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lement 2.isotope 3.radionuclide 4.decay constant 5.biological half life 6.characteristic X ray 7.internal conversion 8.ionization 9.excitation 10.elastic scattering 11.annihilation radiation 12.photoelectric effect 13.Compton effect 14.Compton scattered photon 15.half value layer 16.absorbed dose rate 17.equivalent dose rate 三、单项选择题 1.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A.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B.质子和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中子和电子 E.光子和电子 2.201T1所表示的核素 A.质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B.质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1. element 2. isotope 3. radionuclide 4. decay constant 5. biological half life 6. characteristic X ray 7. internal conversion 8. ionization 9. excitation 10. elastic scattering 11. annihilation radiation 12. photoelectric effect 13. Compton effect; 14. Compton scattered photon 15. half value layer 16. absorbed dose rate 17. equivalent dose rate 三、单项选择题 1.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A.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B.质子和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中子和电子 E.光子和电子 2. 201Tl 所表示的核素 A.质子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B. 质子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C.质量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D.质量数为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E.中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3.11n和113mn互为 A.同位素 B.同中子素 C同质异能素 D.同量异位素 E同分异构体 4.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称为 A.同位素 B.原子核 c核素 D同质异能素 E核子 5.其元素符号为X,则有6个中子、7个质子的原子核,可表示为 A.67X B.613X C.35X D.213X E.,6X 6.原子核发生衰变后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的过程可能发生在 A.a衰变 B.B衰变 C.β衰变 D.电子俘获 E.y衰变
C. 质量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D.质量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E. 中子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3. 113In 和 113mIn 互为 A.同位素 B.同中子素 C.同质异能素 D.同量异位素 E.同分异构体 4.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称为 A.同位素 B.原子核 C.核素 D.同质异能素 E.核子 5.其元素符号为X,则有 6 个中子、7 个质子的原子核,可表示为 A. 6 7X B. 6 13X C. 13 6X D. 7 13X E. 7 6X 6.原子核发生衰变后质子数增加 1,质量数不变的过程可能发生在 A.α 衰变 B. β -衰变 C. β +衰变 D.电子俘获 E. γ 衰变
7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 A.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放出α射线 B.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放出邮射线和反中微子 C.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B射线和中微子 D.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中微子,同时释放出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 E.质子数和质量数不变,放出Y射线 8.发生电子俘获后,原子的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由于 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 出,此电子称为 A.正电子 B.光电子 C.康普顿电子 D.内转换电子 E.俄歇电子 9.衰变方程mX→AX+y+Q,表示的是 A.a衰变 B.B衰变 C.电子俘获 D.Y衰变 E.B衰变 10.在半对数坐标上描绘核素的衰变将产生一条直线,其斜率决定于核素的 A.能量 B.数量 C.比活度 D.半衰期 E.衰变方式 11.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7小时,生物半衰期为3小时。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7.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 A.质子数减少 2,质量数减少 4,放出射线 B. 质子数增加 1,质量数不变,放出 -射线和反中微子 C. 质子数减少 1、质量数不变,放出 +射线和中微子 D.质子数减少 1、质量数不变,放出中微子,同时释放出特征 X 射线和俄歇电子。 E. 质子数和质量数不变,放出 γ 射线 8.发生电子俘获后,原子的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由于 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 出,此电子称为 A.正电子 B. 光电子 C. 康普顿电子 D.内转换电子 E. 俄歇电子 9.衰变方程z AmX→ z AX+ γ + Q ,表示的是 A. α 衰变 B. β -衰变 C. 电子俘获 D. γ 衰变 E. β +衰变 10.在半对数坐标上描绘核素的衰变将产生一条直线,其斜率决定于核素的 A. 能量 B. 数量 C. 比活度 D. 半衰期 E. 衰变方式 11.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 7 小时,生物半衰期为 3 小时。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A. 2.1小时 B.2.3小时 C.3小时 D.7小时 E.10小时 12.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量为 A.衰变常数 B.照射量 C.吸收剂量 D.半衰期 E.放射性活度 13.内转换电子产生于以下哪一过程 A.电子俘获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Y衰变 E.湮灭辐射 14.某放射性物质初始的放射性活度为Ao,放置24h后测得的放射性活度为A24,则该放射 性物质的半衰期为 A.1/2Ao B.1/2A24 C.24 In2-In (Ao/A24) D.24In2/In (Ao/A24) E.24 In2-In (A24/Ao) 15,某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为A,半衰期为T2,则该放射性物质的摩尔数为 A.A-Tip/In2 B.A-T12/(6.023×1023ln2)
A. 2.1 小时 B. 2.3 小时 C. 3 小时 D. 7 小时 E. 10 小时 12.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量为 A. 衰变常数 B. 照射量 C. 吸收剂量 D. 半衰期 E. 放射性活度 13.内转换电子产生于以下哪一过程 A.电子俘获 B. 光电效应 C. 康普顿效应 D.γ 衰变 E. 湮灭辐射 14.某放射性物质初始的放射性活度为 A0,放置 24h 后测得的放射性活度为 A24,则该放射 性物质的半衰期为 A.1/2 A0 B. 1/2 A24 C. 24 ln2·ln(A0/ A24) D.24 ln2/ln(A0/ A24) E. 24 ln2·ln(A24/ A0) 15.某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为 A,半衰期为 T1/2, 则该放射性物质的摩尔数为 A.A·T1/2/ln2 B. A·T1/2/ (6.023×1023·ln2)
C.6.023×1023.A-T12/ln2 D.6.023×1023.Aln2/T12 E.A-In2/Ti 16.B衰变发生于 A.激发态原子核 B.贫中子原子核 C.富中子原子核 D.质子数大于82的原子核 E.超重原子核 17.以下哪种核反应需要有外界的作用 A.a衰变 B.B衰变 C.y衰变 D.自发裂变 E.诱发裂变 18.在B衰变中,生成的反中微子所产生的影响是 A.使子核质子数增加1 B.使子核质子数减少1 C.带走子核的部分能量 D.带走B射线的部分能量 .使子核从激发态回到基态 19.以下哪种核反应同时放出中微子 A.a衰变 B.B衰变 C.y衰变 D.电子俘获 E.裂变
C. 6.023×1023·A·T1/2/ ln2 D.6.023×1023·A·ln2/ T1/2 E. A·ln2 / T1/2 16. β -衰变发生于 A.激发态原子核 B. 贫中子原子核 C. 富中子原子核 D.质子数大于 82 的原子核 E. 超重原子核 17.以下哪种核反应需要有外界的作用 A. α 衰变 B. β 衰变 C. γ 衰变 D. 自发裂变 E. 诱发裂变 18.在 β -衰变中,生成的反中微子所产生的影响是 A. 使子核质子数增加 1 B. 使子核质子数减少 1 C. 带走子核的部分能量 D. 带走 β -射线的部分能量 E. 使子核从激发态回到基态 19.以下哪种核反应同时放出中微子 A. α 衰变 B. β -衰变 C. γ 衰变 D. 电子俘获 E. 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