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企业崛起 之案例分析 目录: 一、发展历程简介 二、日本汽车企业的理念 三、日本汽车企业发展具体分析 四、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结语
日本汽车企业崛起 之案例分析 目录: 一、发展历程简介 二、日本汽车企业的理念 三、日本汽车企业发展具体分析 四、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结语
一、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工业国家都把发展汽车工业置于重要地位.但战后几十年,在所有后发国家中.只有 日本真正实现了对欧美汽车工业的赶超 世界汽车工业企业排名 排名12345678910 界道用丰相日产收香话大众。手要费马自达 标动 克菜 日本汽车产业是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奇迹,尽管起步较晚、基础弱,但发展速度快、 扩张能力强,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898-1923年) 日本汽车工业的开端,始于1898年日本从美、法等国进口汽车之后。1902年,吉田 真太郎从外国人经营的商行中进口了奥达雷稗机动三轮轿车进行销售。1904年,他成立了 东京汽车制造厂,并从美国进口了汽车用卧式两缸汽油发动机。1907年,在电力实验所工 作的电工技师内山驹之助的技术支持下,将其中1台12匹马力的发动机装上机体,这就是日 本最初的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同期,汽车制造业还产生了国末汽车制造所和宫田制造 所。但是,当时的日本汽车制造厂与欧美汽车厂水平差距较大,发动机及重要部件都是进口 的,只是车体等 极少一部分部件以国产替代。汽车生产靠手工操作进行,装配一辆汽油汽车要花1年以上的 时间。大正时代(1912-1926年),汽车的便利性和机动性得到日本社会的广泛认同,社会 需求与军方需求共同刺激了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发展。1913年,宫田制造所东京总厂试制成 功水冷直立型两汽缸的旭牌国产轿车。1914年,东京汽车制造所制造出装有50匹马力的发 动机和16个座位的公共汽车。1917年,三菱造船公司神户造船所的内燃机工厂,模仿意大 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A型”车,试制了“三菱A型”车10辆。此外,在大正年代,生产 汽车的公司还有快进公司汽车工厂、白杨公司、实用汽车制造公司等
一、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工业国家都把发展汽车工业置于重要地位, 但战后几十年, 在所有后发国家中, 只有 日本真正实现了对欧美汽车工业的赶超。 世界汽车工业企业排名 日本汽车产业是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奇迹,尽管起步较晚、基础弱,但发展速度快、 扩张能力强,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898-1923 年) 日本汽车工业的开端,始于1898 年日本从美、法等国进口汽车之后。1902 年,吉田 真太郎从外国人经营的商行中进口了奥达雷牌机动三轮轿车进行销售。1904 年,他成立了 东京汽车制造厂,并从美国进口了汽车用卧式两缸汽油发动机。1907 年,在电力实验所工 作的电工技师内山驹之助的技术支持下,将其中1台12匹马力的发动机装上机体,这就是日 本最初的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同期,汽车制造业还产生了国末汽车制造所和宫田制造 所。但是,当时的日本汽车制造厂与欧美汽车厂水平差距较大,发动机及重要部件都是进口 的,只是车体等 极少一部分部件以国产替代。汽车生产靠手工操作进行,装配一辆汽油汽车要花1年以上的 时间。大正时代(1912-1926 年),汽车的便利性和机动性得到日本社会的广泛认同,社会 需求与军方需求共同刺激了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发展。1913 年,宫田制造所东京总厂试制成 功水冷直立型两汽缸的旭牌国产轿车。1914年,东京汽车制造所制造出装有50 匹马力的发 动机和16 个座位的公共汽车。1917 年,三菱造船公司神户造船所的内燃机工厂,模仿意大 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A 型”车,试制了“三菱A 型”车10 辆。此外,在大正年代,生产 汽车的公司还有快进公司汽车工厂、白杨公司、实用汽车制造公司等
2.基础形成阶段(1924-1941年) 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登陆日本,成为日本汽车产业 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1924年,福特汽车公司投资400万日元,在横滨成立了 日本福特汽车公司。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投资800万日元,在大阪成立了日本通用汽车 公司。美国两大汽车公司向日本的扩展,给日本汽车工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福特和通用两 公司依靠资本优势与技术优势,实行批量生产,推行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占领了日本汽车 市场,使日本软弱的汽车产业受到压抑,同时,也为日本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1933年,丰田喜一郎创办丰田自动织机制造所汽车部,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 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1934年,日产汽车投资1000万日元,批量生产“脱兔”汽车。这种 脱兔汽车灵活小巧,不仅畅销日本,还远销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1936年,日本政府 和军部制定《汽车制造事业法》,限制外国汽车的车体和部件进口,保护民族汽车产业。1937 年,日本又相继制定了《进出口物品临时处理法》和《临时进出口许可规则》,严格限制物 品进口,外国汽车制造厂进一步受到打压。在国家强力政策的支持下,日本汽车产业迅速成 长。国内汽车产量1930年为458辆,1935年为5089辆,1936年为12086辆,1938年达到 24388辆,1941年达到战前最高水平,为46498辆。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具备。 3.战后恢复阶段(1945-1959年) 战后初期,日本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混乱与瘫痪状态。1946年,日本汽车产量仅为14000 辆,不足1941年产量的1/3。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市场, 大有泛滥之势。尤其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致 命的威胁。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40%的关税,并严格限制 外国资本向民族汽车工业渗透。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也积极寻求出路,一些小的公司纷纷与 国外公司搞“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而“丰田”却依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2 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航空技术人员转为汽车技术人员,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提供 了强大的技术支持。1950年,日本汽车工业出现了转机,美国侵朝战争开始,向日本订购 了大量的军用汽车,为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资本积累和 设备更新,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当年,日本汽车的产量就激增至60000辆,超过战 前水平
