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养基及其制备 第一节 原料 一、原料的定义及选择 (一)原料的定义 从工艺角度来看,凡是能被生物细胞利用并转化成所需的代谢产物或菌体的物料,都可 作为发酵工业生产的原料。(二)选择原料的依据 1,原料选择的原则 选择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从工艺的角度着眼,凡任何含有可发酵性糖或可变为发酵 糖的原料,都可作为酒精生产的原料。对于工业上大规模投入生产的原料,除了要提出工艺 上的要求外,还要提出生产管理和经济上的要求,因此,在选择工业上大规模生产酒精的原 料时,应考虑到下列诸条件: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料产地离工厂要近,便于运输,节省费用。 (2)要求原料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蛋白质含量要适当,适合与微生物的需要和吸收利 用。 (3)原料资源要丰富,容易收集。由于酒精生产需要大量原料,要保证一定的库存量。 (4)原料要容易贮藏。应考虑到新鲜原料内含水量多,不耐久藏,最好选择经,干燥后, 含水极少的干原料,易与保藏,不宜霉烂。 (5)对人民的身体无寻损害,影响发酵过程的杂质含量因应当极少,或者几乎不含。 (6)原料价格低廉,可降低产品成本。 此外,还应当考虑到大力节约粮食原料,尽量少用或不用粮食原料,充分利用当地的非粮食 原料,广泛利用野生植物原料,同时利用农林副产物和植物纤维原料,以及亚硫酸盐纸浆废 液等,对于节约粮食原料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利用石油原料化学合成制造酒精,也是发展 酒精的主要途径。 2,在确定原料选择原则时需注意的问题(1)所选用的培养基与所使用的发酵器的结构 有关。例如 ICI 公司因指定用甲醇和氨生产单细胞蛋白质而另行设计新的发酵罐。同样的理 由,在一个巳设定的发酵罐中,发酵必然会受到培养基组份改变的影响。 (2)从实验室规模放大到实验工厂规模,以至于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都要考虑培养 基的组份的变化。 (3)培养基的组成,除了考虑到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培养基 的 pH 变化、泡沫的形成、氧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的形态等,而且还有前体和代谢抑制剂的 需要。 二、常用主要原料及其化学组成(一)原料的种类 发酵生产的原料,一般可分成下列几类: 1,薯类: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等。 2,粮谷类:高粱、玉米、大米、谷子、大麦、小麦、燕麦、黍和稷等。 3,野生植物 橡子仁、葛根、土茯苓、蕨根、石蒜、金刚头、香符子等。 4,农产品加工副产物 米粞、米糠饼、麸皮、高粱糠、淀粉渣等。 (二)常用原料的化学组成 原料所含的化学成分,不仅关系着生产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生产的工艺过程。常用原 料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如下: 碳水化学物:原料中所含的淀粉,或与淀粉类似的菊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及葡萄糖 等,这些物质都可以发酵生成产品,同时也是霉菌和酵母的营养及能源,原料中含这些物质
第四章 培养基及其制备 第一节 原料 一、原料的定义及选择 (一)原料的定义 从工艺角度来看,凡是能被生物细胞利用并转化成所需的代谢产物或菌体的物料,都可 作为发酵工业生产的原料。(二)选择原料的依据 1,原料选择的原则 选择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从工艺的角度着眼,凡任何含有可发酵性糖或可变为发酵 糖的原料,都可作为酒精生产的原料。对于工业上大规模投入生产的原料,除了要提出工艺 上的要求外,还要提出生产管理和经济上的要求,因此,在选择工业上大规模生产酒精的原 料时,应考虑到下列诸条件: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料产地离工厂要近,便于运输,节省费用。 (2)要求原料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蛋白质含量要适当,适合与微生物的需要和吸收利 用。 (3)原料资源要丰富,容易收集。由于酒精生产需要大量原料,要保证一定的库存量。 (4)原料要容易贮藏。应考虑到新鲜原料内含水量多,不耐久藏,最好选择经,干燥后, 含水极少的干原料,易与保藏,不宜霉烂。 (5)对人民的身体无寻损害,影响发酵过程的杂质含量因应当极少,或者几乎不含。 (6)原料价格低廉,可降低产品成本。 此外,还应当考虑到大力节约粮食原料,尽量少用或不用粮食原料,充分利用当地的非粮食 原料,广泛利用野生植物原料,同时利用农林副产物和植物纤维原料,以及亚硫酸盐纸浆废 液等,对于节约粮食原料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利用石油原料化学合成制造酒精,也是发展 酒精的主要途径。 2,在确定原料选择原则时需注意的问题(1)所选用的培养基与所使用的发酵器的结构 有关。例如 ICI 公司因指定用甲醇和氨生产单细胞蛋白质而另行设计新的发酵罐。同样的理 由,在一个巳设定的发酵罐中,发酵必然会受到培养基组份改变的影响。 (2)从实验室规模放大到实验工厂规模,以至于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都要考虑培养 基的组份的变化。 (3)培养基的组成,除了考虑到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培养基 的 pH 变化、泡沫的形成、氧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的形态等,而且还有前体和代谢抑制剂的 需要。 二、常用主要原料及其化学组成(一)原料的种类 发酵生产的原料,一般可分成下列几类: 1,薯类: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等。 2,粮谷类:高粱、玉米、大米、谷子、大麦、小麦、燕麦、黍和稷等。 3,野生植物 橡子仁、葛根、土茯苓、蕨根、石蒜、金刚头、香符子等。 4,农产品加工副产物 米粞、米糠饼、麸皮、高粱糠、淀粉渣等。 (二)常用原料的化学组成 原料所含的化学成分,不仅关系着生产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生产的工艺过程。常用原 料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如下: 碳水化学物:原料中所含的淀粉,或与淀粉类似的菊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及葡萄糖 等,这些物质都可以发酵生成产品,同时也是霉菌和酵母的营养及能源,原料中含这些物质
越多,生成酒精也就越多,所以它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碳水化合物中的五碳糖多存在于 原料的皮层,如麸皮、高粱糠,谷糠、花生壳等都含有很多,它不但影响淀粉数字偏高,发 酵中也易生成有害的糠醛。纤维素虽属于碳水化合物,但不被淀粉水解,只起填充作用,对 于发酵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蛋白质:原料含有的蛋白质,在发酵生产过成中,经蛋白酶水解后,可为微生物生长繁 殖的重要营养成分,而微生物细胞中,30~50%(干重)是蛋白质。一般的说,当培养基内 氮的含量适当,则微生物生长旺盛,酶的含量也较高。有些原料所含蛋白质有时不能满足微 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要求,则应从外界加入氮源。蛋源一般包括有机蛋源和无机氮源两种,根 据不同情况,添加不同种类的氮源。 脂肪:对发酵有影响,如高粱糠、米糠等含油脂多,则生酸较快,生酸幅度也较大。一 些发酵厂如采用玉米作为原料,总是把玉米坯芽除去。 灰分:灰分中的磷、硫、镁、钾、钙等是构成菌体系胞的和辅霉的重要成分,还有调节 渗透压的作用,是微生物生长不可却少的,在一般原料中,灰分的含量一足够。 三、工业发酵培养基的设计 1,为何要进行培养基的设计? 完善的培养基设计是实验室的试验、实验工厂和生产规模的放大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 发酵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产品是菌体或代谢产物。而发酵培养基是否适合于菌体的生长或积 累代谢产物,对最终产品的得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2,培养基设计的基本原则 培养基的组成必需满足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物所需的元素,并能提供生物合成和细胞维 持活力所需要的能量。3,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设计 (1)作出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化学计算的平衡 碳源和能源+氮源+其他需要→细胞+产物+CO2+H2O++热量 通过计算可以获得生产一定数量的细胞时所需的营养物的最低数量。在了解一定数量的 生物体所能产生的产物数量后;就有可能计算出形成产物时所需的底物数量。这些培养基的 组份的数量仅仅是供给细胞形成产物,而不包括生成细胞所需的营养。所有上述各项数量, 是不易获得其精确的数字。