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带电流源(恒流源)的放大电路 32.1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322有源负载共集电极电路(射随器) 返回
§3.2 带电流源(恒流源)的放大电路 3.2 .1 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3.2.2 有源负载共集电极电路(射随器) 返回
2 E CE2(sat) T2“CE2 UlCEr R CE2(sat) 2空载大信号特性: 可以看出T2的输出特性曲线就是T的负载线 放大器应工作在负载线上, (1)当u=0时,T1截至,ic=0,而T2饱合 LO=UCEIECIUCE2(atl (2)当l1↑→iB1→lBE↑→lcEr↓T1和T2工 返回
EC ui 3.2 .1 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 1 电路结构: T1为共发射极放大器 T2,T3为 PNP 型基本镜象电流源电路 作为 T1的集电极负载,代替 RC 的作用。 可以看出 T2的输出特性曲线就是 T1的负载线。 放大器应工作在负载线上, (1) 当 ui=0 时,T1截至,iC1=0 , 而 T2 饱合 uO=uCE1=Ec -|UCE2(sat)| (2) 当 ui↑→iB1→uBE1 ↑→uCE1↓ T1和 T2工作在放大区。 ic1=- ic2 ic2 UCE2(sat) uCE2 uCE1 ·② ·③ ·① ·④ ·① ·② ·③ ·④ UCE2(sat) uO ui 2 空载大信号特性: + uo - EC + uCE2 - i c1 EC ui 返回
二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3小信号等效电路 T2 lCE R=rb+rxn,R。=re∥re2 Av-B(rcellrce,/h 有载时:A,B(rc∥R)hie R=re2∥R bb 2 b e3R ce2 281 b bb'1b be20 uRbel ugm 'cel teruo bb'1 C R R u1 be1a18mt cel o e e 返回
R u1gm u2gm r r ce1 b‘e1⚀ + u1 - rbb‘1 rbb‘2 rb‘e2⚀ + u2 - r r ce2 be3 + uo _ + ui _ + u1 - rb‘e1⚀ u1gm rce1 rbb‘1 rce2 EC ui + uo - EC + uCE2 - ic1 二 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3 小信号等效电路 Ri = rbb’1 +rπ1 , Ro =rce1 // rce2 Av =-β(rce1//rce2)/hie 有载时:Av =-β(rce1// RL ’)/ hie RL ’=rce2 // RL + ui _ + uo _ Ri Ro rbe3 R rbb‘2 + u2 - rb‘e2⚀ u2gm rce2 返回
322有源负载共集电极电路 E 1.电路结构 T1为共集电极放大器 3e2 U BE T2,T3为NPN型基本比例电流源电路 3c2 作为T1的发射极负载,代替R2的作用。 u 2传输特性 R R (1)当u=UBE1时,使iEr=icz=l ∴i=0,=0确定Q点 电路仿真 (2)当u=0时,。=-UBE,确定D点 所以传输特性: T 经过Q,D两点的一条直线, R BE 斜率接近1。 R u R 休息1休息2返回
us Rs Rb Re RL EC C1 C2 + ui - UBE + uo - R1 ui R RL R2 uo EC UBE -Ee 3.2.2有源负载共集电极电路 2 传输特性 (1) 当 ui=UBE1 时,使 iE1=iC2=IQ ∴ io=0,uo=0 确定 Q 点 (2) 当 ui=0 时,uo= - UBE1 , 确定 D 点 所以传输特性: 经过 Q,D 两点的一条直线 , 斜率接近 1。 1.电路结构 T1为共集电极放大器 T2,T3为 NPN 型基本比例电流源电路 作为 T1的发射极负载,代替 Re的作用。 ·Q ·D 电路仿真 休息1休息2 R1 R R2 uo ui 返回
3.22有源负载共集电极电路 E TI ucEI CCCE(sat) R c2 e+U CE(Sa HORL R 2 e (2):的负向界限: u→ia2=l不变一icn4→-il↑→「ucen↑→T1截至 CE2 ↓→T2饱合 momin≈-E2+UCE26am0 4=4-B=41-1mn互 返回 3传输特性方程 SI 休息1休息2
R1 R RL R2 EC UBE -Ee (1):ui 的正向界限: 当 ui↑→ic 1=ie 1 在 IQ(IQ=Ic 2)的基础上↑ →io↑ →uo=ioRL↑→uCE1↓ 当 ui↑↑→T1 饱 合→uCE1=UCE1(sat) ∴uomax=Ec -UCE1(sat) uimax=Ec -UCE1(sat)+UBE1 3.2.2有源负载共集电极电路 uomax = Ecc −UCE(sat ) uomin = −Ee +UCE(sat ) i v + uCE1 - (2):ui的负向界限: ui↓→i c2=IQ 不变→iC1↓→|-i0|↑→ uCE1↑→T1截至 uCE2↓→T2饱合 ∴uomin≈ -Ee+UCE2(sat) 3 传输特性方程: S1 L 0 Q o i B E1 i T I R u I u u U u U ln + = − = − ic1 ic2 io + uo - + ui - 休息1 休息2 ·Q ·D uo ui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