2.基础形成阶段(1924-1941 年) 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登陆日本,成为日本汽车产业 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1924 年,福特汽车公司投资400 万日元,在横滨成立了 日本福特汽车公司。1926 年,通用汽车公司投资800 万日元,在大阪成立了日本通用汽车 公司。美国两大汽车公司向日本的扩展,给日本汽车工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福特和通用两 公司依靠资本优势与技术优势,实行批量生产,推行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占领了日本汽车 市场,使日本软弱的汽车产业受到压抑,同时,也为日本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1933 年,丰田喜一郎创办丰田自动织机制造所汽车部,1937 年8 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 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1934 年,日产汽车投资1000 万日元,批量生产“脱兔”汽车。这种 脱兔汽车灵活小巧,不仅畅销日本,还远销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1936 年,日本政府 和军部制定《汽车制造事业法》,限制外国汽车的车体和部件进口,保护民族汽车产业。1937 年,日本又相继制定了《进出口物品临时处理法》和《临时进出口许可规则》,严格限制物 品进口,外国汽车制造厂进一步受到打压。在国家强力政策的支持下,日本汽车产业迅速成 长。国内汽车产量1930年为458 辆,1935 年为5089 辆,1936 年为12086辆,1938 年达到 24388 辆,1941 年达到战前最高水平,为46498 辆。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具备。 3.战后恢复阶段(1945-1959 年) 战后初期,日本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混乱与瘫痪状态。1946 年,日本汽车产量仅为14000 辆,不足1941 年产量的1/3。在20 世纪50 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市场, 大有泛滥之势。尤其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致 命的威胁。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40%的关税,并严格限制 外国资本向民族汽车工业渗透。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也积极寻求出路,一些小的公司纷纷与 国外公司搞“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而“丰田”却依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1]32-37 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航空技术人员转为汽车技术人员,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提供 了强大的技术支持。1950 年,日本汽车工业出现了转机,美国侵朝战争开始,向日本订购 了大量的军用汽车,为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资本积累和 设备更新,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当年,日本汽车的产量就激增至60000 辆,超过战 前水平
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等方面支持各汽车公司引 进底特律自动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并提出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鼓励企业生 产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这些都支持并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50年代,日 本汽车工业依靠自身力量,逐渐摆脱了困境,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4.大发展阶段(1960-1979年) 从60年代到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 业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1960-1965年间,日本汽车工业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的鼓舞和汽车进口自由化的压力下,各大公司争先进行大规模投资,提高了日本汽车工业的 技术管理水平,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轿车生产企业。1965年,名古屋一一神户高速公路 的开通,使日本步入了交通高速时代,自此日本掀起了汽车普及的狂潮。大量的市场需求促 进了日本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1965年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跃居世 界第三位,1968年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二位。70年代初期,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本国 市场日趋饱和的影响,日本政府开始以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向环保节能型发展。1978年,日 本修改的排放及嵘声法规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迫使日本企业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不断进 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排放污染及降低噪音等方面的研究,使日本小型车以其油耗低、 重量轻、质量好、设施完善、价格低廉等优势一举打入国际市场。随着日本汽车出口量的不 断增加,丰田、日产、富士重工、本田、铃木等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汽车制造企业。 5.国际化阶段(1980-至今) 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 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与美 欧贸易摩擦增多,加上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 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 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积极推进日本汽车工业的国际化。1982年,美国本田制造 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年, 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 特合资)投产;1988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9月,美 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1990年