(2)组成微生物的元素包括 C、H、O、N、S、P、Mg 和 K(见下 表),这些元素都要在方程式中予以平衡 细菌、酵母和真菌的元素组成(按干重%计) 在培养基中有些元素的含量往往超过需要量,如 P 和 K。而其它元素含量则接近最低值 (如 Zn,Cu 等)。在许多培养基中增加磷酸盐浓度,其用意是增加培养基的缓冲容量,这一 点,在设计培养基时要引起注意。 (3)有些微生物无力的合成特定营养物,如氨基酸、维生素或核苷酸。一旦测出其中 一种是生长因子,就要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纯净的化合物或含有该物质的混合物。(4)碳 源具有生物合成的底物和能源的双重作用,在需氧条件下,对碳源的需要量可以从菌体对底 物的产率系数(Yx/s)推算而得。该系数的定义是:细胞干物质的产量/碳源底物的被利用量 下表中列出了一些 Yx/s 值。如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其 Y 值为 0.5g 即表示每 1g 葡萄糖 能生成 0.5g 细胞干物质。为要获得 30gdm-3 浓度的细胞,需要葡萄糖 30/0.5=60gdm-3
越多,生成酒精也就越多,所以它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碳水化合物中的五碳糖多存在于 原料的皮层,如麸皮、高粱糠,谷糠、花生壳等都含有很多,它不但影响淀粉数字偏高,发 酵中也易生成有害的糠醛。纤维素虽属于碳水化合物,但不被淀粉水解,只起填充作用,对 于发酵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蛋白质:原料含有的蛋白质,在发酵生产过成中,经蛋白酶水解后,可为微生物生长繁 殖的重要营养成分,而微生物细胞中,30~50%(干重)是蛋白质。一般的说,当培养基内 氮的含量适当,则微生物生长旺盛,酶的含量也较高。有些原料所含蛋白质有时不能满足微 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要求,则应从外界加入氮源。蛋源一般包括有机蛋源和无机氮源两种,根 据不同情况,添加不同种类的氮源。 脂肪:对发酵有影响,如高粱糠、米糠等含油脂多,则生酸较快,生酸幅度也较大。一 些发酵厂如采用玉米作为原料,总是把玉米坯芽除去。 灰分:灰分中的磷、硫、镁、钾、钙等是构成菌体系胞的和辅霉的重要成分,还有调节 渗透压的作用,是微生物生长不可却少的,在一般原料中,灰分的含量一足够。 三、工业发酵培养基的设计 1,为何要进行培养基的设计? 完善的培养基设计是实验室的试验、实验工厂和生产规模的放大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 发酵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产品是菌体或代谢产物。而发酵培养基是否适合于菌体的生长或积 累代谢产物,对最终产品的得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2,培养基设计的基本原则 培养基的组成必需满足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物所需的元素,并能提供生物合成和细胞维 持活力所需要的能量。3,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设计 (1)作出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化学计算的平衡 碳源和能源+氮源+其他需要→细胞+产物+CO2+H2O++热量 通过计算可以获得生产一定数量的细胞时所需的营养物的最低数量。在了解一定数量的 生物体所能产生的产物数量后;就有可能计算出形成产物时所需的底物数量。这些培养基的 组份的数量仅仅是供给细胞形成产物,而不包括生成细胞所需的营养。所有上述各项数量, 是不易获得其精确的数字。(2)组成微生物的元素包括 C、H、O、N、S、P、Mg 和 K(见下 表),这些元素都要在方程式中予以平衡 细菌、酵母和真菌的元素组成(按干重%计) 在培养基中有些元素的含量往往超过需要量,如 P 和 K。而其它元素含量则接近最低值 (如 Zn,Cu 等)。在许多培养基中增加磷酸盐浓度,其用意是增加培养基的缓冲容量,这一 点,在设计培养基时要引起注意。 (3)有些微生物无力的合成特定营养物,如氨基酸、维生素或核苷酸。一旦测出其中 一种是生长因子,就要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纯净的化合物或含有该物质的混合物。(4)碳 源具有生物合成的底物和能源的双重作用,在需氧条件下,对碳源的需要量可以从菌体对底 物的产率系数(Yx/s)推算而得。该系数的定义是:细胞干物质的产量/碳源底物的被利用量 下表中列出了一些 Yx/s 值。如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其 Y 值为 0.5g 即表示每 1g 葡萄糖 能生成 0.5g 细胞干物质。为要获得 30gdm-3 浓度的细胞,需要葡萄糖 30/0.5=60gdm-3
