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寒凉药——指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如 “清热 药类 ”中 的药 物( 黄芩 、知 母、 银 花.)。 l 温热药——是指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如“温里药类”中的药物(附子、肉桂、干 姜.),是根据中医阴阳平衡理论。 l 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在治则用药上应体 现“疗寒以热,疗热以寒”的原则。这符合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寒者热之,热者 寒之”的基本用药规律。王叔和说:“桂枝下 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便是 此意。 l 值得指出的是:有一种介于寒与热性之间,药 的寒热之性不十分显著,作用比较缓和的一些 药物,称之为“平性”药。另一种是药性寒与 热在程度上的差异对比。如大寒、大热、微寒、 微温,它们均不超出寒与热的范围
l 寒凉药——指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如 “清热 药类 ”中 的药 物( 黄芩 、知 母、 银 花.)。 l 温热药——是指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如“温里药类”中的药物(附子、肉桂、干 姜.),是根据中医阴阳平衡理论。 l 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在治则用药上应体 现“疗寒以热,疗热以寒”的原则。这符合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寒者热之,热者 寒之”的基本用药规律。王叔和说:“桂枝下 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便是 此意。 l 值得指出的是:有一种介于寒与热性之间,药 的寒热之性不十分显著,作用比较缓和的一些 药物,称之为“平性”药。另一种是药性寒与 热在程度上的差异对比。如大寒、大热、微寒、 微温,它们均不超出寒与热的范围
五味——“辛、甘(淡)、酸(涩)、苦、咸”本指 五种口感的真实滋味及对后世对五味的作用进一 步的补充发挥。 2.1五味的阴阳配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 属阴。 2.2五味的五行五脏配属:辛-肺(金);甘-脾 (土);酸-肝(木);苦-心(火);咸-肾 (水)。 2.3五味是药物作用的重要标志:(综合历代用药经 验): “味不同,作用不同。
五味——“辛、甘(淡)、酸(涩)、苦、咸”本指 五种口感的真实滋味及对后世对五味的作用进一 步的补充发挥。 2.1五味的阴阳配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 属阴。 2.2五味的五行五脏配属:辛-肺(金);甘-脾 (土);酸-肝(木);苦-心(火);咸-肾 (水)。 2.3五味是药物作用的重要标志:(综合历代用药经 验): “味不同,作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