1955 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等方面支持各汽车公司引 进底特律自动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并提出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鼓励企业生 产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这些都支持并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50 年代,日 本汽车工业依靠自身力量,逐渐摆脱了困境,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4.大发展阶段(1960-1979 年) 从60 年代到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 年)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 业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1960-1965 年间,日本汽车工业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的鼓舞和汽车进口自由化的压力下,各大公司争先进行大规模投资,提高了日本汽车工业的 技术管理水平,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轿车生产企业。1965 年,名古屋——神户高速公路 的开通,使日本步入了交通高速时代,自此日本掀起了汽车普及的狂潮。大量的市场需求促 进了日本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1965 年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四位,1966 年超过英国跃居世 界第三位,1968 年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二位。70 年代初期,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本国 市场日趋饱和的影响,日本政府开始以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向环保节能型发展。1978 年,日 本修改的排放及噪声法规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迫使日本企业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不断进 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排放污染及降低噪音等方面的研究,使日本小型车以其油耗低、 重量轻、质量好、设施完善、价格低廉等优势一举打入国际市场。随着日本汽车出口量的不 断增加,丰田、日产、富士重工、本田、铃木等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汽车制造企业。 5.国际化阶段(1980-至今)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 年, 日本汽车产量达到 1104 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与美 欧贸易摩擦增多,加上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1981 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 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 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积极推进日本汽车工业的国际化。1982 年,美国本田制造 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 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 年, 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 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 特合资)投产;1988 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 9 月,美 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1990 年
日本汽车工业也以1348.68万辆年产量创出历史新高。进入9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受国内 生产成本上升、日元升值以及欧美国家的市场保护加强的影响,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增长 放缓,渐呈颓势。1993年,产量下降到1200万辆,再次屈居美国之下。欧关汽车厂商以 此为契机展开对日本汽车的并购,例如,福特公司获取马自达的33.4%的股份,戴姆勒·克 莱斯勒公司则拥有三菱公司34%的股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汽车工业再次 遭到巨大冲击,自1997年8月起,日本汽车产量连续十几个月下降。为挽救危机,日本汽 车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日本汽车工业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型环保车开发方面走在 了世界前列。加上日本汽车产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高效的协作分工体系作用,日本汽车产业 逐渐复苏。2002年,日本汽车占美国市场份额上升到26%。2004年,丰田公司汽车产量比 2003年增长10.6%,创纪录地达到672.3万辆:日产公司汽车产量比2003年增长8%,达 到319.4万辆。目前,日本汽车占到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36%,这一比例约为欧洲品牌的2 倍、美国品牌的3倍。 由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与两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契机密不可分。但为什 么日本能以次为机会走上崛起之路而欧美不但没因两次石油危机而得到较大发展反而被日 本赶超呢?以下就这个问题,将从日本汽车工业自身入手,找出合理的答案
日本汽车工业也以 1348.68 万辆年产量创出历史新高。进入 90 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受国内 生产成本上升、日元升值以及欧美国家的市场保护加强的影响,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增长 放缓,渐呈颓势。1993 年,产量下降到 1200 万辆,再次屈居美国之下。欧美汽车厂商以 此为契机展开对日本汽车的并购,例如,福特公司获取马自达的 33.4%的股份,戴姆勒• 克 莱斯勒公司则拥有三菱公司 34%的股份。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汽车工业再次 遭到巨大冲击,自 1997 年 8 月起,日本汽车产量连续十几个月下降。为挽救危机,日本汽 车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日本汽车工业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型环保车开发方面走在 了世界前列。加上日本汽车产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高效的协作分工体系作用,日本汽车产业 逐渐复苏。2002 年,日本汽车占美国市场份额上升到 26%。2004 年,丰田公司汽车产量比 2003 年增长 10.6%,创纪录地达到 672.3 万辆;日产公司汽车产量比 2003 年增长 8%,达 到 319.4 万辆。目前,日本汽车占到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 36%,这一比例约为欧洲品牌的 2 倍、美国品牌的 3 倍。 由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与两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契机密不可分。但为什 么日本能以次为机会走上崛起之路而欧美不但没因两次石油危机而得到较大发展反而被日 本赶超呢?以下就这个问题,将从日本汽车工业自身入手,找出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