熟悉贫血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贫血的分类,按病因及发病原理分类,按细胞形态学分类。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 1. 贫血的分类有几种?如何进行分类? 2. 贫血的临床表现? 3. 贫血的诊断步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 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实验室检查。 2. 熟悉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3. 了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分类,铁代谢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三、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四、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