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系 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研究目的不同,它们是可以变换的。例如,我 们研究某市机械工业状况,每个机械厂则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单位。如果我们把研究领 域扩大为以工业局为单位的全部工业,则机械工业局即为总体单位。 、标志与指标 (一)概念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例如,当我们研究的总体是我国煤炭工业 的状况时,每个煤炭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企业的经济类型、职工人数、产量等都是每 个煤炭工业企业具有的标志。 标志按其表现形式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两种。凡是表示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称数量标志。它能用数量来表示,如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职工的年龄、 工龄、工资等。凡是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标志,称品质标志。如职工的性别、企业 的经济类型、工人的工种等。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 如某职工的性别是女,民族是汉族。这里的“性别”和“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而“女” 和“汉族”是这类标志的属性的具体表现。又如该工人的年龄是35岁,工资是96元 则“年龄”和“工资”是数量标志的名称,而“35岁”和“96元”则是它们的数值表 现 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对统计指标的概念,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 况是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如全国总人口、工资总额、谷物总产量等等叫做统计 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我们在讨论统计理论和进行统计设计时所说的统计指 标,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把指标名称和具体时间地点的统计数值结合起来,如某年 末全国总人口118517万人,北京市职工工资总额202.5亿元,河北省谷物总产量2136.4 万吨等等,叫做统计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数据进行加 工整理、分析研究时所说的统计指标是指后一种。 (二)关系 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 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2.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5 (三)关系 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研究目的不同,它们是可以变换的。例如,我 们研究某市机械工业状况,每个机械厂则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单位。如果我们把研究领 域扩大为以工业局为单位的全部工业,则机械工业局即为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一)概念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例如,当我们研究的总体是我国煤炭工业 的状况时,每个煤炭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企业的经济类型、职工人数、产量等都是每 个煤炭工业企业具有的标志。 标志按其表现形式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两种。凡是表示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称数量标志。它能用数量来表示,如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职工的年龄、 工龄、工资等。凡是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标志,称品质标志。如职工的性别、企业 的经济类型、工人的工种等。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 如某职工的性别是女,民族是汉族。这里的“性别”和“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而“女” 和“汉族”是这类标志的属性的具体表现。又如该工人的年龄是 35 岁,工资是 96 元, 则“年龄”和“工资”是数量标志的名称,而“35 岁”和“96 元”则是它们的数值表 现。 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对统计指标的概念,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 况是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如全国总人口、工资总额、谷物总产量等等叫做统计 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我们在讨论统计理论和进行统计设计时所说的统计指 标,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把指标名称和具体时间地点的统计数值结合起来,如某年 末全国总人口 118517 万人,北京市职工工资总额 202.5 亿元,河北省谷物总产量 2136.4 万吨等等,叫做统计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数据进行加 工整理、分析研究时所说的统计指标是指后一种。 (二)关系 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 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2.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一个煤炭 工业局(公司)的煤炭总产量,是从所属各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汇总出来的。 (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原来 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亦然 三、变异与变量 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 现为不同的年岁,劳动生产率标志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水平等,这种差别称作变异,变异 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没有变异就用不着统计。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作变量值。如年龄 这个数量标志,其标志值可以是20,30,40,50等。在这里把数量标志年龄称为变量, 而把标志值20,30,40,50等称为变量值。某地区职工工资总额为指标(变量),其指 标值1200万元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性变量与离散性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都是连续 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例如,煤层厚度,煤层生产能力,产值等都是连 续变量,其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离散变量的数值都是不连续的整数值,例 如,职工人数、企业数、机器台数等,其数值的取得只能用计数的方法 第五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在社会经济统计活动中,对事物的定量认识是从定性认识开始,并以定性为基础的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渡需要一架“桥梁”,这架“桥梁”便是统计指标、统计指 标体系等。 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和社会经济统计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统计正是用 统计指标来反映总体的实际情况,并用统计指标来研究认识总体的发展变化情况、总体 内部以及它和外部的数量关系。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统计指标占有中心地位,许多统计 方法都是围绕统计指标而产生的 (-)统计指标的概念和要素 统计指标的概念如前所述,它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 特征的名称;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指标数值
6 (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一个煤炭 工业局(公司)的煤炭总产量,是从所属各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汇总出来的。 (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原来 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亦然。 三、变异与变量 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 现为不同的年岁,劳动生产率标志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水平等,这种差别称作变异,变异 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没有变异就用不着统计。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作变量值。如年龄 这个数量标志,其标志值可以是 20,30,40,50 等。在这里把数量标志年龄称为变量, 而把标志值 20,30,40,50 等称为变量值。某地区职工工资总额为指标(变量),其指 标值 1200 万元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性变量与离散性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都是连续 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例如,煤层厚度,煤层生产能力,产值等都是连 续变量,其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离散变量的数值都是不连续的整数值,例 如,职工人数、企业数、机器台数等,其数值的取得只能用计数的方法。 第五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在社会经济统计活动中,对事物的定量认识是从定性认识开始,并以定性为基础的。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渡需要一架“桥梁”,这架“桥梁”便是统计指标、统计指 标体系等。 一、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和社会经济统计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统计正是用 统计指标来反映总体的实际情况,并用统计指标来研究认识总体的发展变化情况、总体 内部以及它和外部的数量关系。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统计指标占有中心地位,许多统计 方法都是围绕统计指标而产生的。 (一)统计指标的概念和要素 统计指标的概念如前所述,它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 特征的名称;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第一,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 和指标涵义。指标涵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例如, 我国人口普査的总人口,其指标涵义是:指在规定的时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在国内一定区域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指标涵义比较复杂,指标名称是它的表现形 式。第二,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涵义的量化规范。例如,总人 口的计量单位是一个人,全国总人口的计算方法是各地区人口加上现役军人的人口总 数。第三,指标数值。根据定性规范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査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 体时间、具体空间的统计数值 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只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同质事物的可量性。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而 不能用数量来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些抽象度较高的社会经济概念是难以量化 的,不能直接用来作为统计指标的名称,必须将它分解或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概念才能成 为统计指标。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生活正在发生又温饱上升到小康的阶段性变 化,为了衡量是不是达到了小康水平,只有人均收入水平或人均消费水平是不够的,党 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提出“生活质量达到或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要求。“生活质量” 是怎样衡量呢?可以把它分解为: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婴儿死亡率、每人 每日摄取热量等等可以量化的概念,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加以综合计算。这样,“生活质 量”便成为一个统计指标了。 第二,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 结果。一个职工的工资不能成为统计指标,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 才成为统计指标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1.统计指标按它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 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例如,某一地区的总人口、工业企业总数、国民生产总 值等等。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结构、工作质量等,例如,人口密 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这些质量指标 的数值并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所占的比重也可能小于某个30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