在发酵过程中,适当地补充碳源是必要的。将碳源转化成产物的观察值与理论上最大值 之间进行比较,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对生物合成的知识的限制而难以作出精密的分 析。Cooney(1979)以青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为基础,通过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出青霉素生 物合成的理论值。总的化学计算式为 方程式中的 a2、b2、c2、d2、e2、nz、p2 和 q2 都是 化学计算中的系数,PAA 代表苯乙酸。解方程式.得:按上述方程式计算每 1g 葡萄糖能产 生 1.1g 苄青霉素的理论值。在青霉素分批发酵的一个简单模型中,用于合成细胞、维持生 命活力和转化成青霉素的葡萄糖,分别占总糖耗量的 28、61 和 11%。在分批补料发酵时, 则 26%的葡萄糖用于生长、70%用于维持生命、6%用于合成青霉素。每克葡萄糖的最大青 霉素转化产量为 0.0538,这个理论值数倍于实验值。4,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水 (2)碳源 ⚫ 影响选择碳源的因素: ⚫ 原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 ⚫ 在某些发酵过程中,必须除去碳源中的杂质; ⚫ 对碳源的选择,往往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 当地的法律条例指定了许多饮料业所使用的底物; ⚫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特别是灭菌方法。(3)氮源 (4)无机盐 (5)维生素 (6)缓冲剂 控制 pH 时对获得最佳生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一种化合物作为缓冲剂 或同时可作为营养源。许多种培养基多加入碳酸钙作为缓冲剂,以达到 pH7.0 左右。如果 pH 下降,则碳酸钙分解,如果是 pH 上升,可以自然地校正微生物的产酸量。在许多培养 基中,也用磷酸盐作为重要的缓冲剂。 碳源和氮源的平衡,也是控制 pH 的一种方式。在玉米浆中的蛋白质、肽、氨基酸等也 具有缓冲容量。滴加氨,氢氧化钠和硫酸,可以严格地控制 pH 值。 (7)前体和代谢调节 剂 (8)消沫剂 第二节 原料处理 一、预处理的必要性 1,发酵工厂在进行生产前,必须先将原料中混杂的小铁钉、杂草、泥快和石头等杂质除去, 保证后续工序生产的正常和顺利进行。 2,为保证后续工序生产的正常和顺利进行,还需对原料进行适当加工。 a2C6H12O6 +b2NH3 + c2O2 + d2H2SO4 + e2PAA→ n2卞青霉素+ p2CO2 + q2H2O 10 6C6H12O6 + 2NH3 + 1 2O2 + H2SO4 +C8H8O2 →C18H18O4N2S + 2CO2 +9H2O
在发酵过程中,适当地补充碳源是必要的。将碳源转化成产物的观察值与理论上最大值 之间进行比较,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对生物合成的知识的限制而难以作出精密的分 析。Cooney(1979)以青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为基础,通过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出青霉素生 物合成的理论值。总的化学计算式为 方程式中的 a2、b2、c2、d2、e2、nz、p2 和 q2 都是 化学计算中的系数,PAA 代表苯乙酸。解方程式.得:按上述方程式计算每 1g 葡萄糖能产 生 1.1g 苄青霉素的理论值。在青霉素分批发酵的一个简单模型中,用于合成细胞、维持生 命活力和转化成青霉素的葡萄糖,分别占总糖耗量的 28、61 和 11%。在分批补料发酵时, 则 26%的葡萄糖用于生长、70%用于维持生命、6%用于合成青霉素。每克葡萄糖的最大青 霉素转化产量为 0.0538,这个理论值数倍于实验值。4,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水 (2)碳源 ⚫ 影响选择碳源的因素: ⚫ 原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 ⚫ 在某些发酵过程中,必须除去碳源中的杂质; ⚫ 对碳源的选择,往往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 当地的法律条例指定了许多饮料业所使用的底物; ⚫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特别是灭菌方法。