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物技术教案 课程名称:饲料生物技术 教材名称:张日俊主编《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 授课对象:动物生物技术类专业本科生 开课时间:2016年34-48周,每周3节 开课地点:教1-206 讲课学时:30学时 主讲教师:张永亮习欠云 工作单位:动物科学学院 编写时间:2010年-2016年
饲料生物技术教案 课程名称:饲料生物技术 教材名称:张日俊主编《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 授课对象:动物生物技术类专业本科生 开课时间:2016 年 34-48 周,每周 3 节 开课地点:教 1-206 讲课学时:30 学时 主讲教师:张永亮 习欠云 工作单位:动物科学学院 编写时间:2010 年-2016 年
数柴(课时备课) 第】次课 2学时 课目、课题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学习,明确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领城及其发展动态,生物技术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概况,未来展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生物技术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现状和前景。 学难点:生物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章生物技术简介(2学时)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领域及其发展动态 一。生物技未的概念 一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空领墙 三、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概况 教学进稻 第二节生物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概况 (含课道 一,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二、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上的应用 特学方法 篇三节未来居胡 辅助手段 养殖业跨越式发展应以生物技术为基础 师生互动 未来转基因工程研究的主攻方向 时问分配、 三、21世纪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研究中的重点领城 板书设计) 2学时 采用多蝶体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学方法 创追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考、主动 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归纳演译、横向类比、举一反三 的学习方法。授课结束前留5一15分钟让学生授问、讨论。 作业 1。知球生物技未在饲斜工业知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 1.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2.陈喜斌。《饲料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讲程中有接用描线浪线笔标示。 数案(课时备课) 第2次课 2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育种(10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特点,饲料作物的育种进展以 和 教学要求 及杂种优势在饲料作物上的利用。 重点 教学重点: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特点,饲料作物的育种进晨及杂种优势。 难点 教学难点:饲料作物的育种及杂种优势
教案(课时备课) 第 1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次课学习,明确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领域及其发展动态,生物技术 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概况,未来展望。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生物技术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现状和前景。 教学难点:生物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生物技术简介 (2 学时)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领域及其发展动态 一、生物技术的概念 二、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三、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概况 第二节 生物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概况 一、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二、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上的应用 第三节 未来展望 一、养殖业跨越式发展应以生物技术为基础 二、未来转基因工程研究的主攻方向 三、21 世纪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研究中的重点领域 2 学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 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考、主动索 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归纳演译、横向类比、举一反三 的学习方法。授课结束前留 5—15 分钟让学生提问、讨论。 作 业 1.叙述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和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 参考资料 1.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喜斌。《饲料学》(第 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 教案(课时备课) 第 2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 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育种(10 学时)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特点,饲料作物的育种进展以 及杂种优势在饲料作物上的利用。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特点,饲料作物的育种进展及杂种优势。 教学难点:饲料作物的育种及杂种优势
第一节概述 、饲料作物对于畜牧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 牧草和饲料作物种类 三、高蛋白饲料料开发 教学进程 第二节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引种选有及其发展趋势 (含课堂 一、牧草和饲料作物引种选育的概况 教学内容」 二、牧草和饲料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农作物育种的 第三节 杂种优势在饲料作物上的利用 师生互动 2学时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采用多蝶体教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教学方 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考、主 动索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归纳演译、横向类比、举 反三的学习方法 授课结束前留5一15分钟让学生提间、讨论。 1.牧草和饲料作物种类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作业 2.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应用? 主要 1.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急者密料 2.陈喜斌。《饲料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 教案(渠时备课 第3次课 2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育种(10学时) 教学目的 和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各种育种技术及特点。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育种技术及特点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育种及制作原理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饲料作物对于畜牧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牧草和饲料作物种类 三、高蛋白饲料料开发 第二节 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引种选育及其发展趋势 一、牧草和饲料作物引种选育的概况 二、牧草和饲料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三、农作物育种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杂种优势在饲料作物上的利用 2 学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教学方 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考、主 动索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归纳演译、横向类比、举一 反三的学习方法。 授课结束前留 5—15 分钟让学生提问、讨论。 作 业 1.牧草和饲料作物种类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应用? 主要 参考资料 1.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喜斌。《饲料学》(第 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 教案(课时备课) 第 3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 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育种(10 学时)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各种育种技术及特点。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育种技术及特点。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育种及制作原理
