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021年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征集 为切实做好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更好地把握需求、凝炼重 点、明确任务,现同时面向全省征集2021年专项重点研究方向 建议并常年受理。所建议的重点研究方向须瞄准未来产业竞争制 高点,紧扣我省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见附件4), 立足我省产业结构现状和研究基础,具有明确产业变革前景和原 始创新价值。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由科技人员自主提出,直接报省 科技厅(建议的格式见附件5)。 六、其它事项 1.推荐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 预申报书、相关附件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两份(纸质封面,平装 订)。推荐材料报送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地址:南京 市龙蟠路171号江苏省情报研究所518B室。 2.推荐材料需同时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 上报送(网址http://210.73.128.81)o推荐材料由推荐单位网上 确认提交后,原则上不予退回重报。领衔科学家初步评选确定后 将在省科技厅网站(htp/ kxjst. jiangsu. gov. cn)进行公示,未评 上的不再另行通知。 3.推荐材料网上填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18日1700,逾 期将无法提交或推荐。项目推荐纸质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20 年5月18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6
— 6 — 五、2021 年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征集 为切实做好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更好地把握需求、凝炼重 点、明确任务,现同时面向全省征集 2021 年专项重点研究方向 建议并常年受理。所建议的重点研究方向须瞄准未来产业竞争制 高点,紧扣我省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见附件 4), 立足我省产业结构现状和研究基础,具有明确产业变革前景和原 始创新价值。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由科技人员自主提出,直接报省 科技厅(建议的格式见附件 5)。 六、其它事项 1.推荐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 预申报书、相关附件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两份(纸质封面,平装 订)。推荐材料报送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地址:南京 市龙蟠路171号江苏省情报研究所518B室。 2.推荐材料需同时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 上报送(网址:http://210.73.128.81)。推荐材料由推荐单位网上 确认提交后,原则上不予退回重报。领衔科学家初步评选确定后 将在省科技厅网站(http://kxjst.jiangsu.gov.cn)进行公示,未评 上的不再另行通知。 3.推荐材料网上填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18日17:00,逾 期将无法提交或推荐。项目推荐纸质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20 年5月18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4.常年受理专项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由 所在单位审核后统一寄送省科技厅社发处,地址:北京东路39 号,电子版报送:fanjkj@js.gov.cn 联系人: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陈钟文喻梦伊 电话:025-85485899025-85485897 联系人:省科技厅社发处范军孙彦 电话:025-83616056025-83363439 附件:1.2020年度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指南 2.领衔科学家推荐人选参考条件 3.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预申报书 4.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5.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建议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 7 — 4.常年受理专项重点研究方向建议,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由 所在单位审核后统一寄送省科技厅社发处,地址:北京东路39 号,电子版报送:fanj_kj@js.gov.cn。 联系人: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 陈钟文 喻梦伊 电 话:025-85485899 025-85485897 联系人:省科技厅社发处 范 军 孙 彦 电 话:025-83616056 025-83363439 附件:1.2020年度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指南 2.领衔科学家推荐人选参考条件 3.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预申报书 4.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5.