(3)氮源 (4)无机盐 (5)维生素 (6)缓冲剂 控制 pH 时对获得最佳生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一种化合物作为缓冲剂 或同时可作为营养源。许多种培养基多加入碳酸钙作为缓冲剂,以达到 pH7.0 左右。如果 pH 下降,则碳酸钙分解,如果是 pH 上升,可以自然地校正微生物的产酸量。在许多培养 基中,也用磷酸盐作为重要的缓冲剂。 碳源和氮源的平衡,也是控制 pH 的一种方式。在玉米浆中的蛋白质、肽、氨基酸等也 具有缓冲容量。滴加氨,氢氧化钠和硫酸,可以严格地控制 pH 值。 (7)前体和代谢调节 剂 (8)消沫剂 第二节 原料处理 一、预处理的必要性 1,发酵工厂在进行生产前,必须先将原料中混杂的小铁钉、杂草、泥快和石头等杂质除去, 保证后续工序生产的正常和顺利进行。 2,为保证后续工序生产的正常和顺利进行,还需对原料进行适当加工。 a2C6H12O6 +b2NH3 + c2O2 + d2H2SO4 + e2PAA→ n2卞青霉素+ p2CO2 + q2H2O 10 6C6H12O6 + 2NH3 + 1 2O2 + H2SO4 +C8H8O2 →C18H18O4N2S + 2CO2 +9H2O
3,为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必须采用适当的输送方式将原料从仓库运送至配料罐或反应器。 二、预处理的方法(方式)(一)原料除杂 1,筛选、风选 气流-筛式分离机:这类分离机主要用于谷物原料除杂用。凡是厚度和宽度或空气动力 学性质(悬浮速度)与所用谷物不同的杂质,都可用气流-筛式分离机将其分离。 2,磁力除铁包括永久性磁力除铁器和电磁除铁器两种方式
3,为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必须采用适当的输送方式将原料从仓库运送至配料罐或反应器。 二、预处理的方法(方式)(一)原料除杂 1,筛选、风选 气流-筛式分离机:这类分离机主要用于谷物原料除杂用。凡是厚度和宽度或空气动力 学性质(悬浮速度)与所用谷物不同的杂质,都可用气流-筛式分离机将其分离。 2,磁力除铁包括永久性磁力除铁器和电磁除铁器两种方式
(二)原料的粉碎 1,原料粉碎的目的 把原料进行粉碎后成为粉末原料,其目的是要增加原料受热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 水膨涨、糊化,提高热处理效率,缩短热处理时间。另外,粉末状原料加水混合后容易流动 输送。 对于一些带壳的原料,如高粱、大麦,在粉碎前,则要求先把皮壳破碎,除去皮壳后在 形粉碎。如果不把皮壳原料的外层去掉,有如下几个缺点: (1)皮壳本身毫无营养价值,在发酵过程中对微生物没有好处,皮壳在醪液中会引起 阻碍液体的流动。 (2)皮壳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而大量皮壳汇集起来会占据一定的有效容积, 无形中降低了设备的生产能力。 (3)醪液糖化后进行发酵时,皮壳会聚集在液面上,而引起较厚的醪盖,醪盖的形成 会妨碍热量的逸散和 CO2 的放出,致使液体温度升高,细菌容易繁殖,特别是醋酸菌,出 现这些现象,都会对发酵带来不利。 (4)皮壳会使蒸馏塔及冷却器等设备发生阻塞。皮壳渐多,需要停机清理,会给生产 带来损失。 一般对于带皮壳的原料,处理过程要先行破碎,脱去皮壳。 2,原料粉碎的力学分析 固体物料的粉碎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 (1)挤压粉碎 (2)冲击粉碎 (3)研磨粉碎 (4)剪切粉碎 (5)劈裂粉碎
(二)原料的粉碎 1,原料粉碎的目的 把原料进行粉碎后成为粉末原料,其目的是要增加原料受热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 水膨涨、糊化,提高热处理效率,缩短热处理时间。另外,粉末状原料加水混合后容易流动 输送。 对于一些带壳的原料,如高粱、大麦,在粉碎前,则要求先把皮壳破碎,除去皮壳后在 形粉碎。如果不把皮壳原料的外层去掉,有如下几个缺点: (1)皮壳本身毫无营养价值,在发酵过程中对微生物没有好处,皮壳在醪液中会引起 阻碍液体的流动。 (2)皮壳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而大量皮壳汇集起来会占据一定的有效容积, 无形中降低了设备的生产能力。 (3)醪液糖化后进行发酵时,皮壳会聚集在液面上,而引起较厚的醪盖,醪盖的形成 会妨碍热量的逸散和 CO2 的放出,致使液体温度升高,细菌容易繁殖,特别是醋酸菌,出 现这些现象,都会对发酵带来不利。 (4)皮壳会使蒸馏塔及冷却器等设备发生阻塞。皮壳渐多,需要停机清理,会给生产 带来损失。 一般对于带皮壳的原料,处理过程要先行破碎,脱去皮壳。 2,原料粉碎的力学分析 固体物料的粉碎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 (1)挤压粉碎 (2)冲击粉碎 (3)研磨粉碎 (4)剪切粉碎 (5)劈裂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