7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第一,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 和指标涵义。指标涵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例如, 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其指标涵义是:指在规定的时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在国内一定区域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指标涵义比较复杂,指标名称是它的表现形 式。第二,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涵义的量化规范。例如,总人 口的计量单位是一个人,全国总人口的计算方法是各地区人口加上现役军人的人口总 数。第三,指标数值。根据定性规范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 体时间、具体空间的统计数值。 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只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同质事物的可量性。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而 不能用数量来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些抽象度较高的社会经济概念是难以量化 的,不能直接用来作为统计指标的名称,必须将它分解或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概念才能成 为统计指标。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生活正在发生又温饱上升到小康的阶段性变 化,为了衡量是不是达到了小康水平,只有人均收入水平或人均消费水平是不够的,党 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提出“生活质量达到或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要求。“生活质量” 是怎样衡量呢?可以把它分解为: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婴儿死亡率、每人 每日摄取热量等等可以量化的概念,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加以综合计算。这样,“生活质 量”便成为一个统计指标了。 第二,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 结果。一个职工的工资不能成为统计指标,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 才成为统计指标。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1.统计指标按它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 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例如,某一地区的总人口、工业企业总数、国民生产总 值等等。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结构、工作质量等,例如,人口密 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这些质量指标 的数值并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一个 100 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所占的比重也可能小于某个 30 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
重 2.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和作用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例如上述 的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便是。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相比较 的结果,又分两种情况:同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可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人 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相比说明事物的内部结构,如三 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 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等等。 3.按指标的时间标准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前者如职工人数,后者 如工资总额 4按指标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观察指标和考核指标。 二、统计指标体系 (一)概念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叫做统计指标体 系 (二)种类 (三)编制原则 关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将在本书第九章做以详细讲解
8 重。 2.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和作用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例如上述 的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便是。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相比较 的结果,又分两种情况:同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可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人 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相比说明事物的内部结构,如三 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 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等等。 3.按指标的时间标准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前者如职工人数,后者 如工资总额。 4.按指标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观察指标和考核指标。 二、统计指标体系 (一)概念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叫做统计指标体 系。 (二)种类 (三)编制原则 关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将在本书第九章做以详细讲解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本章重点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统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统计调查的组织、统计资料 的整理的方法及技术和统计表。难点讲授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整理技术。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种类和内容 、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和要求,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 有组织地及时搜集各项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试验成果的原始资料的过程。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对调查单位搜集的没有经过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 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 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 础环节,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只有搞好统计调査,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达到对于客观事物 规律性的认识。并从而预测未来,统计资料还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并据此检査和监督政 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统计调査的要求 根据统计制度方法的统一规定,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及时两个基本要求,做到 数字准、情况明、反映及时 1.准确性 统计调査的准确性是指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保证各项统计资料 真实可靠。 2.及时性 各项调查资料不但要求准确,而且需要及时,这是很明显的,因为过实的资料落在 了形势发展的后面,失去时效,犹如“雨后送伞”起不到统计的真实作用。 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①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的调查。如:普查 ②非全面调査:构成总体的一部分单位的调査。如典型调査、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9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本章重点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统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统计调查的组织、统计资料 的整理的方法及技术和统计表。难点讲授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整理技术。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种类和内容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和要求,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 有组织地及时搜集各项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试验成果的原始资料的过程。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对调查单位搜集的没有经过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 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 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 础环节,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只有搞好统计调查,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达到对于客观事物 规律性的认识。并从而预测未来,统计资料还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并据此检查和监督政 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根据统计制度方法的统一规定,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及时两个基本要求,做到 数字准、情况明、反映及时。 1.准确性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是指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保证各项统计资料 真实可靠。 2.及时性 各项调查资料不但要求准确,而且需要及时,这是很明显的,因为过实的资料落在 了形势发展的后面,失去时效,犹如“雨后送伞”起不到统计的真实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①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的调查。如: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一部分单位的调查。如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