第四节诱变育种技术 结合航天科技发展空间诱变培育优秀饲料作物品系 第五节 染色体工程育种 第六节细胞工程有种 第七节饲料作物基因重组育种技术 教学进程 第八节基因工程有种 楠物其闲工程橱全 (含课堂 教学内容 外源DNA的导人(转基因)径 教学方法 三、基因敲除敲入技术(knock-out and knock-in technology) 辅助手段 四、植物基因工程有种研究选展与存在的问题 五、玉米转基因有种 师生百动 高箱氨酸玉米品系的培有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2学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 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考、主动索取 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归纳演译、横向类比、举一反三的学 习方法。 授课结束前留5一15分钟让学生提问、讨论。 育种技术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作业 2.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 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2.陈喜斌。《饲料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好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 数案(渠时备课) 第4次课 2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育种(10学时) 教学目的 知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牧苹及作物籽实品质的方法, 教学要求 重点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牧草及作物籽实品质的方法。 难点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饲料品质的技术原理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诱变育种技术 结合航天科技发展空间诱变培育优秀饲料作物品系 第五节 染色体工程育种 第六节 细胞工程育种 第七节 饲料作物基因重组育种技术 第八节 基因工程育种 一、植物基因工程概念 二、外源 DNA 的导人(转基因)途径 三、基因敲除敲入技术(knock-out and knock-in technology) 四、植物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五、玉米转基因育种 高赖氨酸玉米品系的培育 2 学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 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考、主动索取 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归纳演译、横向类比、举一反三的学 习方法。 授课结束前留 5—15 分钟让学生提问、讨论。 作 业 1.育种技术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 参考资料 1.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喜斌。《饲料学》(第 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 教案(课时备课) 第 4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 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育种(10 学时)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牧草及作物籽实品质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牧草及作物籽实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饲料品质的技术原理
六、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牧草品质 】。提高数草中蛋白质的会量 2、增加牧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3、减少牧草或粗饲料的木质素的结构 4、通过改变植物次生物质来降低牧草蛋白质在精胃的降解事 5、通过基因调控来增加牧草抗胃降解的蛋白质含量 七、利用基因工程提高作物籽实蛋白质的品质 1、提高豆类蛋白的含硫氨酸的含量 2、 提高豆类蛋白的赖氨基酸的含量 八、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种子含油量 教学进程 1、溶血磷脂酰转移酶(LPAAT)的基因工程 (含课当 2、乙酰辅酶A我化酶(ACC羧化酶)的基因工程 教学内容 ,利用基因工程培有低毒饲料作物 教学方法 、Canola油菜品种的培育 辅助手段 2、无腺抗虫棉的培育 师生互动 3、培育出不发生臌胀病的首蓿 时间分配 4、低黄酮红三叶草品种的培育 返书设计) 十、培育含有特定养分的饲料品种 1、培育高植酸酶的谷物 2、利用植物生产饲用疫苗。 2学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教学方 法,剑治生动活泼的误堂教学气领,恋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老,主 动索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 归纳演译、横向类比、 反三的学习方法。 授课结束前留5一15分钟让学生授问、讨论。 作业 1.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饲料品质的技术原理? 主要 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枝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2.陈喜斌。《饲料学》(第2版),北京:料学出版杜,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 数案(渠时备课) 第5次溪 10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有种(10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分子标记在作物有种中的应用,抗性饲料作物古 教学要求 重点 教学重点:熟悉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抗性饲料作物育种。 难点 教学难点:分子标记的选择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六、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牧草品质 1、提高牧草中蛋白质的含量。 2、增加牧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3、减少牧草或粗饲料的木质素的结构 4、通过改变植物次生物质来降低牧草蛋白质在瘤胃的降解率 5、通过基因调控来增加牧草抗瘤胃降解的蛋白质含量 七、利用基因工程提高作物籽实蛋白质的品质 1、提高豆类蛋白的含硫氨基酸的含量 2、提高豆类蛋白的赖氨基酸的含量 八、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种子含油量 1、溶血磷脂酰转移酶(LPAAT)的基因工程 2、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 羧化酶) 的基因工程 九、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低毒饲料作物 1、Canola 油菜品种的培育 2、无腺抗虫棉的培育 3、培育出不发生臌胀病的苜蓿 4、低黄酮红三叶草品种的培育 十、培育含有特定养分的饲料品种 1、培育高植酸酶的谷物 2、利用植物生产饲用疫苗。 2 学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课堂讲授方法,灵活地使用好启发式教学方 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思考、主 动索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融汇贯通、归纳演译、横向类比、举一 反三的学习方法。 授课结束前留 5—15 分钟让学生提问、讨论。 作 业 1.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饲料品质的技术原理? 主要 参考资料 1.张日俊。《现代饲料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喜斌。《饲料学》(第 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 教案(课时备课) 第 5 次课 10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 基因工程与饲料作物育种(10 学时)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次课学习,熟悉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抗性饲料作物育 种。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熟悉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抗性饲料作物育种。 教学难点:分子标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