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考场试卷序号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由监考填写) 四总分「核分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 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芒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 奔波,少了许多抑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 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我们的希望,就在 于初心不忘 (1)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荏苒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马南邨《不求甚解》)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C.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藤野先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 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 第 1 页 (共 12 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2017 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 120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核分人 得 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5 题,共 24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 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芒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 奔波,少了许多抑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 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我们的希望,就在 于初心不忘。 (1)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 分)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忏.悔 荏.苒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 分) 改为 改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马南邨《不求甚解》)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C.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鲁迅《藤野先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 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得分 评卷人
4.诗文默写。(10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借莺歌 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4)《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 之相近的文句是 (5)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其中有代表借用唐代诗人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 表 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6)“生活虽然可能会荆棘满地,但仍然不能阻止你一路髙歌。”电视剧《欢乐颂》中 的这句台词,充满对生活不懈的追求,与此相近的诗句是 5走近名著。(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 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 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乙)“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 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甲文中的“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 是 (2分) (2)乙文是19世纪英国一位文学家创作的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 的精 彩对白,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 的女性形象。(2分) 得分评卷人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10分)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九年三班将以“正确 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6.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2分) 7.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8.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3分)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 环节三: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 9.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 此你将如何劝说?(3分)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第2页(共12页)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 第 2 页 (共 12 页) 4.诗文默写。(10 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借莺歌 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4)《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 之相近的文句是 , 。 (5)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其中有代表借用唐代诗人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 , 表 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6)“生活虽然可能会荆棘满地,但仍然不能阻止你一路高歌。”电视剧《欢乐颂》中 的这句台词,充满对生活不懈的追求,与此相近的诗句是 , 。 5.走近名著。(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 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 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乙)“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 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甲文中的“他”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 是 。(2 分) (2)乙文是 19 世纪英国一位文学家创作的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 的精 彩对白,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 的女性形象。(2 分)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 6——9 题,共 10 分)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九年三班将以“正确 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6.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2 分) 7.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 分) 8.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3 分)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 9.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 此你将如何劝说?(3 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6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2分) 【古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悆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贫寒,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 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5,公 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u):李绂,人名。③赀(zυ:通“资”,钱财。 ④衢(qω):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 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俟其欣悦 (2)无不立对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 (2)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2分) 13.请结合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经历,谈谈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应该怎样做?(2分)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第3页(共12页)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 第 3 页 (共 12 页)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10——25 题,共 36 分) (一) 阅读古诗文,回答第 10——13 题。(共 10 分) 【 古诗赏析 】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2 分) 【 古文阅读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李侍郎①绂 ②,性聪慧,少时贫寒,无赀③ 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 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 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 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 式文献集。全书有 22937 卷,11095 册。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俟.其欣悦 (2)无不立对. 12.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 分) (2)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2 分) 13.请结合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经历,谈谈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应该怎样做?(2 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智能快递》一文,回答第14——17题。(共9分) 智能快递 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 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 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 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 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裏从智能快遜柜中 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 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 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椐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 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 消费者服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 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 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 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 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 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 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 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 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半月谈》2015年第8期,有删改) 14.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哪些优势?(2分) 15.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6.文章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左右”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 17.科学领域有很多神秘之处,智能技术产生无限可能。请你发挥想象,运用科学技术还 能硏制出哪些智能产品?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3分)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第4页(共12页)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 第 4 页 (共 12 页) (二) 阅读《智能快递》一文,回答第 14——17 题。(共 9 分) 智能快递 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 5000 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 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 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 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 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 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 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 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 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 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 24 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 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 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 做到 24 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 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 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 1000 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 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 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⑥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 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 5 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半月谈》2015 年第 8 期,有删改) 14.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哪些优势?(2 分) 15.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 16.文章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左右”能否删除?为什么?(2 分) 17.科学领域有很多神秘之处,智能技术产生无限可能。请你发挥想象,运用科学技术还 能研制出哪些智能产品?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3 分)
三)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第18——21题。(共8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荼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 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 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荼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 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 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 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妤要干什么、怎幺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 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 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 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 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 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 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 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 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 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 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 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 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 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 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 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 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 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 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第5页(共12页)
语文试卷(龙东地区) 第 5 页 (共 12 页) (三) 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第 18——21 题。(共 8 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 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 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 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 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 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 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 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 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 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 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 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 5 万多亩。来访 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 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 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 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 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 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 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 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 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 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 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 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9.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