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项目建议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2020年度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 项目指南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强化原创导向,坚 持需求牵引,聚焦我省重点发展的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未 来产业培育,对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进行超前部 署,集中整合省内优势创新资源,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跨越对接 融通,着力提升“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 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z001人机物深度融合高可信智能软件技术理论与方法 针对智能互联时代更加开放、多变和不可信的复杂网络信息 环境,聚焦人机物智能融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硏 究覆盖全融合渠道的轻量级数据安全、异构系统安全及区垬链基 础理论,突破适应极端多变环境的软件智能演化与动态行为可靠 性保障方法,形成支撑复杂软件系统长期生存的新一代软件方法 学框架,为开发高可信人机物智能融合软件奠定基础。 z002多源信息感知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基础 针对复杂环境条件下工程技术设施智能化发展需求,开展弱 信、大延时、强扰动等条件下声、光、电、磁等信息精细感知 多源数据融合与管养、有人/无人协同控制、系统健康状态实时监 控与智能诊断等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在多源异构信息特征提取与
— 8 — 附件1 2020年度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 项目指南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强化原创导向,坚 持需求牵引,聚焦我省重点发展的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未 来产业培育,对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进行超前部 署,集中整合省内优势创新资源,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跨越对接 融通,着力提升“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 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Z001 人机物深度融合高可信智能软件技术理论与方法 针对智能互联时代更加开放、多变和不可信的复杂网络信息 环境,聚焦人机物智能融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研 究覆盖全融合渠道的轻量级数据安全、异构系统安全及区块链基 础理论,突破适应极端多变环境的软件智能演化与动态行为可靠 性保障方法,形成支撑复杂软件系统长期生存的新一代软件方法 学框架,为开发高可信人机物智能融合软件奠定基础。 Z002 多源信息感知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基础 针对复杂环境条件下工程技术设施智能化发展需求,开展弱 信、大延时、强扰动等条件下声、光、电、磁等信息精细感知、 多源数据融合与管养、有人/无人协同控制、系统健康状态实时监 控与智能诊断等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在多源异构信息特征提取与
融合、高效智能计算和智能探测与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高端 装备与设施的智能化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z003新一代极致性能信息显示方法与系统研究 针对更高分辨率、更高对比度和更高实景视觉等新一代显示 技术发展需求,研究高稳定、高效率三基色发光新材料及发光单 元,高密度、高良率全彩色阵列,超低功耗驱动电路,设计广色 域、高能效、视觉健康的新型显示器件,突破视觉光场感知机制、 全息光场空间传导与时空调控等关键技术,为新一代信息显示系 统的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z004能源转换与存储变革性技术与材料基础 面向近零排放、能源安全对能源高效转换与存储的重大需求 重点开展多种能量转换与存储新体系、新机理及新材料硏究,揭 示光热转换与储存、高效光电转换与快速储释、聚光太阳能一燃 料转化与燃料高效利用、冷/热一电转换储存过程中的多场耦合机 制与树料构效关系,为实现未来能源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及存 储提供技术基础。 z005纳微结构功能材料的精密构筑方法与技术基础 以环境污染控制、生命健康保护等为需求牵引,构筑具有独 特纳微结构的功能材料,使物质分子、离子等在限域空间中出现 超常行为,构建限域传递理论模型,揭示纳微结构形成与精密调 变规律,突破功能材料的选择性和渗透性相互博弈的瓶颈,创制 新一代功能材料,发展基于纳微结构功能材料的强化技术,为实
— 9 — 融合、高效智能计算和智能探测与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高端 装备与设施的智能化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Z003 新一代极致性能信息显示方法与系统研究 针对更高分辨率、更高对比度和更高实景视觉等新一代显示 技术发展需求,研究高稳定、高效率三基色发光新材料及发光单 元,高密度、高良率全彩色阵列,超低功耗驱动电路,设计广色 域、高能效、视觉健康的新型显示器件,突破视觉光场感知机制、 全息光场空间传导与时空调控等关键技术,为新一代信息显示系 统的研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Z004 能源转换与存储变革性技术与材料基础 面向近零排放、能源安全对能源高效转换与存储的重大需求, 重点开展多种能量转换与存储新体系、新机理及新材料研究,揭 示光热转换与储存、高效光电转换与快速储释、聚光太阳能-燃 料转化与燃料高效利用、冷/热-电转换储存过程中的多场耦合机 制与材料构效关系,为实现未来能源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及存 储提供技术基础。 Z005 纳微结构功能材料的精密构筑方法与技术基础 以环境污染控制、生命健康保护等为需求牵引,构筑具有独 特纳微结构的功能材料,使物质分子、离子等在限域空间中出现 超常行为,构建限域传递理论模型,揭示纳微结构形成与精密调 变规律,突破功能材料的选择性和渗透性相互博弈的瓶颈,创制 新一代功能材料,发展基于纳微结构功能材料的强化技术,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