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温里药使用注意: 温里药辛热燥烈 耗阴助火 实热证、阴虚火旺、 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三、温里药使用注意: 温里药辛热燥烈 耗阴助火 实热证、阴虚火旺、 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子 一、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 子根的加工品 (掌握)
附子 一、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 子根的加工品 (掌握)
二、性味归经、功效 : 功 效 主治病证 歌括:附子辛热,回阳救逆,补火散寒,止痛疗痹。 附子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散寒止痛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亡阳证 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 泄泻,水肿等证 寒痹证
二、性味归经、功效 : 功 效 主治病证 歌括:附子辛热,回阳救逆,补火散寒,止痛疗痹。 附子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散寒止痛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亡阳证 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 泄泻,水肿等证 寒痹证
三、临床应用: ⒈亡阳证 附子 ⒉虚寒性的阳萎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 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 与干姜、甘草同用 配人参 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 助阳补火
三、临床应用: ⒈亡阳证 附子 ⒉虚寒性的阳萎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 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 与干姜、甘草同用 配人参 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 助阳补火
附子 ⒊寒痹证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所致阳萎宫冷,腰膝 冷痛,夜尿频多 与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 冷痛,大便溏泻 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 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 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 配麻黄、细辛同用 阳虚感寒 散寒止痛 善治寒痹痛剧者
附子 ⒊寒痹证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所致阳萎宫冷,腰膝 冷痛,夜尿频多 与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 冷痛,大便溏泻 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 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 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 配麻黄、细辛同用 阳虚感寒 散寒止痛 善治寒痹痛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