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塔盘 4.6.1设计载荷 1塔盘板的设计载荷 (1)正常操作时应取高于溢流堰50mm的水柱静压和700N/m2的均布载荷两者中的较大 值q(N/m2)。 (2)塔盘自身质量均布载荷q2(N/m2) 2受液盘的设计载荷 相邻板间距之半的水柱静压或2900N/m2的均布载荷两者中的较大值q3(N/m2) 侧线出料盘及塔底液封盘的设计载荷 取实际盘深的水柱静压和2900N/m2的均布载荷两者中的较大值q:(N/m2)。 4支承梁的设计载荷 (1)正常操作时 a.取塔盘质量和液体质量作用在梁上的均布载荷(线载荷)q(N/m)。 对单梁支承,按塔盘与液体的总质量的60%确定; 对双梁支承,按塔盘与液体的总质量的40%确定 b.梁自身质量引起的均布载荷(线载荷)ge(N/m) (2)安装检修时 a.梁自身质量引起的均布载荷(线载荷)q(N/m) b.塔盘质量作用在梁上的均布载荷(线载荷)q(N/m) 对单梁支承,按塔盘总质量的60%确定 对双支承梁,按塔盘质量的40%确定。 c.由于检修人员及堆积物质量引起的集中载荷p(N)。 DN≤2m的塔,在梁中点处作用1350N的集中载荷; DN>2m的塔,距梁两端各1/3梁跨长度处分别作用1000N的集中载荷。 4.6.2塔盘板、支承梁的应力和挠度计算 将塔盘板视为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周边铰支的矩形板;将支承梁视为简支梁。其应力和 挠度计算公式见表4.6
表46.2-1 工作状态 正常操作 安装、检修时支承梁的计 算 计算项目 支承梁 塔盘板 DN>2m DN≤2m N/m(梁) 载荷集度qN/m2(板) q1 tq2 96+9r 96+97 弯矩(Mmnx)N-m L2 Pl qLz PL 8 8+3 4 应力(omn)MPa 6gb 10 10 挠度(fmx)m 59L 384E×10 ×106 q——载荷集度,计算梁时单位为N/m,计箅塔盘板时为N/m2; q1-2、q5-7、p符号意义及单位见4.6.1条; L梁的跨度,m; 梁的截面模数,m3; b,t—分别为塔盘板的宽度与厚度m 系数,与塔盘板长度(c)和宽度(b)有关,见表4.6.2-2; P—一集中载荷,N,见4.6.1; J—梁截面轴惯性矩,m; E—材料的弹性模数,MPa。 表4.6.2-2c/b值对应的a与B值 0.0443 0.0479 0.1017 0.0948 1.1 0.0530 0.0553 1.9 0.098 1.2 0.0616 0.0626 0.1106 0.1017 1.3 0.0697 0.0693 3.0 0.1336 0.1189 1.4 0.075 0.140 0.1235 0.0812 0.1416 0.1246 0.1250 1.7 0.0964 0.0908 注:c——塔板长度,m;b-塔板宽度,m
4.6.3塔盘在操作状态下的挠度应不大于表4.6.3的规定值。 表4.6.3 塔径 塔径 挠度 挠度 DN ≤2400 ≤1800 1.5 2400 DN/720 1800 4.6.4支承梁的挠度控制值见表4.6.4。 表4.6.4 塔盘类型 浮阀塔盘 泡罩塔盘 允许挠度 梁的跨度/720 梁的跨度 4.6.5塔盘元件的最小厚度见表4.6.5 表46.5 合金钢 腐蚀裕度C2 0<C2≤1.5 1.5<C2≤3.0 泡罩塔 4.5 6 盘板 浮阀塔、筛板塔及其它塔型 主 梁 6 支承圈、可拆降液板的连接板 可拆 降液板 不可拆 4 6
5结构 5.1塔体 5.1.I塔体包括塔壳筒体、筒体变径过渡段(锥壳)封头、人孔、手孔、液面计、接管、法兰等各 受压元件。 5.1.2塔体各受压元件(包括筒体、封头、人手孔、接管、开孔、法兰及紧固件等)的结构设计, 焊接接头设计除执行具体工程技术规定外,还应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HG20583《钢 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的要求 5.13塔壳筒体计算厚度由外载荷(风载荷、地震载荷等)决定时,一般宜采用不等厚度的筒 节组焊而成,其筒体的长度应根据计算及结构设计的需要确定,但宜调整至钢板规格宽度的整 数倍,相邻筒节厚度差不宜太大,一般取2mm。 5.1.4对于变径塔,变径过渡段的锥壳厚度不得小于与其连接的上下圆筒体的厚者。 5.1.5小直径内装整块式塔盘的塔体,由若干塔节组成,塔节之间用法兰连接。塔节长度可按 表5.1.5确定 表 5.1.5 mum 塔公称直径 塔节长度 塔盘结构形式 300~500 800~1000 2000~2500 裙座 5.2.1裙座有圆筒形和圆锥形两种型式。一般选用圆筒形裙座如遇下列情况应选用圆锥形 裙座 1需减小混凝土基础顶面的压应力 2需增加裙座筒体断面惯性矩, 圆锥形裙座的半锥顶角不宜超过15 5.2.2裙座与塔体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接头可采用对接型式或搭接型式;推荐采用对接型 式 5.2.3当采用对接型式时,一般取裙座筒体内径与塔釜封头内径相等;当裙座崗体厚度与塔 釜封头厚度之差大于或等于8mm时,取二者的外径相等。裙座简体与塔釜封头的焊接接头应 采用全焊透的连续焊,且与塔釜封头外壁圆滑过渡。焊接接头形式及尺寸见图5.2.3
D1 W L W L T L T 图5.2.3 图5.2.3(b)结构,推荐用于下列场合: 当塔高与塔径之比大于20; 塔釜为低温操作; 3裙座与塔釜封头连接焊缝可能产生热疲劳; 4裙座筒体名义厚度(δ。)超过16mm。 5.2.4当采用搭接型式时,搭接部位宜在塔壳筒体上,搭接的角焊缝必须填满 1搭接焊接接头形式及尺寸见图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